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

“属下(臣)张文华(马燃)奏报殿下,我等奉殿下教令,于万历四十年五月二十一日开始对应天府高淳县广通乡进行人口普查。经两月零七日清查,现已明确,广通乡,现实有常住人口三千三百二十五人,其中,男子……常住人口中,有本地户籍者两千六百三十五人,有外地户籍,但因经商等原因长期在此居住者,有四百三十二人。另有二百五十八人无户籍,经其自行供认,有军户逃亡者,有他处破产流亡至此地者……另,该乡尚有户籍在此地,但长期在别处谋生、出仕、就学者二百一十五人。按殿下教令,此次人口普查,只统计常住人口,以避免重复统计。故此后报告,以上二百一十五人不纳入计算。

广通乡于万历三十九年上报高淳县户籍时,报上人口两千零三十五人,差额一千二百九十人。奉殿下教令,本次清查,只查不惩,臣等已责令高淳县重新登记人口数量。

又,经查,广通乡实有举人及以上官绅三户,上户四十六户,中户二百五十八户,下户六百零一户,畸零代管十三户。其中上户改中户,下户改上户等案例,累计三百零五例。奉殿下教令,此等行径需严惩不贷。臣等先后毙杀里长三人,甲长两人,撤换里长七人,甲长一百三十五人。对不履职之乡老,严厉告诫,并进行罚款。累计收入罚金白银一百二十五两零四钱。所有新任甲长、里长、乡老,均由当地村民自行推举。工作队用印后交高淳县衙确认备案。

臣等已按照殿下教令,为每一户重制户口登记簿,为每一人编好身份证号码。所有无户籍之流亡人口,重新登记造册在当地入籍……

两月清查,广通乡总体秩序平稳,除被毙杀之里长、甲长家属闹事,并被迅速镇压外,无一起民变。百姓多踊跃支持,朝南华宫所在遥拜,为太孙祝寿者更是大有人在。现臣等已经完成殿下嘱托,特此汇报,缴令。

人口普查工作总队第二百三十五分队,队长张文华、副队长马燃。

大明万历四十年七月二十九日。”

从1612年的七月下旬开始,朱由栋陆陆续续的接到了各支工作队提交的报告。到了这一年的九月初,四百支工作队全部完成了各自的工作。

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虽说应天府八县总体保持了稳定,但各种反抗还是不少。

有召集家里的家奴、乡邻,围攻工作队人员,造成工作队人员伤亡的。这个,自然就迅速的引来了横海卫、崇明沙所军队的镇压。

有组织本家以及其他各家士绅实行软对抗,组织诸如罢市、罢学的。对罢市的,大明海贸立刻以巨量物资冲击该地市场。罢学的,大明应天提学御史更是飞快的赶到,当场革除该名教师的功名。

也有搞悲情,到县衙、府衙,甚至南华宫进行跪哭的。对于这些人,朱由栋的命令是:一劝二赶三屠灭!你家的汉子利用手里那点权力搞得那么多老实为大明种地缴税的良民家破人亡,小爷现在只杀了他一个已经是很仁慈了!你们这些家属居然不知道感恩庆幸还叽叽歪歪?那就全部去死!

人,到底是逐利的,难免也有利令智昏的傻瓜,面对朱由栋储位都准备不要的狠劲,还敢上来对抗的。对这种人,朱由栋当然不会手软。但是,当太孙殿下露出这股疯狂劲一点点后,后面再也没有人来闹事了。

总之,三个多月下来,工作队这边死了六人,伤了两三百人。而民间因为各种镇压被杀掉的,也有三百余人。整个应天府的人口普查工作,过程绝对谈不上完美,但总算是可以接受的。

“殿下,经过臣等统计,应天府八县,现在实有常住人口二百三十五万零八百三十三人,其中有军户十九万七千三百人,无户籍人口六十三万九千七百五十人。”

“呵呵呵,杨先生,你接任应天府尹的时候,白册上人口是多少?”

“一百零三万。”

“那你可知万历三十年的黄册上,应天府有多少人口?”

“臣当年也是跟着殿下去了黄册库的,只是时隔五年多了,臣有些想不起来了。”

“呵呵,还好,六十三万。”

“嘶~~殿下,这就是说,但是我们应天府这八县,就隐瞒了近七成的人口?那这样算下来,我大明现在黄册上的五千五百多万口,真要清查完了,岂不是要到两万万以上?”

“估计没有这么多。毕竟江南这些地方是膏腴之地,隐户和流民极多,其他地方的比例肯定没有这么夸张。但真要全部查清楚了,吾估计,我大明的实际人口,至少在一万万三千万以上。”

朱由栋敢这么说,当然是有依据的。

大明洪武二十六年,帝国在彻底完成传统汉族聚居区的统一后,完成了第二次,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黄册修订。那时候得益于老朱的高压,大明帝国上下谁都不敢炸刺儿。所以,那一次的人口统计数据是最真实的:6054万。

当时人口第一大府是苏州府:235万。应天府八县‘只有’120万人,比松江府还要少一万,只排在全国第三。

可谁又曾料到,这个120万就是朱由栋之前,大明两百多年来,应天府的最高人口纪录呢?

应天府如此,全国也是如此。大明建国至今,除了东南沿海遭遇过倭寇袭扰,北部边境地区经常遭遇蒙古入侵之外。两百多年来,整个腹心之地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动乱和瘟疫。可是两百多年下来,万历三十年的黄册显示,全国居然只有5500万人口,比建国初期还要少500多万。

1612年十月一日,朱由栋在南华宫召开总结大会,其幕府成员,所有工作队队长全部参会。

“……得益于诸位的忠诚奉献,本次应天府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完成……普查结果,触目惊心。这正说明我们的工作是极有意义的,对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极为重要的!接下来,我们要对工作队的人员进行充实、调整。各队要以老带新,培养出更多的队员,轮流交替的在其他各府、各布政司逐步的进行人口普查工作。诸位,这是一份艰辛而长久的工作,随着普查工作的推进,各地的刁民将变得越来越狡猾,越来越善于和诸位对抗。而我们的工作,却会离我们的大本营越来越远,得到军队支持和保护的力度也会越来越小。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坚定的将这项工作持续下去!孤准备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切实的完成全国的人口普查,让整个天下在朝廷面前再次透明!诸位,请告诉孤,你们有信心么?”

“愿为殿下效死!大明之天下,必将重新透明!”

……

散会之后,朱由栋刚刚从主位上走下,就看到王承恩拼了命的向自己招手。

“何事如此着急?”

“小爷,魏公公刚刚赶到,千岁爷他,薨了!”

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舰计划第三十章 原始资本积累(五)第三六六章 开阳御驾亲征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点争夺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战开幕第七八六章 总算是明白了第四零八章 朝鲜需要内附第四章 坑子孙的太祖第二七五章 孙慎行的选择第二八零章 破军星的天赋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们第八零一章 亚速尔的海战第三五零章 东海上的决战(终)第六二八章 明军转入防守第一七九章 大金国没有了(一)第三二六章 忠君爱国商人(一)第二一五章 巴格达的帕夏第六七二章 杜伦尼的闪耀第五零三章 军事命名规则第七一零章 不如虚张声势第九十四章 国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满四千加更)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来所在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进士们第五零七章 科举制度将变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三八一章 为何是分封制(二)第四零五章 穿越不是万能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九十六章 国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满五千加更)第六三五章 冷热混杂战斗第一五一章 兴盛的宽甸堡第六七七章 毛文龙的无奈第一七九章 大金国没有了(一)第三零六章 敌人不会听话第七四八章 继续一路向西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杠第六三三章 带路党的作用第四九三章 执政越来越难第二八一章 无压制之义直第四八四章 一块都不能少恢复更新可能时间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敌酋第八十九章 国家根基已朽(一)第五九五章 流通货币不足第六四五章 苏伊士开通了第六十九章 东北号角连营(四)第七九四章 军舰是牧羊犬第六三零章 朱由栋的决心第一三九章 是蹂躏非战斗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六零九章 神奇的三哥们第五六五章 圣地亚哥海战第六四一章 皇长子的婚事第六八零章 老贼的好打算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七零二章 宗藩体系危机第一四七章 暹罗国的消息第四八二章 满桂抵定西域第四零八章 朝鲜需要内附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舰备战第六七六章 士兵们的日常第六七二章 杜伦尼的闪耀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战(五)第七十七章 刘大刀的奋迅(一)第一四二章 厉害的二当家第五十八章 有矿就要守住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贤第三七八章 中南总督人选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舰备战第二一八章 首战是在色当(一)第六二二章 绝望的皇太子第七十六章 搬家并不简单(二)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击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六二七章 知进退的少年第二一三章 法兰西的应对第九十一章 国家根基已朽(三)第三六三章 朱由栋的杀招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开个单章,说说最近的事第六六九章 红海出现敌人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误会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三一九章 海军事海军了(三)第六三零章 朱由栋的决心第七九九章 绞索缓缓拉紧第三零一章 向东还是向南第四九七章 铁甲舰的战斗(二)第二一零章 玉衡摇光结盟(二)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七四二章 欧洲经济隐患第三十八章 东瀛岛的变化(二)第七五二章 最大胜利保障第六一七章 莫卧儿总动员第七六四章 此乃亿万一心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