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五章 减息后再减税

在朱由栋穿越前,他曾经伺候过一位非常勤奋的领导:这位领导每天至少在医院里工作十六个小时,从未有过节假日的概念。而且人品也相当正派,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能守住底线。

但,他勤奋是勤奋了,可是医院的内部管理却仍然极不顺畅,医院的效益和员工积极性也极差。每年年终民主测评,职工无记名投票里,医院领导一级的民主测评分,他往往是最低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位领导管得实在太细了。身为院长,连医院卫生间隔间上方便病人如厕时挂输液瓶的挂钩订在何种高度都要他亲自决定——如此一来,所有副职、中层乃至普通员工,还有个屁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最后的结果,也必然是院长就算累死,也没法把医院管好。

一个几百人的医院,一把手都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更不用说,他朱由栋现在执掌的是一个本土一亿多人,加上藩属国达到2.5亿的巨大国家了。

所以,他的办事风格,从来都是定调子,然后看结果。至于过程和细节,他是不管的。

留下李国俊和曹三喜与四大豪商探讨银行设立的各种细节问题后,他马不停蹄的赶回了皇城,在那里,首相马士英已经等着他了。

“臣马士英拜见皇上。”

“马相免礼,请坐。”

君臣二人坐定后,朱由栋清了清嗓子:“方才在房山已经跟四大商会谈好了,他们筹资至少五千万,创办四家银行。”

“皇上,如此甚好。这样一来,我大明的银行存贷款业务就可以下沉到乡村一级。以臣前些时日的估算,至少可以撬动五亿以上的资金流动起来。”

“嗯……”稍微沉吟了一下后,朱由栋问道:“西班牙那边回信了没有?这二十万俘虏他们要不要?”

“外交部那边刚刚上报了,说是西贼已经接受了我们的报价,两亿一千三百万,他们将在三个月内足额缴纳。”

“好啊,这下子海军造舰的钱不就有了嘛。”

“呃,皇上,臣可能没听清楚。您的意思,是这笔赎金拿来了之后,全部交给海军?”

“是呀。不过不是一次性的全给。分年度给嘛。今年有曹三喜等人的捐款,就不给了。明年开始,每年拨付四千五百万,持续四年。说起来,这两亿还花不完呢。”

“皇上,这赎买俘虏的事情,当初我大明也花了一个多亿。这笔钱,可都是您自己出的。臣的意思是,等西贼的赎金来了,是不是先把您以前垫付的赎金给偿还了?”

“咦?马相不说朕都差点忘了有这事了。哎,没事,不用还了。那笔钱,绝大部分都是太皇的遗产,现如今太皇太后也不在了,朕的几个叔叔都是一国之君,算是早就分家过了。所以这些钱还回来也没主人了。不如就并入国库,让他们产生更大的价值吧。”

“臣多谢皇上。”真心实意的起身,行了一个大礼后,马士英道:“如此,臣准备把这两个亿的资金投进四大民资银行,购买一定的股份,如此,才好正大光明的派驻会计师查账。明年海军的拨款嘛,若是四大民行明年还没法提供分红,到时候臣就去贷款好了。”

“这事马相自己安排就是了。总之,海军的造舰计划必须不打折扣的完成。”

“是,请皇上放心,必定不会耽误海军的壮大。”

点点头,表示这事算是完了的朱由栋喝了口茶:“马相,刚才在房山确定开放四家银行牌照,是为了把民间的资金进一步的集中起来,好通过各种大型项目拉动内需。但拉动内需这个事,光有大型项目建设可不行啊。”

“皇上,内阁此前也商议过了。最后大家形成的一致意见是,减息,减税。”

“减息减多少?减税又如何减?”

“皇上,自朝廷成立大明皇家银行以来,这存贷款利率都是在不停变化的。最近这几年,因为印度的丢失和南洋海贸的断绝,国家经济陷入困难。不少存款人都将其在银行的资金取出,然后拿回家去存放。为了进一步吸纳存款,所以去年的存款利率是最高的。活期存款利率达到了2.88%,一年期定期存款为10.08%。因为存款利率高了,所以这贷款利率自然也高。一般而言,我皇家银行的贷款利率比存款利率要高5个点子……去年,皇家银行的三年贷款利率是16.1%。

如此高的利率,确实是把钱重新吸引回了银行。但是也极大的挫伤了百姓贷款的热情。毕竟这年头,要找一门每年能够提供20%以上纯利润的生意可不容易。”

所以说做皇帝的没有事必躬亲还是有一定坏处的:虽然这样做保护了臣下办事的积极性。但,这么高的利率,这会极大的抑制生产和消费啊。

当然,前几年战事吃紧,国家要集中所有力量应对欧洲人的入侵。抑制社会的消费与生产,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朝廷手里是应该的。但是现在,确实应该调整了。

“那内阁准备怎么调整?”

“按照银行、财政部、税务部、工商部、重工、轻工等多个部门的协商,臣等一致认为,从今年开始降息,分三次将存贷款利率下调。活期存款利率下降到1.5%左右,其他的全部降低至少五个点子。”

“……可以,如果这样做力度还不够的话,明年还可以再调。”

“多谢皇上肯定。”

“那,降税呢?”

“皇上,我大明的农税、商税现在基本都是五税一。内阁的意思,是想把商税调到六税一,农税分两年调到七税一。”

中华帝国,历朝历代,主要是靠农税来支撑国家机器。表面上看起来,各朝的皇帝,只要不是太混账,都很善待农民。一般而言,中华帝国历代王朝的农税,都是十五税一甚至更低。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十五税一,是田赋。在田赋之外,中华帝国的农民们还要承担人头税、徭役、兵役以及各种各样临时的加征。而且因为税种的繁重,往往还会因为胥吏的上下其手,极大的加重农民的负担。

所以,表面上的十五税一,真到了执行的时候,往往是三税一甚至三税二。而在一些王朝的末期,比如历史本位面的崇祯朝,更是三税三甚至三税四、五了。

而朱由栋执掌下的大明,对农税的征收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按土地面积和土地质量征收。上田每亩五个银角,中田三个银角,下田一个银角。平均下来,基本就是每亩三个银角的样子。按照大明一亩土地平均亩产粮食在3石左右,值银1.5元的水平来计算。每亩三个银角的税额,差不多就是五税一。

第二个特点则是,大明现在的农税非常单一:就一个田赋,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这样做的好处极大:农民只要知道自己有多少地,就清楚自己每年该缴多少税。基层公务员工作起来也非常轻松,再也不用每年都和农民扯皮了。

由于大明现在完全进入了小冰河期,北方自然灾害频繁,朝廷经常大幅度的免税甚至给钱赈济。所以这会儿别看大明朝廷的年入经常在四亿上下波动,但是农税所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小。因此,马士英说把农税降到七税一,朝廷大臣们都没什么感觉:左右不过是少了几百万而已。若是因此而让农民们把余钱拿去存款,或者对工业品进行消费,多的都挣回来了。

但是商税嘛……

“皇上,臣是这么想的。先把商税降下去,刺激民间积极办厂经商。这厂子多了,人口向城镇聚集,这城市面积自然就要扩张。到时候建筑这一块的消费就起来了。房子多了,用电需求也会加大,朝廷新获得的电厂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等过上几年,城镇人口越来越多,臣就调整税率,或者增加新的商税税种。如此,朝廷的收益应该能够在未来直接翻翻……皇上您这么看着臣干嘛?”

看你干嘛?看你是不是也是个穿越者啊!居然连房地产的主意都打起来了。

不过说真的,大明这会儿发展房地产产业还是太早了一点。但是通过刺激民间轻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镇扩大,进而促进消费,这个思路是对的。

“朕对内阁的这个方案总体是满意的,只是减税之后,短时间内,朝廷的收入会减少很多。这日常支出?”

“皇上,臣等计算过了。如果一切顺利,最多后年,朝廷的收入就会大增。所以,无非是过两年紧日子,熬一熬就过去了。实在不行,那就举债好了。”

哎,可惜啊,这会儿大明还没能发行纸币。不然哪用这么麻烦?多印点钞票不就行了。这样做,政府不用负债不说,还能因为货币贬值进一步促进消费呢。

嗯,等这五年熬过去之后,在大举反攻印度前,朕一定得先把纸币的事情做了!

第四九四章 万里援军抵达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战开幕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万口猪第七六三章 临阵科技突破第七十章 西北危机已现(一)第四一零章 决战地点敲定第二五九章 大坂的夏之阵(五)第六三九章 事了准备回家第五一三章 破军也陨落了第四十三章 打脸就要打痛(四)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应对第七八九章 敌人这是要跑第五四三章 五千吨铁甲舰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组阁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脑补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四十一章 打脸就要打痛(二)第七四二章 欧洲经济隐患第五一一章 鲁道夫在美洲第三一二章 崇明沙攻防战(四)第一零八章 现在开始起航(三)第三七零章 大明开始收网第五二零章 天玑星再求援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机第四七八章 欧洲人的改变(二)第一六五章 山海关定方略(三)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机感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战(二)第二七九章 太孙赈灾方案(二)第三五八章 恢复周之分封第二六九章 郁闷的大司寇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载第七二六章 奥斯曼的战舰第九十六章 国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满五千加更)第三零九章 崇明沙攻防战(一)第六零一章 极低概率事件第二五七章 大坂的夏之阵(三)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战(三)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战(五)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驻印军第二六四章 官员们的俸禄第九十三章 国家根基已朽(五)第六零三章 准备攻略印度第一一九章 扶上马送一程(一)第四八四章 一块都不能少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应对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战第五一八章 奥斯曼的应对第一四七章 暹罗国的消息第六五八章 邮轮上的学习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发展(一)第六零七章 奥朗则布之路第五十七章 慈庆宫的堕落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孙督师第七三七章 前后方的配合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联盟第四十九章 打脸就要打痛(十)第六八七章 请随意做梦吧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战开幕第七三九章 美洲战后安排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谨慎第五四三章 五千吨铁甲舰第二零七章 唯有坚持不懈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驻印军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敌第六六二章 进化论的诞生第四四三章 孔府有了反应(为盟主逐日2005加更2/2)第四八四章 一块都不能少第五六一章 造反专家抵达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关国本第六六一章 贵公子的改变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四三零章 商界开始改变第五七三章 天启十年元宵第五二八章 真是超级乌龙第二六六章 后续成套方案第五六五章 圣地亚哥海战第二四八章 内官亦需缩编第四零一章 登陆逐步推进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六五三章 亲王号战列舰第二四一章 大坂的冬之阵(二)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胜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三零八章 万历四十五年(二)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条约第二一一章 天枢今日登顶(感谢逐日2005书友)第四一零章 决战地点敲定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树(三)第五零六章 适度扶持藩国第七三六章 燃烧的波哥大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迁徙第五零七章 科举制度将变第七九一章 朱由栋教太子第二二一章 拿骚的莫里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