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流金岁月

到了青武八年年底(公元217年),帝国的子民们都在兴高彩烈地谈论着:他们的日子从来没有象今时今日过得这么快乐。

三年前,结束北方战事,帝国进入了长达千日的漫长和平时期。

对外,除了在北方,帝国的边防军不断向北推进,与北方小民族时有磨擦之外,帝国军队基本上处于守势,没有对外的大规模战争。

能不打战争就不打,早一天结束战争是无量功德,和平比战争好!

没有战争,就没有流血,不会产生大量青壮丧失情况,人口就能不断增加,做为最强壮社会个体的军队,能为帝国留下最强壮的基因。没有战争,不用动用大量民力,国内消费旺盛,人们过得欢乐祥和,而不用胆战心惊,害怕哪一天会接到自家孩子的坏消息。

在国内,年底结束的“国有股减持”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春节的盛宴!

亦奇在中平元年(公元183年)神降,直到他与曹操发生冲突前这段时期,很少参与中原大战,大部分时间忙于建设,忙于赚钱,他特别喜欢搞股份公司,美其名大家一起发财。

可是,他的出发点虽然好,问题是在初期,百姓们很穷,拿不出很多钱,而且,股份公司乃至股市,是个新生事物,大家也大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想的是,这家伙是不是在想着法儿搂钱呢(他们被汉朝弄怕了)。

李亦奇只得自己掏腰包;加上一部分半信半不信他的老板们出钱(他们也不得不出,民心如铁,官法如炉,得罪名为官府,实为黑社会的李亦奇后果会很严重);强迫他的公务员买股票(那时候,公务员领到手的是不能吃的股票凭证,白纸一张,个个都哭到眼泪鼻涕水一齐流),但资金还是有一定缺口,于是就动用公款购进股份,从而产生国有股。

高峰时期,国有股曾经占了股市总值的50%以上。

后来,经济上来了,百姓富裕了,对李某人的信心爆棚,只要是上市股份,就争相购进,这样才不用到政府的钱去买股,国有股在股市总值的比例不断下降,到青武八年初,国有股占股市总值的25%,李亦奇个人是全国最大的资本家,旗下的投资公司占有10%股份,他的儿女弄的信托基金占5%,军队信托基金为8%,政府信托基金占5%,其它47%归全国百姓所有。

帝国共有二个股市,一个旧,一个新,旧的是建业“聚宝盆街”的股市,新的设在幽州的天津,它们是帝国经济的发动机,承担着财富分配的重大责任,在北方战争结束后,进入了一个疯狂的牛市,股市向上长红,两市的流通总市值折合一亿两白银!

那么国有股的市值为2500万两白银,按户部计划,帝国政府将在青武九年春节前全面沽空国有股,清盘后,帝国政府双手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股份在手中。

这项工作在青武八年春节过后展开,掌管国有股的户部开始执行国有股减持计划。

非常顺利,市场接盘的力量异常强大!一来百姓手中有钱,二来实际是大家来分国家的猪肉,国有股实在太便宜了。

便宜的原因有历史原因,当一间公司组成时,国有股和百姓购的股份的含金量是大家一样,例如购进1%的股份,政府出10两银子,那么百姓也是出10两银子,而不是购进1%股份时,政府出1两银子就能拿到,百姓要出10两银子才能拿到。(这里要说到最黑心的是李亦奇,他X的吃干股!不过李亦奇很少抛售股份,如果他抛售股份会对市场造成极大动荡,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如果按后一种作法,政府沽出1%股份给老百姓,按10两银子来计,那就是政府赚了9两,这样的事,老百姓当然不干!

现实原因是政府在沽出股份时,采取的措施如下:政府在股份的总投入+五年预期的分红-政府在股份上的总收益,这个差价,就是售价。之所以要增加五年预期分红打入成本,是因为政府少了国有股的分红后,为了避免国家收入的震荡,就先行提取五年分红。

例如1%股份,政府总投入20两白银+5两的五年预期分红,政府从股份中已经得到20两白银的收益,那么这1%股份的出售价为5两白银,如果当时股价为10两,则购买国有价者从中得利为5两(不一定有,股份可能会下跌)

总之,大部分的国有股十分低廉,现有持股人,可以优先得到购买,例如李亦奇控股10%,他能买进3百多万的股份。

当然,也有些国有股因企业经营不善,成本高,这部分国有股,大家不肯按价购买,那么就来竞拍,公开拍卖这部分股份,如果流标,就降低底价,直到拍卖出去为止,这些甚至是半卖半送的,不过这部分国有股很少。

相当一部分国有股因企业经营得好,甚至出现总投入和五年预期分红之和少于总收益,则仅收取少许手续费,等于送给投资者。

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政策,主要还是股市的主流分配政策,是分红!

股份公司每年把收益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分给股民,让大家拿到实实在在的银子和铜钱。

大元的股市现金分红甚至超过了其在股市中的融资额,为老百姓带来实利,而不是圈钱,很少搞增股(新增加的股份要股民出钱购买),也很少搞送转红股(不分收益)。

这样,投机程度不算高,圈钱不算多的股市,老百姓就有信心,敢把资金投入股市,也带来了长久的牛市。

甚至老百姓们抱怨说每年股市太少的扩容,累他们有钱无处投资!

在一定程度上,国有股减持,就是满足老百姓们对于股市的热情支持。一减持,来多少,老百姓就吃进多少!

藏富于民,而不是想尽心机去刮老百姓的皮,是帝国政府与前朝大不相同的地方,就带来了子民对帝国政府的忠诚。

国有股减持,赶在青武九年春节前顺利完成,恰恰撞上股份公司年终分红,本来就有大额分红的传统,今年更是为了粉饰太平,大分特分,分得不亦乐乎,按户部统计,出现了资金倒流的现象,不少购买了国有股的股民,所得现银分红比购买价还要多,等于白白得了一大堆的股份,老百姓们喜上眉梢,肥年啊!

股市能够现银(铜)分红,全在于帝国的股市是真的,不是假的。

公司能够上市,必须经营良好,而不是靠弄虚作假、收买官员、搞假报表,上市之后,聘请最有能力的人去经营,努力为股东们挣钱,公司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因为帝国要求以分红为主,经营者少了许多想头,踏踏实实经营,不敢搞歪门邪道,这也是为什么大元帝国股市扩容速度不快的原因,每一间公司上市,要确保这间公司是能够盈利的,才能上市。

帝国政府积极推行儒家的“信”字,从小教育子民要做诚实的人。再推行法家的法律,一旦有人敢在股市上搞鬼搞怪,帝国政府会当仁不让站出来,用严刑峻法的方式,保护弱势团体,保护中小股民,保护全国子民,哪怕你是挣了股民的一个铜钱,也得吐出来,不吐?帝国法庭打得你吐出来,皇帝的政策就是“以民为本”!

在当时,百姓是纯朴的,就在他们可能被铜臭污染之前,李亦奇作了种种努力,他建立起信用的教育,让帝国有了确实保障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良好、诚实有信誉的政府,法庭独立,不受政府干拢、ICAC(廉政公署)直属中央,乡议局由百姓担任、舆论(报纸)监督。

预防机制远远比事后处理要好得多,让罪恶处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阳光下,就难以产生罪恶。基本上,帝国的股市运行非常良好,没有出现过股灾,百姓乐意投资入股市。

青武八年底,帝国内阁在呈交给皇帝的“政府年终工作报告”中指出,顺利完成了国有股减持,帝国岁入四千万两银子(或贯铜钱),人口达到三千八百万,经济运行良好,百姓富裕,生活安定。

首先是帝国进入了“蒸汽机时代”,火车的应用、汽船的使用,蒸汽式纺织机的先后问世,使到物流运输,生产效率产生了空前的飞跃。

青武七年,有帝国工程史的一件大事!在许昌地区,利用黄河枯水期,帝国政府调来了五万南方铁道兵,连带十万军队、工程师、民工,硬生生地堵住黄河走临时的一条河道,接着,十五万人艰苦奋战,把黄河河底一直挖到见到坚固岩石,然后在岩石上浇灌水泥,建成桥墩,再以蒸汽机为动力,制作吊车吊运水泥板,硬生生地在黄河上架起二座桥,一座八车道公路桥,一座双轨道铁路桥,于青武八年实现通车,从此,黄河天险成为历史!

(PS:相对来说,机械上容易取得突破,化学则有难度,蒸汽机的技术,李小强回到过去三十年,还造不出来,不太可能。毕竟蒸汽能做功是任何人都懂的,而且中国人聪明,这里是以时间换技术,话说回来,黑火药有希望实现,但黄色火药,没有一百年是造不出来的,整个化学体系从公元200到1800年,跨度1600年,绝不是轻易能越过的!)

黄河贯通,很多河流也相继贯通,没有被征服的只有长江,在长江上造桥工程浩大无比,李亦奇唉叹:它X的,没事弄这么多水做什么!更糟糕的是,这水越来越多了,因为水土保养得实在太好,就连黄河,工部上报的奏折也都说黄河一年比一年的水多!不抓紧时间在黄河上搭桥,只怕日后成本更高!

建桥后带来了交通方便是难以估计的,人员、物资的快速流动,使得生产效率大大的提升了。

煤炭的广泛使用,淮西、并州、冀州、豫州各地煤田的大规模开发,既满足了蒸汽机的使用,又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因为炉温和冶炼效率的提高,使得铸造技术的变革和各类工具的进步显著,钢铁的产量不断上升,还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铁路、公路、机械的的大规模扩张成为可能,新的工艺不断涌现。

其次,虽然没有对外战争,但李氏王朝的本质是帝国,帝国是什么?就是扩张、吞并的代名词,他暂时不扩张,不过是休养生息,把拳头收回来,为更好的打出去做准备。

不打仗,不代表帝国在闲着。帝国的经济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在和平年间,军费开支不减反增,军工生产己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帝国的防务采购已成为支持工业生产增长的一个经常性因素.仅青武六、七、八年的三年间,每年下水三十条蒸汽机的战舰,当中有七十条是大型的神盾级战舰。

帝国的五角大楼疯狂地造舰,各地造船厂除了要应付旺盛的民用蒸汽船的订单,还得又快又好地完成军队的订单,很多船厂成三班倒的加班加点,从白天忙到黑夜,再从黑夜忙到白天,每天都是灯火通明,人声沸腾,通宵达旦。

这些船厂,陆续成为私人经营,军费流入社会,拉动经济强劲上升。

除此之外,心怀不轨的帝国,在和平年间,依旧大量地生产和屯积箭枝、兵器、军火、军装被服、给养、医药、马车驭具等等,为部队做更漂亮的营区,而且越靠近边界的地方,军事设施和仓库就建得越密集,长长的订购单无所不包,令到股市上的军工企业的股价和你的那根东西充血的时候一样硬!

除了成品,就连钢锭、筛过的煤块、焦炭、精铜、铅锡也被帝国政府以户部的名义收购,蓄备,民间会缺这些东西?不,一旦战争爆发,军队就会接管所有的物资!

帝国的股市交投活跃,资金不断流进,甚至连远在地球西方的罗马,都有资金流入,除了股市,还在洛阳,筹建期货市场,首批交易的商品是大米、钢材、铜锭。当然,股市和期货市场都是很原始的,类似于欧美初期的股市和期货市场,没有自动报价机,一切都是手工操作,非常的简陋,却是财富的源泉。

在民间,李亦奇放开了缚在中国人身上的智力枷锁,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创造发明不再被视为奇淫巧技,而是财富的代名词,中国人发狂地使用着他们那地球上最聪明的脑袋,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

蒸汽纺织机的广泛使用、出现了机器大生产的萌芽,因为全国一盘棋,从北方得来的便宜的羊毛,让呢绒和毛织品大量生产出来,印染业的发达,使到以前要从海外进口的毛制品受到中土廉价高质产品的打击而全面消失了。

各种各样的小机械的应用,中国人和外国人喜欢的丝制品生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人起码百分之七十的人在夏天穿着丝衣走动,凉爽透气,昔日贵族的用品,成为了广大民众喜爱的普通衣的。

李亦奇当年从飞船上取来十个古董大钟和一些手表,中国的工匠拆开来,测绘仿制,先后制作出大钟、小钟、怀表,直至青武七年(公元216年),世界上第一个仿制的手表问世,精度也不断提高,初期一天快上一个小时的可笑现象已经成为历史,已经精确到一天快慢不超过十分钟。

不仅精准,中国人还开动脑筋,金表、银表、钻石表乃至花岗岩石壳表层出不穷,属于名牌的称号:雷达、欧米茄、百达翡丽、劳力士等等,都被李亦奇毫不客气地借用了,成为中国人制作出来手表的名称!

在动力系统上,大量地应用蒸汽动力、风力、水力和畜力,能够用来运送,压碎矿物,水力涡轮机、蒸汽机带动风扇往高炉里送温,再改进配方和工艺,使得钢铁产量大增。

从罗马偷来的玻璃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做成瓶罐和器皿,玻璃窗,虽然做出来的玻璃还是非常差劣,但聊胜于无,假以时日,改进工艺,技术进步,西方向帝国出口的不多的含有技术含量的物品又会减少一类。

……

按照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原理,帝国在三方面都做得非常的出色。

大米和小麦的生产异常稳定,大量水利设施的建造,深入人心的环保工作,最大程度地削弱了自然灾害对生产的影响,棉花、蚕丝、茶叶、咖啡的生产数量巨大,每座城市都在贯彻“菜篮子”工程,百姓餐桌上的菜式不断增加,从北方草原上运来的牛羊连同本地养猪场养的猪,各个水系养的或者捕的鱼,已经成为普通百姓进餐的常见菜肴,很多嘴叼的家伙,已经非“走地鸡”和海鱼不吃了,每座城市都有牛奶场,所有的少年儿童,成为了喝牛奶长大的一代人。

每到季节,桔、苹果、荔枝、芒果、李子、草莓各式水果摆满市场,人们放开肚皮去吃。各地食肆暴满,从早上忙到深夜,东方帝国的饮食甲天下,人们暴吃暴饮,时有人因饮食无度送院救治。

经过大面积的勘探,大量的铁矿、铜矿、银矿、煤矿和铅锡被开发,景德镇终日烟雾缭绕,出产瓷器,井盐和海盐生产旺盛,各式技术量不高的机械如风起云涌的出现,很多甚至没有经过李亦奇的提示而被造出来。

生产上的大发展,无疑促进了商业的长足进步,由于帝国已经统一,又实施大市场、小政府的方针,各地官员不怎么要负担经济发展的压力(他们可以引导,但是没有具体指标要求),所以没有什么保护主义,产品行销各地,物流畅通无阻,轻易地实施成功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外贸上,帝国的大帆船,趁着季风,大量出口陶瓷、茶叶、丝绸、烧酒、精铁、钢材、锡块铅芯,金银首饰珠宝、工艺品、钟表、纸张、砂糖、皮毛各式各样的商品源源不断顺着海上丝绸之路运向南洋、身毒(印度),西亚和罗马,尤其在青武五年之后,更新式的蒸汽机+风帆混合动力的船只投入使用,对季风的依赖大大减缓,速度也更快,帝国的空前发达造船业,制作出更大更快的船只,从西亚到元帝国,百分之九十的船只挂着青龙旗,来回穿梭,把物资运出去,送进来。

除了海路,还经过陆上丝绸之路运向西域、中亚乃至罗马。运回来的最主要是黄金、白银、香料和宝石的原石,一船船的黄金白银从海外运回来,基本上,帝国出口的物资是成品,运回来的是原料,帝国制作的商品畅销任何能够到达的角落,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外国人争相以使用中国精美的商品为荣。

截止青武八年底,帝国共有三千八百万人,之所以这么多(元魏合并时粗粗清点过有二千七百万人口),一来当时帝国官府人手缺乏,很多地方没有点到;逃避战乱、躲在深山老林的百姓陆续出来;以前归附大族,不算人头的百姓,因为皇帝的敕令而得到人身的自由,接着是北方战事结束后,帝国新一轮的“婴儿潮”再度涌现,人口不断增加。

人口的增加,令帝国的工业、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得到了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帝国的农业异常发达,不需要这么多农业劳动力,帝国在适合种地的地方授田时侯持谨慎态度,比较少批出新地皮,加上帝国实施长子继承田地制,那么没有田地的精壮就来到城市谋生。

有着完备的教育体系,很快就能培养出合格的劳动力,各种机械的应用,连妇女也参加入生产中,无数的商品被生产出来。

数额巨大的产品,除了一部分供应国外,大部分都被国内消费掉了,由于国家有统一的规划,把各种经济情况通报全国,避免了生产力的浪费,也避免了经济危机。

我们说起中国人,就说中国人勤劳俭朴,勤劳当然不假,俭朴对于个人来说或者是个美德,但对于社会生产力却是毫无益处。

之所以俭朴,一来生产力低下,没有过多的商品消费;二来对前景的不确定性,收入低,医疗、教育、房子、饮食、用具是能省就省,留下金钱,好应付日后的不时之需。

皇帝采取扩大社会保险和福利设施的有力措施,帝国社会保险和福利支出,和军费开支是政府支出的二大明星,元帝国的合法居民,医疗是免费的、教育不用交钱,孩子们每天一瓶牛奶和中午餐是免费的,很多地方,妇女生育时医药费当然不用交,还免费供应三餐,保持她能为帝国生下健康的小子民,建房用的土地是免费的,成年人失业时吃到的救济粮,除了大米,甚至还有牛肉饼和水果,如此解决了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

帝国强大的军队,清廉高效的官府,给予子民以巨大的消费信心,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还用想着什么呢,尽情地跳吧、唱吧、吃吧、玩吧、用吧!

帝国政府规定了最低的工资和八小时工作制,各大企业,不断提升人工,讲究人性化的管理,按照儒家的与人为善和中庸之道,社会劳资双方的关系良好。

仅仅三年,帝国已经实现了大治,当年从波斯到达中国定居的海外商人阿拉木图是看着帝国从一个小孩子长成中型人物,直到现在的巨无霸,他感受良深,对采访他的《江东日报》记者说:“大元帝国,就是众神居住的国度!”

大元帝国,生产规模极为巨大,经济结构空前完整(就缺黄金和白银,或许是老天爷的意思吧),它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如果在公元217年有卫星上天在夜晚拍摄地球的图片,可以看到,东方的长江、珠江、黄河如同三条银链,闪闪发光,是地球上最光明的地方!

其它的地方,西方的骄傲罗马城暗淡无光,罗马共和国和波斯的瘳瘳数地,灯火若断若续。除了这些地区,整个地球一片黑暗。

在元帝国,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稳定的社会环境、独一无二的经济实力,优美的住宅,娱乐健身设备齐全的社区、繁华的商业大街、优雅的文化氛围......每个人的眼睛中都充满着希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财源滚滚而来,钱似乎是来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可真是一个流金的岁月。

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切记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67节 激战泰西封第28节 走亲戚(三)第2节 民主来了第9节 真是无耻第37节 大元立国第55节 纷争、潜流(三)第24节 征召令第19节 各有各难处第40节 反客为主第48节 罗马娱乐时光(一)第28节 人渣皇帝第12节 克什米尔之鹰(二)第6节 贵霜风云之京师事变帝国皇帝的自白第7节 绿帽危机第43节 绝世毒妇(三)第40节 二打新野第88节 二次革命第27节 走亲戚(二)第9节 君心两面第14节 袁术来袭第46节 最后解决(一)第18节 生理作战第14节 离奇经历第45节 大丰收(三)第46节 哪来狼狈呢?第7节 经营北方江海第40节 二打新野第11节 一单工程第87节 死谁好呢?第10节 波斯人的下马威第47节 皇帝雪夜入高句丽第20节 司马折棒子(三)第25节 立国琐事第53节 辛巴德历险记之波斯游记第36节 名将之路(一)第77节 吕宋平叛之转机第51节 波尔齐乌斯的烦恼第3章 番外话第12节 向西挺进大种马第5节 一个士兵JB的命运(一)第1节 青龙盛世第28节 人渣李亦奇第35节 陪了夫人又折兵第19节 强抢民女第26节 印第安之王(四)第5节 吞并日耳曼(一)第16节 你有锤头,我有人头(二)第15节 消灭弥加第24节 皇帝当强盗(五)第17节 可爱小兔第21节 周瑜之讯第43节 城墙争夺战第14节 波斯血原第48节 最后解决(三)第21节 司马折棒子(四)第35节 福兮祸兮第34节 西进序曲第22节 巷战滚一边第13节 法萨堡下的英雄第13节 吾国民为先第48节 帝国的聚宝盆(一)第32节 三国英雄的黄昏(四)第49节 罗马娱乐时光(二)第19节 强抢民女第6节 襄江之战(四)第1节 居狮子国第31节 马家游江南(二)第72节 搅屎棍第29节 万里烟海度若飞(三)第11节 十个军团也解不了围第18节 狼吃小羊第21节 香艳航程第50节 小憩一会第5节 有人欢喜有人愁印度教二大史诗第47节 中垒堡之战(一)第29节 收官-----关公在谌离第91节 索福伦妮雅之野望(三)第54节 辛巴德历险记之求婚记你有这么厚的脸皮吗第30节 后宫风波起第29节 北匈奴祀绝第18节 棒子挥棒造反第27节 无功而返第45节 南洋终局第48节 最后解决(三)第19节 强抢民女第19节 孟获之死第13节 牝鸡司晨(一)帝国皇帝的自白第76节 希腊有战火(六)第8节 宠杀曹植第26节 偷运伏皇后第47节 最后解决(二)第73节 希腊有战火(三)第60节 罗马蒸汽机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