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扶上马送一程(一)

“嗯,这报纸的纸张质量不错,比咱们的好。可是这么好的纸张,这成本?”

三月十一日,东林日报创刊。早就盯着东林书院动静的无锡锦衣卫在报纸出来后便买了十份,当天下午就送到了朱由栋的案头。

然后朱由栋便将曹化淳、张以诚、王承恩、张世泽、李纯忠、田尔耕等人召集起来,一起来观赏东林日报的创刊号。

щщщ ⊕тt kan ⊕c o

这份报纸目前只有两页八版,看得出来,顾宪成等人还是比较慎重的:宁肯版面少一点,但一定要把内容做瓷实。

具体来说,八版内容的分配是:

第一版,国内大事,也夹带一些无锡县内的琐事。第二版,儒学圣人生平介绍,这创刊号上刊载的是周公。第三版,是杂文,主要是东林书院的大佬们对朝政发表点评。第四版,文物考据,历史上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第五、六版,小说。这一期刊载的是以唐代虬髯客的生平为基础,加以发挥出来的类似于志怪类的东西。第七、八版,诗词歌赋专版。

“殿下。”在翻来覆去的把东林日报翻了几遍后,张世泽抬头:“这报纸,没有广告啊。他们要把这报纸卖到多少钱一份才能回本?”

张世泽这一年也十岁多了,除了继续跟着张以诚、徐光启等人学习外,他的主要精力就是协助张以诚办报。所以,虽然年纪小,但对报社经营已经是很有经验了。

“世子,据下官的无锡同行们报告说,这东林的报纸,是每三份一个铜板。”

“啊?那不亏死了么?就算他们得到江南诸多士绅的支持,这么持续的亏下去,又能坚持多久?”

说江南士绅支持,那还真不是说着玩的。在这期创刊号,东林书院明确的说明:本报主编是高攀龙,责编是钱一本等东林诸君子。在创刊词里,光是为了感谢那些出资赞助的士绅,将其一一列名,就用了将近一半的版面。和金陵日报的创刊号根本就没有感谢赞助商比起来,人家的支持者可不是一般的多。

“嗯,东林这样做下去,无非三种可能。”朱由栋微微一笑:“其一,报纸办得好,江南的士绅们觉得可以靠着报纸获得好名声,便愿意一直持续不断的投钱支持。其二,士绅们的支持不能持久,最后东林便开始在自己的报纸上做广告。你们看,这创刊词可没有说本报绝不做广告之类的话是吧?其三,办不下去,又拉不下脸做广告。或者说销量太差,连普通商人都不愿意在东林做广告。最后不得已倒闭……”

“那殿下以为那种可能比较大呢?”

“这个嘛,吾也不知道啊。毕竟人家才刚刚开始嘛。”

“殿下。”

“张先生何事?”

“你看到第七版没有?东林在挑战我们呢。”

“嗯?还有这样的事,吾来看看。”

在东林的第七版上,该版的责任编辑薛敷教在致词中说明,本版欢迎各路才子又或者佳人投稿,投稿种类诗词歌赋均不限。一旦采用刊载,一律给予稿酬二分银子。

本来这样的致词没什么毛病,但讨厌的东西在后面。

薛敷教在致词的后半部分特意说到,本版除了他这个号称“藏书家”的书虫做责编外,协助他工作的几个编辑,全都是十五岁以前就中了秀才的少年才俊。其思路最是敏捷不过,其前程也无比远大——这就是在影射金陵日报的普通编辑都是几十岁还无法中举甚至无法过童子试的学渣。

如果这还只是隐晦攻击的话,那么接下来,薛敷教又说:文学作品,要互相借鉴。最好在某一期或者某几期的报纸上,刊载的都是同一主题的作品。千万不要像金陵日报的那所谓‘文学版’,每一期都没有固定的主题。结果同一天的报纸上,咏梅的,咏荷的,赞花的,写菊的,乱麻麻的挤在一起。这就根本无从比较,无从彼此借鉴嘛。我们东林日报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近期,冬去春来,诸位朋友如果要来投稿,不管写花鸟虫鱼或者景色人物都可以,但一定要以春天为主题。

话说到这里虽然已经是红果果的挑衅了,但薛敷教似乎还没过瘾。他在最后直白的说明:写春天的诗词,要有生机。不要把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那样的靡靡之词拿出来——这会儿季节不合适!

“呵呵,有意思。”

仔细的看完薛敷教的宣战书后,朱由栋略微思索,然后朗声道:“王承恩,笔墨伺候。”

经过张以诚几年的教导,朱由栋的一手毛笔字已经很有章法了。吸饱了墨汁的狼毫在宣纸上运笔如飞,很快就是一首七绝完成。

众人迅速的凑上前去,李纯忠干脆就读了起来: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发声。

“大气!”

“殿下,霸气侧漏,真是人君之像啊!”

“呵呵,惭愧,惭愧。”文抄公朱由栋这会儿讪讪一笑:主席的诗词都没霸气,那就真的找不出有霸气的了。这首诗是主席的第一首七绝,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志向最高绝,胸襟最伟大的,非他莫属。

虽说这是主席16岁时的作品,文字浅白,几乎没啥典故在里面。但朱由栋深信,就凭这首诗,就足够吊打东林的那群所谓的天才。

“田尔耕,此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是,臣一定要让东林书院的那些腐儒在他们自己的报纸上刊登太孙殿下的大作。”

“你去了东林可以跟顾宪成讲,我们金陵日报欢迎东林日报加入报业市场,若是他们在报纸销售渠道方面有困难。我们的方山杂货铺已经遍布江南四省各个县城,他们可以用我们杂货铺的渠道进行销售、收取各地稿件以及支付稿酬。”

“啊?殿下,这样做,岂不是……”

“呵呵呵,你们啊。”朱由栋站起身来:“在吾看来,东林的这群书呆子办报,完全就是脑袋发热的胡闹之举。最简单的,不打广告,还把价钱搞得这么低,完全赔本赚吆喝,这样的事情是无法持久的。其次呢,报纸办出来了,这销售渠道呢?吾不知道江南士绅们给了东林多少银子,但不管多少,要重新铺设遍布江南甚至全国的销售渠道,没有几十万两银子是不行的。而且这东西不光是银子的问题,需要的时间也是海量。毕竟,现在大明没有任何一家商铺可以像我们方山杂货铺那样在各个县城都设分店。可以说,没有我们帮他们一把,这东林日报要不了多久就会退化成无锡的地方报纸。甚至于它会和现在东林书院小范围内的自娱自乐一样,成为一群书呆子们的内部刊物。”

“那殿下为何还要……”

“就是要帮他们啊,有竞争是好事嘛。再说了,如果东林日报在短时间内借助我们的网络铺开到江南四省,但是四省的百姓们却更喜欢我们的报纸呢?”

“哈哈哈哈~~殿下说的极是。要想把人摔疼,得先把他捧上去!”

“李纯忠,有你这么说殿下的吗?这叫扶上马,再送一程!”

“哈哈哈,张世泽,你才叫阴险呢。送一程?送到哪儿?”

众人一起大笑一阵后,朱由栋拍拍手:“所以说,帮东林是有必要的。不过,既然多了一个竞争对手,接下来,我们自己更要好好做事了。张先生,吾的意思,近期的报纸,要多给射雕一个版面,力争七日之内将射雕结尾。”

“殿下,射雕要是完结了,我们的报纸销量?”

“呵呵呵,射雕本来就进入尾声了嘛。最后的结局很多猜都猜得到了,这样的射雕无法凝聚更多人气了。必须得推出新的主角,新的故事。”

“新的主角?”

“是啊,这次的主角是杨康的儿子。”

第二五八章 大坂的夏之阵(五)第六零六章 飞白剑指恒河第二九六章 扩军势在必行第二二零章 首战是在色当(三)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团抵奥第二六九章 郁闷的大司寇第一五三章 萧伯芝的表演第四九四章 万里援军抵达第六九三章 还有廿六小时第四十八章 打脸就要打痛(九)第七一九章 史学家的演讲第五九六章 纸币为时过早第六二二章 绝望的皇太子第七三九章 美洲战后安排第六四五章 苏伊士开通了第四九五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畅想第八零四章 最后的王对王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袭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会战始第七七九章 双方继续加码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复朝鲜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战(六)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三一六章 崇明沙攻防战(终)第三三零章 大明准备反击(一)第六四九章 政委们的威力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二三二章 历史未能重演(三)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六三九章 事了准备回家第三十一章 原始资本积累(六)第六三三章 带路党的作用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四四四章 藩王们的反应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三四四章 东海上的决战(一)第七五一章 亲王们的日常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关国本第七二八章 共赢才是王道第七一五章 后勤陷入窘境第一五三章 萧伯芝的表演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误会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谨慎第六五九章 要有战略眼光第三六六章 开阳御驾亲征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迁徙第一四五章 先定规后开营第七一九章 史学家的演讲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进士们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一二六章 东林陷入颓势(一)第二九七章 日本欲寇朝鲜(一)第四七三章 晋商开始转型(二)第四九五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一九五章 天下重新透明(四)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二零八章 金军媒之布局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七七五章 陆军主力出动第一九零章 行百者半九十(一)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萨尔浒(六)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挣扎第三六九章 西贡要塞被围第六七七章 毛文龙的无奈第三零七章 万历四十五年(一)第四一一章 开阳再临战场第五章 大明其实很穷第三章 大家都是戏精第七三七章 前后方的配合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第二三五章 历史未能重演(六)第一六五章 山海关定方略(三)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二九六章 扩军势在必行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毕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机构第四五零章 欧洲恢复和平第三六四章 众狗听令出征第一五八章 这绝不是挑衅第一八六章 吹皱一池春水(一)第十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第一一四章 东林也要办报(三)第六五五章 亲王号的首战第一八四章 阿拉维杜新王(一)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一九零章 行百者半九十(一)第四七一章 这是鸦片战争第四五二章 帝国灭联盟立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赋何用第四二九章 学生们的志向第六九九章 进入电力时代第二二零章 首战是在色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