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国与宗教

作品相关 印度古国与宗教

巨弱的阿三!

印度的历史是一部“不断为异民族征服的历史”,一次次异族的入侵带来了印度种族的混血以及文化上的对立、冲突、交流和融合,入侵印度的有较大影响的游牧民族可举出雅利安人、塞种人、鲜卑人、贵霜人、土耳其人、匈奴人、蒙古人等。

印度极少出现过一个全国性的统一国家,它的文明出现过严重断代,文明所创造的文字,艺术,科技都彻底消亡,再加上印度人从没统一修过史书,所以古印度资料极为有限,大家请看下面的地图。

古印度的神明:

印度的主神有三位:大梵天(brahma),湿婆(harappa)(他在佛教中为大自在天(shiva)),以及毗湿奴(vishnu)。大梵天为创造之神,宇宙之主。大自在天即湿婆,是三只眼的破坏之神(即鬼眼王)。毗湿奴(妙毗天)是宇宙与生命的守护者。这三位大神皆能自由变化,神格十分崇高,犹在众神之王因陀罗(indra,神帝释天)之上。

古代三个泰米尔王朝:

哲罗:古代和中世纪印度泰米尔三王国之一,又译切拉,中国史籍里称鸡罗。首都科鲁拉。古代居民为达罗毗荼人。

阿育王铭文诏书中提到哲罗王国。当时哲罗占据马拉巴海岸一带。公元4~5世纪,哲罗处于强盛时期。第16位国王征服安度罗和羯陵伽。孔伽尼-罗□三世征服朱罗、潘地亚、德拉吠陀、安度罗、吠拉陀以及马哈拉施特拉等地。7世纪,帕拉瓦王朝势力影响到哲罗。10世纪末朱罗王国遏制了哲罗的扩张。哲罗开始衰落。不久,迈索尔与中印度的遮娄其先后占据哲罗,地方政权势力加强,哲罗王国遂亡。

朱罗:古代和中世纪印度泰米尔三王国之一。又译乔拉。中国史籍称注辇、珠利耶,早期都城乌罗尤尔(今蒂鲁奇拉帕利),晚期都城坦焦尔。

大约从公元1世纪起,朱罗的一些酋长分别统治了泰米尔人的各个地区。卡里卡拉(主要活动在2世纪晚期)是朱罗王国早期最著名的国王,在文尼战役中,打败潘地亚、哲罗和11个酋长国的联军,在泰米尔建立霸权。以后朱罗受潘地亚、帕拉瓦和遮娄其王国兴起的影响而衰落。7~8世纪朱罗沦为帕拉瓦和遮娄其王国的附属国。9~12世纪朱罗再度兴起,成为印度次大陆最重要的王国。毗查耶拉耶统治时(850~871),朱罗战胜遮娄其,以坦焦尔为首都。巴兰答伽一世(950~955)时吞并潘地亚,侵入锡兰。在950年的塔科兰战役中,朱罗败于拉喜特拉库塔王国。罗□罗□一世(985~1014在位)和拉金德拉一世(1014~1044在位)时,朱罗王国鼎盛,以强大海军为基础,征服哲罗及锡兰北部,并挥师北上战胜孟加拉的帕拉王朝,占领恒河下游,在恒河三角洲建立新都恒伽孔达-朱罗普兰,并在此修建大型水库和干渠。

为争夺印度洋海上交通控制权,保障印度对中国及东南亚的直接贸易联系的利益,朱罗王国在11世纪,与其海上劲敌室利佛逝进行百余年的争夺印度洋霸权的斗争。1025年一度占领马来半岛、东苏门答腊及南缅甸。10~11世纪,印度向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的殖民扩张和文化传播,以及侨居地的普遍建立达到高潮。与此同时,朱罗的贸易使团曾多次访问中国。

公元9~12世纪,朱罗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是泰米尔封建制度的典型。朱罗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国家行政管理由组织完善的官僚政治机构负责。王国政府直接管辖村社,朱罗王朝晚期才出现王国与村社之间的封建领主势力。

村社是真正的基层行政单位,也是独立自治的实体。自治权高于印度其他地区,王朝或封建领主的盛衰不能从根本上影响村社。村社内部行政管理实行高度发展的委员会制度,由按不同职业分区居住的村社成员的代表组成村社总会,分“乌尔”和“萨巴”两种。“乌尔”是普通村社里交纳租赋的农户所组成的总会。“萨巴”是婆罗门村庄里的婆罗门所组成的总会。

村社制与种姓制相结合。村社里的阶级关系在外貌上表现为种姓关系,阶级统治表现为种姓统治,社会分工表现为种姓的传统职业。种姓制的特点是:种姓基本上分为婆罗门与非婆罗门两大类,非婆罗门属于中间种姓,他们中间等级界限并不森严;婆罗门既是宗教首脑,也是经济头目,掌握着土地,还兼营商业。

土地制度原则上是国有制,但实际上存在着村社土地所有制和个人土地所有制,农户基本上是国家佃户。

寺庙是社会中心和经济中心。商人行会拥有大量财富,往往购买整个村庄捐献给寺庙,并向村社总会和商业企业提供贷款,牟取重利。

朱罗盛行毗湿奴教。巴克蒂运动的领袖罗姆罗□早期曾以朱罗为活动中心。

潘地亚:古代和中世纪印度泰米尔三王国之一。位于印度半岛最南端。首都摩度罗(今马杜赖)。可能建于公元前6或前5世纪。王国初由女王统治,拥有365个村庄,设有政府管理机构。在阿育王的铭文诏书中,被视为王国南境以外的独立王国。公元前1世纪,曾被羯陵伽国王迦罗毗罗征服。公元前20年派遣外交使节出使罗马帝国。公元3世纪初,潘地亚国王内邓杰利扬打败哲罗和朱罗,称霸南印度。约361年,罗马尤利安皇帝在位时,潘地亚又派使节去罗马。潘地亚统治者原奉耆那教,后来崇拜湿婆神。

公元6、7世纪,潘地亚击败朱罗、哲罗和帕那瓦。9世纪入侵锡兰。10世纪朱罗征服潘地亚。12世纪末,潘地亚重获独立,13世纪臻于全盛,称霸南印度,向北扩张至库达帕、内洛尔一带,向南扩张至锡兰岛。1311年以后,潘地亚开始衰败。16世纪中叶,潘地亚王国灭亡。

三大宗教:婆罗门教、耆那教和佛教

婆罗门教:梵文中的种姓瓦尔纳一词,意即肤色。

白种人雅利安移民征服印度后,很清楚自己和当地黑土著在肤色上的差别,称当地土著为达塞人,即奴隶。由于雅利安人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故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从而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职业等级即祭司(婆罗门)、武士贵族(刹帝利)和农民(吠舍)组成。第四种姓(首陀罗)留给达塞人。达塞人不得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其征服者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后来,呔舍地位不断衰落,与首陀罗同列,都是低级种姓。

耆那教和佛教。这两个宗教的创立者可能前面已提到过,开始时都是苦行者,后来以较重实际、更有组织的方式向婆罗门的地位提出了挑战。

耆那教的思想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已传播;但是,使耆那教正式形成,并成为一个有制度的组织的,是教主大雄(约公元前540-467年)。他出生于一个非雅利安人的贵族家庭.30岁时,抛弃物质世界,出家为一个赤身裸体的苦行者,漫游12年后得道。他建立的教派的成员称为耆那教教徒,即耆那(胜利者)的信徒,耆那是他的称号。耆那教义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仅动物和昆虫,而且还有“木石和树”,都各有一个独立的灵魂。因此,他强调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的重要性。耆那教的祭士去履行职责时,都先要清道,以免踩到任何小虫。虔诚的耆那教教徒还要用布盖住鼻子,以防止小虫吸入鼻孔。今天,大约有1oo万耆那教教徒居住在西印度(古吉拉特),但是他们对印度社会的影响比其人数所预示的要大得多。杀戒即非暴力主义这一主要教义的提出,应归因于耆那教教徒和佛教徒;这一教义最后为印度教的一般团体所接受。

耆那教从未传播到印度以外的地方,但是佛教则不同,在欧亚中部、东亚和东南亚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对古典时代欧亚核心区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就印度而论,佛陀教义的意义在于,它比起耆那教,向印度教提出一个更为根本的挑战。佛陀不能容纳种姓或婆罗门,而且象后来的新教徒那样,认为圣典也应为俗人所理解。因此,他用恒河平原的方言传教,并避开巫术、献祭和晦涩难解的经文。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元帝国时期阿三次大陆的国家地理图

第45节 攻打总督府第35节 屠光北极熊祖宗(一)第15节 酒色醉人(一)第15节 消灭弥加第16节 皇后阅兵第26节 屠夫文聘第20节 猪是战神第22节 无间道之祝融发威第65节 艳后无双第32节 征服的庆典第13节 法萨堡下的英雄第10节 鬼城丰都印度教二大史诗第23节 皇帝当强盗(四)第4节 洛神所跳白纻舞第26节 建业开埠第43节 城墙争夺战第63节 天灾人祸第40节 反客为主第31节 马家游江南(二)第6节 呆在猪圈里的步百里请假条停更启事第5节 路途第32节 三国英雄的黄昏(四)第16节 东部鲜卑完了第5节 大贵族第21节 胜利进城第51节 三国英雄奥运会(七)第77节 雅典小战火第5节 贵霜风云(二)第26节 算旧帐(一)第35节 屠光北极熊祖宗(一)第24节 先锋曹洪第33节 天潢贵胄皇帝有旨哪个多言送你此女第39节 罗马祭司团第51节 波尔齐乌斯的烦恼第8节 试探与准备第38节 开国大典第33节 吃喝玩乐第55节 北方尽入我手第69节 激战泰西封III第26节 可爱的阿三第7节 张辽威震消遥津第33节 吃喝玩乐第24节 吕部来投请假条停更启事第5节 代号:统一方便面今夜登陆第7节 如梦如烟的往事第46节 大前门开第15节 酒色醉人(一)第37节 再干一票(三)第53节 元宫秋(一)第82节 衙内惹事(一)第41节 大进军第5节 襄江之战(三)第48节 帝国的聚宝盆(一)第45节 终结者II----终结元老院第13节 破温州部第57节 神庙之会第33节 吃喝玩乐第77节 雅典小战火第51节 朕来沟(一)第55节 听话才有饭吃第4节 我们走在金光大道上第29节 波斯了局(二)第22节 打嘴皮仗第7节 张辽威震消遥津第40节 二打新野第76节 吕宋平叛之困局第15节 子义扬威第17节 割麦之战第8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第39节 噬命的围墙第81节 进谒皇后第30节 收官-----关公取卢没第52节 辛巴德历险记之厄运星第13节 极度呕吐第11节 西部战役第21节 封土堆上何青青第7节 三进贵霜第67节 罗马行省第25节 雷霆猛女第55节 辛巴德历险记之呕血求婚记第85节 蚂蚁搬大象(一)第14节 袁术来袭第25节 周泰发疯第25节 轻取木鹿大王第41节 绝世毒妇(一)第38节 开国大典第69节 激战泰西封III第39节 罗马祭司团第40节 公主入宫(二)第16节 收个打手第59节 泰西封见闻第4章 节31节建业琐事的说明第3节 周泰修运河第71节 搅屎棍第1节 和尚来了第7节 初识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