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八章 驻印军的瓦解

对于约翰森来说,这天晚上的战斗开局非常顺利,在炮击一小时,步兵开始冲锋后,不过花了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前方军官就报告说已经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而且最让约翰森感到欣喜的,是电话里各指挥官都一致说明,敌人的火力非常凌乱不成体系,士兵的抵抗意志极为薄弱。因此,在冲锋的过程中,本方的伤亡极小。

更有一些前线军官通过电话报告说,有太多的印度士兵投降,请前敌指挥部派出宪兵队前来接受。

“哈哈哈,陛下真是料事如神啊。对面的中国人果然被一大群蠢笨的印度人拖累,以至于犹疑不决、行动缓慢。”

不过,很快他就开心不起来了:当欧洲联军冲到对方的第二道防线的时候,对方的抵抗猛然加强。除了各火力点配合有序外,士兵们的作战意志也极强。各前线军官在电话里除了破口大骂外,就是向他诉苦,表示本方的伤亡迅速增加,希望指挥部派人增援。

哼,增援是不能增援的,这些来自日耳曼、捷克、克罗地亚的部队或许还不明白古斯塔夫陛下作战的精髓。你们在这里的进攻,攻不进去不要紧,要紧的是一定要给对方足够的压力。给对方的指挥官造成误判,让对方的指挥官把侧翼或者后方的部队调上来——如此,陛下的侧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啊!

所以,他给各前线军官下了严令:继续进攻!

“该死的瑞典人!”

“可恶的维京蛮族!”

前方的中低级军官们接到这样的命令后,除了大声咒骂几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自欧奥大战结束后,菲利普花了近十年的时间重新整军,联军的纪律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之最近这十来年,欧洲工业革命后新产业的体量做到了一定程度,整个社会结构已经有了质变——换而言之,经济上的紧密使得欧盟各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捆绑得越来越紧密。因此,欧洲联军此时的令行禁止是有保障的。

无奈的前线军官们也只有指挥士兵们继续进攻。不过,明军的反击太凶狠了,联军的军官们不约而同的减缓了士兵冲锋的频率,由此,其推进速度也缓慢了起来。

时间慢慢的来到了凌晨四点,整个明军南翼的第二道防线前,枪炮声已经渐渐的开始有些稀疏了。

“呵呵呵,西贼也不过如此。”到底是上了年纪,在这么来回奔波了一晚上后,毛文龙身体有些扛不住了:“你们好好固守防线,收容那些败退下来的印度人。待天明后,敌人肯定退走,然后你们再去收复第一道防线。本将有些乏了,就先回去休息了。”

“是,请上将军慢……”

“哒哒哒~哒哒哒~”

就在毛文龙抬起脚准备回自己的临时掩体的时候,他和在场的一众军官,都从本来已经渐渐安静的夜空中,听到了一阵密集的枪炮声。

“咦?这个声音?怎么是在东北侧响起?”

……

19日的凌晨一点,欧盟军队剧烈的炮击,在让大明的印度师手忙脚乱的同时,也成功的吸引了明军的近乎所有注意力。同时,震耳欲聋的炮击声、以及剧烈的爆炸引发的各处的火光,在加上雨季里稀稀拉拉的雨声、雷声等,也彻底掩盖了古斯塔夫支队的行踪和声响。由此,使得古斯塔夫的侧击支队顺利的从本方大本营开了出去而没有被明军发现。

19日凌晨四点,正面进攻的欧盟军队在明军的防线前出现了疲态。

而在这之前,大约三点四十分左右,古斯塔夫率领的侧击支队已经绕到了距离南线交火处东北约莫十二公里处的地方——这里的明军阵地,恰好是明军东侧防线和北侧防线的结合部。

由于是夜间突袭,所以古斯塔夫的这三万人是纯步兵,顶天就是每个排有一门迫击炮。真正的野战炮啥的,一门都没带。

所以,不存在经典的炮兵轰完步兵再冲的问题。古斯塔夫在接到斥候报告,知道本方距离敌人的防线只有三公里的时候,直接下达了尽量悄悄接近,一旦被敌人发现,就全力冲锋的命令。

而在这里防守外围的大明印度第三师的官兵们,一方面为南面的战局感到担忧,一方面又暗自庆幸:南面打起来了,今晚我们这里就没事了嘛。

所以,联军的士兵都陆续摸掉了好几个火力点后。粗心大意的印军士兵们才发现:啥?敌人怎么跑到我们这边来了?

这一发现后大家都不得了了,本能的开始大吼大叫起来。然后,一开始还强忍着用匕首解决问题的欧洲联军们,终于可以让手里的冲锋枪们敞开了咆哮了。

因为双方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所以联军一个全火力冲锋,外环的这个印三师就完全崩了。

因为外围的印三师实在是崩的太快,以至于此时坐镇印军后方的大明第二十六师缺少反应、准备时间。等到二十六师的师长,李成梁的第三个孙子李怀忠赶到本师防务段最前方的时候,敌人已经冲到自己的鼻尖下面了。

“eluo!eluo!eluo!不要停下来,冲锋,杀死所有挡在你面前的敌人!”

这天晚上,古斯塔夫支队里,打前锋的是三千瑞典军队,这些维京人后裔本来是有两万余人来到印度的。但是剧烈的气候反差,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病倒了。但惟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有病倒的,那真的是优中选优的维京战士!

在他们英勇的国王率领下,维京人带头,后面的卡斯蒂人、日耳曼人、盎格鲁撒克森人……都统一操着简单的拉丁语口令,疯狂的向前冲锋!

“疯子,真是一群疯子!传令兵,赶紧去南翼给参谋长传讯,就说本部受到突袭,防线近乎崩溃,请他早作打算。”说完这句话后,李怀忠直接操起一把冲锋枪就从掩体里冲了出去!

……

“振南,不行了。东侧已经崩溃,刚刚接到的消息,李怀忠已经战死……南翼这会也乱了……你我趁着北翼的二十七师剩下的三个团建制还算完整,赶紧的撤退!振南,振南!”

“哎,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老李啊,自从西贼五月在果阿登陆后,我这一个多月都在干啥?”

“振南,现在不是长吁短叹的时候,先撤。甩掉这些拖累我们的印度人,把我们更多的大明儿郎带回去才是要紧事!”

“你说得对。既然如此,那就请你率军撤退吧,我嘛,就战死在这里好了!”

“你,你混蛋!参谋长丢了自己的司令官逃跑,你这是要置我于何地!”

说完这话李永芳也不跟他再废话了,直接给手下的几个参谋递了眼神。身强力壮的年轻参谋们迅速的涌了上了,在毛文龙的大声咒骂中,缴了自己司令官的械,架着老头子向北撤退了。

6月9日发生的这场战斗,从这天的凌晨一点开始,到了早上的七点,天色大亮后,基本结束了。

事后统计,明军三个师,4.5万人,最终突围撤退到孟买的,只有1.6万人。剩下的2.9万人中,阵亡、失踪的近两万,有约莫一万人因为各种原因成了俘虏——这是朱由栋建成横海卫以来,明军最大的失败!

而明军下面的五个印度师,7.5万人。其阵亡人数还不到五千人,更有整整三个师成建制的向欧洲联军投降了……

总之,这一天之后,毛文龙兵团已经不再称之为一支战略力量了。

而在毛文龙兵团瓦解后,在半岛南端的日、福联军,在瓦伦斯坦、拉伊蒙多和杜伦尼的优势兵力夹击下,也不得已走到了末路。

“少主,只能战到这里了。接下来,请您和福国二王子殿下北撤吧。当年奥朗则布为了从安得拉北上突袭大明的军队,曾经从这里修筑了一条山路可以直通坎普尔。这条路路况很好,我让幸昌陪着你北撤。”

“亚父,我不是那种顽固不化的人。所以什么守土有责,誓与此地共存亡的话我也不讲,你让我北撤没问题,只是,恳请您和我一起北撤。”

“哈哈哈,少主果然聪慧,一下子就看出来老头子我不想走了的意思。”

“亚父,天朝皇帝说过,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日本,在天朝的庇护下,肯定还有打回来的一天,到时候,日本的军队,还需要您的统帅。”

“殿下这话,前半段是有道理的。后半段就不对了。老夫已经七十多岁了,很多作战经验还停留在以前战国时代里。所以,面对这日新月异的武器,以及各种新的战法,已经跟不上形势了。老夫留下来,除了想为自己挣一个壮烈成仁的武名外,也是给下面的年轻人腾位置。如此,才能不让关白殿下为难。”

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丰臣栋恩,真田幸村爽朗的大笑道:“快走吧,少主。等你撤退到了坎普尔才会知道,死,是最容易的事情。活下来,忍受战败的耻辱和国内的各种攻击,那才是最辛苦的!”

1638年6月18日,弹尽粮绝的日、福联军被迫放弃整个安得拉北撤。20日,面对始终追击不舍的欧洲联军,日军总大将真田幸村率领一千余精锐主动断后。在经历了一场血腥的战斗后,断后日军全军覆没,真田幸村战死。

至此,原本大明在印度的所谓二十多万大军,近乎全面瓦解。

第四九八章 风帆最后华章第二九三章 太孙焦头烂额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机构第一三八章 贫弱的琉球国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击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谈(收藏上千加更)第六九三章 还有廿六小时第六二五章 阿格纳的和谈第五零七章 科举制度将变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击第六十七章 东北号角连营(二)第五零一章 军备协调会议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报布局第七三九章 美洲战后安排第十三章 穿越的老套路(一)第四九九章 风帆最后华章(二)第四十章 打脸就要打痛(一)第一四六章 曹文诏的家信第四五五章 许显纯在仰光第三六六章 开阳御驾亲征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盘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六十五章 西南战鼓擂动(二)(收藏满2000加更)第一五一章 兴盛的宽甸堡第三十八章 东瀛岛的变化(二)第四四六章 圣人还是圣人第四五二章 帝国灭联盟立第七二九章 这是一个憨憨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战启动第九十七章 枪杆子出政权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团抵奥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进士们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对武士第四九六章 铁甲舰的战斗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简出世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鲜(三)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当第二七九章 太孙赈灾方案(二)第二九一章 决绝的达塔尔第六六四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战计划第五四三章 五千吨铁甲舰第四四五章 衍圣公不禄了第六三六章 帝国开始崩溃第一二七章 东林陷入颓势(二)第七一零章 不如虚张声势第二零七章 唯有坚持不懈第三二四章 巨人开始觉醒(三)第二二五章 土著中的垃圾(一)第三三八章 工业革命发端(一)第一六零章 太孙殿下出征(一)第一六六章 烦恼的主帅们(一)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二九二章 进击的新人们第四一五章 要用大势压人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四九四章 万里援军抵达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五九零章 大明机构改革第二五九章 大坂的夏之阵(五)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三零八章 万历四十五年(二)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记第四十二章 打脸就要打痛(三)第六二一章 曹变蛟的初阵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线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来所在第一四一章 所谓借壳上市第三十三章 原始资本积累(八)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七一一章 欧洲人撤退了第四九一章 冲锋枪的历史第七六九章 士气和命中率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舰计划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四十三章 打脸就要打痛(四)第六七六章 士兵们的日常第三十四章 原始资本积累(九)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财政(二)第三九二章 宗室们的分化第六七二章 杜伦尼的闪耀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优势第七九五章 天玑再次横跳第十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第二零六章 科研后继有人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二八三章 东南两路有警(二)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条第七三七章 前后方的配合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战启动第三八零章 为何是分封制(一)第七九八章 欧洲的商人们第二四一章 大坂的冬之阵(二)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七五三章 西路军的统帅第七零七章 没有人是白痴第三四零章 工业革命发端(三)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异第一零六章 现在开始起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