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 郁闷的大司寇

“大司寇,这是今天通政司转送过来,涉及到我刑部的弹章。”

“哎,又有多少是弹劾本官的啊?”

“呃,大司寇恕罪。据通政司的上官说,今天起码不下一百份是弹劾大司寇的。”

“啧!罢了罢了,你去,请本部六品及以上官员,今天下午在甲栋三室开会,商讨本次弹劾的问题。”

“是,下官领命!”

看着手下离开的身影,刑部尚书刘元霖长叹了一口气,颓然的坐在了自己的座椅上。

这位是北直隶任丘人,万历八年的进士。出仕以来,一直都以清廉、办事得力著称。当然,朱由栋对大明士大夫的‘清廉’从来都是一笑置之。当初之所以选这位来做刑部尚书,主要还是看重此人办事效率极高的优势。

在历史本位面,这位是去世于1614年。不过在这个位面,得益于医术的进步,刘尚书此时不光没有挂,相反,还精神极佳,特别想做事。

他是真的想做事的。

从万历八年到现在,他出仕也有三十多年了。总体而言,刘元霖觉得,也就是太孙监国这几年,是过得最舒心的。

做事情有效率的人,最看不得的就是同事的懒惰、低效,各部门的推诿扯皮以及上级领导的犹疑不决。而朱由栋重新组阁后,这些问题不说全部解决,至少解决了大半。

所以,刘元霖这几年干得很愉快,一点致仕的想法都没有。刑部这几年也着实的做了不少事情——别的不说,在全国户籍普查中,出现了不少以前被各地隐瞒的冤假错案。刘尚书带着刑部官员亲力亲为,切实的把不少案子给翻了过来。在燕京日报对此予以报道和称赞后,刘青天的内心不知道多么骄傲和满足了。

可惜,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该死的一场大雨居然冲出了那么多的秦简,而其内容居然主要就是和刑部有关。

但是让刑部恼火的是,就出土的秦简上来看,在精细程度和可操作性上,秦简上的法令完全吊打了《大明律》。

比如说,在盗贼入室抢劫这个问题上。睡虎地秦简和《大明律》都明确规定,对这样的歹人,户主杀之无罪。但是《大明律》到了这里就完了。而秦简上却继续规定了:户主如果打不过歹人,高声呼叫后,邻里八方听到了却不出门帮忙该当何罪。如何在事后判别到底是歹人入室抢劫,又或者是户主杀人之后伪造现场的方法。以及如何辨别邻里是否真的听见了呼救(以居住地隔事发地的距离作为判断)等等。

秦法的精细,可见一斑。

这很正常,秦法是法家编写的,作为提倡法治的一家。法家的观点是:严刑峻法是爱护老百姓——让百姓知道犯法的成本极高后,自然就不去犯法了。

同理,作为性恶论者,法家还坚持在制定法令前,预先把所有的人都想成是坏人。然后在这个前提下制定各类法令——如此,如果百姓不犯法,法令对其就不会产生伤害。而一旦百姓犯法,各种预设的法令早就在那里等着了。

而等到儒家一统,秉持“有教无类”的儒生来制定法令,那就要先讲教化,教化不通的,才考虑动用法律来制裁。总之,尽可能的在道德层面解决问题,实在不行才述诸法律。

比如说,在子女不孝这个问题上。《大明律》的规定是:如果有老人状告自己的子女不孝,首先要乡老、里长进行调解、教育,实在搞不定的,甚至出了人命的,那才能够上县衙找县令。而睡虎地秦简上的规定是:先把被老人告发的子女抓起来!然后再来慢慢调查情况。

总之,由于大明朝到了这会儿已经是伪君子满地走的年代,所以儒家那一套靠道德治国的东西,早就让百姓和相当一部分官员不满了。这干脆明确、可操作性极强的秦简法令一旦问世。顿时就让全国各个阶层感到耳目一新。

然后刑部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

从这一年的12月23日,燕京日报首先发表睡虎地秦简相关报道后。两天时间里,全国其他五大日报纷纷跟上。并迅速的在全国形成了热议!

而最近这些年被朱由栋压制得极惨的言官们,顿时也犹如闻到了血腥气的鲨鱼,集群般的汹涌而来!

弹劾的内容,其实都是千篇如一:你们刑部的官儿们都是干什么吃的?看看,一千多年前的秦法都比你们制定的法令精良得多!据闻殿下从担任监国之日起,就催促你们修改、重订大明律。结果几年时间过去了,你们还是没有拿出一个方案出来!你们到底在干什么?如果你们还是如此的占着好位置不干事,干脆你们都滚蛋,我们来刑部上班算求了!

......

“咳咳,人都到齐了吧,那现在开始开会。”当天下午,刑部六品以上官员准时进入会场,个个都是面色凝重。

没得办法,大明六部,其他五部官员被弹劾是司空见惯。但是刑部?咱们是管司法的啊,偶尔一两个案子出了问题导致具体某个官员被弹劾实属正常,但是被言官们如此集火攻击。本朝立国两百多年,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啊。

所以,这一次集会,大家来得非常整齐。

“现在的局势大家都清楚,本官也就不多说了。现在本官需要知道的是,新的大明律进展程度如何?从太孙殿下发下修订大明律的教令后,快两年了,你们先后提交了两个版本。结果呢?基本都是换汤不换药,连本官这里都过不去,更别说送呈太孙甚至皇上那里了。”

“大司寇容禀,我刑部下属各个部门,就没有专门负责制定法令的。所以,此事一直都是临时从秋审处、减等处、提牢厅等部门抽人来修订。但是,到底不是专门修订法令的,所以......”

“哎......”说到这个刘元霖也只觉得头大:现在刑部的官员,大都是进士出身。这八股文不考大明律,所以大家在念书的时候也不怎么学——几乎个个都是法盲。真要说起来,整个刑部的这些所谓的官儿,在对法令的熟悉和运用上,反而不如那些经年老吏!

“诸位,本官自负责刑部以来,一心所求便是天下再无冤狱。但是几年下来,深刻的感受到,若是我大明的法令不进一步细化,明化,这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和奸猾胥吏便仍然能够在其中上下其手。如此,便是我们累死了,也没办法杜绝层出不穷的冤假错案。这睡虎地秦简出世后,本官也认真的研读了。虽说秦法果然是苛烈之法,但是这其中还是有不少借鉴之处的。所以,本官决定,以睡虎地秦简法令条文体现出的原则为根本,对大明律进行修订。”

“我等请大司寇示下。”

“其一,我大明的法系,不应该是判例法。而应该有严密的整套法令理论体系。但是鉴于我大明现在大多数百姓不识字,不懂法。加之我大明现在的科举也不考大明律。所以,诸位在制定新法令的时候,仍然要像睡虎地秦简那般,给每一条法令配一个案例。”

“是,我等领命。”

“其二,学习睡虎地秦简法令的精髓,其重中之重便是这法令要事先考虑得周全。要把某人触犯某条法令后的种种情况,以及事后发展,都充分的考虑到。然后在法令中有所体现。诸位都是官,这体察民情正是我们该做的嘛。这样,新的法令出来一些后,本官带头,走访这北京城的普通小民,甚至北直隶的乡间宿老,倾听他们对新法令的意见。”

“大司寇想得周全,我等拜服。”

“嗯。”点了点头,刘元霖用手指关节敲了敲桌子:“诸位,虽然明天就是年三十儿,整个部堂都要封印。但大家回家过年的时候,一定抽空好好的学学睡虎地秦简。哎,本官学了之后,真是觉得惭愧啊!”

“下官等也深感惭愧,定然继续深入学习。”

“其三,这报纸报道后,原本名声不佳的秦法,之所以迅速得到民间乃至部分言官的认同。本官认为,最最关键的是,秦法规定得极为详尽,如此,官吏判案时上下其手的机会就少了很多,由此显得秦法更为公正。本官以为,如此法令规则,是对的。法令定的细致甚至死板一点,既是保护百姓避免蒙受不白之冤,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的各级判案官员。所以,本官以为,在接下来的大明律修订中,要尽可能的强调这一点。既往法令含糊不清的,一定要尽量明确。宁可因为死板导致法令不合人情,也不能因为法令的含糊导致冤假错案!”

“谨遵大司寇之命!”

“嗯,待会本官去兴华宫面见太孙,诸位,这次本官去了可是要给太孙下保证的。明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四年内,一定进呈完整的新版大明律。诸位可不要让本官犯欺君之罪啊。”

第九十七章 枪杆子出政权第五八八章 帝师党的共识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七三六章 燃烧的波哥大第五十章 纳黎萱的独子第一一三章 东林也要办报(二)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觉悟第四九三章 执政越来越难第二五五章 大坂的夏之阵(一)第二三五章 历史未能重演(六)第十一章 孤的元从班底(三)第七十五章 搬家并不简单(一)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五八七章 皇明宪章摘录第四五三章 奥斯曼的权臣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萨尔浒(七)第六五八章 邮轮上的学习第一三五章 穿越者的互撕(一)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处第一八零章 大金国没有了(二)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调整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战第一四四章 横海卫的薪酬第三三零章 大明准备反击(一)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点(一)第一四零章 卫所不堪一用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五九零章 大明机构改革第七九六章 枪口顶在脑门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机构第九十一章 国家根基已朽(三)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五九三章 兵役总局开张第四七一章 这是鸦片战争第五三一章 大明陆军参战第三十五章 原始资本积累(十)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三零一章 向东还是向南第五四八章 继续开发东北第六零零章 大明准备出击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五十九章 布局东北西南第七七九章 双方继续加码第三一九章 海军事海军了(三)第七十八章 刘大刀的奋迅(二)(收藏满三千加更)第七二六章 奥斯曼的战舰第六三零章 朱由栋的决心第六六零章 天才们的表字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专家第四九七章 铁甲舰的战斗(二)第一四二章 厉害的二当家第八零四章 最后的王对王第五一五章 我演技不错吧第一六零章 太孙殿下出征(一)第六十九章 东北号角连营(四)第六八零章 老贼的好打算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机构第二章 爷爷你辛苦了第一五六章 李成梁的致仕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远点第七九三章 亚丁湾的屠杀第一九二章 天下重新透明(一)第四十三章 打脸就要打痛(四)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机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财政(二)第六二八章 明军转入防守第八零二章 告欧洲人民书第六一四章 莫卧儿的炮击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们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国松丸第二零零章 从此龙吟九天第九十三章 国家根基已朽(五)第四七八章 欧洲人的改变(二)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围成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七二八章 共赢才是王道第三四八章 东海上的决战(五)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恢复更新可能时间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赋何用第四二零章 双子们的布局第四十四章 打脸就要打痛(五)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应对第二零八章 金军媒之布局第十一章 孤的元从班底(三)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七六五章 战略就是调动第七八七章 战斗陷入混乱第二六一章 大坂的夏之阵(七)第二四零章 大坂的冬之阵(一)第二十二章 太孙将是雄主第六十八章 东北号角连营(三)第三八零章 为何是分封制(一)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处第七五二章 最大胜利保障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记第六二五章 阿格纳的和谈第二三六章 选妃并不简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