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辙

旁边的斥候点头:“应该是,于翼麾下复姓贺兰的就只有贺兰师。”

“驸马爷啊。”侯秘更是神情凝重几分。

这贺兰师是北周凉国公贺兰祥的小儿子,而贺兰祥是北周的开国皇帝、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因此贺兰家本来就是一等一的皇亲国戚,更何况贺兰师本身也迎娶了北周明帝宇文毓的女儿,除了是萧关留守、偏将军之外,更是北周的驸马都尉。

而且在于翼前来萧关之前,先一步赶来稳定局势的就是贺兰师,因此于翼以及北周朝廷对贺兰师的信任和倚重可见一斑。更何况虎父无犬子,贺兰师虽然是驸马都尉,但是他今天这个官衔却是一点一点自己打拼出来的。

实际上贺兰祥的几个儿子都比较争气,并没有一味的继承家族的荣光然后混吃等死,甚至贺兰祥的三儿子、贺兰师的兄长贺兰璨还战死在宇文邕进攻北齐的阵前,宇文邕觉得自己愧对贺兰家族,当即追授贺兰璨为上大将军并封郡公。而贺兰祥的其余几个儿子,除了长子贺兰敬按照规矩继承爵位之外,其余年长的儿子,爵位都是自己一刀一枪打拼出来的。剩下的小儿子贺兰师和贺兰宽因为年轻,还没有立下多少功勋,但是只要他们努力拼杀,也必定是未来北周的郡公。

对面骤然间出来这么一个家伙,当然让侯秘打起精神:“传令下去,派出斥候封锁敌人往来线路,同时立刻将此处的消息告知大将军和天水等处。”

顿了一下,侯秘冷笑着说道:“贺兰师亮出来将旗,那我们也把将旗亮出来。”

将旗是军队中将领的象征,一般情况下将旗都应该撑起来表明这一支军队统帅的身份,同时也代表这支军队统帅的位置,从而可以让自己的部下能够更轻易的找到将帅所在的位置并且前去接受命令或者禀报敌情。

当然了相应的,将旗撑起来也就意味着告诉了敌人中军的位置,尤其是在双方军队纠缠在一起的时候,这自然就给敌人的进攻前锋指示了位置,萧摩诃的成名之战就是带着十二名骑兵直接沿着当时北周军队的左右两翼之间的空隙突入了中军,归根结底便是因为北周军队的将旗一直在给萧摩诃指示方向。

在渭水河谷这样狭小的战场上,甫一照面就亮出来将旗显然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刚才的战斗中侯秘亲自率队冲在最前面,这简直就等于是在告诉敌人对方的主帅就在面前,只会鼓舞对方士卒奋力冲杀以求能够斩将夺旗。

显然对面的贺兰师也有着相同的顾及。所以双方只有能够表示出来势力的军旗,却没有将旗。

不过现在自然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当侯秘军中的将旗升起的时候,贺兰师正在犹豫自己要不要上南山。一旦上山,很有可能步马谡的后尘,而如果不上山的话,凭借刚刚战败、士气低落的这些士卒,贺兰师还真的没有信心能够拦得住侯秘,退守或许也是在正常情况下最好的选择。

可是这要退守的是街亭啊······

就当贺兰师还在犹豫的时候,一名斥候快步过来:“将军,对面升起了将旗,是侯秘。”

“侯秘?不是李荩忱?!”贺兰师顿时紧皱眉头。

那李荩忱到底在哪里?

而这侯秘,贺兰师可是真得一点儿都不熟悉,只知道对方是侯安都的后代,也是带兵暗度陈仓的人,如果从侯安都的性格来入手,那么应该是一员猛将,这和他刚才打法十分刚强显然相符合,只是其余的贺兰师就真的不清楚了。

贺兰师并不觉得对面有所隐瞒,如果李荩忱在军中而不升起李荩忱的将旗,那么一来起不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二来也会让下面的将领们一时间不知道到底应该听从谁的指挥,从而陷入混乱。以李荩忱的性格,十有八九不会这么做。

而李荩忱根本不在军中,难道他已经在安定了?

贺兰师只觉得背后一阵凉意。

作为北周将门出身的贺兰师,可是很清楚李荩忱这些年都干了什么,就算是于翼,恐怕要是真的对阵也不是李荩忱的对手,再加上萧关的这些兵马实际上也就是比起来世家的那些民兵强上一些,没有什么好指望的,因此于翼带领兵马不去天水而走安定实际上就是考虑到了避免直接和李荩忱发生冲突。

在不了解李荩忱的实力之前,自然还是小心为上。

只不过显然现在的局面完全在向着贺兰师和于翼之前预料的反方向发展,李荩忱既然已经在安定严阵以待,那么就肯定不会让于翼太舒服了。

一时间贺兰师甚至已经顾不上考虑自己现在的险境,只能祈求于翼不要走上当初尉迟迥和韦孝宽的老路子。

北周现在可容不得继续在面对李荩忱的战斗上失败,如果真的让贺兰师来选择的话,他宁愿选择将天水和安定拱手让给李荩忱,保存实力、阻拦兵出阳平关并且直接威胁三辅的萧世廉才是重中之重。

现在杨坚麾下的每一支兵马都应该被妥善利用,而不是陷入无谓的牺牲之中。

——————————————-

贺兰师所担心的,又何尝不是于翼心中惴惴难以释怀的呢。

尤其是还不等他在云田这个地方整顿兵马,李荩忱就已经出手了——从敌人只是远远的派遣斥候追随到现在的主动扰袭,于翼就很清楚自己的对手已经变成了李荩忱。而李荩忱的进攻方法和当初在苍溪谷几乎如出一辙。

大量的斥候活跃在山地之间,绞杀那些于翼派出去的哨探,而于翼一旦想要集中兵力向前摸索道路,平时敌人甚至在云田营地中都能够看到的身影都会转瞬消散的无影无踪,而不等军队走出去多远,就会遭到埋伏。

每一次埋伏的地点也都不尽相同,这里是六盘山余脉,最不缺的就是山高林密的地方,但是每一次的埋伏方式却是大致相同,箭矢呼啸而下,紧接着便是乱石咕隆咕隆,路上也是形形色色的陷阱。显然敌人的斥候并没有真的因为于翼主力部队的出动而暂避锋芒,反而还在暗处紧紧跟着,并且不断地将这支队伍的位置报告给前面的友军,让他们来得及安排布置。

第一一四一章 初担重任第二一五九章 横渠四句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二三五八章 针砭时弊第五百三十二章 柔情似水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参与的决战第四百五十一章 对不住第十章 往事(上)第二一四三章 大汉的监察制度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一三四九章 日南和灌汤包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一四九三章 水陆夹攻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一百零九章 裴忌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内法第一一一四章 侵蚀第一四六九章 对世家开刀第一五三零章 范梵志的果断第七百零二章 孔范第一千零七章 你们第一八五二章 惊回首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内府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第一一八八章 剑履上殿第五百一十章 试探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经济第八百零二章 将计就计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后第一九零五章 达奚惎的挣扎第一二五零章 战争的残忍第二零四三章 袍泽俱在,绝不言退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轻第八百五十六章 乱世中的百姓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一七九章 引领思潮第二零八四章 巡抚之信第二二五零章 未晚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莲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风第二百九十九章 请缨第二零七八章 用其人,不用其家第九十八章 习武第六百二十三章 科技兴国第一千八十七章 谁要去?第二一七六章 鸣金第二百三十五章 冲过去第二三三八章 陈宣华:感觉绿绿的第一六四五章 合围,司马消难何处去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一二四四章 又是一年春好处第二百零四章 翻墙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一七七零章 问计第一六四八章 潼关下,不能耽误时间第一六四五章 合围,司马消难何处去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来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边的清晨第七百三十九章 离开的时候第五百一十七章 越来越看不懂了第一七六六章 势如破竹第二二一三章 防御薄如纸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国事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战场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锐第一七九四章 交给你了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二二三八章 工部的未雨绸缪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一三四一章 耕种的意义第五百五十三章 钩直饵咸第二零四七章 征战经年,终有今日第九百二十五章 双全法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二二八四章 西宁第一八九九章 断了腿的驸马不足为虑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一六二六章 朕要解释第一九七二章 甲骑,不可不防第五百五十五章 月华如水第五十七章 恩人之后第一四八二章 朱红色殿门第六百六十七章 南方的来客第二一零一章 整理衣冠,自入宫中第一九七九章 夹攻齐子岭第八百九十二章 惨叫声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书第一五八四章 就是知道的意思第一四零八章 误会,都是误会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九三六章 海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