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章 东林也要办报(四)

虽说在后世的网络上,东林党的声誉极差。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此时的东林书院也好,正在成形的东林党也罢。并不完全都是坏人。

但是这个政治党派,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沾染上了一个极招人厌的毛病:自己没有做实事的能力,也不喜欢做实事,却对做实事的人各种吹毛求疵。喜欢拿极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对自己却又不能做到严格要求。

简而言之,这就是17世纪中国政坛上的一群喷子!

而让这群喷子成形的始作俑者顾宪成顾叔时嘛,那是相当的不简单。

作为这个时代的意见领袖,顾宪成虽然在野,但能量极大。他从无锡往南京走了一圈之后,南京的御史言官们就纷纷上书弹劾张以诚:报纸这个东西不错,我看上了,也想办。但最好我们东林办报纸之前,先把竞争对手给废掉!

而且这个意见领袖的粉丝真的还不少,面对压力纷纷迎难而上。在皇太孙殿下已经表明态度,并指责南京官员们把军国大事放在一边不管,反而纠结于一些莫须有的问题,是典型的不知轻重的情况下。这些家伙仍然厚着脸皮继续各种上本,于是,在二月十五日的旬会上,朱由栋又被一堆弹本给淹没了。

明代官场惯例,官员一旦被弹劾了,就要自觉的不上班,在家反躬自省。张以诚作为这个体制内的官员,此时虽然满心恼火和委屈,但也不得不暂时停了自己应天府提学御史的差事,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一封一封的写自辩。

对张以诚这样的态度,朱由栋长叹一口气后也不好多说什么:一个人的转变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张以诚当了朱由栋两年的老师,又接受了黄册库的现实教育。能够从书海里走出来,帮朱由栋办报。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实在是不能奢求他现在就能够毫不在意任何弹劾。

分化、转变文臣之路,真的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长征啊。

不过呢,虽然张以诚这样的典型文臣还没有实现彻底转变,但方山学校里的老师们,其立场却明显转变了。

李国俊到方山学校担任算学老师已经大半年了,完整的执教了一个学期。

在去年年底的期末考里,他和张文华、黄志刚搭档的三十八班,在五十二个班级里总成绩、平均分都排到了第三位。而他负责的算学课单科成绩,则是全校第一!

如此骄人的成绩,他除了顺利的拿到了一百两赏银不说,也理所当然的得到了皇太孙殿下的赐宴,以及太孙的亲自斟酒。而且,由于他的算学教的极好,学生们也喜欢他。所以太孙殿下还亲笔给他的父母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们为大明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儿子!

这是何等的荣耀!一时之间,李国俊只觉得自己前面三十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以前整个眼界就是县城那么巴掌大一块地,一天到晚想的便是老头子什么时候让他顶班……现在回过头来看,他都一个劲的摇头:这格局,哎,想起来都可笑。

太孙赐宴结束后,学校放了寒假。他带着赏银、殿下赐予的感谢状,以及在方山杂货铺以极优惠的价格买到的落地穿衣镜、大座钟等一众新奇货物,包了一辆大车,风风光光的回了休宁老家。

在老家接受了一众家人、亲戚、朋友的艳羡和如潮的阿谀后。李国俊志得意满的再次来到南京。

来吧,这学期,一定要和老张、老黄紧密合作。力争这一期的期末考拿到全年级第一!

自己班上二十多名学生里,大多数都是足够努力的。但还有两三个孩子成绩可以再提高不少,这几个孩子倒也不是顽劣不堪。而是李国俊觉得,这样玩着玩着都能考出不错成绩的,才是真正的好苗子。算学就是要这种人才能真正的学好。所以,这学期,自己得给这几个孩子补点课!

当然,来了方山之后,李国俊眼界宽了,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这点本事多有不足。金陵日报极大的开拓了他的眼界,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国家和文明。

人,一旦眼界拓宽,心里的想法自然就多了起来。他主动报名做了利玛窦的学生,开始学习更高深的西洋数学。

不光是他,整个方山学校目前近五百名各类教师,都陆续的开始想办法提高自己。有的拜张以诚为师,跟着状元郎学习怎样把八股文打磨得更好,以便来年的应天乡试能够中举。有的拜吴有性等人为师,精研医道。还有的则是学习物理、化学、火器等,当然也有不少人跟随徐光启研究杂交水稻或者是蒸汽机……

总之,在李国俊们的心里,方山的一切都很好:孩子们总体是上进好学的,看着他们一天天的成长,这种成就感对于他们这些带第一届的老师们来说特别欣慰。

方山的环境也很好,束脩给得很足只是一方面。其他的无论是居住、教学等硬件环境,还是内部同事之间的氛围。都相当的纯粹干净:你看不惯我啊?把你的孩子教好了便是。其他的那些下三滥手段都没用!

而最为关键的是,这里能够继续提高!不管你是对中举、中进士始终不能释怀想要进一步打磨文章,还是你对各种格物之学感兴趣。在这里都能找到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先生做指导。就凭这一点,李国俊估计,若是那些举人们知道方山这里的奥妙后,怕是也愿意来此地做这些小孩子的教师了。

总之,这里一切都很美好,李国俊经常都在想,以后若是在方山待个十来年,有了自己的子嗣不怕绝后了,而且积蓄也够了后。他就去买一条船,出海去看看金陵日报上所描述的环球世界!

可是!现在居然有人想来破坏这个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桃花源!

从一月底回到学校开始,学校里的老师们就在私下里谈论,说是东林书院眼红金陵日报的火热,也想着要办报。

这个事情,李国俊清楚:是真的。

徽州府是科举强府,每三年一次的应天乡试,肯定有至少五人以上中举。之后的会试,至少有一人中进士。几百年积累下来,那些当了大官后致仕回乡的乡绅不知道有多少。东林书院要办报,说不得需要这些乡绅集资、呐喊、站台甚至是以后的帮忙推销。而这些事情,肯定是要事先招呼到位的。而一旦打招呼,自己在县里的那位老父亲还不知道?

说起来,方山学校的这些老师,和东林书院的君子、学员们,其实互相都看不惯!

东林书院的老师清一色的进士就不说了,学生当中,举人很多。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秀才、童生。

但是和方山学校的那些秀才、童生都是三四十岁甚至五六十岁不同。东林的秀才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岁,童生不会超过十五岁!

这也很正常,东林的学术活动参加的人很多,但是能够在东林长期学习的,全部都是官宦、士绅子弟!这些子弟有自己的父兄做指导,加之家里经济优渥,可以心无旁骛的念书。再加上科举场上或多或少存在的猫腻。这些子弟中秀才、中举乃至中进士的年纪,比方山的那群老师起码早二十年以上!

在东林看来,你们方山的所谓教师,不过是群怎么念都念不出窍的老蠢狗,加上一群无耻的胥吏之子,以及一群粗鄙不文的臭丘八!就这样的人还敢为人师?这不是误人子弟吗?所以你们也就只能去教教那些难民饿殍了。

而在方山的教师们看来,东林的这群贵公子们一天到晚纵论天下大事,一副要不完的样子。可是你们对这个国家到底做出了多少贡献呢?世界各国的发展你们了解多少呢?你们知道水的学名是叫一氧化二氢吗?这些都不知道,有什么资格摆出那副臭架子?我们的学生是难民后裔怎么了?待得他们身体再长个一两年,一个打你们十个!

最近这大半年来,方山的教师和东林的学子虽说各种看不惯,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无锡。所以倒也总体相安无事。但是在听到东林也要办报,而且对金陵日报的总编张以诚发动集体弹劾后。这群教师们先不干了!

第四九九章 风帆最后华章(二)第三四八章 东海上的决战(五)第七九四章 军舰是牧羊犬第二七一章 万历四十四年(二)第二七一章 万历四十四年(二)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报第五一一章 鲁道夫在美洲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一八二章 连场围炉夜话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谨慎第四一零章 决战地点敲定第二三零章 历史未能重演(一)第三十八章 东瀛岛的变化(二)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贤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萨尔浒(七)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联盟第二零七章 唯有坚持不懈第一六五章 山海关定方略(三)第二五六章 大坂的夏之阵(二)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财政(二)第六三九章 事了准备回家第五三八章 所谓民意反噬第三一七章 海军事海军了(一)第二六一章 大坂的夏之阵(七)第六九九章 进入电力时代第二五七章 大坂的夏之阵(三)第五九六章 纸币为时过早第五七七章 农业未雨绸缪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六十七章 东北号角连营(二)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机感第二零二章 紧要无过人财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状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萨尔浒(五)第六二七章 知进退的少年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关国本第二六二章 大坂的夏之阵(终)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七九四章 军舰是牧羊犬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脑补第七五五章 这才刚刚开始第二七五章 孙慎行的选择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战(七)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五八零章 欧洲的科学家第二四四章 大坂的冬之阵(五)第五四一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四五四章 天玑星已激活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练甩锅第七五六章 前所未有之战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时第四十七章 打脸就要打痛(八)(加更)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迁徙第六零六章 飞白剑指恒河第一四四章 横海卫的薪酬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一四五章 先定规后开营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萨尔浒(三)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三七二章 燃烧的暹罗湾第七四三章 大明发行纸币第六二三章 奥朗则布背刺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财政(一)第五零一章 军备协调会议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机感第一三三章 国事就是家事第七九六章 枪口顶在脑门第一二九章 东林陷入颓势(四)第三零六章 敌人不会听话第三六六章 开阳御驾亲征第四五四章 天玑星已激活第四一七章 东亚霸主降临第二五一章 盐税应该很多第四九八章 风帆最后华章第五零六章 适度扶持藩国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进士们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讲纪律第五七零章 最后的一堂课第四二五章 皇帝还是万岁第六零一章 极低概率事件第二二一章 拿骚的莫里斯(一)第一五三章 萧伯芝的表演第六五一章 美洲礼仪教导第六一五章 岂曰大明无炮第三七六章 廉贞走向末路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点争夺第八零一章 亚速尔的海战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四一四章 一次会战结束第五四一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复朝鲜第二十七章 原始资本积累(二)第三四一章 海上决战想定(一)第三六八章 西贡港的洗地第六三九章 事了准备回家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条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调整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