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秋去

淳于量在打量李荩忱的同时,李荩忱也在打量淳于量,两个人的目光交换过之后,淳于量也没有多耽搁。

和李荩忱联手又不是下面的小儿们随意决定的,这都是淳于量在后面主导,所以和李荩忱直接会面是必然的,只不过淳于量没有想到会在这个时候而且来的这么着急罢了。

既然如此,那该说的自然就说。

“大将军经此一战,麾下将士折损不说,对士气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淳于量沉声说道,“再加上汉中侯为大将军剖析当前局势,应该何去何从,想必大将军已经很清楚了。”

李荩忱微微点头:“刚刚在路上收到的消息,大将军下令任忠和鲁广达撤退到岘山和檀溪沿线,之后想要干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淳于量怔了一下,一颔首。这消息他虽然还没有收到,但是既然是从李荩忱的嘴中这样说出来,那么十有八九也是真的了,说明萧摩诃真的打算从襄阳战场抽身而出。

显然李荩忱对此也有所预料,更或者说李荩忱之前的劝说就很成功,不管怎么说,李荩忱已经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所以他过来的主要目的应该就是为了稳住淳于量。

萧摩诃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是淳于量不可以,李荩忱想要进攻襄阳,就离不开淳于量的支持。可是淳于量的支持是分为不同种类和限度的,之前和李荩忱同淳于岑达成的口头协议实际上并不包括淳于量这一支本部兵马的去留。毕竟淳于岑也不可能做他老子的主儿。

现在李荩忱着急过来了淳于量商量,所为的就是这路兵马的去留,李荩忱当然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这么一支生力军撤退到章山郡去,那样对于进攻襄阳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不过即使如此,淳于家还是出了八千兵马帮助作战的,因此李荩忱就算是得不到这一支军队的支持,也是要感谢淳于家的,只不过不同的感谢之间是有区别的。

然而对于这些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世家来说,一步步向前走和左右逢源才是最好的选择,至少现在淳于家还没有彻底和南陈撕破脸皮,一旦淳于量决定留下来,那就意味着淳于家再也回不去了,这其中有多少风险,恐怕只有淳于量自己才能算的清楚。

当然了,至少在现在的情况下,就算是淳于量彻底站在李荩忱这一边,南陈朝廷也不会和淳于家翻脸,毕竟有徐陵和吴明彻这些大佬在,庇护一个淳于家还是绰绰有余的。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淳于量必然会直截了当的拍拍屁股一起撤退。

淳于量的手轻轻敲打着桌子,他知道李荩忱想要什么,淳于量的本部兵马加上淮西的兵马将近两万,对于李荩忱来说,有这两万兵力和没有是截然不同的。对于淳于家来说,留多少人也是截然不同的。

淳于量不得不承认,自己并不喜欢赌,可是现在他也没有太多的选择,徐陵和吴明彻都已经前赴后继了,淳于家如果在这个时候继续拿捏不定和扭扭捏捏,那恐怕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八千兵马和两万兵马看上去是将近一倍的差距,但是却可能意味着襄阳城最终会不会落在李荩忱的手中。

这对于李荩忱来说,可就不是一万多兵马的问题了。

虽然不喜欢把所有的赌注都压上,但是这一次淳于量决定破例。

他霍然抬起头:“襄阳城并非不可攻,某自当留在此处随同汉中侯作战,这个还请汉中侯放心。不过大军征战之粮草······”

说到这里,饶是淳于量也算得上久经沙场之辈,脸上也露出几分惭愧神色。淳于量之所以犹豫这么久,实际上还是这粮草的问题。大军征战,无论如何都是需要粮草的,而淳于量这一路兵马的粮草主要都是江陵方向从荆南转运过来的,一旦淳于量决定留下,那么萧摩诃肯定不会再好心的供给粮草,这样和给自己的敌人供粮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萧摩诃的容忍和迁就也是有一个限度的。

因此淳于量最需要解决的还是粮草问题。

李荩忱显然之前就已经有所考虑,沉声说道:“老将军这个可以放心,某麾下萧伯清偷袭了陈仓军屯,周人囤积在西北的粮草正源源不断的转运到汉中,再顺流而下抵达樊城,现在樊城外的军粮已经足够支撑两万大军作战半年之久,若是加上老将军的两万兵马,那么两三个月还是绰绰有余的。再加上巴蜀秋收的粮草,想来支撑过这个冬天还是可以。”

淳于量皱了皱眉,如果说进攻别的地方,三个月的粮草已经足够让淳于量放心,可是毕竟这是襄阳城,想要拿下襄阳城恐怕不是两三个月就能解决的。

李荩忱沉声说道:“这三个月正值冬天,沔水上冻,就算是没有水师船只,樊城外的兵马也可以前来沔水南岸,这样我们进攻襄阳的兵马又可以翻倍,而我们还有足够的霹雳车,对于进攻守军不足的襄阳城来说,已经足够了。”

“冬天正是襄阳城外寒冷的时候,此时攻城或许······”淳于量缓缓说道,这些困难都必须要考虑到。

李荩忱抬起头,直直盯着淳于量:“三个月拿下襄阳。”

淳于量怔了一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而李荩忱一字一顿的说道:“相信我,三个月拿下襄阳。”

淳于量皱了皱眉,终于还是下定决心一般点了点头:“好!老夫麾下各部兵马,从即日起听从汉中侯的调遣!”

李荩忱轻轻的呼了一口气,他知道对于淳于量这样已经见识过太多风浪的老将来说,做出这样冒进的决定有多么大的风险,又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

而淳于量能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更说明淳于量真的打算将一切都压在李荩忱的身上了。

李荩忱虽然不确定自己之后能够给淳于量什么,但是确定,至少这座襄阳城,李荩忱必须要拿下。

当即李荩忱冲着淳于量郑重拱手,转身掀开营帐。

风起,吹动他的脸庞。

地上已经有不知道从哪里吹来的几片落叶。

秋深了,也将去。

第一七四三章 轩辕关,全军冲锋!(补上昨天少的一章)第七百七十七章 鹅卵石和统筹第六百章 画中人第一八五二章 惊回首第二一零一章 整理衣冠,自入宫中第七百九十四章 乱战第二一九九章 不变的战法第一五五七章 拐杖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战,狼尾滩!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一千零二章 应变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车轮第一一五二章 叶护大帐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责第四百零六章 野心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七百六十二章 南山雾第一二三九章 如荒草疯长第二二五八章 开幕第六百零三章 各项事务第一四一二章 骗不了我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欢喜第一七八四章 鏖战前夜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脉第一八九六章 叫骂第一三九七章 静水之下第八百四十二章 狼就该先饿着第八十章 款待第一五三九章 宣华夫人第八百九十七章 绝路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兴亡第八百二十六章 没有资格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请示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一八八九章 风冷,心热第一五二二章 战争,真的才开始第二二五六章 张掖各部,当死战阻敌第一六零零章 谁能同去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荩忱的兵第一千二十九章 堑壕战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四百一十七章 朝廷的意思第一八三二章 元从系的任务第五百五十章 杳无音讯第二二二零章 西门,西门!第一五四二章 海军上岸?陆军下海?第一千四十九章 后宫规矩第二零四六章 鸡肋,鸡肋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兴亡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谜第五百七十四章 废物第二千章 这有些反常啊?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一九六五章 打点行装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六百七十四章 达成一致第一四八四章 驱狼吞虎第一五零八章 人生轨迹的改变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四百一十六章 杀鸡用牛刀第二零八四章 巡抚之信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爱第一九八八章 这不是田忌赛马第一二七零章 类似的开局第一千零二章 应变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弃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头的四个字第二一七零章 廉颇未老,尚能饭否?第一一二四章 虚张声势第一七九二章 纠结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帜第一六九八章 王轨很羡慕第一六零四章 弯路不可怕第一五七六章 从林邑向西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别第十六章 不仁第一二六一章 枭雄末路第二十一章 埋伏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报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澜第二零八零章 何为重第二二九五章 海军的任务第一二九三章 两代人之间的争锋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九百八十五章 没有近战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抢风头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去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奋短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难测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六一六章 水师演练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帜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一五一五章 从蛮夷到汉人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