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辖木邦(一)

朱由栋于一月十六日出京,由于当日观礼人数太多,前来送别的人员也太多。以至于他这支不大的队伍,一直折腾到了十八日,才到了通州上了船。

说不大,还真不是客气。

作为一百多年后大明再次派出储君镇守南京,朱由栋的这支队伍,只有三大营凑出来的一共一千名士兵,锦衣卫两百人,宦官、宫女一共五十余人而已。

他的几位老师早已南下任职,便是他的大伴曹化淳也在去年九月间南下:大明在南京一样是有皇宫的。太孙殿下南下,当然不会住到南京皇宫的宫城里,但在皇城里找一处院落居住,也是应有之意。可是南京皇宫已经闲置一百多年,不提前派人去清理修葺可不行。

他在红河庄的产业,什么香皂、蜡烛、牙膏牙刷啥的都留下来了。红河庄本地的庄民除了少数几个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的后生外,也大多留了下来。走的,是当年朱常洛给他调拨的几十个工匠,以及辽东送来的朝鲜工匠、辽东本地工匠。还有一千多曹化淳陆续买来的黄河、淮河水灾产生的孤儿。

曹化淳办事还是很得力的,十月下旬抵达南京,当月就在南京附近的方山拿下了一大块地盘。并且大撒银弹,迅速的修建了不少房屋。于是红河庄这一支队伍在去年十二月就已经南下了。领头的李世忠以及李家的三百名家丁。

所以,这会儿他的身边,除了万历给他配的随行人员以外,就只有王承恩、李纯忠、张世泽三个伴读,以及利玛窦这位被他近乎于强制的拉出来的传教士。

哦,对了,还有一位:刘綎的养子,刘招孙。

“招孙哪。”

“殿下有何吩咐?”

“来来来,坐。你都来我兴华宫住了快半年了,还不清楚吾是什么样的人么?”

“不敢,殿下对下面的人随和那是殿下的恩德。但下面做事的可不能因此乱了分寸。”

“哎,你这人啊。来,把这个接着。”话音中,一块碧绿色的石头从朱由栋手中抛出,准确的扔到了刘招孙的怀里。

“还有你们几个。”又是一阵抛投,三块大小差不多的绿色石头,分别来到了王承恩等三个侍读的身边。

“呀!殿下,这绿玉是?难不成这就是家父前些日子写信来提到的木邦玉石?”

“不错。”朱由栋这会儿脸上也是笑意盈盈:“你父亲和孙恺阳办事果然得力,七月下旬击败缅甸,十月就在木邦找到了玉矿。送给你们的,乃是木邦挖掘出来的第一批玉石。”

王承恩三人倒还好,拿住这绿玉后好一阵把玩。张世泽更是对这玉石进行了各种引经据典的点评。而这刘招孙拿到这玩意后随手掂了掂却道:“殿下,这东西好不好臣不关心,臣是厮杀汉嘛,佩戴这些干嘛。臣现在念兹在兹的,是那一千多个刚刚开始训练的臭小子,他们提前一个月去了南京,不知道世忠会把这群家伙放纵到什么程度。”

听到这家伙又在说自己兄长的坏话,李纯忠微微瘪了下嘴,不过没有说什么:姓刘的虽然性格让人很不讨喜,来了红河庄后老是和自己的大哥对着干。但是这家伙手里的功夫是真硬啊!李世忠已经是李家三代里最能打的,但在刘招孙手下,走不到十个回合!

“哼!这个粗坯!”朱由栋从船头走了过来:“这玩意你用不上不知道拿这个去讨媳妇儿欢心吗?你父亲给你起名刘招孙,那意思是什么你还不懂?快三十岁的人了,连个婆娘都没有。刘帅不着急,吾都要替他着急了!”

“嘿嘿,父亲招了俺做养子后不久不是有了儿子了嘛?这传宗接代的事情,交给彦叔去做就是(刘綎的儿子刘俊)。我嘛,还是等跟着太孙立了大功之后再考虑娶妻的事情吧。”

“吾知道你心里想的是啥,不就是想学你父亲,以后娶兵部尚书的女儿么?吾跟你讲,你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你要看看啊,吾才六岁诶,你要等吾派你出去建功立业,起码十年之后了。”

“嘿嘿,那时候我才三十八岁,不急,不急。”

“哼,懒得说你。”朝着刘招孙摆摆手,朱由栋走到张世泽的跟前:“怎样?这玉不错吧?”

“殿下,岂止是不错啊。简直就是玉中极品啊!殿下,和田玉自哈密卫失守后来源一下子缩减了九成九,南阳独玉是好,但是颜色斑驳较多。蓝田玉和蚰岩玉已经开采多年,矿脉枯竭(仅以明代技术而言)……总之,我大明这些年的玉石界,是爱者愈众而矿源愈少。这木邦的新玉,晶莹剔透质地坚硬,本就惹人喜爱了。若是能够大量入市……呵呵呵,殿下,臣恭喜殿下再开一新财源。”

“嗯,就你聪明。实话告诉你,这木邦的玉矿,孙先生来信说,三年之内,产量能够稳定在每年输入内地玉石两吨以上。”

“嘶~~这么多!”张世泽眼睛转了转后马上出言道:“殿下,可要给孙先生去信讲清楚,不要一下子入市太多。不然全国的玉价就被冲垮了。”

我也知道这一点啊,可是没办法啊。木邦那边一定要尽快形成产出,不然无法在那里长期驻军,更无法顺势把木邦西北方向的孟养宣慰司也一并纳入直辖州啊。

去年七月,孙承宗代表大明政府和缅甸王阿华那隆达成的协议是:

一、双方共同确认,缅甸仍然属于大明的藩属。是云南布政司统辖的诸多宣慰司之一。

二、缅甸承认木邦属于大明的直辖州,以后绝不进犯。

三、大明理解缅甸位于平原之上,面对高原上的木邦始终不能安卧的心情。同意割木邦一小部分土地赠予缅甸:即平原地区向高原移行处地区。

四、虽然木邦土司罕家全家被屠,但鉴于缅甸一方面不知道木邦已经内附。另一方面是缅甸宣慰使家也有先祖死于罕家之手。所以此事大明不予追究。

这四条协议达成后,被围困的剩下的二十三万缅军放弃所有武器,得以撤回伊洛瓦底江平原。

这确实是妥协,但却不得不执行:大明现在无力在西南地区进一步发展。而且还需要一个较有力量的缅甸来牵制即将爆发的暹罗。所以,必须要让缅甸对大明安心,让缅甸在东北方向获得一定的山区地盘后,缅甸才能一心一意的应对东南方向暹罗的威胁。

孙承宗的奏折进入通政司后,朝廷里也是有一定争议的。主要的争议点倒不是说割了木邦的土地喂了缅甸。大明的士大夫并不迂腐:拿别人的土地喂第三方,于大明有什么损失?

大家争议的,反而是木邦那么偏僻的地方,救什么救?好吧,你们救了就救了吧。可是木邦土司罕家绝后了啊!你们居然说把木邦拿来做直辖州?那我们大明一年得亏多少钱?

君不见,永乐年间,大明收入交趾。结果那地方的刁民一天到晚都造反,逼得朝廷不得不在那里大量驻军。每年的开销多的时候折银上百万两。而交趾那地方的收入呢?最多的一年才折银七万多两。结果大明在那里坚持了几十年,最后不得已完全放弃。

现在国朝的实力可比不上永乐那会啊,又把木邦收进来?这一年得亏多少?皇上,太孙殿下,这个万万不行啊!

第四十章 打脸就要打痛(一)第七十七章 刘大刀的奋迅(一)第七二四章 神兽银行出炉第三七四章 阻击与被阻击第二三八章 选妃并不简单(三)第九章 孤的元从班底(一)第五七一章 除恶必须务尽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一六三章 山海关定方略(一)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练甩锅第七八五章 这是毒丸情报第一二零章 扶上马送一程(二)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铁甲舰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敌第三四五章 东海上的决战(二)第四三一章 准备远征蒙古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孙督师第二一六章 对法战前准备(一)第五八八章 帝师党的共识第四五八章 当家真的不易(一)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六一二章 卢象升的谋略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七二三章 如何扩大内需第二六五章 官员们的俸禄(二)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辖木邦(二)第三二六章 忠君爱国商人(一)第二七九章 太孙赈灾方案(二)第二九二章 进击的新人们第一八二章 连场围炉夜话第二零六章 科研后继有人第四章 坑子孙的太祖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七一九章 史学家的演讲第七七九章 双方继续加码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炼内功第七零零章 战争没有停止第五章 大明其实很穷第五三零章 战事陷入焦灼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一八零章 大金国没有了(二)第五三八章 所谓民意反噬第六一二章 卢象升的谋略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战士第一六七章 烦恼的主帅们(二)完本感言暨新书写作计划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五八七章 皇明宪章摘录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二三七章 选妃并不简单(二)第五四八章 继续开发东北第一八零章 大金国没有了(二)第五七七章 农业未雨绸缪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国松丸第三四六章 东海上的决战(三)第七九八章 欧洲的商人们第六二七章 知进退的少年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国事第四十五章 打脸就要打痛(六)第六五零章 一锤子的买卖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鲜王第七零九章 所谓李代桃僵第九十三章 国家根基已朽(五)第三十五章 原始资本积累(十)第七十九章 刘大刀的奋迅(三)第四二五章 皇帝还是万岁总设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三五八章 恢复周之分封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六二五章 阿格纳的和谈第七零九章 所谓李代桃僵第五章 大明其实很穷第三四八章 东海上的决战(五)第一八二章 连场围炉夜话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六十七章 东北号角连营(二)第五六六章 美洲的新局面第七二六章 奥斯曼的战舰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状第二八零章 破军星的天赋第一九五章 天下重新透明(四)第六八三章 归国人员安置第七三七章 前后方的配合第五四二章 世事难有如意第三七三章 氪金才是王道第六七二章 杜伦尼的闪耀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状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二零二章 紧要无过人财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国本第二四九章 衍圣公是大敌第八零五章 最强的穿越者第四十四章 打脸就要打痛(五)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五九零章 大明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