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打脸就要打痛(二)

“你就是曹三喜?”

“草民曹三喜,叩见皇太孙!”

“嘶~~你是哪里的人啊?”

“草民是山西太谷人。”

“哪里人?哎呀,大伴,你会山西话么?”

从香皂研发出来开始算起,几个月的时间里,朱由栋的身边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首先是他要求单独住一宫的要求得到了万历的准许:在皇帝看来,现在的太子是没得救了。大明未来的希望还得着落在太孙身上。太孙早点搬出来,少受一点榆木脑袋太子的毒害也是好的。而且本来皇太孙作为储君就有开府的权力的。所以,皇帝首肯,礼法又符合,朱由栋就顺理成章的从慈庆宫搬了出来。

他的新宫室是在宫城之外,皇城之内。东华门外,光禄寺以南,崇质殿以北。万历皇帝按照朱由栋的要求,亲自为其的居住地题写了名字:兴华宫。然后万历又拨了侍卫、宦官、宫女各三十名给朱由栋使唤。

有了自己的宫殿,而且宫殿是在宫城之外,朱由栋的活动就方便了许多,比如现在,他就能在自己的宫殿里接见一个平民。

此时站在他身边的,就是从江南返回的曹化淳。

这位现在不过十六岁的少年郎,虽说幼时家境和老魏一样寒微。但是和老魏长得傻乎乎的面相比起来,人家有天赋,有颜值,所以一进宫就被重点培养,属于宦官里的精英分子。这一回,在被朱由栋派到江南去奔波几个月后,身上的气度那是越发的沉稳了。

他是在这一年的五月回京的,回来的时候,土豆、玉米、番薯的种子甚至幼苗都带齐了不说,还带回来了辣椒、狼桃(西红柿)、番菊(向日葵)、花生等各种新奇的植物。非但如此,从北直隶南下后,沿途各个省份的稻种也全部收集齐了。

所以,当他回来覆命并且交还剩下的二百多两银子的时候,朱由栋非常高兴的让他把钱都自己留下了。

剩下的工作,当然就是徐光启和魏忠贤的事情了。

理工男徐光启不光是科学家,也是这个时代的农学家。至于老魏,本来就是农民出生,对种地也是非常熟练的。交给他们两人才是本分。

“徐先生,这土豆、玉米、番薯都是不挑地的高产作物,我大明其实有一些地方已经在开始种植了。孤准备以后用朝廷的力量统一进行推广、大范围种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拿出有力的数据来说话。所以,孤准备了一百亩土地和十户佃农给你……”

“请太孙放心,臣一定细心种植,认真统计。绝不让太孙的念想落空。”

“老魏啊,你来看这各地的稻谷,有的颗粒大口感好,但是产量低。有的呢,产量高但是颗粒小。孤要搞这个杂交水稻,嗯,就是这样……如此,总会有一种水稻能够集中各种稻谷的优点。嗯,这事你空了关注一下就是了。我大明其实并不缺粮食,缺的是其他东西。反正呢,能搞出来最好。你最重要的任务,还是给孤看好这排工坊。孤在做完代理权拍卖后,马上就要准备推出新产品了。”

在八月份举行的拍卖会上,朱由栋一共认定了十五家省级代理商(两京十三省里,北直隶是不设代理商的。但是另外加了一家辽东)。

虽说这种场合,太孙也好,大内诸监乃至熊廷弼等臣子也罢,都不可能亲自出场。但是能够入场的商人们都是人精:能够调动锦衣卫在拍卖场外站岗的,那后台是谁简直都不用猜了。

所以,一半是货好,一半是对皇室献媚。最终获得代理权的十五家大商人们,都各自缴纳了一万两保证金和三千两加盟费。

在这个基础上,朱由栋给他们的规定是:我按北直隶市场价的五折给你们货物,你们运回各地售卖具体多少钱我不管。但是,第一,不准跨境售卖以造成内部恶性竞争。否则收没保证金不说,以后也不再供货。第二,不准宣传说是货物昂贵是因为厂价太高导致的,更不准明里暗里的误导消费者,说这玩意和大明上层有关联。如果犯了这条,呵呵,第一条里的惩罚是要执行的,锦衣卫什么的也是要来你家讨口茶喝的。

这个时代的大明商人们,能够把生意做到本省数一数二的,其实身后站着的无一不是权贵。对于爽记百货提出的这两条要求,自然是极为乐意接受的。总体而言,虽说在竞价的时候也有不少商人因为互相抬价而搞出了真火,但拍卖会终究是顺利的结束了。

最后,朱由栋不光白拿了二十来万两白银,还一次性收到了近二十万两的货款——这笔钱可以购买的香皂,足够他现在的小作坊忙活大半年了。

但是呢,到底是穿越前没有真正进过高档拍卖场的diao丝,朱由栋在这次拍卖会之前居然忘了设置一个身份认定。结果就让个别人钻了空子,溜进了拍卖场。

比如这个曹三喜。

“太孙殿下,草民是山~西~太~谷~人。乡野山民,不习官话,还请太孙宽恕。”

哎,你不会官话没什么啊,我降生下来之后,听着这个时代的“普通话”。其实脑门儿也很疼呢。那是后来花了几年时间才慢慢习惯的呢。

这个曹三喜,现在是一介平民,说是穷光蛋倒也不至于,但跟富豪两个字那是一点都不沾边的。他混进拍卖会后,别人竞价的时候也不叫嚷,而是等拍卖会完了以后直接找到主事人,要求面见这家爽记百货的大东家。

这家百货的大东家不就是太孙么?你一个平民怎么能见呢?所以他毫无悬念的被扔了出去。

但是这家伙的意志不是一般的坚定,拍卖会后的好几天,他走遍了爽记在北京城里的六家店铺,反复求见大东家。虽说要么被仍白眼,要么被驱赶,但仍然百折不挠的坚持求见。终于在某一天,被再次晃到某家铺面的朱由栋给碰到了。待得他派人上前一问名字:哎哟!这可是商界奇才啊!

在后世,一说到山西,估计外省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煤炭。事实上,山西的煤炭开发极早。至少在西汉年间,就有河东郡用煤炭冶铁的记载了。

具体到明代来说,山西的煤矿开采一样非常兴盛。但是,煤这种东西,在明代几乎都是官营。所以对于山西的普通百姓来说,至少在明代,煤矿并不能依靠。

但是呢,山西又是表里山河的省份,境内被大山、高原、台原割裂得七零八落,适合农耕的平原很少。因此,农业也是养不活太多人的。

如此的自然环境,逼迫着山西人大量外出经商,由此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商人。并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晋商里有两个八大。

其一,满清八大皇商。就是臭名昭著的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及其家族。这八家在历史本位面,明末清初的几十年里,给满清统治者偷运粮食、军事物资。帮助满清洗钱。可以说双手沾满了本族同胞的鲜血。

其二,八大晋商。这八家就是祁县乔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侯家、祁县渠家、临汾亢家、介休范家(满清皇商之一)、太谷孔家。这八家里,除了介休范家外,其他七家的起步,虽说不是完全的伟光正。但是,比起前面的八大皇商的发家史,那就要光明磊落得多了。

而这个曹三喜,就是太谷曹家从普通农民转变为超级商家的关键人物!

第五九九章 公务员的考试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联盟第七七七章 菲利普的应对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六零一章 极低概率事件第七六六章 这是不期而遇第六二九章 天启御驾亲征第三四八章 东海上的决战(五)第二五七章 大坂的夏之阵(三)第四十八章 打脸就要打痛(九)第四六二章 进入铁甲时代(二)第六十七章 东北号角连营(二)第四零八章 朝鲜需要内附第一六四章 山海关定方略(二)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六五六章 郑芝龙的奋战第一零五章 全面进行布局第五五八章 进化论的萌芽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条第二三一章 历史未能重演(二)第二一三章 法兰西的应对第七十五章 搬家并不简单(一)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毕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汇聚第三四九章 东海上的决战(六)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一一四章 东林也要办报(三)第七一一章 欧洲人撤退了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六六一章 贵公子的改变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学生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万口猪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一九四章 天下重新透明(三)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二三二章 历史未能重演(三)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脑补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团抵奥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谈(收藏上千加更)第一一六章 东林也要办报(五)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畅想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势第二九四章 许显纯论方略第三十五章 原始资本积累(十)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谈(收藏上千加更)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袭沙廉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记第一零八章 现在开始起航(三)第三二二章 巨人开始觉醒(一)第一三九章 是蹂躏非战斗第五二七章 亚历山大城下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来所在第一零六章 现在开始起航(一)第三一八章 海军事海军了(二)第六八零章 老贼的好打算第五八五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七十八章 刘大刀的奋迅(二)(收藏满三千加更)第三二九章 朱由栋结婚了第五九三章 兵役总局开张第十三章 穿越的老套路(一)第二五三章 老西儿都叫穷第四四三章 孔府有了反应(为盟主逐日2005加更2/2)第九章 孤的元从班底(一)第六十八章 东北号角连营(三)第四九零章 追击与反追击第六五零章 一锤子的买卖第三一八章 海军事海军了(二)第三四四章 东海上的决战(一)第五五七章 独立军上高速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团抵奥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六三九章 事了准备回家第四七三章 晋商开始转型(二)第三二三章 巨人开始觉醒(二)第六七六章 士兵们的日常第七八二章 北线归于平静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一一六章 东林也要办报(五)第四四五章 衍圣公不禄了第四一二章 燧发枪的对决第五五八章 进化论的萌芽第六一四章 莫卧儿的炮击第二十六章 原始资本积累(一)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四八六章 援军正在路上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六七五章 将帅们的调整第三七六章 廉贞走向末路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团抵奥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五八八章 帝师党的共识第一零三章 我们的海贼王(五)第四五四章 天玑星已激活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二八三章 东南两路有警(二)第四七四章 天启矿业改革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简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