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四章 一块都不能少

大明自建国起,民户和军户就严格进行了区分。本来刚开国的时候,士兵有土地,赋税极少,所以这社会地位并不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士兵手里的土地被兼并,自己成了近似农奴一般的存在不说,还得当兵打仗——这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的工作,自然就没人乐意去做了。

而且从北宋开始,由于文人彻底压倒武人,以至于中华帝国有了一个很不好的刑罚:刺配充军。服兵役成了罪犯洗清自身罪孽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此一来,军人在经济、政治上的地位直线下降,这社会上自然就成了被歧视的存在。

作为穿越者,朱由栋当然要扭转这一局面:军改完成后,国家的正规部队里,军官将是职业军人,而士兵虽然有服役年限,但是在薪酬方面保证要给足了。同时实行军衔制,在作战服之外还给全体官兵提供礼服和常服,让官兵们平日里都能昂首挺胸的佩戴着自己的军衔,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各个地方。然后再加上舆论上的大力宣传——从此之后,军人将逐渐的成为大明青少年仰慕和向往的职业。

当然,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朱由栋也深知,为什么汉唐时代军人地位高,到了北宋就急转直下:这实在是五代十国的时候,丘八们弄得太不像话,一不高兴就换皇帝,六十多年间换了十几个皇帝,这搁谁当了皇帝都受不了。

所以,军人地位是要提高的,但控制也是一点都不能放松——在可以预见的几十年里,大明都是要打仗的。战争时期,武人权力的膨胀本身就不可避免,如果不事先给安上络头,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的某一种办法是不行的,还得多管齐下。

首先是加强教育。在朱由栋的计划里,本次军改将军户彻底裁撤分流,优中选优将其最精华的部分补充到新军里形成20个师后。接下来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完整的军事教育体系:现在大明只有皇家军事学院和皇家海军学院两所军事学校,这是绝对不行的——长期这么搞下去,不是所有的军官都是同学嘛?

所以,在天启四年,将会有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军医、轮机、后勤保障等多个学院新建完成并开学招生。从那时起,现有的野战军、驻屯军军官可以去进修,社会上的有志青年也可以报名考试入学。而原有的两个军事学院,则将成为将领的高级研修班。

这些新建的学院,除了分散两个军事学院出产军官过于集中的问题外,当然还要加入忠君爱国的课程。而且朱由栋还准备让这些学校每年组织会操,以此形成恰当的竞争关系。

当然,因为知道历史本位面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昭和参谋都是一群什么玩意儿,所以朱由栋是不准备搞少年军校的:军人还是要了解社会的。如果从小就只是单纯的进行军事培训,那最终会培养出一群除了打仗,什么都不知道的蠢货——各个军校未来的学生,除了吸纳军队中的优秀官兵外,面对社会,只能招收年满十六岁并且有一点文化知识的优秀青少年。

至于说这十六岁以上的优秀青少年怎么培养出来?这个嘛,现在朝廷虽说还是无力全面铺开义务教育,但到底这手里还是宽裕了不少嘛。以朱由栋这种‘有钱不花不舒服斯基’的尿性,他可见不得数千万的银元躺在库房里睡大觉。因此,每个省,国家出资建个中学,建两到三所小学,这个还是可以的——方山发展了这么多年,早就储备了足够的师资。而且方山到了今日也是必须要拆分了,不然以后文臣都来自方山,也是皇帝不能容忍的。

在基础教育上加装保险外,在顶层的军事架构中,朱由栋也吸纳了后世不少的精华。

他计划在内阁六部之外,单设枢密院。这枢密院的职责,很大程度上与后世的总参接近:训练、战备、招兵募兵、军队编制、具体作战等具体作战的权利以及对外情报工作,全部交给枢密院——其实就是让军人在作战前后有独立的指挥权。从此之后,打仗的事情,文臣方面除了朱由栋特别指定,否则将不再对军人有指手画脚的可能。

而兵部以前武选司的职责,则由御马监接手:当然,将武将的人事权完全交给宦官是极不科学的。所以,这御马监随着权力的陡然增大,其内部的权力架构也进行了重组。新的御马监,掌印太监是刘时敏,但枢密院派出枢密副使,兵部派出侍郎长期在御马监坐堂,也是必然。与此同时,腾骧四卫以及京营全部裁撤,相关人员要么补充入新成立的野战军和驻屯军,要么进行分流。也能防止御马监的权力过渡膨胀。

在作战权和人事权被分割出去后,兵部剩下的就是后勤保障和装备制造了。为了安抚兵部的官员们,朱由栋也承诺,以后朝廷新建的兵工厂什么的,全部划给兵部管理——当然,装备是你负责造,但是用的人不满意,官司打到朕这里来了之后,如果确实是兵部理亏,朕还是会打你们板子的。

总之,这么一拆分重组后,直接带兵的将领想造反,首先是在造反准备阶段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关键位置安插自己的亲信。其次是一旦造反,军饷、弹药全部断绝:这会儿都进入热兵器时代哪,没有枪弹钱粮,你怎么造反?

而管军官晋升的,管后勤物资和装备的要造反?拜托,他们手里没兵啊!

至于你说要是这三个衙门的官员勾结起来造反呢?哎,如果当皇帝都失败到让这三个衙门的官员团结一致了,那是得有多失败?这么失败的皇帝还用得着别人来造反?

总之,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相对合适的制度。而目前这么调整,在朱由栋看来,是他能够做到的极限:还好本届内阁的首辅方从哲,兵部尚书王象乾年纪都大了,军黄册清理完,军改完成后就会致仕。所以在这时候没有和皇帝拧巴,真要是碰到那些强项令,便是这些制度都未必能建立起来呢。

“满桂啊。”

“臣在。”

“朕是这么想的,这首任枢密使呢,就让麻承诏去做。毕竟,我大明所有的新军,其实都脱胎于横海卫。而麻承诏,毕竟是我横海卫的第一任指挥使嘛。”

“皇上,臣对麻指挥服气得很,这么安排,臣无异议。”

“嗯,接下来,是关于你的安排。野战军的二十个师整编完成后,朕准备在京畿地区放三个。辽宁、山西、陕西共一个。甘肃、青海、新疆共一个。河南、山东、北直隶共一个。西南三省共一个。湖南、湖北、江西共一个。南直隶、浙江、福建共一个。两广共一个。南洋地区一个。如此,还有十二个师的机动兵力。朕准备把这十二个师留三个在京师附近作为北方的机动兵力。抽六个出来交给曹帅去打吕宋。剩下的三个,朕准备交给你,再带回西北去。”

“皇上的意思是,西北现在仍然不稳,需要武力震慑吗?”

这个,怎么说呢......说了后朕这皇帝很可能就被一只巨大的钳子从天而降给掐断了啊。

“满桂啊,朕是这么想的。朝廷除了这二十个师的野战军,各省也要建立一千到五千不等的驻屯军,以后各地有事,先驻屯军应付,驻屯军应付不下来的,才由当地驻军出手。当地驻军都搞不定的,才由朝廷出面协调各路援军驰援......相对而言,内地省份的驻屯军数量少一点,如新疆这样的边境省份,驻屯军数量就要多一点。目前兵部的计划是让新疆的驻屯军先定在五千人。以后朕会逐渐的增加,便是增加到十万人,二十万人也是有可能的。你的任务,就是先带三个师过去驻守一段时间,让朕抽调足够的人力物力,在新疆建成强大的驻屯军团。”

“臣明白了,虽然不能参加吕宋战役有些遗憾,但只要皇上需要臣,臣一定心甘情愿的在新疆安静的坐镇。”

“哈哈哈,满桂啊,男儿建功立业的心思,朕,懂的。且宽心,你在新疆也不是没有事情做。这样,朕除了给你上将军衔外,在职务上,给你加提督西北军务总司令官。如此,你就可以管辖、调动陕、甘、青、新四省四个师的野战军和四省不下两万的驻屯军。你在新疆,除了坐镇之外,也可以派出小规模部队,从北向南,打探进藏通道。”

“进藏?皇上是要?”

“当然了,这西藏说起来是我大明的属地,但我大明的官基本进不去,那里的人也很少出来,这是不行的。朕的计划,未来五到十年内,大明一定要在西藏实现驻军,并有真正的驻藏大臣进藏常驻。如此,才算是真正的将此地纳入我华夏统辖。”

说完这句话后,朱由栋玩味的笑了笑:“如何,满桂,新疆是你打下来的,若是再把西藏拿下,大明本土的三分之一,都是你满桂打下来的了。如此开疆拓土的功业,岂能不名垂青史?”

“臣明白了。皇上厚爱,臣感激涕零!请皇上放心,臣在新疆,一定做好万全准备,只要皇上一声令下,臣就率军入藏!”

嗯,这就对了嘛。我作为穿越者,除了通过分封制为华夏豁取更大的生存范围外,后世华夏本土的各个部分,更是一块都不能少!

第四二六章 国家工商总局第七八九章 敌人这是要跑第二十六章 原始资本积累(一)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栋第一四五章 先定规后开营第六二零章 这是赤色黎明第二五九章 大坂的夏之阵(五)第二零二章 紧要无过人财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枪骑兵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六五九章 要有战略眼光第七一一章 欧洲人撤退了第一七九章 大金国没有了(一)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袭沙廉第二四六章 仓储收归于一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三二六章 忠君爱国商人(一)第四十四章 打脸就要打痛(五)第四十八章 打脸就要打痛(九)第二五三章 老西儿都叫穷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报完胜(二)第二六六章 后续成套方案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九十六章 国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满五千加更)第二四一章 大坂的冬之阵(二)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巨贪第二一一章 天枢今日登顶(感谢逐日2005书友)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优势第五九六章 纸币为时过早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联盟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一二零章 扶上马送一程(二)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四二零章 双子们的布局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种兵第一零零章 我们的海贼王(二)第四十四章 打脸就要打痛(五)第五五四章 欧奥间的分歧第一三九章 是蹂躏非战斗第六七八章 驻印军的瓦解第七七七章 菲利普的应对第一五三章 萧伯芝的表演第二四三章 大坂的冬之阵(四)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贤第一六七章 烦恼的主帅们(二)第三二七章 忠君爱国商人(二)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经济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萨尔浒(八)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巨贪第四八四章 一块都不能少第一零零章 我们的海贼王(二)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内燃机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机感第一零三章 我们的海贼王(五)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战役终第六七八章 驻印军的瓦解第四七七章 欧洲人的改变第二六三章 抖起来的户部第六一零章 比哈尔邦出兵第五六五章 圣地亚哥海战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点争夺第一一八章 东林也要办报(七)第一五三章 萧伯芝的表演第二零八章 金军媒之布局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四九三章 执政越来越难第三八七章 登陆地点选择第七三六章 燃烧的波哥大第五零七章 科举制度将变第四零一章 登陆逐步推进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辖木邦(二)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五四二章 世事难有如意第五八七章 皇明宪章摘录第一四零章 卫所不堪一用第五一一章 鲁道夫在美洲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七二八章 共赢才是王道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内燃机第八零一章 亚速尔的海战第七七九章 双方继续加码第七二四章 神兽银行出炉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萨尔浒(三)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贤第二八七章 流水账的三年第四十八章 打脸就要打痛(九)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三七零章 大明开始收网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六二三章 奥朗则布背刺第二九五章 朱由栋的调整第六一四章 莫卧儿的炮击第三三二章 大明准备反击(三)第六七零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三五八章 恢复周之分封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