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战(六)

这个时代的长江口是没有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崇明岛的。有的,只是如崇明沙这样四个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的大岛,以及无数个露出水面面积大小不一的小沙丘。

5月3日,晚上八点,崇明附近海域的水位因为潮汐作用落到了最低位。原先那些在白天看起来面积还很有限的沙丘,此时也陡然变大了不少。

现在,结束了一天战斗的三国联合舰队,就集结在南沙岛以南五六千米的一处大约三平方公里的沙丘周围。在沙丘之上,则是临时设置了厨房和野战医院。

“王上,王家陆军第六师的伤亡统计回来了。他们一共撤回来了8803人,其中有三百多人带伤。不过奇怪的是,我们的随军医生说,这些伤兵情况都不严重,只要青霉素能跟上,全都能够在短时间内重回战场。”

“......哎,因为重伤员都被他们抛弃了啊。”

颓丧的说完这句话,罗闍浮屠揉了揉脑袋:“阿信那边的通讯船过来了没有?”

“刚刚接到消息,阵亡一千三百二十五人,其中军官三十八人。轻重伤员两千七百多人,已经全部连夜后撤。”

“嘶~~”听到这样的报告,罗闍浮屠胸口一阵撕裂般的疼痛。

“日本人和西班牙人呢?”

“日本十艘战舰参战,重创一艘,中创一艘,轻创三艘。受伤较重的两艘战舰已经在另外两艘二级战舰的陪伴下后撤往日本本土进行修理。西班牙人二十艘战舰参战,中创一艘,轻创两艘。中创那艘也已经退往澳门。”

“可恶~!”

今天白天的战况很明显,挂着王家陆军牌子的暹罗旧式军队,从南沙岛北部登陆,然后划了划水,就顺势退了下来。白瞎了为掩护他们的日本舰队付出的巨大牺牲。

反而是岛屿南部登陆的新军第三师,虽然西班牙人远没有日本人那么认真,但到底是暹罗王花了十多年心血建立的新军。所以他们在付出了较大伤亡的情况下,成功的在南沙岛站稳了脚跟。

“王上,接下来我们该如何?”

“都打到这个份上了,还能如何?只能咬牙坚持啊。命令我方辅助船只,尽量趁着夜色往岛上运送火炮和炮弹。本王知道这会儿已经退潮了,要在如此松软的滩涂拉炮车上去很困难。但是我们困难,敌人就不困难么?这时候比的就是谁能撑住最后那口气。”

“是,王上,臣下马上就去安排,一定尽力为前方将......”

就在暹罗君臣还在商讨如何支援南沙岛上的新军时,整个三国联合舰队驻地外围的海面上,却突然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随着爆炸声出现的,还有闪亮的火光,以及高窜的火苗。

“怎么回事?明国人夜袭?”

“不可能吧?我们已经反复确认,这周边没有明国的舰队。”

“那就一定是从长沙船厂里冲出来的了!今晚是谁负责外围的防守?”

“王上,今晚是西班牙人的阿方索子爵率领该国舰队巡逻、防守外围。”

“这个白痴!等到这次战役结束了,我要向菲利普陛下好好的告上他一状!”罗闍浮屠愤怒的站起来:“看看这爆炸的地方,这还是外围吗?分别就是处于内圈的我国战舰!都傻乎乎的站在这里干什么?还不赶紧的去查探清楚!”

“遵命,王上。”

......

水雷,是中国人发明的。出现这样的结果,初始的原因是逼于无奈。

大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为患。烂完了的大明卫所兵面对倭寇无力抵御,于是大明的百姓们被迫自发的组织起来自保。在这个过程中,水雷应运而生。

最开初的水雷当然很原始:一个箱子里装满黑火药,然后让一根绳子系着放入水里飘荡。当倭寇的船只靠近这个箱子的时候,在旁边不远处的人就用力拉动绳子的另一头,然后那一头的绳子受到牵引,击发藏在箱子里的引火装置,引爆黑火药,崩~~

当然,这种原始的水雷起到的效果很有限,而且由于需要人力操控,所以使用起来相当危险:操控绳索之人没把船上的倭贼都炸死的话,死的往往是他自己。

后来,什么都懂,什么都精的唐顺之对此进行了改良:在箱底加入铁锚,可以控制水雷入水深度,大大的加强了隐蔽性。

之后又弄出了初代漂雷:以燃香为定时引信。到了1599年,王鹤鸣发明了以绳索为碰线的‘水底鸣雷’。在历史本位面的1621年,又有了触线漂雷......总之,这个时代的水雷技术,大明是独一家,并且领先程度极大。

到了穿越者来到这个时代,并要在短时间内强化崇明沙的防御后。现任东南总督袁可立自然的想到了使用水雷。

然后就是孙元化受命从北京紧急南下。

这一年的孙元化不过三十六岁,但是当他在崇明沙下船,站在戚金面前的时候,着实的把厮杀了一辈子的戚金给吓了一跳。

无他,这位于1612年拜赵士祯为师,由此加入方山的年轻举人。在这四年多的时间主要的研究方向就一个:炸药!

做炸药,就要不断的用各种配方做实验,而有的配方则是刚拿上去就爆——如此情况下,做实验的人,哪怕是朱由栋想方设法给他们订制了厚厚的防护服。但是受伤却是难免的。

加上孙元化本来就是个研究方法非常激进的疯子,比起他老师赵士祯的稳重,不知道疯狂了多少。所以......当戚金见到孙元化的时候,看到的自然就是一个满脸各种大小不一疤痕,全身皮肤多处烧伤,以及缺了两根手指的科学怪人。

但是科学怪人虽然面目让人发寒,不过他来了崇明沙后,拿出来的东西还是很管用的:木浆与硝化甘油的混合品,在后世,这个东西叫做达纳炸药!

而王承恩出镇长沙船厂的意义,则是给船厂工人以及围绕船厂讨生活的一众人吃下定心丸:咱家是殿下的贴身宦官,从小跟殿下一起长大的。咱家在这里,就说明殿下不会放弃这里。而且,咱家说了敢死队员至少一千银元保底,那就一定说到做到。

于是,在王承恩与孙元化的合作下,进一步得到改良的水雷,就在长沙船厂那些水性精熟,并且熟稔此地错综复杂航道的船工们驾驶着小船运载下,趁着夜色,驶向了南沙岛南部的三国联合舰队。

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动第三十二章 原始资本积累(七)第七七一章 雷击舰队登场第七二一章 板鸭造舰计划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经济第七二七章 土鸡的三国志第七一四章 只是双眼流汗第三三九章 工业革命发端(二)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财政(一)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战(七)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谈(收藏上千加更)第三十章 原始资本积累(五)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当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军官团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汉民第一八七章 吹皱一池春水(二)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报第七十六章 搬家并不简单(二)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时第四一三章 身体素质差异第二七四章 丙辰会试黑幕(三)第四七五章 甘青辽湘建省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战役终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挣扎(二)第二十六章 原始资本积累(一)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五八八章 帝师党的共识第九十八章 千万人吾往矣第四三三章 科研获得突破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机已现(三)第四一七章 东亚霸主降临第七五八章 鱼饵已经放下第二三四章 历史未能重演(五)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孙督师第六七七章 毛文龙的无奈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七二八章 共赢才是王道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六九二章 海军的福字旗第一二八章 东林陷入颓势(三)第四一三章 身体素质差异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六零八章 大明两路进军第四十六章 打脸就要打痛(七)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萨尔浒(三)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舰计划第三零四章 会合与反会合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动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异第六四八章 护国公八大王第四六六章 开阳援助天玑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二零二章 紧要无过人财第五八六章 大明开始立宪第二二一章 拿骚的莫里斯(一)第三四四章 东海上的决战(一)第二零七章 唯有坚持不懈第六七八章 驻印军的瓦解第二二二章 拿骚的莫里斯(二)第四五五章 许显纯在仰光第三五零章 东海上的决战(终)第六五九章 要有战略眼光第七七零章 被迫敌前转向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机已现(三)第一六三章 山海关定方略(一)第七三三章 其实我在三层第三四九章 东海上的决战(六)第二七三章 丙辰会试黑幕(二)第二零八章 金军媒之布局第三零零章 暹罗王的手笔番外:二百五十年后第四一一章 开阳再临战场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尔夜战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当第四七三章 晋商开始转型(二)第七六五章 战略就是调动第三五四章 宗教战争开始第六零三章 准备攻略印度第二零零章 从此龙吟九天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们第五七二章 皇子的新老师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贤第四二六章 国家工商总局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时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五一零章 整顿吏治法令第三零一章 向东还是向南第七九六章 枪口顶在脑门第四四零章 理学摇摇欲坠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线的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五一五章 我演技不错吧第六四八章 护国公八大王第二一五章 巴格达的帕夏第四三一章 准备远征蒙古第三十章 原始资本积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