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番外话

至此,为什么要实现私有制和股份制的原因终于出来了!一直以来,封建王朝对外开战,都是国家以财政支出,购买国有企业的军需和物资,百姓从中得益并不大!最多就是个雇工费!而现在李亦奇几乎是一切物资,全是从私有企业购买!什么兵器(相当多品种)、役马(送粮食的,后勤部用的马匹都从私人马场购买,军马是江东马)、军用口粮、建筑物资等等!就连江东马和特种蚕丝、青霉素也都上市了(当然,这是绝密的东西,国家股和李亦奇本人的股还是占了控股地位)!上市公司如果有大量收入,就有大量分红,李亦奇不想用股市圈钱以此失了民心,他要对外开战,民心最重!只要子民不乱,那么他才敢对外发动战争)!

李亦奇仿效一个在3005年已经消亡的国家,就是被龙国灭掉的霉国,以战争拉动经济的手法,从而使得他的子民不再反对他穷兵犊武!

说实话,要是不以战争拉动经济,那任何一个国家在对外战争中,注定是失败的!得不到好处的子民,会骂执政的政权!会造反的!

战争,是靠物质财富的堆砌和巨额钱财的消耗方能得以为继的,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拼搏和消耗。为了应对战争,运筹得好,可以增长财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失去算计,则会导致穷兵黩武、祸国殃民。

苏联的教训在于把军队建设同国民经济搞成了“两张皮”。一个只管花钱,另一个只管出钱,两者对立。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却没有产生“增殖效应”。

霉国则不同,它鼓励部队花钱,使用最新技术开发最新装备。军事需求促进发展,发展牵动科技进步,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提升。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指导,把“市场运行机制”作为纽带和催化剂,使战争、武器、技术和国民经济互动,构成了美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驱动链,即战争驱动链。

霉国是一个重商主义的国家,甚至把战争也看成是商贸投资。不难看出,只要战争之火烧不到美国本土,只要战争不会造成美军的过大伤亡,“非接触、零伤亡”战争规模越大、消耗越多,也就是战争要素越活跃,对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否则经济则有可能衰退、停滞。

反过来,霉国的经济越发达,公共积累越多,它投向战争机器中的资源就越多,战争驱动链越活跃。

这一点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打好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民间富裕了,才能推行的(要不然,老百姓的房子没修好,路没修好,水利设施也没有,你发动战争?晕!),这也是江东政权为什么坐视中原打生打死,而埋头苦拼国民经济的原因!在初期,实在没钱给军队呵!当时的军队是空有其表,却无力维持大规模出境作战,至于为什么还是要一定规模的军队?很简单,你没军队又这么富,人家会不打你的主意?要把钱投入到地方的基础建设,要给农民贷款,组建股份公司,还要办教育,做医院等等,就只能保持着的军队规模!只有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了,税收增加了,才大规模增加军费。这一个过程,是漫长的二十多年!

而且李亦奇的军队在武器装备发展、订购、物资采办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是公开的运作机制。例如江南的马鞍山钢铁公司(后来被官府依照《反托拉斯法》,强制拆分,分为开矿冶炼和器具生产二间公司),是既生产军队和民间的兵器,又生产百姓的铁锅和建筑的钢筋!

这也是李亦奇巨人般的一百一十一万人的军队得到百姓支持的原因,因为几乎所有的军需,都是向百姓开的公司买的!军队的利益和百姓挂勾,所以百姓支持军队!

如同霉国,即使是最高级的军备大计划,基本上也是运用市场机制来实施。如20世纪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就是采取招标的方式,同国内企业签订众多的合同,仅1985年下半年签订的有关“星球大战”的合同就有850项。在霉国著名的大公司中,没有专门生产军工产品的,也很少有只生产民用产品的,都是寓军于民,军民兼备。军工生产采取分层承包制,有利于竞争和提高,有利于从军需向高新技术升级、向国民经济总体水平提高的转化,并给军工生产的投入带来丰厚的收益。可见,尽管军工大计划的启动有赖于国家的决策和资金投入,但在推动高科技的升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方面,市场机制运用与否,其结果截然不同。

也可以这么说,初期不发动战争,一个原因是李亦奇懒!当经济发展起来后,那些吃饱饭没事做的子民就大吵大闹地道:“皇帝快打仗!我们要发财,我们要外面的土地、资源和人口!”特别是那些贪婪的军工企业的商人!也只有发动战争,他们才能发大财!得到民众支持的战争,才会能够持久!

这一点,并不和儒家的“仁”字相悖,三圣教的“圣经”有云:仁是对本国子民,不属于本国子民者,不适用于“仁”字!

李亦奇也并不怕商人借着公司做生意之名干涉国家事务,他狞笑着对商人们说:“如果哪个人胆敢干涉到国家事务的,那我就要谢谢你!让我有机会可以抄你们的家!你们可以提意见,但别有非份之想,更不用想着与孤对着干!”

别把帝王当成爱民如子的好好先生,任何统治阶级,都会维护他的统治,对于胆敢侵犯到统治阶级利益了,象李亦奇这样的强势帝王,会毫不犹豫地动用国家机器进行镇压!哪怕是杀光一座城的人!

第三十七节番外话

为什么要成立帝国?考虑到要对外开战,攻占全球,也只有帝国才能完成这个空前的、伟大的历史使命!在帝国,是一个声音说话的,不同意见的都去吃牢饭或者去某地躺着纳凉、永远休息去了。

如果成立共和国,就是民主制国家,只会误事,因为民主制国家允许有不同的声音,那些声音中肯定有人不同意对外开战的(连你儿子都有可能和你闹别扭,更不用说外人),而且人心卑鄙,民主制国家当前政府的政敌们就算他们心中同意对外开战,也必定会出于政治考虑而公开拆你的台、扯你后腿,注意!这是公开的!从而他们就象磁铁般吸收了你的敌人,与你公开对抗!你不能镇压他们!如果镇压了,那就不是民主!

(真实的反映就是香港佬的民主党逢中必反啊,难道他们不知道中央是对香港好的,但只要是中央说的,他们必反)!这就是用共和国对外开战的现实!

花无百日红,军队不可能永远百战百胜(你YY你永远不败,那我也没办法,强如美国也有过二次大败,至今连一个和它作对的小小朝鲜也不敢打,就算在二战中的硫黄岛登陆战,美国以空前的军力优势,也一样死伤三万多人!)!如果大败,那么民主制国家的当前统治就有倒台的危险(要引咎辞职,哈哈,你不辞职?那你就是不民主)!而作为帝国,只要百姓不乱,就算军队大败,也不用担心政府倒台!更有可能随着休养生息,军队回复元气,再次征战!而且就算内阁倒台,皇帝一样没事!

这里有的人会说,就算我倒台,我成立了民主制国家,也是功在千秋了,心满意足了,所以个人得失算不得什么!那么从公的来说吧,在中国这种国家,如果你在公元210年建立民主制国家的,封建主义复辟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民主制国家传承下去的可能!你说不可能吗?中国的民国是外有西方的民主,极为成熟的民主作为样板!内有浸过洋墨水的民主人士,一样有张勋复辟!一样有蒋介石独裁!(你YY你比得上国父孙中山用了毕生心血搞出来的民主,那我也无话可说)从中国的文化传统来说,中国人祟拜强者,也信服强者,更是信奉宁为鸡头,莫为牛后!想做分权制的国家?难!什么叫一山不容二虎?这就是中国的一种文化!消灭文化,比消灭一个人还有困难!

从私的方面来说,别把你自己想象得这么伟大!如果你当了几十年领导,这个国家又是你一手建立起来的,结果在竞选中失败了(只要是民主制国家就有可能,象邱吉尔在带着英国人打赢了二战,却在1945年大功告成之际丢了首相职位),那种苦涩实在是难以言述!对你的打击甚至会让你一蹶不振!(当然你YY你很坚强那我也咬你不入,你说你失败在民主下是件好事,那我就恭喜你!你真伟大,是个圣人!)而且退一万步来说,你的下台,也有可能意味着你的对外开拓大业嘎然而止!

其实,在中国也有立即实现民主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杀光所有的有文化的人!造成文化断层,白纸一张,重新塑造,不然,在中国这种极讲传统、文化传承的国家里,在三国,是不可能实现民主制的!中华文化一次次饱受摧残,却顽强地一次次反弹,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只要有中国文化人在,那么薪尽火传,中华文化一样传承下去!所谓书生造反,三年不成,然而书生不死,那文化不断!

为什么中华文化这么顽强呢?退一万步来说!杀光文化人了,当一个不识字的老农带着他的儿子清明时期祭扫祖先,这也属于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我想清明节的来由,是中国人都清楚的!另外,当老农带儿子过端午节和重阳节时,难道不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教育?虽然没有文字教育,但是,言传身教可能效果更好!

所以,要想西化,就要连这些节日都废掉!

不对,还有教师节!尊师重道,喂,这属不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教师节也得废之!

所以,要想全盘西化,那根本不可能的,除非,学习蒙古大汗,把高于车轮一半以上的人全部杀掉,OK,这样就搞定了!

这种方法太极端,那么另一个方法就是,先以独裁控制中国后,花上二三百年时间,不断在文化和政治上灌输西化、实现民主,其实就是让文化传承中的中华文化血缘不断稀薄,最终实现西化、民主。用一代人的时间去完成西化、民主,根本不现实!引用一个例子吧: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外国流入了这么多资金,结果就算是经济最发达的浙江、江苏、广东一样有不少农村很穷困的!(当然,你YY你比DANG还强,那我们也不得不服!)

我现在有个困惑,什么是民主?如果我在一个民主的三国中,提倡君主制,我公开支持要君主制,如果我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支持我在这个三国中当皇帝(甚至过半票),那些实现民主的统治阶级有没有权镇压我?

登基大典的礼节,是李亦奇乱来的,不是真正的汉制,请勿争吵!

明清时期天安门是用来发布“圣旨”的地方。

天安门是明清两朝历代帝王“金凤颁诏”的重地,凡遇国家庆典、新帝即位、皇帝结婚、册立皇后,都需在此举行“颁诏”仪式。届时于城楼大殿前正中设立宣诏台。由礼部尚书在紫禁城太和殿奉接皇帝诏书(圣旨),盖上御宝,把诏书敬放在云盘内,捧出太和门,置于抬着的龙亭内,再出午门,登上承天门城楼。然后将诏书恭放于宣诏台上,由宣诏官行宣读。文武百官按等级依次排列于金水桥南,面北而跪恭听。宜诏毕,遂将皇帝诏书衔放在一只木雕金凤的嘴里,再用黄绒绳从上系下,礼部官员托着朵云盘在下跪接,接着用龙亭将诏书抬到礼部,经黄纸誊写,分送各地,布告天下。这种颁发封建帝王圣旨礼仪的全过程,称之为金风颁诏。

第三章三十八节番外话:

当时中国的政坛真是风起云涌,不是你不明白,这世界变得快!

建安十四年,李亦奇、曹操、刘备先后进位为元王、魏王和汉中王。

建安十五年,随着曹操废掉汉天子,曹操进位为魏国皇帝,刘备当了蜀国皇帝,李亦奇成为大元帝国皇帝!

写到这里,不由长出了一口气,终于完了一件心事!

以前我还没开始写书,嗜读三国,然看了很多三国小说,看了半天,我还是不明白,这些小说的三国在哪里?

看吧!一帮兄弟,坐火车搭飞机,要不被雷打,要不就是舍身取义跳崖或者跳楼等等,一到达三国后,取出CS里的兵器即时开打!当他们在异空间一跳出来,在空中开镜,落地后用AWP一枪把曹操爆头,使用AK47把刘备打定后,击毙之,用M4开消声器把袁绍无声打死,然后得意狂笑,在他的尸体上喷图!再用小刀把笨蛋的孙策给捅死,用的是轻刀,还不屑用重刀!然后一个手雷扔进洞,屏幕的右上角显示把吕布炸死了!接着是一支沙漠之鹰闯天下,吓到刘璋心惊胆战,屏幕上显示刘璋自己摔死了自己!……

狂晕!看很多三国小说!不明白!一开始,主角们就把各个BOSS给干掉了!没有了这些BOSS,还是三国?还有三国得建立起来?

按历史,三国就是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最终形成了蜀、魏、吴三个国家,彼此争战,从中涌现出的三国群雄,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伟大史篇!

人们常常把自公元190年老懵董带汉献帝迁都之事是三国开始,到公元280年三家归晋为三国结束,但也有人认为是魏、蜀、吴三国是(魏:公元220年建国。年号‘黄初’;蜀:公元221年建国。年号‘章武’;吴:公元222年建国。年号‘黄武’)为开始,更有人认为184年黄巾起义,刘备和曹操参与镇压,作为三国的开始。

不管怎么说,三国,是有蜀、魏、吴三个国家的!

而我们很多人写的小说呢?他们的三国在哪里?

当然,还有很多人会说,我们可以不用三国,我们用三国群雄。

晕!三国群雄?没有了三国,哪来三国群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的人,则较聪明,不知他们是注意到了这一个问题,又或者是无意,他们写的书是《大汉***》又或者是《汉末***》……而不以三国为名写的。

我觉得,很多三国小说都有最大的硬伤,就是写三国没三国!

我这本书还有个计划是,随着彻底统一三国,那么书中的人物,将尽可能地用三国里面的人物,象不在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将逐渐退出,或者不再是描写的重点了,我总觉得,要是你的三国小说,不用三国的人物,不算好!当然,主角是不能退出嘀!

我见有些读者,建议主角,自建学校,培养自己的人才,不见得比三国的名人差。

Goodidea!确实不见得比三国的名人差!甚至更好!

可是,这样有什么意思呢?跑出来一大堆没见过的人名,还是三国吗?

不是!

真正的三国小说,一则要有三国,二来要有三国群雄当主角!我在这里有个设计,就是设计那些名人继续进修,学习新学,跟上形势!而且,当我们看许褚戴着墨镜,和张飞打台球,又或者是蔡琰、甄宓、大乔、貂蝉四大美女凑在一起打麻将,不是很有意思吗?(她们的赌注就是谁赢了,今晚谁就去陪皇帝!)

本书是以大元代吴,算是处于及格线吧,还是有三国,不过是蜀、魏、元,而不是蜀、魏、吴,也可能很搞笑,可能三国不到一二年就BYEBYE了,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了三国了!

要是写最纯粹的三国,还是以某人代了蜀、魏、吴三国国君中的一个,那是最及格的了!

以后大家写三国小说,要注意了!别让大家看你写完了,跑来问你:“你不是写三国吗?你的三国呢?哪三个国家?”

当然,以上是本人的一家之谈,喜欢的就投票,不喜欢的就砸板砖!任君选择!嘿嘿,废话较多,实际上说的是以前看人家三国时发的牢骚,写的是本人的写作动机吧!现在说完了,以后再不会有这么多废话了。

第63节 终极情趣(一)第33节 建业琐事(三)第13节 极度呕吐第81节 九九归一:归国第17节 割麦之战第66节 赵云于吉的任务第1节 波斯议出兵第67节 神风不神第23节 只捡便宜第36节 军务一桩第88节 二次革命第15节 大战略第32节 昆杜斯和阿兰的报告(二)第6节 演讲与实验第19节 司马折棒子(二)第24节 百团大战第13节 牝鸡司晨(一)第49节 罗马娱乐时光(二)第72节 希腊有战火(二)神秘的楼兰第7节 三进贵霜第4节 三个干女儿(一)第60节 我为旧城改造而来(二)第2节 战略决策第18节 落定人才第73节 荒唐皇帝(一)第22节 如何保持战力第59节 我为旧城改造而来(一)第71节 搅屎棍第32节 我真仁慈第24节 印第安之王(二)第31节 青龙一口吞下n个岛第11节 克什米尔之鹰(一)第57节 神庙之会第50节 刘备的命运(一)第42节 猪哥亮第10节 红得发紫第60节 罗马蒸汽机第6节 装药过量第37节 何为极乐?第67节 激战泰西封第65节 罗马内乱(二)第65节 终极情趣(三)第21节 封土堆上何青青第57节 奥古斯妲(二)第48节 中垒堡之战(二)第42节 全部剥光猪第63节 兵临城下第16节 吞并日耳曼(十二)第24节 情与恨(一)第50节 三国英雄奥运会(六)第5节 大贵族第35节 再干一票(一)印度古国与宗教第2节 得失两心第41节 最高危机第11节 一单工程第42节 猪哥亮第44节 大丰收(二)第3节 天子南巡(一)第29节 波斯了局(二)第26节 可笑的败北第51节 朕来沟(一)第45节 终结者II----终结元老院第56节 奥古斯妲(一)第16节 皇后阅兵第94节 索福伦妮雅之野望第80节 罗马行第64节 很会说话的庞统第50节 罗马娱乐时光(三)第45节 南洋终局的感慨第92节 途中打一炮第68节 这批杀手不太冷第48节 三国英雄奥运会(四)第68节 这批杀手不太冷第50节 三国英雄奥运会(六)第11节 吞并日耳曼(七)第25节 大收获第7节 到阿非利加去第67节 罗马行省第59节 泰西封见闻第8节 三英战两雄第43节 绝世毒妇(三)第3节 双城会第47节 辛巴德历险记之蓝钻第35节 琴采丽薇雅的一天(一)第11节 吞并日耳曼(七)第22节 皇帝当强盗(三)第84节 渊源、报纸啊美妙的狄罗德玛第18节 初期的活动第5节 大贵族第15节 大战之后(一)第19节 隔海互联第17节 继续向前----登陆第12节 阿彩露点第11节 一场辛苦为谁忙第33节 一件血案拉开的裂缝火炮火枪的艰难发展过程第18节 出兵干陀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