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

乐昌殿下的车驾宫门口是没有人有胆量拦截的,谁都知道这是陛下最疼爱的公主,甚至更胜于每一个皇子,而且自从陈顼决定把她许配给李荩忱之后,赏赐更是一直没有断过,显然对于这个女儿,陈顼有的只有愧疚。

李荩忱就站在宫门外一棵大树下,看着乐昌的车驾消失。

天蒙蒙亮,已经到了上朝的时候。古代没有电,睡得早自然也就起得早,因此上朝的时候,大臣都得三更起床、五更到宫门外。甚至到了清代,因为汉家官员不允许住在内城,所以都得刚刚过了子时就起床,也就是凌晨一点爬起来。

这让李荩忱想想就觉得害怕。

“走吧。”李荩忱低声说道,翻身上马,李平带着两名亲卫策马跟上,而徐德言和顾野王已经在通往大司马门的路口等候。

乐昌回宫当然走的是侧门,现在上朝自然要经过大司马门这皇城的正门。

见到李荩忱走过来,两人急忙迎上。

上一次封赏,李荩忱是镇西将军、汉中侯,而裴子烈也加安西将军,萧世廉加武毅将军,等于萧世廉上升到了他的父亲曾经在的位置上,顶替了裴子烈。

而自然而然的徐德言也变成了安西将军主簿,除此之外还领梓潼太守、员外侍郎,至于顾野王更不用说,原本的光禄卿已经拿掉,转而加左光禄大夫、封关内侯、领合州刺史,左光禄大夫显然只是一个名誉头衔,封侯和李荩忱一样也只是一个虚衔,主要是后面的合州刺史,实际上等于已经划归到了李荩忱的体系之中。

而程峰和唐齐虽然也有官职在身,却只是普通的地方官,这一次还没有资格跟着李荩忱一起上朝。所以现在是徐德言和顾野王一左一右分别代表李荩忱麾下的文官和武将陪同李荩忱上朝。

“将军。”徐德言一拱手,而顾野王也随之行礼。

两个人当然清楚李荩忱去做什么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打算在这件事上面和李荩忱纠结,一个团体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延续下去,当然要依靠其核心人物的子嗣能够连绵,而现在李荩忱的后院之中只有一个人,在这些下属心中,不督促着李荩忱娶妻纳妾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不会插手李荩忱感情上的事。

更何况乐昌殿下本来就是陈顼的弱点,所以李荩忱这个时候和乐昌殿下先保持良好的关系并没有什么坏处。

李荩忱微微颔首,低声说道:“巴蜀那边有消息传过来么?”

本来徐德言和顾野王就因为等着老大泡妞而有些尴尬,此时听到李荩忱询问,急忙点头,徐德言沉声说道:“汉中的周人似乎有动作,韦孝宽回到了汉中,旋即引兵北上,显然关中的局势已经进一步恶化。而现在萧将军已经领兵北上进驻梓潼,不过害怕打草惊蛇,所以并没有继续北上。”

萧世廉这小子这个时候倒是能够保持镇定,过了梓潼就是朝天门,按照李荩忱之前和韦孝宽的约定,朝天门和北侧的葭萌关是不能驻扎兵马的,现在萧世廉如此调动兵马,显然已经是最大可能不刺激到韦孝宽了,不过估计知道萧世廉没有继续北上的意思,韦孝宽也不会再多犹豫。

关中的局势能够让他着急从房陵马不停蹄的赶往阳平关,说明已经快到糜烂的地步了,当然没有心情再去管李荩忱这边有什么调动。

而徐德言紧接着说道:“南中那边已经和几个部落联系上了,有杜齐在前面开路,他们对于和我们合作非常感兴趣,之后估计南中的局面很快就可以打开,裴将军送来书信要求抽调人才配合。”

“这个让裴大士和骆牙、唐亦舜商量去。”李荩忱摆了摆手,他知道骆牙和唐亦舜肯定很肉痛——毕竟每一个人现在都恨不得拆成两个来用,再抽调出去,真的可以说分身乏术了,但是李荩忱相信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所以现在就算是说他这个大老板榨压劳动力,李荩忱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只要先把局面打开就好。

“除此之外倒是没有什么大事。”徐德言斟酌说道,“夏收已经逐步开始了,想必过不了多久新的一批粮食就可以收上来,另外巴人最后几个部落也已经陆续下山,计划是将他们安置在梓潼一带,而泸州一带准备留出来给南中的部落。”

李荩忱此时看向顾野王:“之后教化这些部落,让他们能够了解甚至通晓我华夏礼仪的事,恐怕还要有劳顾公。”

顾野王当即冲着李荩忱郑重一拱手:“这个将军尽管放心,传圣人之学术本来就是我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时追随老臣前往巴蜀的太学生也都是如此想法,若是能够在礼仪教化上尽一份力,我等也算对得起圣人教化了。”

李荩忱对此倒是很放心,当时顾野王带着前往巴蜀的人他都见过,这些人之所以碌碌无为、一直在社会的底层打转,大多数就是因为他们读书读死了,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一群“书呆子”、“老夫子”,但是让这些目空一切但是肚子里确确实实有不少墨水的人来教导那些蛮族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传达圣人诗书本来就是士子不容推辞的责任,所以他们很多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得知还有这样的途径,当然是相当欣喜。要知道能够教化蛮夷,那都是可以名垂青史的。

李荩忱不指望这些家伙能够教导出来什么实用的知识,但是物尽其用、人尽其力,至少他们可以培养这些蛮夷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感,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于圣人、对于李荩忱的忠诚。这不是一种宗教,但是李荩忱依然希望能够建立他们的信仰。

想要让一个民族彻底的服从,除了基本的物质好处之外,当然还要从精神上让他们体会到成为李荩忱麾下子民的好处,让他们意识到李荩忱才是他们的大恩人和救世主。

而那些嘴动的比手脚多太多的太学生们显然就是完成这一项任务的不二人选。

李荩忱正想自己要不要把《三字经》之类的直接写出来,毕竟现在的启蒙读物就只有一个《千字文》,还是薄弱了些。

第一一二六章 战云催章节修改情况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没正形第一千一十三章 江州之变第一八五六章 这不是应该的么?第七十章 冲杀第一二九二章 没得选第四十五章 弥留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四百一十四章 气运第六百八十九章 宫门外第八百七十九章 初到陈仓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三百零七章 敌暗我明第一千四十一章 谈判筹码第二零二七章 鲁班桥头,三军争渡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茧第一一一五章 三重奏第一三三二章 没有都督的样子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一百二十四章 题目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七百九十章 两败俱伤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一千一十五章 忠与仁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一三六零章 比某还不要脸?第一四一二章 骗不了我第一三九九章 一边倒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爱第一三一二章 两大都督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与丝绸之路第二百六十九章 飞将军第一一三六章 入洛阳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纯,逃!第四百七十三章 狭路第三十五章 动静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传第二百九十一章 陈叔宝第一一二七章 这是运气好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关那畔行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帜第二二零七章 三个白袍第五百一十四章 难以为继第九百三十七章 扫雪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七百三十三章 别后第一一八八章 剑履上殿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与守第二百六十五章 会师第一千九十九章 约定?不值钱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兴国第一六八三章 步卒战骑兵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沟第一三零四章 大义灭亲第一四三三章 且战且走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难,安民难第二百三十二章 萧湘第一四五三章 拖延时间第一三八七章 把长安融入大汉第一八五九章 旧时代的背叛者第一一四一章 初担重任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参与的决战第一一七六章 西北余声第五百六十章 不占便宜就是吃亏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二一八零章 披挂上阵,恍惚少年第五百六十一章 都在改变第一九二四章 尔是何等官职第一九七四章 甲骑对甲骑第六百九十四章 访客第一三零五章 走还是不走?第七百七十九章 难缠的在后面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荩忱的兵第一一七三章 年关第一百零五章 遇袭第一六六五章 战情如火第二二五零章 未晚第一百零九章 裴忌第二百五十九章 好男儿至此(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二一五三章 大汉自有国情第二三五一章 为谁风露立中宵第一一八九章 雷霆手段第一一九三章 醉生梦死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难处第三百五十一章 戴才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当车第六十六章 突袭第一六零一章 看护队和萧湘的眼色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东寨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二一一六章 编排朕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