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来所在

“哈哈哈,蜀王叔,这么说起来,那朱盛滂被拖到宗人府的时候,牙齿啥的都几乎被打光了?”

“是啊,皇上。臣这次奉诏入京,先是去了宗人府报备。结果就碰上了这么个事儿。”

“那大宗正那边怎么处理的?”

“那朱盛滂当然是先关押起来了。至于陈子壮几位士子,大宗正板起脸来训了一顿也就完事。”

“哈哈哈,有意思有意思,可惜这会儿会试在即,朕不能提前接触士子,不然真想见见那陈子壮。嗯,顶硬上,广东人的这句话朕喜欢。”

然后他微微抬头,对身边的方正化道:“你派人去打听下,那朱蕴铿、朱盛淼父子的事情,是不是真如那群广东士子所言。如果确实属实,那就把这父子俩的银行贷款帮他们还了,资金从朕的内库走。另外,也把这个事情给张世泽说一下。六大报要重点对此事进行宣传,朕就是需要这样的宗室标杆啊。至于朱盛滂?哼,他哪有凤阳圈禁的资格?你让老魏出面,带他东厂一日游。告诉他,再不洗心革面,朕不介意用他的身体为我大明刑讯科学的进步做出贡献。”

“是,奴婢遵旨。”

方正化出去后,朱由栋又对朱至澍示意:“蜀王叔请坐,啊,说起来,蜀藩也是洪武时创立的老藩了,这家里的亲戚也不少。怎样?有没有穷亲戚来堵蜀王叔的门口啊?”

“臣惭愧,确实是有那么几个不成器的亲戚来府里要钱。臣都安排妥当了。不过请皇上放心,蜀藩自献王(初代蜀王)开始,就不以商贾为贱事。国朝两百多年下来,蜀藩以及蜀藩分封出去的郡王、各家亲戚,其实都在操持各种生意。所以,蜀藩的子孙,大多数都有至少一家店铺。皇上的宗室新政颁布后,他们就敢于从幕后走到前台,亲自操持各种营生。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感激皇上的。”

“嗯。”朱至澍说的话,朱由栋至少相信一大半:蜀藩自初代蜀王朱椿开始,就善于经商和敛财。当年朱老四靖难,这军费的相当一部分,都是蜀王提供的。两百多年来,蜀藩为首,各四川境内的郡王们为辅,下面从朱椿发源出去的什么镇国将军、奉国中尉们为末梢。整个四川以及青藏、云南、贵州的商界,基本上都被蜀藩把控。蜀王的子孙们平日里讨生活还是不难的。

朱椿之下,历任蜀王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赚钱上,一般都是极有眼光的。就说这一任蜀王,当年朱由栋为了应付华北大蝗灾,找各藩王要粮食,作为代价,把水泥技术给了出粮的藩王们。结果其他藩王都是去建个水泥厂然后卖水泥给朝廷。而蜀王则是修了水泥厂还要修建成渝公路:现在,成渝之间实现了水泥路交通,蜀王府靠着这条路收过路费,又是赚得坛满钵满。

“蜀王叔,这次朕请你进京来,主要是两件事。”

“请皇上示下。”

“这第一呢,是想问问那个杂交水稻现在进行得如何了?”

“皇上。”朱至澍坐正了身体,认真的拱手:“臣受皇上委托,将厂公和大司空辛劳多年培育出来的稻种在成都平原进行了试种。试种期间,严格按照方山实验室的规矩,选择了成都附近最优质的一类稻种作为参照物。第一年,杂交一号的试验田,每亩亩产毛重350公斤,脱壳晒干后有263公斤。和对照田的毛重250公斤,脱壳晒干后只有175公斤比起来,优势极大。而且杂交一号根系发达,分蘖性强,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真真是神物一般的东西。

但是呢,第二年,臣用杂交一号在第一年产出的稻种直接种植后,十亩试验田,平均产量就直接下降了一成多,个别田亩甚至直接下降三成。第三年用第二年的种子种植,产量就下降到与对照田差不多的地步,有的田亩甚至还不如对照田了。”

“嗯。”虽然不是学农学的,但朱由栋也知道杂交水稻因为在表现出父系和母系的优势同时,也隐含着父系和母系的劣势。而自留种很容易就在第二代的时候,同时把两系的劣势表现出来:结果就是还不如普通稻种。

“朕知道了。那,蜀王叔,这样,朕的方山实验室是在北京。这地方能够用来做试验田和优质稻种培育基地的土地还是太少了。朕想把农业实验室放到成都。到时候,还请您多多关照。”

“臣领旨。皇上放心,蜀藩一定为了我大明百姓的口粮而竭尽全力。请皇上披个条子,臣待会就去方山实验室和那里的教授做好安排。然后臣在成都先划一万亩土地培育优质稻种。”

其实,在有了土豆玉米红薯这些美洲高产作物,以及未来东南亚大产粮区后。至少就目前来说,杂交水稻的研发问题并不是特别紧迫,只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他真正的目的,是想通过杂交水稻,找到一种抗寒的稻种,以便未来可以真正的开放东北的黑土地——对于这个时代的汉族人来说,不适合农耕的地方,就是打下来了也守不住。

所以,朱由栋对这个事情倒也不是特别着急。在朱至澍答应下来之后,自然就开了一个新话题。

“蜀王叔,朕知道蜀藩这些年在四川各种经营商业,利益牵扯极深。朕就是想问问,若是各宗藩都要出海就国的话,那蜀王叔是想先走还是后走?如果是先走,想去哪里?”

“皇上。”朱至澍起身:“臣已经想明白了,蜀藩上下都很清楚,走,是一定的。既然如此,晚走不如早走。至于说走哪里,臣倒是觉得缅族的伊洛瓦底江平原很不错。”

“哈哈哈,朕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可惜那阿华那隆真是聪明,去年征伐暹罗,他只要稍微懈怠一点,朕就能要他的命。可他居然想明白了这一层。不过蜀王叔放心,只要这家伙去世了,缅甸很快就会落到大明的手里。到时候朕就封蜀王叔去那里就国。”

“臣多谢皇上。”

“嗯,蜀王叔召集四川的各路豪商,重点修筑成都到仰光的道路,并大力投资修建仰光港。这一举措是极好的。朕很高兴蜀王叔有这样的决心和眼光。请蜀王叔放心,朕已经跟那边的知州洪承畴打了招呼了,万事都会给蜀王叔方便的。”

“如此,臣就再次谢过皇上了。请皇上放心,蜀藩从靖难起就是皇室的坚定支持者,两百多年来一直如此,未来也会如此。”

“哈哈哈,那就要在以后继续有劳蜀王叔哪。”

“哪里,这都是臣子本分。如此,臣告退。”

“好,朕送送蜀王叔。”

当朱由栋刚刚把朱至澍送出门,田尔耕就匆匆的赶来了:“皇上,臣有大事向皇上禀报。”

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战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杠第七六三章 临阵科技突破第二十七章 原始资本积累(二)第四八六章 援军正在路上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张巡寨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进士们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六四零章 国内总体稳定第四四零章 理学摇摇欲坠第二一五章 巴格达的帕夏第五九九章 公务员的考试第六七一章 联军登陆果阿第四五二章 帝国灭联盟立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三六七章 开阳御驾亲征(二)第八章 言官们的弹本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二六四章 官员们的俸禄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畅想第三三三章 战舰要下饺子第一九四章 天下重新透明(三)第七三一章 贵在调动敌人第四章 坑子孙的太祖第五八零章 欧洲的科学家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报完胜(二)第七六九章 士气和命中率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异第一四二章 厉害的二当家第四六六章 开阳援助天玑第十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二三四章 历史未能重演(五)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点(二)第四一七章 东亚霸主降临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萨尔浒(八)第四七一章 这是鸦片战争第七二七章 土鸡的三国志第四九九章 风帆最后华章(二)第六五四章 升级对欧谍网第一四七章 暹罗国的消息第二八七章 流水账的三年第六十四章 西南战鼓擂动(一)第二四二章 大坂的冬之阵(三)第一一九章 扶上马送一程(一)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毕第六八七章 请随意做梦吧第五五九章 克伦威尔论战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远方来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机构第五五五章 利益才是永恒第九十二章 国家根基已朽(四)第二一三章 法兰西的应对第二四三章 大坂的冬之阵(四)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一一四章 东林也要办报(三)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优势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六四八章 护国公八大王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炼内功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动第七七四章 陆军可以登陆第六九六章 海军的新武器第六三六章 帝国开始崩溃第五五四章 欧奥间的分歧第四一二章 燧发枪的对决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六十三章 奇葩后勤保障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三六三章 朱由栋的杀招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六三零章 朱由栋的决心第七三九章 美洲战后安排第三六一章 家里的亲人们第二七一章 万历四十四年(二)第二七五章 孙慎行的选择第四七三章 晋商开始转型(二)第三二九章 朱由栋结婚了第五七七章 农业未雨绸缪第六八七章 请随意做梦吧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五八八章 帝师党的共识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报完胜(一)第一一三章 东林也要办报(二)第五七一章 除恶必须务尽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四一五章 要用大势压人第二五六章 大坂的夏之阵(二)第三九一章 广东的举人们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异第三零七章 万历四十五年(一)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三五九章 台湾岛的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