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九章 公务员的考试

大明整顿佛寺的专项行动,出乎意料的顺利和安静。虽说东厂和御马监的直属部队们清扫了那么多佛寺,拿回来那么多贵金属,让那么多的僧尼还俗。但全国上下,冲突什么的虽然不少,但真的没有那一间佛寺公开的打出反旗。

不过这也实属正常:华夏本土的佛教徒,从来都不以好战见长。再加上朱由栋是一个掌控了舆论的皇帝。所以他对佛寺的整顿,比起历史上的三武一宗顺利多了。

当然,再怎么顺利,华夏广袤的国土范围上,佛教徒还是不少的,其中虔诚的信徒也是有的。因此,在整顿佛寺的过程中,民间骚然也免不了——不过,就算是这些不算太强的杂音,到了天启十三年(1631)的五月,也都消失不见了。

因为,大明全国有了新的热点:国家及地方公务员考试。

按照去年朝廷机构改革定下的调子,这一年的公务员考试,计划招收国家公务员一万人,地方公务员十万人。如此规模公布后,全国上下,但凡读书识字的,都看到了自己入朝为官的希望。

天可怜见!我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了。这科举才录取了多少进士?太祖、建文年间,每科才录取一百多人。成祖到英宗时,每科约两百人。宪宗到现在的太上太皇执政时,每科也不过三百多人。

要知道,这会试是三年一次啊。每三年才录取两三百人,这两百多年下来一共才录取了多少进士?两万多一点吧?

若是把这两万多进士里有父子、兄弟、祖孙、甥舅、姻亲关系的都算作一家。那大明两百多年来有多少进士家族?绝对不会超过五百家!

科举,说起来公平,其实还不是世家对做官资源的垄断!

虽说在以前的大明,举人也可以做官,普通人也可以做吏员。但是前者除了海瑞那样的奇葩,一般做到五品就到顶。而吏员出身的家伙要转为官身,难度极大不说,天花板更是低到极致:一般到了八品就上不去了。

但是今上这个公务员考试,一次招录十一万人!这就意味着,大明无数的,从未进入过官场的家族,将第一次,真正的获得官身!

这是皇上天大的善政啊,在这样的善政之下,什么官绅一体纳粮啊,什么整顿佛寺啊,那都不叫事儿!

所以,当时间进入五月后,全国上下关注的热点,全都集中到了公务员考试上。

……

五月十日的凌晨三点,南京,江南贡院的门外,已经是人山人海。虽说这一天的天空,正稀稀拉拉的下着雨,但门口众人的热情,使得这雨丝非但没有起到半点降温的作用,反而在烟雨迷蒙的意境中,给这喧杂吵闹的考场上空,增添了一丝别样的气氛。

“主公,还请小心一点,千万不要把考篮里的纸笔打湿了。”

“……呵呵,安藤老师,德川幕府已经灭亡很多年哪,你就别这么叫我哪。”

“幕府是灭亡了,但是德川家还要存续下去。您作为东照大权现目前唯一存活于世的子嗣,就是当代德川家的家主。臣下理所当然要称呼您为主公。”

“哎,你呀。”

被人称为主公的,是一个约莫三十岁年纪的大龄青年,虽然已经蓄了发,但明眼人只要稍微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额头以及头顶上的头发是最近才长出来的,和后脑勺的头发有明显的不同。

是的,他是日本人,其正式的名字,叫做德川赖宣。当年明日战争中,德川幕府朝鲜方面军的总司令官。

那一年,女真白甲连破德川谱代足轻,丰臣家下属的真田幸村又大破仁川守军。再加上数十万明军从两个方向对进……以至于十多万日军,不过六天时间就陷入了绝境。其司令官德川赖宣,自然的做了俘虏。

战争结束后,大明释放了他。回到日本后,被丰臣政权关起来审讯了一段时间。之后丰臣栋秀也没有继续为难他,还给了他一块三千石的封地,作为整个德川氏的领地,并且保留了他近卫少将的官职。

这当然是丰臣栋秀按照高攀龙的建议,故意搞出来收买人心的:你们看啊,当年德川家要对我丰臣家斩尽杀绝,现在我丰臣家还是给德川家留了一点骨血的。谁仁慈谁残忍,一目了然啊。

不过,德川家那么一大家子人,还有那么多失去了封地的家臣。区区三千石的封地够什么?所以这些年来,德川家的这块封地上,是日本罕见的几乎没有农民,全部由武士亲自下田耕种的地方——这么一搞,反而成了武士阶层的典范,丰臣家也不好逼迫过甚。于是德川赖宣就此存活了下来。

去年年初,大明那边传来消息,大明本土要举行公务员考试,大明的各个藩国士子,也可以参考。听到这个消息,德川赖宣的心思就活了起来:蜗居在这日本,时时刻刻受到监视,天天担惊受怕不说,关键是还过得很贫苦。自己好歹这些多年,接受了良好的汉学教育,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若是考中了,岂不是就能走出现在的困境?

这样的念头一发出,就怎么也控制不住。然后他就托人从桂国买来了专门的行测和申论备考资料,认真的准备了一番。

去年十月,开始报名。大明本土百姓要参加公务员考试,首先要追述祖宗三代家世清白,没有违法或者造反记录。但对藩国人员,这一条反而限制得不是很严格:在朱由栋看来,藩国的识字率比大明低了太多,若是在家世上再限制过多,那就真的没人参考了。

但,对藩国人员的家世虽然限制不多,可是他们要参加考试,却比大明本土士子多了另一道程序:汉语等级考试。通过四级的,可以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过了六级的,才能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

可以说,光是这一条,就挡住了各地藩国九成以上的士子。因为汉语这门语言,对于其他各族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德川赖宣至今都还记得,在去年十一月的汉语等级考试上,有一道“请问‘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到底是什么意思。”当时他看到这题目的时候,饶是他从小就学汉语,写汉字,还是有些蒙圈。

不过还好,汉语考试满分100分,80分就算合格。作为曾经的日本顶级贵族,从小就饱受汉学浸润的德川赖宣还是有惊无险的通过了六级考试。拿到了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资格。

这一次考试,因为要招收的人员实在是太多,报名的人数也是极多。所以光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就设立了南京和北京两个考场。而藩国的士子们,除了福国之外,其他的,全都被安排在南京参考。

一月拿到汉语考试合格证明后就立即启程,紧赶慢赶的来到了南京。在上元县参考接待处递交日本关白开出的身份证明后,还得再经历一次初考:这个初考的试题和大明本土的士子是完全一样,其目的,是刷掉那些没有多少本事,却抱着侥幸心理参考的家伙——按照上元知县的说法,如果没有这个初考,只怕正式考试那天,会有超过十万人参考——江南是大明文风最盛的地方,这里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

初考并不难,至少在德川赖宣看来,还没有汉语六级考试难。不过即便如此,听说也刷掉了大约六七万人。

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德川赖宣还有些不相信:这么简单的题,怎么可能刷掉那么多的大明精英?但是等到成绩出来,那些被刷掉的人集中闹事,他派手下去打探了一下后,就明白了过来。

这一次公务员考试,对于大明各个阶层的震动都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太多的人怀了侥幸之心参考。所以,被刷掉的六七万人里,很多都是些略微识字,但才学其实很一般的人。这样的人被刷掉,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的。

还有一些被刷掉的,真的是饱读诗书的秀才。但是这些家伙寻章摘句很不错,可是面对这种实战性极强的考试,就力有未逮。

比如说,在资格考试里有一道题:现我大明六部拆分多部后,新设诸部均有办公厅,请试论办公厅之职责。

这种题对于德川赖宣这种曾经在日本政治顶端浸润过多年的考生来说简直毫无难度:不就是幕府的老中嘛。可是对于那些几百年家里都没出过官员的普通考生来说,那就完全不知其所以然,这又怎么能考过?

总之,在持续折腾了大半年后,德川赖宣终于站到了江南贡院的门外,等待着考试的开始。

“主公,臣下等已经打探过了,这次和您一起报考审计总署的,南京这边一共只有三百二十五人。”

“嘶,只有?我记得,审计总署今年一共也就招五十人吧?光是南京就有这么多人报名?若是加上北京那边的,岂不是?”

“主公,请您保持信心。您的学问,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呵呵,我尽力就好。”

随着这一句话,江南贡院的大门吱呀呀的缓缓打开了……

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二四七章 准备整顿盐政第三七三章 氪金才是王道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四五二章 帝国灭联盟立第二四一章 大坂的冬之阵(二)第三六八章 西贡港的洗地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机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四二九章 学生们的志向第二一四章 牵一发动全身番外:二百五十年后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转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万口猪第九十六章 国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满五千加更)第四三六章 不改汉家衣冠第六九五章 进击的商丘号第二二三章 划时代的差距第五四八章 继续开发东北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三十六章 原始资本积累(十一)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七六九章 士气和命中率第七十五章 搬家并不简单(一)第五五七章 独立军上高速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将爆发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第五五七章 独立军上高速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时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一二二章 扶上马送一程(四)第六零九章 神奇的三哥们第三五九章 台湾岛的开拓第六四九章 政委们的威力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四九三章 执政越来越难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张巡寨第四九四章 万里援军抵达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二十八章 原始资本积累(三)第六三二章 文臣们的作用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三四五章 东海上的决战(二)第四四零章 理学摇摇欲坠第七四八章 继续一路向西第七一七章 军舰的冠名权第三十三章 原始资本积累(八)第七四二章 欧洲经济隐患第六八九章 敌舰兵临城下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网之鱼第二八八章 基督正义联盟(一)第六四零章 国内总体稳定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报完胜(二)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七九八章 欧洲的商人们第七六九章 士气和命中率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将星第二六七章 总结后出大招第七二七章 土鸡的三国志第五一一章 鲁道夫在美洲第七零三章 朱由栋的险招第七三七章 前后方的配合第二二零章 首战是在色当(三)第五十章 纳黎萱的独子第一三八章 贫弱的琉球国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远方来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误会第一零零章 我们的海贼王(二)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一三七章 岛津欲寇琉球第三四二章 海上决战想定(二)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舰计划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觑第三一七章 海军事海军了(一)第四一七章 东亚霸主降临第七二八章 共赢才是王道第三十章 原始资本积累(五)第一七九章 大金国没有了(一)第四五七章 廉贞初显威力第七一零章 不如虚张声势第四九零章 追击与反追击第三二五章 滨海厂的木匠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时第六八零章 老贼的好打算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报创刊第一三八章 贫弱的琉球国第七六九章 士气和命中率第四五七章 廉贞初显威力第四五八章 当家真的不易(一)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机已现(三)第六七零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二七四章 丙辰会试黑幕(三)第一四四章 横海卫的薪酬第七零二章 宗藩体系危机第四一一章 开阳再临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