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八章 朝鲜需要内附

结束了战事想定会议后,众人都散去了。这时候,德川赖房才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刚才你都听到了?”

“听到了。”十五岁的少年忧心忡忡的看着德川义直:“兄长,如您所言,制海权不在我手,导致我陆军布局处处被动。虽说我们已经基本判断出明国人登陆的位置,但也无法派出强力部队预先布置。只怕明国人一旦在西国站稳脚跟后,我们要将其反推下去,根本就做不到啊。”

“你说的对。”沉重的叹了一口气,德川义直重重的拍了拍赖房的肩膀:“所以为兄让你事先早作准备啊。嗯,你那边的事情进行得怎么样了?”

“已经在常陆国的港口集中了200艘大安宅,粮食、淡水已经在岸边备好了。青壮年男女各一万人,也已经备好了。”

“哟西!我把我的旗本三千人都交给你,你带着他们过去。然后驻守在那里,一旦听到我战败阵亡的消息,你就马上带着他们上船,然后去夏威夷!”

“兄长!”少年郎的脸一下子涨红了:“我已经十五岁了,也是一名堂堂正正的武士了。请让我也留在江户吧,就算明知这一仗希望不大,我也愿意亲自冲锋在前,壮烈的战死在战场上。”

“......”

“兄长?!”

“八格牙路~!啪~!”一个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德川赖房的脸上,然后他脑袋的上方就响起了一阵咆哮:“如果这一仗赢了,那就一切好说。如果输了,有丰臣家的那个野种在,日本暂时不会亡国灭种。但是我们德川家一定会被斩尽杀绝!我这么辛苦为了什么?还不是想要让德川家的血脉不至于断绝!现在,赖宣在朝鲜生死不知,为兄我身为将军,必须亲临战场。你就是万一局面不可逆转时,我德川家的种子啊!你怎么能如此的任性?”

“兄长~弟弟只是觉得,兄长们都去冲锋陷阵了,弟弟躲在后面,十分的耻辱啊。”

“你这个家伙!”无奈的摇摇头,德川义直道:“这样吧,你把手里的事情给柳生十兵卫交接一下,然后你去水户你的领地上,为为兄组织一支两千人的部队,之后开到江户待命吧。”

“多谢兄长!”

“嗯,但是你要记住,真要是上了战场,一定要听从我的命令。让你先撤的时候千万不要再像今天这么任性,记住,为兄身为将军,为了德川家,为了日本,战死在这里也是应该。但你是我德川家的种子,可千万不能有事。”

“嗨以!请兄长放心,我们也不是没有胜利的可能。不是吗?”

“嗯,那是当然。”德川义直伸出手摸了摸自己弟弟的脑袋:“我们还是有胜利的希望的。”

看着十五岁的少年郎一步一跳的去找自己的亲信十兵卫的背影,德川义直的嘴角露出了残忍的微笑:还好这小子傻傻的好骗,主动就把那支逃亡舰队的指挥权交了出来,不然我就只有请你喝毒酒了。

......

就在德川义直怀着别样的心思鼓动手下准备最后一战的时候。整个1619年的三月,大明帝国自皇帝以下,六部、全国沿海、沿江省份的布政司,以及曹三喜等人,都要忙疯了。

没得办法,现在朝鲜半岛上屯驻了二十多万大军,这么多的军队人吃马嚼的,每天消耗的粮食是个天文数字,就朝鲜那么贫瘠的地方,在不抢劫老百姓的前提下,是怎么都不够的。而这块地方朱由栋想着的是将来要安排宗室藩王坐镇,所以万万不能让军队去抢老百姓,以至于把军民关系搞坏了。因此,一方面是要准备渡海伐日的船只,一方面是要供应朝鲜半岛上那么多军队的粮食。故而这一段时间整个大明沿海的船只大量的被征调,然后数千艘粮船反复的奔走于南京、天津与釜山之间。

调配粮食、补充兵力、运送新的火药、器械是一方面。更头疼的是现在朝鲜已经光复了,但是朝鲜王室却在辽河上被一锅端了,这个国家将来怎么办的问题。

当然,李成桂的子孙这会儿在朝鲜的多得很,也不是没有人毛遂自荐想要当这个朝鲜王。但是提出这些请求的人,别说朱由栋了,就连此时坐镇朝鲜的孙承宗都见不到。

相反,此时在朝鲜国内,不少以前的朝奸都在声嘶力竭的大声疾呼:请天朝怜悯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让朝鲜整体内附,成为大明新的省份吧!

这样的声音,除了在朝鲜国内渐渐发酵,在大明内部的六大报上更是无限放大。从三月下半月起,六大报上刊登了许多朝鲜国民要求内附的消息。若是光看报纸,只怕能得出的就是,如果大明不收了朝鲜,朝鲜全体国民就要去自杀的印象了。

“皇爷爷,太妃,三叔,现在朝鲜的事情,舆论什么的是炒起来了。只是看三叔这边......”

三月底,在长城一线游览了个舒畅的万历回到北京,刚进西苑就把朱由栋给叫了过去。

郑贵妃到底是万历最喜欢的女人,朱常洵到底是他最喜欢的儿子。所以,这福王离开大明本土独立建国的事情,理所当然的得到了万历的高度重视。

“栋儿啊,朕看报纸上说得热闹,但是朝鲜的实际情况呢?”

“是,皇爷爷容禀。朝鲜国内的真实情况,嗯,普通百姓其实都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那些所谓的‘中人’最近两三年在倭贼占据期间,是捞到好处最多的一个阶层,这会儿正在瑟瑟发抖,生怕遭到清算。因此他们是最不能接受李氏王室再次复辟的。而朝鲜以前的‘两班贵族’,在最近这两三年里遭到了重创,他们是最希望李氏王室复辟,以便恢复自身原有地位的。至于朝鲜军方,哼,这个完全不需要考虑。”

“嗯......”沉吟了一下后,万历点点头:“如此说来,常洵去朝鲜做王,应该是没有问题了。常洵,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父皇,儿臣在去年接到皇上的示意后已经在开始准备了。现在儿臣手里已经有了致仕多年的本朝官员二十五人,举子三十七人,秀才一百八十八人。准备的银元也有一百二十五万。至于王府卫队,承蒙皇上允准,也扩充到了三千人。而且装备方面全都是方山枪炮厂的新品。此外,儿臣还派出以前王府里的长史等官员悄悄进入朝鲜,实地考察当地情况。总之,要说完全那还是差得太远,但也不至于完全一抹黑。”

“常洵?”

“料事从宽,为娘这些年得你父皇赏赐了不少。现在都拿出来,一共是七十五万银元,都给你。”

“母亲!”

“哈哈哈,不要跟为娘客气哦。你这次去,把国泰也带上。”

“自是需要舅父大力帮衬的,孩儿为舅父预留的位置是福国锦衣卫指挥使。”

“嗯,这点好,锦衣卫这种位置,必须要交给家里人。”万历接过话头:“栋儿,常洵什么时候走比较合适?”

“皇爷爷,孙儿觉得,最好是等五月份,倭贼本土那边的战事有了定论之后再去比较好。一方面,这舆情还得继续发酵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我朝大军将在四月出海伐日。虽说孙儿和臣子们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但是兵凶战危,哪里有一定可以胜利的说法呢?所以,待得我朝大军在日本的战事取得进展,获得了胜势后。三叔再携带这一威势去朝鲜就国。如此才算妥当。”

“嗯......那便如此安排吧。常洵,你是我们成祖这一脉第一个实封的国王,去了朝鲜可得好好做,万万不能被唐藩和周蕃比了下去。”

“是,请父皇放心,儿臣去了朝鲜,一定要让当地百姓沐浴我朱家的恩德。”

第二六三章 抖起来的户部第五七一章 除恶必须务尽第三三九章 工业革命发端(二)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九十二章 国家根基已朽(四)第一六七章 烦恼的主帅们(二)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战计划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应对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孙督师第三二七章 忠君爱国商人(二)第四五零章 欧洲恢复和平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四二九章 学生们的志向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五一二章 破军陷入绝境第五二三章 强力支援土鸡第三一二章 崇明沙攻防战(四)第六二九章 天启御驾亲征第七十五章 搬家并不简单(一)第二九六章 扩军势在必行第五五零章 电学研究转向第二十七章 原始资本积累(二)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报第四六三章 我该怎么帮你第七零二章 宗藩体系危机第四六九章 大明向你宣战第二六三章 抖起来的户部第五八零章 欧洲的科学家第六七二章 杜伦尼的闪耀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八零零章 攻占亚速群岛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战(七)第五七二章 皇子的新老师第二一三章 法兰西的应对第二零九章 玉衡摇光结盟(一)第三十五章 原始资本积累(十)第三零五章 开台王的策略完本感言暨新书写作计划第六六零章 天才们的表字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战役终第一五一章 兴盛的宽甸堡第六零二章 奥朗则布代位第六八三章 归国人员安置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战(三)第九十二章 国家根基已朽(四)第六章 矿税很有意义第一五五章 所谓帝王心术第六八二章 流水账的战报第六八三章 归国人员安置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级密探第九十三章 国家根基已朽(五)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时第八零三章 联盟迅速瓦解第九十二章 国家根基已朽(四)第六八九章 敌舰兵临城下第九十章 国家根基已朽(二)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五五六章 欧洲将星璀璨第四二九章 学生们的志向第二四三章 大坂的冬之阵(四)第二四六章 仓储收归于一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战计划第一零八章 现在开始起航(三)第九十三章 国家根基已朽(五)第七七九章 双方继续加码第三十九章 赚钱必须高尚第三八零章 为何是分封制(一)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动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处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第三五零章 东海上的决战(终)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转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将星第五四二章 世事难有如意第七二五章 减息后再减税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鲜王第一一五章 东林也要办报(四)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无情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战役终第一四七章 暹罗国的消息第六零一章 极低概率事件第二九二章 进击的新人们第二三零章 历史未能重演(一)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级密探第一六五章 山海关定方略(三)第二零零章 从此龙吟九天第五零五章 冥冥自有天定第五二八章 真是超级乌龙第四三六章 不改汉家衣冠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团抵奥第一六三章 山海关定方略(一)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汉民第二一六章 对法战前准备(一)第一一三章 东林也要办报(二)第六一零章 比哈尔邦出兵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万口猪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战第四七四章 天启矿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