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一章 军备协调会议

天启四年(1621)正月十六,元宵节刚过,在去年年底才竣工的大明枢密院办公大楼内,一场重要的会议就立即召开了。

和六部那种几进院子的老式建筑不同,新的枢密院大楼,是典型的钢筋水泥建筑。虽说朱由栋这个穿越者经常有各种满满的恶趣味,但他终究还是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拥趸。所以,这枢密院大楼倒没有去模仿什么五角大楼,而是一座由四栋八层,高达40米的楼宇围起来的一个正方形。虽说主体是钢筋水泥,但在楼体的外围,飞檐斗拱之类的装饰也一样不少。真要说外形像后世哪栋知名建筑的话,可能圆山饭店更接近一些。

在枢密院的地盘开会,其主持人自然便是麻承诏了。事实上,在这间大型会议室里,主座麻承诏以下,一侧坐的是曹文诏、李国助等海陆大将,一方坐的是赵士祯、毕懋康等科学家。如六部派来参会的侍郎、主事等,都坐到了后排。而身份特殊的莱王朱由校,则是坐到了麻承诏的对面。

去年十一月底结束的吕宋战役,明军海陆军阵亡人数超过了一万。与之对比的是,西班牙的海陆军事后统计,阵亡人数只有五千多。虽说明军是进攻的一方,面对绵密的战壕损失大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如此巨大的伤亡差距,还是深深的刺痛了大明将领。所以,在海陆军将领的提议下,朱由栋允准,专门在这里召开了一次专题会。

“各位,今日会议的主题,就是在军事装备方面,我们应该如何的改进,以期适应战场的需要。所以,今天的会议,是由军方先提要求,然后方山的各位教授进行回复。本官事先已经请旨于皇上,皇上说了,他不参加,是不想给大家太多的压力。但是,本次会议,一定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军方的各种要求,方山这边拿不出来就是拿不出来,没必要因为将士的需要而凭空许诺。好,现在会议开始,文诏。”

“是,多谢枢密使。”曹文诏起身:“各位,经过本次马尼拉之战,陆军方面最大的感受是,我军在中近距离上的火力,严重不足。面对火力充沛,并且依托坚固防御工事的敌人,啃不动,打不下,继而造成伤亡惨重,战事迁延日久。

总体而言,在距敌三千米之上的距离,目前的虎啸75mm大炮已经完全够用了。再大的口径上去,往往会导致炮身重量过大,炮轮陷入泥泞拖不出来的境地。事实上,在这次的马尼拉之战中,我方工兵在很多地方都要事先铺设木板或者钢板,否则虎啸完全无法移动。因此,至少目前,炮兵方面,我们没有特别急迫的需求。当然,实验室这边还是得预研更大口径,更远射程的火炮。毕竟,我们不知道西人在本土,是不是有更先进的大炮。”

微微沉吟了一下后,赵士祯道:“方山实验室现在已经给海军装上了150mm的后膛炮,最大射程超过八千米,稍稍改进一下给陆军使用不是问题。但正如曹将军所言,在找到合适的运输工具前,这门炮无法给陆军使用。方山准备在100mm大炮方面尽量减重,到时候给陆军试用一下。”

赵士祯说完后,宋应星起身:“目前我大明在海南的橡胶园已经运作了三年,总体长势良好。按照随同我远征美洲的舰队回来的殷地安土著的说法,这橡胶树五年后即可割胶。由于我远征船队运回来的,很多都是一两年生的小树,所以,最迟今年五六月,海南橡胶园就可以开始尝试着割胶。到时候方山会拿出非常轻便耐用的轮胎,在火炮行进方面,可以提供不少的助力。”

“好,陆军对此满怀期待。”拱拱手,曹文诏继续道:“在三千米至一千米的距离上,目前我们还是空白。经过陆军内部研究,我们需要一种轻型的火炮,其弹道要高弧度,主要的作用,是用来打击敌军隐藏在各种掩体的士兵,或者在山峰峰顶争夺战中,打击山另一侧的敌军。总之,士兵的机枪和步枪无法平射的地方,就需要这种火炮来提供支援。因为这种火炮要跟随士兵前进,所以这重量一定要严控。在下以为,大炮本身的重量,最好不要超过50公斤。”

“曹将军说的这种炮,我大明以前是有的。”孙元化起身:“无非就是炮身短,初速低,弹道弧度高的臼炮。但是曹将军现在提出来的,既要射程达到一千至三千米,又要重量小,这个嘛,就需要进行彻底的改进了。不过,口径在50~60mm左右,重量不超过30公斤,射程两千米左右的小炮。在皇上的提示下,我们火器实验室已经在开始预研。皇上还给这门小炮起了个名字,叫做迫击炮......两年吧,两年内,方山可以拿出成品供军方试用。”

“好,如此,多谢诸位大家了。”再次拱手行礼后,曹文诏接过刘招孙递来的纸片:“一千米到五百米之内的火力支援,是由‘士祯’(马克沁)重机枪负责的。陆军使用下来,总体是满意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哦?”七十岁的赵士祯起身:“敢问,以老夫的名字命名的这款机枪,哪里不好?”

“赵老,总体是好的,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稍稍感觉到了一点压力,但毕竟关系到以后将士的性命,所以曹文诏还是面不改色的道:“比如,这次在南方雨林作战,两个多月里,因为西班牙人攻得少,我们的重机枪开火的机会也少。结果我们发现,负责给机枪供弹的帆布链受潮变形了,这要是真打起来,就容易卡壳。此外,‘士祯’重机枪是使用水冷模式,虽说这样做,枪管使用时间明显延长。但是,根据满桂在西北使用的经验来看,到了冬季,枪管之外的水筒常有凝固。这时候若是直接开枪,很容易炸膛。而不开枪吧,若是敌人冲了过来,这个,缓不济急啊。”

看着赵士祯的脸色偏缓,曹文诏赶紧道:“这次拿下马尼拉城后,我们发现,西人的重机枪都是气冷式。虽说这种降温方式,导致枪管使用时间有限。但是西人在枪管处做了巧妙的处理,其拆卸枪管的速度很快。呃,至少比我们的水冷式在冬天使用时要熬化冰雪快得多......”

“枪管降温方式改水冷为气冷,供弹方式由帆布链供弹改为弹匣供弹。好,我们记下了,这种改动都是小改动,很快就可以拿出成品。”

“多谢赵大家。接下来,是在五百至一百米的距离,我们需要一款能够跟随单兵快速前进,并能在冲击中发射出大量子弹的轻型枪械。”

“此物,皇上已经做了明示。方山各实验室正在通力合作,力争三年内拿出一款满足军方需求的武器。在此之前,因为得到奥斯曼的技术支援,方山将在今年内拿出一款轻机枪救急。轻机枪,在固定阵地上可以假设在枪架上做重机枪用,在冲锋中,可以交给强壮的士兵单兵持有冲击敌方战线......”

“哎哟,那可真是好极了。”早就喜怒不形于色的曹上将,难得的兴奋了一下。但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接下来是步枪。老实说,我大明的这一款后装步枪,我们刚拿到的时候,对上蒙古人觉得简直完美。但是在和西班牙人的战斗中,我们觉得,实在是问题太多了。呃,诸位大家,对你们的辛勤工作和卓越奉献,军方一直都是感激不尽的。刚才是本将太不会说话了。”

“哈哈哈,曹将军不必如此。今日之会,都是为了我大明王师以后无往而不利嘛,当然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款‘万历’步枪,毕竟是我大明的第一款后装步枪,其设计思路,很多还受限于以前前膛枪的固有陈规。因此,他有问题才是正常的。曹将军,你说说,到底有哪些问题?”

“好吧。”深吸了一口气,曹文诏道:“主要的问题有三,其一,装弹是打一颗装一颗,装弹速度太慢。在对方有战壕、机关枪,导致我军无法密集冲锋的情况下,步兵的火力严重不足。其二,枪械太长,枪械本身长1.3米,加装刺刀后超过了一米七五。而我大明目前的士兵普遍身高只有一米六上下。如此长的步枪,在进入敌方战壕后,根本施展不开。其三,新式的铜壳定装弹,穿透力太强,对敌杀伤力不够!”

第一一三章 东林也要办报(二)第四三八章 简王并不简单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八零五章 最强的穿越者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岛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七九四章 军舰是牧羊犬第六零六章 飞白剑指恒河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驻印军第三六零章 三万里的远征第七九一章 朱由栋教太子第七零三章 朱由栋的险招第五十六章 宽甸绝不可弃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点争夺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十三章 穿越的老套路(一)第二一七章 对法战前准备(二)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七八二章 北线归于平静第四一二章 燧发枪的对决第五五零章 电学研究转向第五十一章 唯大势不由人第七零三章 朱由栋的险招第六六零章 天才们的表字第一七九章 大金国没有了(一)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战役终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战士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九十三章 国家根基已朽(五)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树(三)第七五五章 这才刚刚开始第五零二章 军备协调会议(二)第三十七章 东瀛岛的变化(一)第一四六章 曹文诏的家信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势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七六七章 大海战的序幕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对武士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七十九章 刘大刀的奋迅(三)第三五八章 恢复周之分封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练甩锅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进士们第一四零章 卫所不堪一用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战场第四零八章 朝鲜需要内附第五七三章 天启十年元宵第七七零章 被迫敌前转向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三七三章 氪金才是王道第三零四章 会合与反会合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机构第六八七章 请随意做梦吧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状第六零一章 极低概率事件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湾海战第二二二章 拿骚的莫里斯(二)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战启动第七五八章 鱼饵已经放下第六五五章 亲王号的首战第四九八章 风帆最后华章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点争夺第三四六章 东海上的决战(三)第五五二章 欧盟需要停战第七九六章 枪口顶在脑门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尔夜战第二七五章 孙慎行的选择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战场第七零九章 所谓李代桃僵第六四五章 苏伊士开通了第二六四章 官员们的俸禄第一四六章 曹文诏的家信第六三五章 冷热混杂战斗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远点第八零五章 最强的穿越者第一二一章 扶上马送一程(三)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胜第四六六章 开阳援助天玑第三四二章 海上决战想定(二)第八零一章 亚速尔的海战第三七零章 大明开始收网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六零三章 准备攻略印度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战(六)第二零六章 科研后继有人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练甩锅第三八六章 现在扭头向东第四一五章 要用大势压人第四五三章 奥斯曼的权臣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舰计划恢复更新可能时间第五十章 纳黎萱的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