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劳动法

其实从朱由栋北上担任监国起,特别是曹三喜也到北京担任皇家银行行长、魏忠贤进入内官监开始整顿数量庞大的内侍后,他麾下的红河实业、方山杂货铺的效率就开始逐渐的降低。

这一方面是后续负责的人手在能力与操守上比起前两者要差一些。另一方面则是,监国或者说皇帝的产业,在这个时代其实就是‘国企’。而国企嘛,各种固有的顽疾总是有的。在摊子越铺越大,朱由栋又根本没有精力来精细管理,而且轻工业日化品生产本来就不需要过多资金投入,并且需要精细化管理和灵活调度的情况下。不如在开放技术的同时,把这些仅仅是涉及到民生的轻工日化产业全部切割出去。

以后投入少,产出快的轻工业就交给民间去搞。投入多、对国家安全有着成败作用的重工业,才会是皇室未来主要经营的方向。

至于说以前发展初期为了减少敌人,壮大自身,给了不少干股出去的问题。皇室的自然随着朱由栋成为皇帝而合而为一了,其他权贵和手下的嘛,一方面是可以赎买,另一方面是可以折算到兵工厂、铁路总局等新的产业中去。

当然,能够在此时坐在银行金色大厅里的商人们,就没有谁是傻瓜。在曹三喜表示了皇家要切割红河与方山的普通厂房和销售网点后,近乎所有的商人,都加重了呼吸。

虽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方山也好红河也罢,最近几年这服务态度是越来越差,内部贪腐的问题也时有发生。但是北方红河,南方方山,其销售网点近乎铺满了大明中东部各个省份的县城,西南西北省份也实现了府城全覆盖!加之这两个零售巨头的销售,用的还是锦衣卫的通道——这就是物流渠道和销售人群啊!

所以,只要皇室肯卖,一定得买下来!

只是,在座的诸位豪商,几年前买盐矿花了一大笔钱,给战争基金会捐款又是一大笔,这要是接盘一个省或者一个府的红河或者方山,这又得要多少银子呢?

毕竟,在座的诸位虽然都是大明最顶尖的商人,但豪商们的银子也不是无限的。

看着下面的豪商们纷纷陷入了取舍两难的纠结,曹三喜微微一笑,然后敲了敲法槌,让会场再次安静了下来。

“诸位,刚才本官说的诸如技术开发、销售渠道售卖等,都是皇上有感于诸位义商在历次战事中对朝廷的支持,而做出的补偿。接下来,是一些限制性规定,请大家记好,千万不要犯了。不然到时候大家都有麻烦,皇上也为难,本官也难做。”

“......请曹行长示下。”

“嗯,这第一条,是使用新式蒸汽机为动力的厂房,除了涉及到矿山之外,其他厂房开设地点,目前朝廷只给了三个地方。具体而言,北方是天津卫,南方是苏州府和松江府。”

曹三喜这句话一出口,各路豪商的水平差距一下子就显露出来了:比较差的是在哀叹为何连开厂都限定了地方,而比较杰出的商人们则是眼睛一亮——怎么?朝廷连矿山都准备开放给私人么?

“诸位,这新机器集中在几个地方建厂,是皇上的意思。皇上说了,新机器集中在一起,出了问题,方山学校的技师才能迅速的抵达修理,方山动力研究室的教授也能方便的提取数据,听取使用反馈,以便进一步的改进,这是其一。

其二呢,在座诸位需要明白,这蒸汽机虽然构造复杂,而且机体使用的各项材料有特殊的要求。但,只要是机器,是实物,就有被仿造的可能。在这一点上,我华夏的匠师个个都是天赋异禀呐。所以呢,把新设备集中在一起,也能加强管理,有效防止技术外流,切实的保障大家的利益。虽说这机器构造终究会外流,但是在座诸位肯定是希望这种情况出现得越晚越好不是么?

其三,各位同道付出这么多银子,才拿到新机器或者新技术。这东西拿到后,肯定要去开建厂房生产东西出来,以此拿回本金,获得利润。但是要追求利润,用皇上的话说,这物流才是最关键的。工厂生产东西需要的原材料要能够迅速、快捷、大量的进来。生产出来的东西也要能够方便的运出去。而在这一点上,天津卫、松江府、苏州府这三个地方就是目前整个大明最具有优势的地方。

首先是这三个地方都沿海,可以有效辐射全国沿海各地以及我大明海外的诸多藩属国。其次是松江、苏州都在长江沿岸,可以顺着长江辐射应天、江西、湖广乃至四川。天津卫呢?京津公路三期扩建工程已经开始,京山、京张、京洛、洛长公路也全部建设完毕。而且工部现在已经完成了京津、京张铁路沿线的勘探,最多在天启二年的下半年就要动工建设。所以,天津卫的背后,可以迅速的辐射到北直隶、河南、山东、辽东乃至陕西等省份。各位同道,本官觉得,便是皇上没有这样的规定,你们在详细考察后,九成九以上的可能,你们也会把厂房设置在这三个地方。”

曹三喜说完这些话后,在座的诸多商人们稍稍一思考,就频频的点头。心中对朱由栋限制他们设厂地点的抵触,也顿时少了一大半。

对于朱由栋来说,身为一个中国的穿越者,他对‘集中力量办大事’有一种本能的信服。而且目前大明在文化、思想、市场上并没有真正做好迎接工业时代到来的准备时,尽可能的把工厂集中在一起,也方便他能有效的把控,以此防止因为生产力水平的过渡迅速提升给社会造成的伤害过大。

当然,天津、苏州、松江(上海)这三个地方在地理上是真的极有优势。以后最多再加上广州,北、东、南的轻工业中心就齐活了。

看着下面的商人们纷纷点头认可后,曹三喜又道:“那么接着说皇上给大家定的第二条规矩。各位拿到新机器、新技术去上面那三个地方设厂后,要切实的保护工人的权益!皇上已经责成刑部起草了《劳动法》,此法将在天启二年的元月正式颁行。这部律法中明确规定,工厂每日最高工作时限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每日的日薪不得低于五个铜板,每十天中必须要让工人完全休息一天。此外,这部律法还对雇佣工人最低年纪,女工待遇以及安全保障,各工人出现工伤后如何处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啊?!”

“曹行长,这,这是何道理?”

“这个,皇上当然是爱惜百姓的,但我们也是大明的良民啊,皇上为何如此不爱惜我们?”

“就是,我们岂止是良民,我们也是义商啊!”

“哎哟,我开办厂房给这些无业游民一个吃饭的地方,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怎么,居然还要每十天休息一天?老爷我自己每天起早摸黑的做事,岂不是比这些工人还辛苦?”

“咚咚咚~!咚咚咚~!各位,肃静!”

到底曹行长这些年在大明商界已经树立了相当的权威,在他板着脸连敲法槌后,‘义愤填膺’的豪商们还是迅速的安静了下来。

“各位,皇上说过一句话,本官在这里转述给各位。这句话是:‘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一个劳工,若是每天都累得半死不活,那他的工作热情和效率肯定会越来越低,最终不堪使用而被辞退。他退了,表面上看起来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但实际上却是依靠他过活的整个家庭的毁灭。你们自己估算一下,这工厂开起来后,哪个厂不弄个上百名工人?每天让他们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并且终年无休?这么弄下去能持续多久?一年还是两年?若是这么持续下去,不出二十年,只怕天津三地的工厂,会造就上百万衣食无着的新流民!到时候来个陈胜振臂一呼,各位老板的工厂可不成了齑粉?”

看着虽然不说话,但仍然满脸不以为然的众多豪商,曹三喜也很无奈:身为商人,他如何不知道商人都是逐利的,如何不知道开设工厂成本最高的一块就是人工?如何不知道商人们最想压榨的就是人工?

但是,他又回想起前些日子朱由栋对他的耳提面命,也不得不继续对诸多商人展开劝说。

“各位,大家好好算一笔账嘛。你对工人好一点,表面上是他的工作时间少了,你开的工资高了。但实际上呢,他在工作中更有热情,休息好了再工作,也更有效率。而且因为平时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所以他可以为你工作很多年,这就是熟练工啊!可不比一天到晚去招很多生手进来花两三个月从头培养好得多?工人们能有稳定持续的收入,他所在的家庭才愿意消费。各位老板生产东西出来都是要拿出来卖的啊,若是国内一片赤贫,都没人买,这没有消费,何来生产?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适当的善待工人,其实才是真正的大赚特赚啊!”

第一七零章 战前最后准备第二八三章 东南两路有警(二)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驻印军第二一四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四八四章 一块都不能少第四三八章 简王并不简单第二六九章 郁闷的大司寇第七二五章 减息后再减税第二六一章 大坂的夏之阵(七)第五七七章 农业未雨绸缪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挣扎(二)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战(五)第一零六章 现在开始起航(一)第二四零章 大坂的冬之阵(一)第六七七章 毛文龙的无奈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一四二章 厉害的二当家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战计划第二八零章 破军星的天赋第九十一章 国家根基已朽(三)第七九六章 枪口顶在脑门第四十三章 打脸就要打痛(四)第九十八章 千万人吾往矣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四零五章 穿越不是万能第一一二章 东林也要办报(一)第四八二章 满桂抵定西域第五九零章 大明机构改革第七四二章 欧洲经济隐患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亚大陆第一八八章 吹皱一池春水(三)第四八四章 一块都不能少第七二四章 神兽银行出炉第五六五章 圣地亚哥海战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二一一章 天枢今日登顶(感谢逐日2005书友)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舰备战第二八零章 破军星的天赋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种兵第二七九章 太孙赈灾方案(二)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六三九章 事了准备回家第三一八章 海军事海军了(二)第五九九章 公务员的考试第七零九章 所谓李代桃僵第七七零章 被迫敌前转向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五七七章 农业未雨绸缪第二三三章 历史未能重演(四)第三一九章 海军事海军了(三)第七六零章 朱由检的狂怒第七零八章 时间就是生命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问钱第三二九章 朱由栋结婚了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谈(收藏上千加更)第六九一章 燃烧的马六甲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关国本第二三八章 选妃并不简单(三)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迁徙第一五一章 兴盛的宽甸堡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巨贪第五七六章 有竞争是好事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一二零章 扶上马送一程(二)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挣扎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二九六章 扩军势在必行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记第四七一章 这是鸦片战争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鲜王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联盟第三四零章 工业革命发端(三)第七二三章 如何扩大内需第六八五章 大维齐亲上阵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国事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萨尔浒(四)第四三七章 追击其实不难第一八六章 吹皱一池春水(一)第五五七章 独立军上高速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级密探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独食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岛第五九九章 公务员的考试第六十三章 奇葩后勤保障第二三一章 历史未能重演(二)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报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树第三三一章 大明准备反击(二)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一九五章 天下重新透明(四)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一八七章 吹皱一池春水(二)第一六七章 烦恼的主帅们(二)第七九五章 天玑再次横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