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八章 新时代的改变

王承恩现在是大内内官监掌印太监,按照职级来说,处于司礼监曹化淳、东厂魏忠贤和御马监刘时敏之后,居于大明数万宦官的第四位。但是,他到底是从朱由栋四岁起就跟在身边,贴身服侍了朱由栋十多年。有这样的资历,使得便是曹化淳、魏忠贤这样的大佬,面对他的时候也极为客气——他在大内掌握的可是人事权和监察权!

这样位高权重的人,为何还会定期的接见一个偏远宗室?还不是因为朱由栋把朱蕴铿、朱盛淼父子当做了宗室新政的标杆。这样的标杆,能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看个人的造化,但却是绝对不能倒掉的。

所以,在最近一次接见中,王承恩有意无意的漏了点风声:有这么一个发大财的机会哦,看你能不能抓住哪。

在朱由栋的计划里,宗室新政推行后,他需要自食其力的宗室当中,有至少一个中了进士并担任实权官僚的代表,有至少一个大富豪商。如此,才能通过六大报把宗室新政带来的进步影响有效扩大——酒楼老板的分量还是轻了点。

如此一来,朱蕴铿、朱盛淼父子就是最好的后备人选了。在朱由栋看来,只要这父子俩足够努力,他愿意给予一定的方便。

鲁迅曾曰:若处风口,恰逢时潮,重若豕豚,亦可飞升。

朱盛淼敏锐的从王承恩的话语中抓到了重点,然后飞快的下定了决心。

父亲已经老了,成天想的就是怎么维持好酒楼,然后适当的买点地,小富即安就好。但是在朱盛淼看来,时代的浪潮已经卷起,若不抓住这个机会乘势而上,以后他们这一支,说不得,永远都没有机会实现真正的富贵了。

“李叔,现在咱们店里还有多少活钱?”

“少东家,待我看看啊。哦,现在店里有三千七百多元的现钱。银行里,店面的户头上还有三万两千元。”

“嗯。”沉吟了一会后,朱盛淼道:“烦请李叔下午去银行开一张三万两的会票,我要用。”

“啊?少东家,这......”在帐房先生眼里,这位少东家是非常可靠的:身为秀才,而且据闻今年极可能中举的读书人,现在每天仍然早起和店里的师傅们准备早茶茶点,对自己大哥的儿子也视若亲出,对自己的父母也极为孝顺。同时,除了文人之间的唱和之外,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照理,这样的人是极为可靠的。但是,一下子支出这么多银子?

“李叔,是这么回事......此事,父亲也已经同意了。若您慎重,可以去问父亲。”

“啊?原来是要报效朝廷啊。应该,应该。少东家,就不必去劳烦东家了。小老儿待会中午这一波客人散了后,入账完毕就去银行取款。不过,您得在账册上签字。”

“这是当然!”

‘南粤正宗’这家店铺,按照朱蕴铿定下的规矩,每日店面的流水,除了扣掉房租、工资、食材等各种成本之外,纯利润的八成是要存入银行的——多少吃点利息嘛。剩下的两成,则是朱蕴铿一家六口人的零花钱。

在下午拿到三万元的店里公款后,朱盛淼又把自己平日里节省下来的三千多元拿了出来,然后就携带着这笔巨款南下了:现在大明皇家银行已经铺到了所有府城和大部分县城。如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各省份,更是实现了县域100%全覆盖。所以,再多的钱,除了留出少量现金外,都是几张会票揣在怀里就可以轻松上路了。

与朱盛淼几乎同时南下的,还是数十骑护送圣旨南下的锦衣卫和京营精锐。至于圣旨的内容,当然是皇帝要求运河两岸地方政府,做好动员运河河工整体迁徙的准备了。

在被李嘉反复骚扰,以及孙传庭、洪承畴等官员通过各种关系递过来的话语,朱由栋终于清楚的认识到:台湾府以及海外五州,对于本土民众的渴望是多么的强烈。而且他深信,一旦这个消息放开,福、桂、唐、周四国肯定也会要求大量引进汉人。

所以,先拿下东南亚,再来进行工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正确:如此,矛盾才有转移的地方嘛。至于说大量汉民转到南洋,占了当地土著的资源和生存空间?与朕何干?

最后,在要求李嘉等人交上一份详尽的安置计划后。朱由栋马上召集国家重臣,对先前制定的移民迁徙计划进行了修改:台湾府,首期迁入十万。海外五州,五万。当然,这个是上限,下限还是总共十八万。如果哪个地方自己挣不到上限,那只能是被动接受下限的三万人。

从皇帝这里接到准信的李嘉等人,在欢呼雀跃的同时,除了洪承畴要返回仰光处理毒品输入外,其他官员都是让随从带着自己的亲笔信赶紧返回,要求地方留守官员做好安置准备外。之后纷纷申请延长了自己在本土滞留的时间:现在台湾府经过四年开发,其他五州经过三年开发。各地的庶政都已经走上了正轨,在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主官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了。既然如此,还不如留在本土招揽百姓呢。

原本出身就是山西军户的孙传庭直接返回了代州,开始在当地进行巡回演讲。虽说他每天都要开至少两场演讲,但是内容,基本都是一样的。

“各位乡亲,本官小时候也是吃这里的麦子,喝这里的水长大的,怎么会不觉得这地方不好,不美呢?但是,本官现在任职的台湾府,更好,更美啊。那地方全境沿海,一网子下去,全TM是手臂那么粗的大鱼!加之气候温暖,终年无冬,所以各种水果,各位都没见过、没听过的,比柰好吃一百倍的各种水果,可以敞开了吃!

大家都是乡亲嘛,本官怎么都不会亏待了你们,本官的祖坟还在这里呢。本官在这里拍着胸脯跟大家承诺,只要你们去台湾,一路上的路费,我们台湾府包了!下了船之后,就分给你们土地和房屋。土地标准是每户五十亩!各位,那里的土地,大都是上好的水田,一年至少两熟,相当一部分可以三熟!其每季的亩产,只要你精心照料,怎么都不会低于三石!可不比现在咱们这里一年小心伺候庄稼,秋收也不过一两石要强得多?只要你们在那里定居、耕作三年,那五十亩土地,就全都是你的,从此之后,你们只管缴纳朝廷赋税就行,再也不用交租子哪!至于房屋,三年后,房子也归你!你要是嫌弃房子不合你心意,三年哪,手里有点余钱了吧?拆了重新修啊!

若是大家去了那里,不想种地。我们的台北港,每天来往的船只也多得很,各种工厂也在开建。只要你肯卖力气,去做工,一样能每个月挣到两三块银元。不比种地的差!

各位乡亲,你们说那地方好不好啊?要我说,除了冬天看不到雪以外,哪里都好!这么好的地方,你还不赶紧去?要知道,台湾府也就跟我们大同府差不多大。这好的水田虽然比大同府多,但也是有限了。所以,你要是去晚了,可就拿不到好地哪!

啥?你说你不去?你不去留在这里干嘛?咱们代州最近几年,哪年的降雨是够了的?哪年不欠收?蒙古人这次是彻底被打垮了,以后朝廷往这里投的钱会急剧减少。到时候连赈济粮和饷银都没有了,你拿啥补贴?真的要带着你儿子女儿去挖煤矿么......”

孙传庭在九边,李嘉去了两淮,便是不得已紧急南返的洪承畴,也舍弃了方便舒适的海路,选择了爬山涉水的陆路:从陆路回仰光,必经川、滇二省。洪承畴一样是走一路,宣传一路。

时代真正的开始改变了,不管是普通的商人抓住商机投入全付身家,还是官员们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态度,直接扑入基层。时代的风,真的刮起来了。

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五零一章 军备协调会议第一零一章 我们的海贼王(三)第七零零章 战争没有停止第七三三章 其实我在三层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巨贪第四八九章 双方都要调整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树(三)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报完胜(一)第六零八章 大明两路进军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三三三章 战舰要下饺子第十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第一一六章 东林也要办报(五)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国松丸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鲜(二)第六零五章 天启万狗天征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战(七)第三一七章 海军事海军了(一)第六四零章 国内总体稳定第六二零章 这是赤色黎明第六六一章 贵公子的改变第一三八章 贫弱的琉球国第六五一章 美洲礼仪教导第二九零章 复仇者黎塞留第四九六章 铁甲舰的战斗第七三九章 美洲战后安排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布阵第七十三章 搬迁势在必行第二一零章 玉衡摇光结盟(二)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六九六章 海军的新武器第二七一章 万历四十四年(二)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七一五章 后勤陷入窘境第八十九章 国家根基已朽(一)第四五零章 欧洲恢复和平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团抵奥第五四三章 五千吨铁甲舰第七零二章 宗藩体系危机第八零四章 最后的王对王第七八九章 敌人这是要跑第一三五章 穿越者的互撕(一)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讲纪律第三九三章 无敌朝阳群众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一三五章 穿越者的互撕(一)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三章 大家都是戏精第二三一章 历史未能重演(二)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战(五)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误会第二四九章 衍圣公是大敌第六九九章 进入电力时代第二七零章 万历四十四年第四零五章 穿越不是万能第五七三章 天启十年元宵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五九三章 兵役总局开张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儿戏第五八九章 一环套着一环第六五三章 亲王号战列舰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独食第一五三章 萧伯芝的表演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二七一章 万历四十四年(二)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汇聚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敌酋第五六一章 造反专家抵达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二零九章 玉衡摇光结盟(一)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五二八章 真是超级乌龙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一八四章 阿拉维杜新王(一)第九十七章 枪杆子出政权第三三九章 工业革命发端(二)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五五四章 欧奥间的分歧第八章 言官们的弹本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袭沙廉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湾海战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动第四一九章 民族文明根性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五九五章 流通货币不足第五六四章 张献忠摸内奸第六十八章 东北号角连营(三)第五九三章 兵役总局开张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畅想第十一章 孤的元从班底(三)第一三五章 穿越者的互撕(一)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驻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