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六章 国家工商总局

“这么说,这些大商人们虽然满心抗拒,但总之还是捏着鼻子先认账了?”

“是,虽说明年新法颁布后,肯定有阳奉阴违的家伙。但至少在今天,大家还是一致支持朝廷颁行《劳工法》,愿意缴纳商税。而且全部在今天的战争基金会股东大会会议纪要上签了字。”

“哼,朕不怕他们以后阳奉阴违,只要他们签了字就行。到时候谁不老实,朕就先把他赶出股东大会,然后收拾他的靠山,最后让他倾家荡产!三喜啊,若是一个人富得流油,各种奢华无度的过了很多年,这突然之间一贫如洗......岂不是比剐了他还难受?嗯?”

当天晚上,曹三喜连夜进宫,向朱由栋汇报今日白昼会议的结果。本来君臣之间谈话气氛还算是较好,但突兀之中,朱由栋飙出这么一段话来,一下子把曹三喜的冷汗都吓出来了。

“皇上,臣若是没有皇上简拔,这辈子顶天就是个卖豆腐的。到了皇上麾下后,一身本事得以发挥个十足不说,便是臣下自己,在皇上身边也学到很多东西。人生际遇,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完全满足,再也没有遗憾了。所以请皇上放心,臣虽然出身商户,但一定严格执行皇上的《劳动法》,认真收缴商税。”

“呵呵......三喜啊,你想多了。”

帝王心术这个东西,其实每个领导对下属都会玩。当你不是领导的时候,你会非常讨厌这玩意。但,当你自己坐到领导位置上去了后,会不自觉的对自己的下属玩这样的东西。

无他,这便是屁股决定脑袋。人,终究会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抛开朱由栋自己的权术不谈,当他面对曹三喜的表态,并主动请缨承担劳动法执行监察和税收工作的时候,也只是呵呵一笑:金融大权怎么可能和税权都交给一个人?

“皇上的意思是?”

“天启新政,首先是从经济上开始改革,然后才是官制上的改革。如此,对国家的风险最小。但是呢,既然经济上已经有了新的东西,这官制上还是要迅速的进行一点微调。朕已经决定,新设一个衙门,暂时叫做‘工商总局’,先挂靠在户部下面。主官唤作局长,五品衔。从明年起,由他们来负责《劳动法》的落实和工商税的收取。”

“呃......”没有拿到这个权力,说心里一点没有失落那当然是假话,不过真要说有多难过也不至于。相反,曹三喜这会儿心里是一阵轻松:手里的权力太大并不是好事,这一点他很快就醒悟过来了。

“那敢问皇上,这首任工商总局局长?”

“哈哈哈,你来得很巧,嗯,且坐一会儿,他们就快来了。”

“他们?”

过了一会,三个年轻人昂首而入。为首的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稍稍落后两步的两位,全是二十多岁。

“臣等拜见皇上。”

“免礼,来,介绍一下,这位你们都认识吧?银行的曹三喜,财神爷。三喜,这三位,领头的是李国俊,方山学校数学系主任。这位个子高大的,叫做王华钦,字振中。万历四十五年的进士,现在是在兵部。这位也姓王,叫王执,字执友。也是四十五年的进士,现在是在刑部。

三喜啊,新的工商总局,朕准备让国俊担任局长,负责该局的所有事务。振中是第一副局长,统领税务警察,专门负责收缴工商税,清查偷税漏税,保护依法缴税商人的权利。执友是第二副局长,负责保护劳工,协调朝廷、各级官府与商人们的关系。”

听完朱由栋的介绍,曹三喜心中大呼WC!

我怎么刚才那么傻呢?居然主动去向皇上要税收权?是最近这些年银行盈利越来越多,人跟着就飘起来了么?

看看这三个人吧!全TM是方山系!那个李国俊,出身胥吏之家,但是在算学上天赋极高。自从利玛窦去世后,他已经是大明本土最顶尖的数学家之一。而且因为出身关系,这家伙对底层的各种偷鸡摸狗的事情门儿清!由他来做局长,想偷税漏税,这难度就太大哪!

至于剩下的两位,好吧,曹行长也是有自己的下人打探各种消息的。所以皇帝虽然没说,但曹三喜知道,这两位都是方山的学生,真正的天子门生。君臣关系加师生关系加再造之恩。这一系的忠诚度完全不用怀疑。

也对,工商税真要是能足额收缴,只怕每年收取到的金额是现在朝廷岁入的好几倍甚至十倍以上。如此大笔的财富,必须是要方山系的人掌控,皇上才能放心啊。

“你们都坐吧。”让李国俊等人坐下后,朱由栋道:“得益于曹行长的努力,战争基金会的股东们总算是承认带头执行《劳动法》并交纳商税了。这些各地的商界领袖认账了,下面的中小商人要他们履行相关法令就轻松了很多。可以说,你们到现在,才算可以真正的履职了。”

“我等多谢曹行长襄助。”

“不必如此,都是为皇上办事嘛。”

“好了,闲话少说,今天坐在这里的都不是外人。所以朕有些话更你们敞开了讲。”

“臣等请皇上示下。”

“首先,这个工商总局只是个临时机构。朕其实一直都知道,当年太祖把田税给户部、马税分给兵部、徭役分给工部时,如何不知这样会造成国家财力分散事权不一?但当时蒙元势大,不如此,国家不稳。今日,朕如何不知让田税在户部,工商税在总局其实并不算是良法。但是,朕现在暂时还无法对整个朝廷的机构进行大改。所以也只能如此,只是要辛苦你们,除了应付本身的繁重工作,还得和户部打架......”

“皇上放心,臣等知道任务艰巨,但一定尽力把此事做好。”

“嗯。收取工商税,必须要武力支持,所以这是朕让振中从兵部转职过来统帅税警的原因。这税警的来源,嗯,以前的盐丁是基础,与暹罗、日本大战后退役的老兵是骨干,目前暂时定额三千人。振中,如此可够了?”

“皇上,尽够了,毕竟可以预见,短期内国朝的工商税主要就是在天津苏州松江三地。只是臣的税警,将来行的是军法,这一点还请皇上预先知晓,免得将来有人弹劾臣有不臣之心。”

“放心,只要不超出三千人规模,朕可劲让你折腾。”

“是,多谢皇上。”

对王华钦说完话后,朱由栋又转身对王执道:“你可知朕为何会顶着巨大的压力和反对声浪预先制定劳动法,并安排专人来实施?”

“臣略有所得,但不甚清晰,还请皇上教诲。”

“说到这个嘛。”朱由栋站起身来,四个臣子也赶紧的站了起来。

“嗯。”看了一眼四个臣子,朱由栋缓步前行:“说到我华夏的子民,也可以说是最难管的,也可以说是最好管的。说难管,是因为我华夏的百姓自古以来就不认命,不信命。你们看那些去各个寺庙道观算命的,若得签是上上,就信。若是下下,大都吐口唾沫,说老子才不信呢。”

“哈哈哈~”

“前些日子朕在日本,听丰臣栋秀说日本未来的治理。朕好心提醒他,说日本大乱之后渴望大治,要对百姓好一点。结果这小子笑着跟朕说,没事,日本很好治理。因为,日本的百姓信奉的是:‘青蛙的儿子是蛤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子做啥,儿子也该做啥。最多在老子打下的基础上,能够稍微有些提升就行。老实说,百姓们都是这样的想法,那是真的好管。

可是我们华夏呢?”

说到这里朱由栋转过身来,双手一摊:“我华夏的百姓骨子里信奉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皇上~!”

“诶~”无谓的摆摆手:“朕说这个,并不是说我大明个个都是想要造反的刁民。而是说,我华夏的百姓,个个心中都有向上的欲*望并且付诸实际的努力。即便这辈子自己做不成,也要让自己的下一辈能够往上爬!所以!”

他转过身来,面色凝重的对着四个人,尤其是王执道:“这样的百姓,要治理好,最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给他们希望!科举制,是给全天下读书人一个希望。《劳动法》是给全天下未来的百万、千万劳工一个希望。如果这个希望始终存在,并且有人成功实现人生辉煌,那我大明的基业就会稳固。如果这个希望没有了,那,说不得,就是地动山摇!

所以,执友啊,你的这份新工作,一样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可都明白了?”

第三四八章 东海上的决战(五)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七七一章 雷击舰队登场第四二零章 双子们的布局第二四九章 衍圣公是大敌第二八七章 流水账的三年第三三九章 工业革命发端(二)第十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第五一二章 破军陷入绝境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贤第二六二章 大坂的夏之阵(终)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六五五章 亲王号的首战第四九零章 追击与反追击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尔夜战第三四一章 海上决战想定(一)第七九六章 枪口顶在脑门第七零零章 战争没有停止第三零四章 会合与反会合第五五五章 利益才是永恒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状第一二二章 扶上马送一程(四)第五五九章 克伦威尔论战第七一四章 只是双眼流汗第七十九章 刘大刀的奋迅(三)第四章 坑子孙的太祖第七零七章 没有人是白痴第六二三章 奥朗则布背刺第三三一章 大明准备反击(二)第三六零章 三万里的远征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战(六)第二十七章 原始资本积累(二)第六五六章 郑芝龙的奋战第八十章 刘大刀的奋迅(四)第七二八章 共赢才是王道第五十二章 一起爬科技树(一)第二七零章 万历四十四年第二八七章 流水账的三年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枪骑兵第三章 大家都是戏精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六十九章 东北号角连营(四)第一六一章 太孙殿下出征(二)第四零九章 千帆竞逐瀛洲第六零五章 天启万狗天征第二四一章 大坂的冬之阵(二)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争国本第七七七章 菲利普的应对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一零一章 我们的海贼王(三)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四十一章 打脸就要打痛(二)第五七七章 农业未雨绸缪第二三九章 选妃并不简单(四)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军官团第二十六章 原始资本积累(一)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六七五章 将帅们的调整第二六五章 官员们的俸禄(二)第六七零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二七九章 太孙赈灾方案(二)第九十三章 国家根基已朽(五)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六十九章 东北号角连营(四)第五一八章 奥斯曼的应对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国本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二九三章 太孙焦头烂额第一三七章 岛津欲寇琉球第八十九章 国家根基已朽(一)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战(二)第三九八章 准备仁川登陆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战士第一四二章 厉害的二当家第四五七章 廉贞初显威力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无情第四九一章 冲锋枪的历史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陆第四九八章 风帆最后华章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九十五章 国家根基已朽(七)第二八七章 流水账的三年第五四八章 继续开发东北第六三二章 文臣们的作用第一零七章 现在开始起航(二)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战(五)第四六八章 新时代的改变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尔夜战第七三九章 美洲战后安排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辖木邦(一)第五三一章 大明陆军参战第四五零章 欧洲恢复和平第二九二章 进击的新人们第四九零章 追击与反追击第二四八章 内官亦需缩编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游记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