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零章 最后的一堂课

“臣李嘉拜见皇长子殿下。”

“李先生不必多礼。先生今天来的很早啊,用过朝食没有?学生让下面的人给先生重新准备一份?”

“臣已经吃过了。呃,殿下,臣这次来,是向殿下辞行的。”

“辞行?先生是要离开学生吗?敢问学生哪里做得不好,让先生要离我而去?”

“不敢,臣能够有殿下这样的学生,实属三生有幸,乃是皇上那边有了新的差遣。”

看着对面这个只有十来岁,但完美遗传了其母亲,那位来自山西军户的游贵妃英气勃勃的容貌、矫健身材的皇子。李嘉在内心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这位皇长子殿下,长得帅,心肠好,脑袋也聪明,学习也很用功。简直就是完美的学生,不,在李嘉看来,简直就是完美的储君人选。

可惜,礼法大过天,在皇后已经有了两个儿子的情况下,这位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他在那里神游天外,那边朱慈燚已经将他递过去的满桂奏章的复件看完了。当十岁的皇长子再次抬起头的时候,满脸写满了不忍:“这,简直是惨绝人寰啊!没想到世上还有这样的地方,先生,父皇是要让您去解救此地的百万农奴么?”

“殿下,这种功德无量的事情,臣一个人可做不到,臣是去那里尽一份绵薄之力的。”

“先生......”十岁的少年扭捏了一会,脸都快憋红了,终于还是开了口:“要不,学生去向父皇请旨,跟您一起进藏吧?”

“殿下万万不能有这样的念头,雪区都是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光照又极强烈,你现在这个年纪上去了,说不得会有生命危险。”

“再说了。”看着皇长子殿下仍然有想进藏的念头,李嘉赶紧继续道:“殿下跟着皇上一路行来,天下间的惨事,难道还看少了么?”

“嗯。”听自己的先生这么说,朱慈燚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以前在宫里的时候,听母妃,身边的宫女宦官讲父皇的种种事迹,如何拨乱反正,如何振兴国家,还以为我大明已经民富国强,再无隐忧了呢。谁知道出来这么走了一圈,看到了太多的不忍言之事。”

他向前踏出一步,声音也变得低沉起来:“在两淮,每年汛期仍有大量灾民,卖儿卖女的事情也有发生。在南直隶,工厂里的工人拿着微薄的薪资,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若是一不小心受了工伤,就被雇主弃之不顾。在福建,山多地少,台风海侵无一年不至,百姓辛苦耕作一年,仍然难得温饱,不得不冒险出海经商。在湖广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无数百姓备受血吸虫之苦,年纪轻轻便肝脾肿大,肚有腹水。在湘西川东的武陵山区域,丝虫病、大脖子病仍然泛滥。在两广、云贵,疟疾依旧肆虐......据闻我大明的民生,南方远胜北方,这南方都是如此了,真不知道北方是一副什么模样。”

“臣最喜欢殿下的,就是殿下仁爱百姓之心。皇上这次巡视天下,殿下一路上最重视的便是民生,这是臣最欣慰的。”夸奖了一句,李嘉正色道:“所以殿下啊,便是我大明的中原地区,民生也是非常艰苦的。我中原地区的百姓,被当地的土豪劣绅也欺负得不少。那些因为疾病、天灾而破产,不得不卖身为奴的人,若是碰上一个心肠好的主人还算可以苟活,若是碰上黑心肠的,只怕也是难逃一死。”

“先生说的极是,不过,我大明自太祖开国之日起就废除了奴籍,虽说前些年朝纲失之于宽,使得蓄奴之风在我大明中原地区再次兴起。但父皇自担任监国之日起,通过清查黄册,重整户籍,已经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蓄奴的泛滥,现如今,我汉人为奴的现象,已经不多了。再说了,我汉人再怎么苛待奴仆,了不起就是打死,无论如何,都没有整个阶层虐杀奴仆的集体行为。”

“殿下说得极是。”看着这孩子还没有打消上高原的念头,李嘉心里也有点急了:这要是真让这孩子去找皇上说了上高原的话,皇上还不得打死我?不行,一定要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所以啊,殿下,这受苦的百姓到处都是。虽说雪区的百姓苦难深重了一点,但顶天不过一两百万人。而我大明的中原百姓,可是上亿啊。”

“嗯......先生的话学生懂了。学生才疏学浅,就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好帮助的人帮起。待得将来学生在中原做出了成绩,若是那时候先生还在雪区,学生一定前来与先生共同努力,消灭农奴制。”

哎?好吧,只要你不再坚持马上进藏就好。

“好了,闲话说到这里就够了,殿下,接下来,臣为殿下上最后一课。”

“是,请先生赐教。”

“今天我们不讲书本上的知识,殿下,这是臣昨天从皇上的通政司随员那里拿到的最新奏章抄本,你且先看看,然后分析一下里面有什么门道。”

“是。”

李嘉拿给朱慈燚的,是一堆奏章,不过这堆奏章,虽然上奏的人不同,文采差异也很大。但就内容来说,却是基本一致的:淮河两岸的官员、士绅,一致众口交赞大明信王殿下,淮安御史朱由检,工作认真负责,办事雷厉风行。出任淮安御史三年间,挖出贪官污吏九十八人,涉案差役无数,查没脏银两百余万元。

“殿下,如何,可有什么想法?”

“六叔好厉害啊!先生,六叔可能是最近几年,我大明风头最盛的御史了吧?”

“哈哈,以亲王之尊担任御史,查起案子来百无禁忌,信王殿下当然是最近几年风头最盛的御史了。嗯,除了这一点,殿下还想到了什么?”

“呃......”苦苦思索一阵后,朱慈燚轻声道:“莫非,淮河两岸的贪官污吏还有很多?而且和当地士绅勾连得极深。他们如此称赞六叔,其实是想让六叔升职,然后调走?”

“哈哈哈,殿下真是聪慧过人,不错,这便是这群官吏、士绅的本意。”

“可是,先生。如此浅显的门道,连学生都看得出来,那父皇会看不出来?”

“皇上当然是看得出来的,但皇上也能从里面看到当地官僚士绅的第二层意思。”

“第二层?这个,请恕学生愚钝,看不出来。”

“这第二层意思,就是当地士绅豪商们在向皇上示威。信王殿下搞到这个程度,已经是他们能够忍受的极限了。现在让信王走,那大家面上都好看。若是还不让信王走,那他们就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了。”

“好胆!”轻轻拍了一下桌子后,朱慈燚又转为担心:“他们不会对六叔不利吧?”

“难说。”李嘉深吸了一口气:“当年臣还是新加坡知州的时候,苦于新加坡汉人数量太少,想要从内地吸纳百姓到新加坡定居。当时皇上刚刚定下废漕运转海运的国策,百万漕工眼看就要生活没有着落。臣想着,如此一来,我带你们去新加坡应该没有阻力了吧?结果臣去了那里招募百姓,差点就被漕帮给淹死。”

“殿下,你要记住,任何时候,动了既得利益者的东西,那对方一定会非常不满的。若是你本身足够强大,那他会表面隐忍,暗地里使坏。若是你本身并不够强大,那对方就会直接操刀子捅你!臣当年不过是想招募一两万百姓去新加坡而已,这点人数,对于百万漕工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就是这样,还让漕帮下了黑手。现在信王殿下都把两淮的官场给闹翻天了,那些家伙能够忍到现在,已经是因为皇室这些年威严日盛,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忍罢了。不过,这些奏章居然公开送上来了,那就说明,他们不想忍了。”

“哎呀,那六叔岂不是很危险?”说完这话,朱慈燚又很是丧气的说道:“可是父皇若是把六叔调开,那岂不是前功尽弃?”

“以臣对皇上的了解来看,皇上是不会受这样的威胁的。而且以信王殿下嫉恶如仇的性子,就算这会儿皇上要调他走,他也会上书争辩。所以,接下来,皇上肯定是加派人手,加强对信王殿下的保护。不过殿下,这些,不是为师想教你的。”

“......先生,学生明白了。只是抓了几个贪官,当地士绅就有了杀害国家亲王的念头。若是学生对太子之位有了心思,那对方的反击就不是想杀人这么简单了。”

“......殿下能够想到这一点,臣至此方才放心了。殿下,臣入藏之后,就没法在您身边为您抵挡各种明枪暗箭了。所谓天家无情,是因为他涉及到了人世间最大的权力和利益,在这方面的争夺,容不得半点私情。殿下是极好的,臣一直深信,殿下将来一定会取得极大的成就。但是要做到这一切,现在的殿下,必须要韬光隐晦。从你跟着皇上出巡开始,这近两年的时间,你比皇次子殿下耀眼了实在太多......”

“是,学生明白了,谨受教。请先生放心,学生一定保护好自己。未来,要么先生从雪区出来,学生请先生去我的封国出任首相。要么,学生入藏,与先生共同消灭这万恶的农奴制!”

第二章 爷爷你辛苦了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六七八章 驻印军的瓦解第二八一章 无压制之义直第一一六章 东林也要办报(五)第六零六章 飞白剑指恒河第四十三章 打脸就要打痛(四)第一一二章 东林也要办报(一)第二一五章 巴格达的帕夏第五零二章 军备协调会议(二)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第二七四章 丙辰会试黑幕(三)第四七八章 欧洲人的改变(二)第三二二章 巨人开始觉醒(一)第二十九章 原始资本积累(四)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五九六章 纸币为时过早第六二九章 天启御驾亲征第七六三章 临阵科技突破第五二七章 亚历山大城下第二八三章 东南两路有警(二)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八零一章 亚速尔的海战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机构第五章 大明其实很穷第六零六章 飞白剑指恒河第九十七章 枪杆子出政权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三五四章 宗教战争开始第六五零章 一锤子的买卖第九十二章 国家根基已朽(四)第三六九章 西贡要塞被围第一三七章 岛津欲寇琉球第三六四章 众狗听令出征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误会第一一七章 东林也要办报(六)第八零一章 亚速尔的海战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问钱第一二零章 扶上马送一程(二)第一四七章 暹罗国的消息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四二九章 学生们的志向第五五九章 克伦威尔论战第二三八章 选妃并不简单(三)第五零三章 军事命名规则第六一零章 比哈尔邦出兵第五零三章 军事命名规则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四十章 打脸就要打痛(一)第六十七章 东北号角连营(二)第七九一章 朱由栋教太子第二三九章 选妃并不简单(四)第三十章 原始资本积累(五)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四九七章 铁甲舰的战斗(二)第四三一章 准备远征蒙古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辖木邦(一)第一六一章 太孙殿下出征(二)第二十八章 原始资本积累(三)第七九一章 朱由栋教太子第二六二章 大坂的夏之阵(终)第四十六章 打脸就要打痛(七)第七零九章 所谓李代桃僵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战(五)第二七零章 万历四十四年第六三九章 事了准备回家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报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国本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五八零章 欧洲的科学家第一一二章 东林也要办报(一)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鲜(二)第三四二章 海上决战想定(二)第一八二章 连场围炉夜话第六九九章 进入电力时代第五十八章 有矿就要守住第六零三章 准备攻略印度第三四六章 东海上的决战(三)第二三一章 历史未能重演(二)第七二八章 共赢才是王道第七三二章 又见声东击西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处第四十七章 打脸就要打痛(八)(加更)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杠第七八七章 战斗陷入混乱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一零六章 现在开始起航(一)第七七零章 被迫敌前转向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机第六七六章 士兵们的日常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渔网第七六三章 临阵科技突破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点(一)第四五五章 许显纯在仰光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线的第一五一章 兴盛的宽甸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