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北方军情

次辅张温代吏部上奏道:“吏部原打算让北方的官员先去地方上‘见习’后再来江南学习,后来发现一去一回,费时甚多,若到冬天再来建业,道路雪封,行走不易,所以诸葛大人已经指令将高级地方官员现在就集中至建业开‘短训班’,明年开春即回北方,展开工作!特将此事知会陛下!”

李亦奇点点头,表示收到。象如此的小事,作为尚书,根本不用请示,即可作决定!

又讨论了一些如何援助北方,如何建设北方的措施,魏国的人算是见识到元国如何商讨国务了!大家引经据典,说得最多的就是孔圣人或者李圣人之言,激烈争论,不断妥协,最终达成共识,而且当皇帝作出最终决定,没被采纳建议的官员也一脸坦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怨恨之意,更不象准备在背后出刀子去拆台的样子!

接下来就谈论到北部边境的局势了。说到这里,气氛开始紧张!

因为北方的人新加入朝,兵部尚书再次把边境告急文书念了一遍。

文书是九月二十七日发出的,写得十分简略,是奉命到幽州劝降的辛毗所发,只说到:鲜卑诱田豫会谈,伏击之,豫重伤回,鲜卑遂破渔阳、涿郡等,围范阳,贼势甚大,不可敌之。

王甲说:“当时派向幽州的军队并不是从许都派出,而是由甘宁军驻冀州的部队派出,不能派出多少部队,也没有什么骑兵!所以抵挡不住鲜卑人!”

张昭不满地道:“陛下圣论中,常说情报的重要!可是怎么我们受到如此大的攻击,却无情报上报?CIA大臣庞士元其责不可逃也!他人呢?好象最近都没不见他,也没有出席内阁会议!甚至于没请假,这是怎么回事?”

张温负责杂事,分辨道:“他是奉上谕去了广州啦!准备执行一个秘密任务,是什么,只有圣上知道!”

李亦奇倒也不瞒自己的大臣,说道:“玻璃!”

张昭“哦”了一声,就不吱声了!

大元在立国后,积极发展外贸,确定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只进口原料,如果是大宗的加工产品进口,那么就去买那些产品的技术、雇工匠去自己做!要是买不到,那就去抢!去偷!这样的事儿,就是CIA的活。

玻璃是中外交易中外国人的重要商品!卖到大元,用途广泛,实在是羸利不少!中土只得“琉璃瓦”玻璃,不堪大用,因此大元必须把制造玻璃的技术弄到手!庞统既然要去搞“玻璃”的技术,那就要去极西的罗马,说不定三五年都回不来!大家都在可怜他,又被皇帝流放了!

张温代奏,把CIA收集来的与大家说了!

鲜卑实力强盛,已经取代匈奴成为了中国新的边患!

实际等于有三部势力,分为东部鲜卑,这次入冠的就是东部鲜卑!一是昔日鲜卑强人檀石槐的后裔步度根集团,拥众数万落,据有云中、雁门一带;二是被称为小种鲜卑的轲比能集团,拥众10余万骑,据有高柳(今山西省阳高县)以东的代郡、上谷边塞内外各地;三是原属于东部大人弥加、素利等所领的若干小集团,分布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

除东部鲜卑,还有拓跋部鲜卑和西部鲜卑,这两部鲜卑更是情报缺乏!

说出的情报,并不能令人满意!敌人兵力如何,战马多少,兵器如何,人员分配等等,都是语甚不焉,蔡邕冷笑道:“朝廷给了CIA如此之多的经费,却拿不出一点成绩来,实在不象话,庞士元是怎么搞的!虽然他在忙着,但臣照样要参他!”

皇帝身后的张子仪立即跟着落井下石道:“不错,臣妾以为,庞卿家身为CIA大员,却搞得情报如此糟糕,实在是难辞其咎!”

张子仪也算是赤膊上阵了,要知如果皇帝和后妃一起议事,后妃们很少说话的,有问题总是递小纸条,以维护皇帝的威严,现在张子仪抢着说话,她是真恨着庞统。

当时李亦奇的大臣,很多都是恃才而傲的人物!虽不是个个象张昭那样,敢当头痛骂皇帝,但也不少是头上长角的家伙,如庞统就是其中之一,素来是眼高过顶,张子仪掌握情报,虽为情报委员会大臣,所有的情报都到她那里汇总,然而庞统根本不卖她的账!女人的心眼小,所以张子仪恨得牙痒痒的!

啊,世界就是奇妙!象蔡邕与张家隐为对头,现在张子仪帮蔡邕说话,而张家的两个大佬,首辅张昭和工部尚书张正常深知庞统之才和情报收集之难!反而不帮自家的人,却为庞统说话,一个说庞统有才能,整个CIA系统已经初步完善中!另一个说庞统的CIA,为工部收集情报不遗余力等等。

首辅极有面子,他开口后,皇帝就说:“此事不必再说了,情报来得艰难,实属不易,不必再论庞士元之过失了!不过,CIA工作确实要加强,内阁准备派个有能力的人去署理CIA吧!”

张昭连忙称是,然后道:“现在必须火速支援北疆!兵部谈谈吧!”

王甲大为挠头道:“恐怕很麻烦!因为部队分散各地,各地都要部队弹压!很难抽调兵马,另外,军心已散!一些部队开始了休假!很大部分的民工已经解散了!还有,就是现在初冬了,要是全面开战,恐怕战马无法忍受冬天的严寒,以及根本办法保障后勤!”

郭嘉心忖:“元朝骑兵果然无法在冬天里作战!唉,可惜了!”他首次出声道:“臣以为,虽然无法全线出击,但必须火速派人前往冀州,至不济也要守住冀州!”

君臣正谈论着,忽然一名宫女从后边进来,到蔡琰身边说了几声,蔡琰对李亦奇道:“陛下!贾文和求见!”

总参两巨头,鲁肃在北方总督兵务,贾诩跟着李亦奇回建业,不过路上因为辛苦过劳(贾诩身为大元的高级打工仔,很惨,大事小事都是他来拿主意,某个资本家就专门负责做秀和玩女人),病倒了,回家休息,是以廷议他没来,现在倒不知什么回事,居然要扶病前来?李亦奇遂道:“以小马车载文和进见!”

贾诩入见,李亦奇温言道:“文和有病,何不静养?天是塌不下来嘀,有朕这个高佬撑着呢!”

贾诩心忖相信你才怪,你一天到晚就会躺着,要是真的天塌下来,只怕先压着老子先!他奏道:“诸葛子瑜飞鸽传书,发来急报!”

呈上了五张薄纸,上面用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堆字,李亦奇接过来,心忖诸葛瑾这回运气真不错!

古时的通讯是件令人极为头痛之事!元朝在各地设置驿站,以快马传递,不停换马,一般分为百里加急、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依情况重大与紧急程度,分别用不同的加急。例如建业(南京)至广州的路修得很好,最快的八百里加急,用四天四夜可赶到(须晴天)!则象幽州到建业有二千四百里路,道路不好,驿站也没建好,可能十天都到不了!

不过,如果用上了李亦奇特制的信鸽,则只要两天的时间!

然而,信鸽也不堪大用!使用信鸽有不少问题!

信鸽携带量小,每次只能在腿上缚一轻竹筒,内放薄纸。信鸽在途中,有可能遇到天敌、被人打、恶劣天气,又或者野性难驯,中途溜号等问题!所以为了稳妥,象诸葛瑾带五只信鸽,一般是一张情报用两只信鸽同时送出!另外,信鸽毕竟不是信差,它们不会自动的飞去主人需要它们飞去的地方,它们只会飞向熟悉的地方,例如在外地时,放飞的信鸽一般都飞回建业。

现在诸葛瑾冒险放出五只信鸽,都能到达,也算是极有运气了!很多时候,放五只信鸽,经常有一只飞不回来的。飞回的信鸽,一般都是飞回五角大楼的总参所在,总参的人在一小时连接五只信鸽,不敢怠慢,就送到贾诩处,他就送进宫来。

李亦奇看过后,才知道了北方战事是怎么一个回事!

诸葛瑾在皇帝出发打刘备之后,也动身往北走,他肩负着代表朝廷巡抚北方的重任,领钦差大臣关防,代天巡狞九边。当他到达冀州时,幽州之事已经是不绝于耳了。

鲜卑首先挑起战事,田豫为幽州刺史,做事公平、为官清廉,不止是本国,就连鲜卑人也都叹服,并且边境防务,他也做得极为严谨,有他在,鲜卑人实在不敢轻举妄动,遂以边贸之事,邀田豫会商,在路上伏击了田豫,幸得部下拼命力救,又有某些鲜卑人暗中放水,才得生还范阳,但晕迷不醒,不能理事。

得手之后,鲜卑两路,一路是弥加、素利率众十万,攻打右北平、辽西;另一路是轲比能十二万,攻打幽州。据情报记录,一向只得骑兵的鲜卑人,不止是兵器锋利了许多,箭也射得又远又狠,还居然动用了投石车、床弩、冲车、井栏等中原攻城利器!打得各地守军猝不及防,连续攻克了右北平、辽西,渔阳、涿县等地,幽州大部,已经尽陷敌手!止范阳得辛毗到来,下令坚守幸免。

当鲜卑破城后,极有条理,把城里的财物、牲畜、粮食抢劫一空,再集中城中男子,拆毁城墙和城里房子,稍有不听,立杀当场,完成后,再把青年男女和小孩子全部带走,放走老人,一般不乱杀人。

另外,还有两事,引起了诸葛瑾的注意!其一、鲜卑人除了攻城,还大掠城外,也是把青年男女和小孩子全部带走,抢走能带走的东西,拆毁不能带走的所有东西,放老人走;其二、鲜卑人极重工匠,汉人的工匠统统带走!据逃出来的老人说,鲜卑人手上有名单,工匠姓名、年龄、住在哪里,鲜卑人都知道!

这是怎么一回事?鲜卑人如何会用起攻城器械?还跟元军的战术极为相似?须知兵法和打仗器械,大元是从不出口的!斗大的问号出现在诸葛瑾的脑海里!

他在冀州,冀州管民的是刺史满宠,管军的是潘璋、马忠、蒋钦,两方意见参商,满宠主张不援助幽州,固守冀州!

蒋钦运气很背,他们几个副将抽签,他抽到留守签,其它的人跟着甘宁去打并州了。他派出过一万人马去接收幽州,也被围于范阳,倒是多得这一万人,辛毗才能守住范阳!

现在幽州告急,蒋钦心急如焚,依他打算,应立即发兵救援!然而满宠却不同意,他说道:“幽冀两州,地势平坦,正是骑兵用武之地,我军现在骑兵缺乏,出兵救援,岂不是送死?只怕救不了幽州,连冀州也保不住!”

蒋钦怒道:“我大元军队岂是一般军队可比,何惧化外之民的骑兵,你胆小之辈,就缩在城里防守,我可要出兵!”他没有和北方民族的骑兵交过手,自然不知道他们的厉害!又心急自己的军队,晕了头脑!

他叫嚷着要发兵,满宠狂拆他的台道:“你去可以,把我冀州之兵留下!我可不想他们去送死!另外,粮草之物,恕本官不备!”

两人大眼瞪小眼,蒋钦凶狠地看着满宠,一副要杀了他的模样,而满宠满不在乎,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潘璋也看不起鲜卑,主张出兵,这次发兵北伐,很多人吃了肉,潘璋因为留守后防线,只得喝汤,他是想立功,所以主张出兵!

见两方意见不统一,在场的诸葛瑾和稀泥道:“你们何不派人去请示后方?”

现在潘璋、马忠、蒋钦不能命令满宠,因为虽然军管,但负责的是军长(中将)级别的人物,潘马蒋三人为师级(少将)。

蒋钦无奈道:“派去请示甘将军,没有回音!辛大人的告急书已经急发朝廷,也没有回音!”(后来才知派向晋阳的信使被鲜卑步度根的游骑兵杀害了……)

满宠眼珠一转,对诸葛瑾道:“诸葛大人,你是中央的人,你认为如何?”

诸葛瑾谨慎地道:“本官同意满大人之意!从所有的情报上来看,鲜卑人大不简单!完全对我元军的兵法知之甚详!所以对上如此敌人,必须以小心为上!”

得诸葛瑾声援,满宠大为得意地道:“蒋将军,你看如何?连诸葛大人都同意本官的看法了!”

蒋钦不以为然地道:“满大人,我大元体制,军不管民务,民不管军务!虽然诸葛大人位高权重,本将军军职不高,但诸葛大人也不能对本将军下命令!能给本将军下命令的,只有甘将军又或者是总参!本将军立即调动军马,不用你冀州的豆腐兵,也能击破外族之军!”

文人最喜欢咬文嚼字,满宠抓住了蒋钦的痛脚道:“你的话中连陛下两个字也不提,难道是说连皇帝也不能命令你了?你想干什么?”

蒋钦火大道:“陛下当然能命令我,只不过,陛下很少直接发命令到师一级,都是军级干部接令!日你老母,老子在陛下军帐里听令时,你MAMA的还不知在哪里吃奶!”

被人问候到家中老母,在当时,不是件小事!满宠气到浑身哆嗦!情急之下,操起土话反骂道:“我-#¥!%你MAMA……”,真正斯文扫地!

两人如同斗鸡般争吵,又见军情紧急,潘璋等为立军功,跃跃欲试!就怕他们一失足成千古恨!诸葛瑾马上取过纸笔,在纸上写了起来,写完后,吹了吹,取出钦差大臣的印,盖了上去!

展示给大家看,纸上写道:“兹任命吏部尚书诸葛瑾代为幽州、冀州行营总管,节制两州所有军务政务,令到即行!”

大家吃惊万分!居然不请旨,自己任命自己?虽说诸葛瑾贵为钦差大臣,但未免也太胆大了吧!一般地,钦差大臣有权罢黜官员,有权命令暂代官员,但一般为已有任命,不能任命新职的,要不然,岂不是钦差大人能代皇帝任命六部尚书了?行营总管能管军管民,权力是地方上最大,不是小官来的了!

潘璋、马忠和蒋钦也不全然是莽夫,他们都知诸葛瑾的底细,可是“皇帝忠狗”也!深得皇帝信任,以不得罪他为妙,私下商议道:“如何?”

马忠撇撇嘴道:“还能怎么样?他是钦差大臣,又不造反,也不为谋私利,现在和上级也联系不上,只能听他的!”

三将就把腿一并,行了个举臂礼道:“愿听大人吩咐!”

搞定了军队,诸葛瑾看看满宠,满宠并不想和大元的官员搞僵,也表示道:“冀州所有地方官员,全听大人的!”

就这样,诸葛瑾把自己任命作地方大员!

诸葛瑾掌握了大权后,虽为文官,对兵法也不陌生,火速下令道:“把幽州至冀州之间的所有郡县全部放弃!百姓、物资、粮草、军队全部后撤!扼守乐陵、勃海、博陵、安邦、常山一线!”

大家看着地图,齐吃一惊道:“大人!”

诸葛瑾自顾自地道:“集中全部百姓,在沿线修改营垒,断绝道路,以防骑兵突击,多备箭矢、投石车,驻守这一线的军队,全部不得后退,擅自后退者,斩!”

他冷笑道:“如果鲜卑人真的按我大元的战法,我们分兵把守各城,根本守不住,收缩兵力方为上策!哼,只要挨过冬天,到明年春暖花开之季,就是鲜卑人的死期!”

蒋钦迟疑问道:“那么,那么我们不救幽州了?”

诸葛瑾摇头道:“敌军共二十万之多,我军才十一万!如果出兵救,最多能动用七到八万人,那么敌军起码二倍于我!又是骑兵对步兵,怎么打?只好让幽州之军暂时死守了!”

满宠沉吟道:“我军民后撤,只怕鲜卑人会对我军民进行骚扰!”

诸葛瑾爽快地道:“这好办,命令潘璋将军和马忠将军率三万人马,号称十万!多备弓箭,准备厢车,沿着博陵、河间、任丘,大张旗鼓向前慢慢推进,待我军民后撤后,立即返回,千万不可与敌决战!此乃疑兵之计也!”

他手指地图道:“鲜卑必在幽州附近与我决战,那里地势平坦,正是骑兵用武之地!又以逸待劳,所以鲜卑一直不进攻我冀州就是等着我军前来矣!”

军令如山倒,一级压一级!元军执行了诸葛瑾的计划,疑兵之计生效,不但把各地军民物资钱粮安全收回,而且潘璋、马忠两将也安全折返,实现了诸葛瑾的作战意图!

鲜卑人确实象诸葛瑾所料,在幽州主城附近准备了重兵,想围点打援,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大元全国大胜之际,元朝居然有官员敢大唱反调,不但不去救幽州,还丢城弃地!如此鲜卑人不但没打着元军,更让幽冀之间的大量百姓和物资逃到了后方!

任何事情都有好有坏,虽然鲜卑人没有达到消灭元军主力,抢掠元朝的目的,却因此让鲜卑中某位早早预言鲜卑人的围点打援之计必不可行的人得到了军权,以致日后大元、鲜卑有一番苦战!

诸葛瑾通过信鸽,把北方事务作了一个汇报,才让李亦奇清楚了怎么一回事!然后转给群臣看。

两个兵部尚书首先看,郭嘉暗暗心忖:“元臣个个都是胆生毛的家伙,当朝首辅敢当面骂皇帝,吏部尚书敢自己任命自己!而皇帝居然任由他们胡作非为!……”

其他大臣看过后,李亦奇懒得再和大家讨论了,快刀斩乱麻地道:“着青州军马立即增援冀州,守住冀州,明年再发大兵攻打鲜卑了,派人传旨,正式任命诸葛瑾为冀、幽两州行营总管,叫鲁肃回来,你们兵部准备讨论全国驻军之事,该如何部署兵马之事,还有明年和鲜卑开战之事!户部做好明年的开支预算、还有援助北方之事,礼部准备开学习班,准备往北方开始全民教育,工部准备接待北方的地主,准备往北方开展工程建设之事,利用农闲修路,刑部也要准备在北方建立法院和检察院事务……”

他说得飞快,下边的大臣拿出笔记本和铅笔也是记得飞快。北官都没有这个习惯,郭嘉侧头一看,见到旁边张正常记的字,他居然不认识!

细声问起,张正常告诉他:“这是简体字!是吾皇陛下从天界带下来的,仓撷造字,先造了繁体字,现在又为我们制作简体字,现在江南都已经在内用简体字!对外才用繁体字了!”

“啊!”用起了简体字,确实方便多多!郭嘉悄声问:“这样不怕废了传统?”

张正常不答,心忖:“狗屁传统!要是按传统,我是个商人,哪得来现在如此风光?!”须知张正常现在是大学士、工(商)部尚书,女儿又贵为大元贵妃,兄弟还是当朝首辅,张家已经成为江南第一大族矣!还不是得皇帝废了不少“传统”,才有如此的风光!所以张正常为什么要站在皇帝这一边,答案是不言而明的!

三个北官,郭嘉开小会,华歆假装仔细听着,而曹植则不时抬头看人家的老婆,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迷恋!到最后,简直是被色迷了心窍,直勾勾地看着甄宓,恨不得一口把她吞了进去!

当事人的甄宓被他炯炯眼光所向,居然不觉得难为情,她却是被人看惯了!

甄宓是个极聪慧的女人,她加入了李亦奇的后宫,见到诸多姐妹必须帮老公管事,也划定了势力范围,凑巧大家都不喜欢军事,甄宓遂负责起兵部的事务,既然一定要做了,那就要做好,甄宓为兵部极为尽心尽力,所以兵部有她在后宫里撑腰,用人、物资和军费才有好日子过。

作为兵部在后宫里的后台,甄宓经常被兵部盛情邀请去看部队操练,站在主席台上,几千人,上万人甚至是几万人的目光射来,可能还要当众训话,如果没有一点胆量,就会站都站不稳!要知道,台下那些军佬的眼光是最令一般女人害怕的,就是军队中的杀气和色眼!

现在曹植这样看她,不过是小CASE啦,甄宓倒是在发愁不知老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她并不知道,她老公正在阴阴笑着,一个阴谋正在形成中……

第5章 27节下西洋第6节 呆在猪圈里的步百里第12节 克什米尔之鹰(二)第22节 无间道之祝融发威第30节 收官-----关公取卢没第57节 神庙之会本书说明第4章 节31节建业琐事的说明第40节 二打新野第22节 新疆建州(一)第22节 打嘴皮仗第10节 鬼城丰都第42节 强迫入教第29节 波斯了局(二)第2节 罗马内战(一)第6节 襄江之战(四)第10节 镇外阻击战第49节 中垒堡之战(三)第17节 性情PK第13节 法萨堡下的英雄第28节 人渣李亦奇第44节 三国英雄奥运会(一)第37节 过大年第56节 张老师的典型战例(二)第20节 美洲征服史(一)第28节 梦断楼兰(二)第31节 青龙一口吞下n个岛第30节 收官-----关公取卢没第49节 炮制高句丽君臣(二)第16节 驶入阳光灿烂的大海第72节 搅屎棍第19节 隔海互联第73节 希腊有战火(三)第21节 皇帝当强盗(二)第19节 各有各难处一篇好文第21节 司马折棒子(四)第1节 出兵伐董第65节 艳后无双第5节 路途第7节 张辽威震消遥津第36节 新野绞肉机第29节 万里烟海度若飞(三)小知识惨烈的丛林战越南战史第59节 我为旧城改造而来(一)第32节 建业琐事(二)第5节 贵霜风云(二)第23节 只捡便宜第36节 再干一票(二)第15节 张家的投靠第45节 终结者II----终结元老院第20节 皇帝当强盗(一)第45节 攻打总督府第54节 插曲:违令作战第48节 最后解决(三)第71节 搅屎棍第18节 落定人才第2节 罗马内战(一)第6节 向波斯开战!第79节 日耳曼时光第15节 酒色醉人(一)第4章 节31节建业琐事的说明第44节 绝世毒妇(四)第13节 贺岁版大礼包第61节 欣闻大耳之讯(一)第9节 龙游大江第20节 大同镇第38节 开国大典第28节 收官-----攻取掸国第4节 群英会第24节 印第安之王(二)第45节 攻打总督府第5节 大贵族第25节 立国琐事第44节 梦露佚事第13节 人才归顺第27节 梦断楼兰(一)第2节 轻取华雄第49节 中垒堡之战(三)第33节 一件血案拉开的裂缝第55节 辛巴德历险记之呕血求婚记第52节 猛将兄第14节 袁术来袭第40节 总督之死(二)第52节 朕来沟(二)第46节 准备好了第30节 梦断楼兰(四)第5节 天时到了第24节 征召令第56节 辛巴德历险记之入教第49节 中垒堡之战(三)第65节 北洋水师征东要做个名副其实的皇帝第62节 皇妃到罗马第7节 初识刘备第17节 出兵干陀利(一)第17节 军队向前进,疆域长一寸第4节 下克上第17节 割麦之战第19节 荷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