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 太孙焦头烂额

“唔~啊~!”

“别动!伯云,千万别动,你的伤口太多了,大夫才刚刚完成包扎。这动静大了,伤口崩开可就不好了。”

“咦?大真?怎么是你?”

“如何不能是我?我们东林书院出来的,难道个个都是十恶不赦的奸诈之徒。就你们方山的是好人?”

“呃……我不是那个意思。”

“哈哈,刚才玩笑而已。”侯恂说到这里也正色道:“叶前辈其实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他一路招摇,公开收受贿赂,其实是在引蛇出洞。最近几个月,不光是你们在前面猛打猛冲取得了很大成绩。他在后面,也把那些送钱送得多的,作为重点清查对象。说起来,兄弟我最近也拿下了三五个胥吏了。”

“嗯……伯雅兄呢?”

“伯雅兄在隔壁。”

“伤情如何?有没有性命之忧?”

“伯雅身上的伤口没你多,但是据大夫说有一个伤口很深,失血较多的同时还可能会造成感染。所以锦衣卫已经派出精干,去宣府购买青霉素了。”

“哦,那就好。大真,你们?”

“嗨!你们在前面搞出来的动静太大了,叶前辈说,你们这么搞,肯定有性命之忧。所以最近一个多月,我们都在你们后面不远处盯着呢。”

“嘶~~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惭愧啊。”

……

抛开自我反省的李嘉,此时,距离张家口数百里之遥的北京,朱由栋此刻的心情,也非常的不好。

“殿下,截止今年十月,各地并未上报新的灾情出现。可以说,这一次蝗灾,我们算是扛过去了一半。剩下的,主要就是在明年夏收前,受灾百姓的赈济。

经内阁统计,从今年五月起,五个月间,我们一共发放出救灾粮一千五百三十万石,累计动员精壮劳力修路二百五十三万人次。除灾前就已经修筑完毕的京津公路外,五个月间,新开工了京张(家口)、京山(海关)、京洛(阳)、京济(南)、洛太(原)、太大(同)、洛西(安)七条公路。此外,蜀王殿下在四川修筑成渝公路。

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在明年春耕开始前,京张、京山两条公路可以完工。其他的,少的能完成两成,多的大约六七成。

截止目前,华北受灾诸省,一共死亡一万八千余人,产生的流民大约三十万。目前,各地官员正在积极招揽这些流民,投入到公路建设之中。华北诸省总体平稳,户籍也大致稳定。”

汇报完毕后,许弘纲深深俯身:“殿下,如此大灾,灾民人数如此之少,殿下功德无量!”

功德无量?我怎么觉得这是深深的嘲讽?嗯,也不对,对于中古时代的国家官员来说,上两千万人受灾,才死了一万多人,确实是极为了不起,确实是极大的功德了。

可是,我是穿越者啊!我对自己的要求可不能这么低。

但是,在这几个月的赈灾中,朱由栋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犯了很多想当然的错误。

首先就是他高估了这个年代官员们的无耻:工资是涨了,也派出大量的御史进行都察。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更是全力发动。邸报、日报、圣旨、教令等,更是对这次赈灾物资的发放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官员、胥吏、差役等不得往里面伸手。

结果呢?一百多御史和三百多新科进士下去之后,五个月时间,就查处了近两千名官员……你得知道,整个大明现在一共就八万官员啊!扣掉京官和南方的官员后,华北五省一共也就两万七八千而已。

官员都是如此了,数量庞大并且负责具体工作的胥吏,在这次大都察中,落马的更多……

除了官员们的整体堕落让他感到心寒,新科进士们的工作热情过于高涨,对于他这位国家的实际统治者来说也有点难受——反腐该搞,但是反腐搞得全国官场地动山摇就不好了。

此外,他还低估了这个时代国家的动员力:两千万灾民,各地政府只动员起来了两百多万,这和他预估的四五百万差了一半。

他还高估了这个时代的工程技术:虽说他现在制定的是21世纪最低的乡村公路标准。但各条公路的修建进度,仍然远远低于其预期。

他还发现,自己对朱家这群藩王的无耻和无能仍然预估不足:在今年四月的宗室大会上,他把水泥生产技术无偿的向十几个亲王公开,并承诺这些亲王自己修建的公路可以持续收费十年。

结果这些家伙拿到技术后倒是去建水泥厂了,好几家亲王的新厂甚至都已经开始出产水泥了。但是这些家伙除了蜀王开始修路以外,其他的几家,全都是直接把水泥转卖给朝廷——赚快钱可比自己去修路舒服得多哪!

你说你赚快钱就算了吧,毕竟现在朝廷同时开工七条公路,水泥什么的也差得很。但是这些家伙生产出来的水泥,这质量……

总之,这一年的赈灾,在朝廷诸多官员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别说只死了这么点人,就说两百多万民工聚集在数十个大工地上,整体秩序还是景然,光凭这一点就不得了了——元朝的灭亡是从哪里开始的?不就是国家组织上百万民工修筑黄河水道嘛。从夏至今,哪个国家不怕民众过于集中?

但是,在穿越者看来,只觉得处处都有问题,处处都不满意,整个儿的焦头烂额。

我TM还有好多事情急着做呢!别的不说,就说银雀山汉墓的竹简内容上了六大报后,本来全国已经开始掀起重新学习、了解并深入研究先秦诸子百家的浪潮。但是,这席卷整个北中国的大蝗灾,却把这刚刚掀起的浪花,给吞没为无形。

在人类历史上,自罗马帝国崩溃后,东方文明在15世纪之前,一直都是领先于西方的。15~17世纪,是西方奋起直追的时代,这几百年里,东西方的文明各有特点和优势,差距不大或者说没有差距。

而18世纪开始,西方领先东方,就成了不争的事实。

而西方在15~17世纪之所以能发展这么迅速,有三个东西是不能不说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大航海时代。

前两者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后者开拓了市场,反过来再次解放思想,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工业革命才自然的水到渠成!

以穿越者而言,他是可以单独爬科技树,直接开始工业革命——但是,若一个国家,在思想和经济上都没有做好准备,直接就开始工业革命,呵呵,国家崩溃倒不一定,但由此产生社会的巨大动荡肯定在所难免。

所以,朱由栋的计划里,以蒸汽机为首的各种科研是要做的,但是全民的思想解放以及重塑必须在本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六大报是第一步,接下来通过掀起重新学习诸子百家的热潮,并通过最后打倒衍圣公一系的行动,彻底的完成大明自己的文艺复兴。

本来这些东西,朱由栋都是有条不紊的慢慢布局,马上都要到收网的时候了。结果,居然来了这么大一场蝗灾!而且在赈灾过程中,朱由栋也发现了这个国家存在更多的问题……

所以太孙殿下此刻心累,焦灼,焦头烂额。

不过,上天并不独爱朱由栋。似乎是觉得他烦心的事情还不够多,除了国内的大灾外,国外的事情也不让他消停。

就在朱由栋准备对着自己的大臣们说点什么的时候,会议室的门外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

国务会议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好些年了,门外的侍卫们都是很懂规矩的。在如此前提下还能急促的敲门?

果然,得到朱由栋允许后,门开了。一个背插三根红旗的信使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殿下,诸位上官,云南急报,今年九月,暹罗大举入侵缅甸,缅甸战败,主力尽丧!缅甸宣慰司向我大明求救!”

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枪骑兵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独食第九十六章 国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满五千加更)第一三八章 贫弱的琉球国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辖木邦(一)第六三五章 冷热混杂战斗第七六四章 此乃亿万一心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树(三)第七二三章 如何扩大内需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五六四章 张献忠摸内奸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经济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战开幕第八十九章 国家根基已朽(一)第五一八章 奥斯曼的应对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机已现(三)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三二五章 滨海厂的木匠第四一二章 燧发枪的对决第五十六章 宽甸绝不可弃第三四零章 工业革命发端(三)第六五九章 要有战略眼光第一七九章 大金国没有了(一)第四二八章 台湾府的发展第四三五章 后勤保障无碍第三四七章 东海上的决战(四)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动第六零二章 奥朗则布代位第七四二章 欧洲经济隐患第六八九章 敌舰兵临城下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二十二章 太孙将是雄主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枪骑兵第七九一章 朱由栋教太子完本感言暨新书写作计划第四二零章 双子们的布局第四三六章 不改汉家衣冠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机构第七零七章 没有人是白痴第七四二章 欧洲经济隐患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盘第二三四章 历史未能重演(五)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第七八二章 北线归于平静第二零八章 金军媒之布局第二七九章 太孙赈灾方案(二)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种兵第二三一章 历史未能重演(二)第二一七章 对法战前准备(二)第六零六章 飞白剑指恒河第九十七章 枪杆子出政权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动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机构第三六六章 开阳御驾亲征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机已现(三)第十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萨尔浒(六)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国本第六四八章 护国公八大王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一三三章 国事就是家事第三零一章 向东还是向南第五六一章 造反专家抵达第六九二章 海军的福字旗第四九八章 风帆最后华章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应对第四四一章 王在晋的决心(为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三五八章 恢复周之分封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栋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萨尔浒(七)第四二八章 台湾府的发展第七零七章 没有人是白痴第四三一章 准备远征蒙古第三二五章 滨海厂的木匠第一五零章 布局毕欲发动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劳动法第三一六章 崇明沙攻防战(终)第七六零章 朱由检的狂怒第三十七章 东瀛岛的变化(一)第六一七章 莫卧儿总动员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动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二二二章 拿骚的莫里斯(二)第九十五章 国家根基已朽(七)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军改第二八二章 东南两路有警(一)第七二七章 土鸡的三国志第一三七章 岛津欲寇琉球第六七五章 将帅们的调整第一四七章 暹罗国的消息第一六六章 烦恼的主帅们(一)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儿戏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记第一二零章 扶上马送一程(二)第六二七章 知进退的少年第四七一章 这是鸦片战争第七一四章 只是双眼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