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报完胜(二)

“还不是为了改换门庭!”

吼出这句话的,不是顾宪成,而是东林此时最年长者钱一本。虽说这一年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此时他手拿一卷报纸,跑得却是飞快:“存之、叔时,你们快来看看今天的金陵日报。”

“嗯……咦?怎么?神雕侠侣完结后,这新的小说叫《楚留香传奇》么?”

说起来,朱由栋在抄完了金大爷的射雕和神雕后,三部曲的倚天屠龙记却是不敢抄了:这部小说可是把明太祖弄去给张无忌做了小弟,他现在的身份怎么敢抄?

剩下的金大爷的经典中,《书剑恩仇录》、《鹿鼎记》估计以后永远不会在这个位面出现了,《天龙八部》此时放出来不合适,而《笑傲江湖》展现出来的东西不符合主旋律。

所以,抄不了金大爷的经典,那就抄一抄古大爷的作品吧。

“嘿!存之,不要习惯性的去看第七版,这里!”钱一本暴躁的将报纸翻到了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版:“这里!李三才这厮公开署名发表的文章!整整四版!”

顾宪成和高攀龙凑着脑袋过去,只是看了一小半,齐齐的变了脸色。

在这篇长文里,李三才简略但很精要的点评了大明科举制度实行两百多年来,数十位状元在殿试时写就的八股文。

这不是主要的,李三才都中了进士三十多年了,几十年来主要精力都是做官,八股文什么的那是早就丢下了。所以其点评也只能精要点,真要长篇大论,他还写不出来呢。

要命的是后面。

李三才在最后的结语中明确指出:要想把八股文写好,其一得多看书,厚积薄发。如此,在文章中引用典故才能信手拈来并且毫不生硬——这话的潜台词就是,光看写作技巧是没用的,没有大量的阅读量和基础知识储备,技巧根本无法发挥。其二,一篇文章除非真的实在太差或者太好,否则一篇文章能不能让你中举或者中进士,更多的要看考官对这篇文章的主观印象。而考官的主观印象,又和当前的社会主流风气息息相关。

然后李三才笔锋一转,说东林日报近期连载的时文点评是极好的,对各位士子的举业肯定有所帮助。但是这都两个月了,东林日报还在刊登洪武朝时期那些进士的文章就有些僵化了。我大明太祖乃是开国之君,刊载时文当然要从洪武朝开始。但是呢,真正要对士子负责,其实应该是洪武朝、永乐朝什么的时文象征性的刊载个几篇也就是了。重点还是要尽快的转到万历朝上的时文来。如此,才能让参考的士子对当下的文风有所了解,以便让他们选对路子,尽可能的得到考官的认可……

“啪!”用尽全力的拍在了石桌上,顾宪成顾不得自己手掌的疼痛,愤怒的嘶吼了起来:“道甫他,怎能如此?怎能如此啊?!”

“叔时,你还对那厮抱有希望么?这家伙分明是看到我们不能帮他入阁,便去投靠了太孙!这篇文章,便是投名状啊!”

看着钱一本一语道破其中的本质,顾宪成全身发抖,然后瞬间满头大汗,颓然的倒了下去。

……

九月一日的这一期金陵日报一出,除了东林诸君子感到绝望之外。在整个江南乃至大明的其他省份,都先后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嘿!东林日报!嘿!东林!亏得老子省吃俭用下了东林日报的年订,没想到啊,居然做出这样狼心狗肺、误人子弟的事情来!”

“呃……这位仁兄,话不是这么说的吧?这李大人的文章写得很清楚啊,说东林日报持续两个多月点评、讲解洪武朝的时文,不过是有点僵化而已。误人子弟可能是有的,但那也是无心之失。这狼心狗肺四个字,怎么也不沾边吧?”

“嘿!小子,你还太年轻了!听老哥跟你讲吧。这李大人呢,跟东林书院的那些王八蛋们以前算是朋友,所以这报纸上说话呢还是留了情面的。你想啊,李大人一个局外人都能把这里面的关窍想清楚,东林书院那些办报的会想不到?这些王八蛋根本就不是想帮我们提高时文水平,而是一开始就存了祸心想把我们往坑里引!”

“不是吧?为什么东林会这样做?我们又没招惹他们?”

“哼哼,怎么没招惹了?东林书院那些学生,全都是官宦、富商子弟。我们这样的平民子弟,何曾有人在东林长期就学的?把我们都引到坑里,他们的学生中举、中进士的概率不就更大了么?”

“啊?原来如此!这东林书院的一群所谓的君子,其用心居然如此歹毒!”

“是嘞!老子以前也没看出来,亏老子还直接下了三百文,订了东林全年的报纸!哎,说起来还是三才相公有良心啊,他忍了两个多月,终于看不下去了,毅然的站出来揭破了这个阴谋!虽说此举有卖友之嫌,但在大义上是站得住的!”

“这位兄台说得好!要我说,三才相公根本就没有卖友,最多算是交友不慎。在发现这些所谓的君子之交都是群狼心狗肺的小人后,迅速的割袍断义!非但如此,三才相公还秉持了‘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原则。在报纸上还在尽力的为东林开脱!三才相公真是有着浩然正气的谦谦君子啊!”

“是啊是啊,此事还得多谢三才相公,还得多谢金陵日报啊。”

“是啊,这东林日报据说创刊前还发动南京的御史们弹劾金陵日报的张总编,搞得金陵日报差点完蛋。可是这东林日报创刊后,发行、收费、订阅、收稿、发放稿酬,全都是用金陵日报的渠道。嘿嘿嘿!东林日报,东林书院,简直是无耻之尤!”

从九月一日开始,由南京发端,然后慢慢蔓延到周边府县乃至临近的布政司。各地的酒楼、茶馆、秦楼楚馆等人群聚集之地,上述类似的言谈都纷纷出现。这样的言论,一开始确实还有锦衣卫、方山学校的教师在引导。但是越到后面,各地舆论已经自发的统一:东林书院搞这么一出,一是为了拼销量好挣钱。二是为了把江南诸多士子全部绕到坑里去,方便东林书院的学子中举!

舆论的风潮一旦形成,无论东林如何挣扎,都无法扭转了。

“席之,连你也要弃为师而去么?”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学生受老师的恩惠极多,那里敢言弃字?只是,只是……老师啊,你听听外面都在说什么?说我们东林书院的学生其实个个都是废物,若是不靠一些阴损的招数根本就不能中举。这,这……想我张玮,四岁开蒙,十二岁便过了童子试。正准备明年拿下解元。如何能够受这种污蔑?学生此时只是暂时离去,只要书院还在,学生以后定然会回到书院的。”

“哎,去吧去吧。这书院,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啊。”

十月开始,东林书院就陆陆续续有学生前来退学。明面的理由千奇百怪,但实际原因就一个:小爷丢不起这个人!

与此同时,退订东林日报的要求也通过各地的方山杂货铺潮水般的涌入了东林书院。整个东林日报的销量秤砣般的直线下跌。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三日,整份报纸的销量跌破了三百!

十二月五日,东林日报正式宣布:因为主编、责编等齐齐患病,本报暂时停刊!

至此,朱由栋通过这场媒体大战,让《金陵日报》获得了完胜,并由此拿到了对广泛的市民阶层以及少量农户的舆论引导权!

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势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状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舰计划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尔夜战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谈(收藏上千加更)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财政(二)第七七零章 被迫敌前转向第三三二章 大明准备反击(三)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四七一章 这是鸦片战争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九十四章 国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满四千加更)第一五八章 这绝不是挑衅第二七四章 丙辰会试黑幕(三)第一五零章 布局毕欲发动第五二零章 天玑星再求援第五八八章 帝师党的共识第四二八章 台湾府的发展番外:二百五十年后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误会第一四一章 所谓借壳上市第五八二章 易普拉欣妥协第五一八章 奥斯曼的应对第五零零章 吕宋之战终焉第一九四章 天下重新透明(三)第一六二章 太孙殿下出征(三)第四零五章 穿越不是万能第六零三章 准备攻略印度第四二九章 学生们的志向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一一六章 东林也要办报(五)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萨尔浒(六)第六九三章 还有廿六小时第一六八章 所谓的七大恨第七九零章 郑成功的杀着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二七八章 太孙赈灾方案(一)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观第一八四章 阿拉维杜新王(一)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应对第六六四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六十七章 东北号角连营(二)第六一零章 比哈尔邦出兵第二零六章 科研后继有人第四三六章 不改汉家衣冠第四章 坑子孙的太祖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一二二章 扶上马送一程(四)第六六四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二六四章 官员们的俸禄第四零零章 王师登陆仁川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四四零章 理学摇摇欲坠第五三零章 战事陷入焦灼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报完胜(一)第五十七章 慈庆宫的堕落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萨尔浒(八)第二九二章 进击的新人们第一三九章 是蹂躏非战斗第五一五章 我演技不错吧第三二二章 巨人开始觉醒(一)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鲜(三)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辖木邦(二)第七二五章 减息后再减税第四五五章 许显纯在仰光第四二二章 启动经济改革第一四七章 暹罗国的消息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六一零章 比哈尔邦出兵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三五九章 台湾岛的开拓第三六九章 西贡要塞被围第五九三章 兵役总局开张第九十章 国家根基已朽(二)第二一九章 首战是在色当(二)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军第三三九章 工业革命发端(二)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六零六章 飞白剑指恒河第三十二章 原始资本积累(七)第七三一章 贵在调动敌人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四七三章 晋商开始转型(二)第六二二章 绝望的皇太子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当第五零七章 科举制度将变第五二七章 亚历山大城下第四七四章 天启矿业改革第一二零章 扶上马送一程(二)第六三三章 带路党的作用第四零九章 千帆竞逐瀛洲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二七三章 丙辰会试黑幕(二)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萨尔浒(五)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陆第六八三章 归国人员安置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会战始第三二五章 滨海厂的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