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大动作

这是宁远任职滨海市市委书记以来第一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会议主题一共有三个,会前下发的议程和内容引起了滨海市官场不小的震动。这三个议题涉及的方案都和官员的切身福利有关。用一较俗的话来形容,就是动了某些人的奶酪。

第一个会议主题是在滨海市范围内实施政府车改试点工作。公车改革,在国内最早是苏杭一带地区提出的,做了一些试点工作。宁远上任后对滨海市的公车使用情况进行过调研,发现公车开支在政府行政部门支出里竟然占到了17%的比例,这事对他的触动十分大。

公车改革的敏感性太强,虽然有地方实施了试点,但是要真正施行起来却举步维艰,甚至先行试点的苏杭地区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甚至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说到底,还是涉及了各阶层领导,甚至是一般干部的切身利益。就连是国家中央也对公车改革采取一种保守的态度,显得十分谨慎,可想这里头的水有多深。

对于这次公车改革试点,宁远是在常委会议上进行过讨论的。

在会上,常务副市长马海文首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据我了解,公车改革是个难以推进的困局,基本上就是一步死棋,不说首先推行公车改革的苏杭地区某市,就拿东北某地来做例子,推行公车改革之后不到两个月,几乎将整个行政机构闹得陷入了瘫痪的边缘,咱们滨海市目前财政状况并不乐观,如果实施改革,车补方面又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恐怕本意想要减负,实际上是增加了支出。”

马海文表态之后,其他常委的态度十分暧昧,都在心里盘算着这笔账,到底孰轻孰重。

宁远只好点了名,让一向稳重的副书记钟山南谈谈自己的看法。

钟山南的话果然是四平八稳,左右不沾,他说:“滨海市近年来的财政一直吃紧,许多县级政府底下的干部甚至每月只领取百分之七十的工资,就拿东河县来说,上次还出过教师因为工资待遇过低集体罢课的事情。每一辆公车每年的维修、用油、司机等费用加起来,至少也要个七八万,多的甚至十几万,确实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从这方面看,公车改革尤其必要性。”

说到这里,大家都以为钟山南是要给宁远擂鼓,没料到他话锋一转,又道:“但是一项改革工作,不光只能在纸面上计算经济账,也要适合国情、地情,我反复斟酌,在现行的体制下,要真正实施起公车改革,并且落到实处,恐怕是困难重重,甚至会出什么新问题也未可而知,是不是要更加慎重一点对待?”

听罢他的一番话,与会的所有常委心里哑然失笑,又不得不佩服钟山南这种中间派的太极功夫是在是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左一掌,右一拳,刀切豆腐两面光,谁都没得罪,既不反对,也不赞成。

最后倒是宁远自己发表了一通意见,说:“咱们的国家机器,是在世界上公认运行成本最高的国家机器。面对这种评价,作为党员应该感到羞愧,而且咱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最终的目标还是要人民信任和满意,所以无论政体上目前有什么弊端,都可以通过改革慢慢推进,在摸索中前行和完善。刚才马副市长提到的其他地市的公车改革失败例子,我觉得正好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种借鉴,不能说都是坏消息,更不能因噎废食,固步自封。其实公车改革是势在必行,既然将来我们滨海市迟早要做,不如早一点做,早走一步,正如当年南海省沿海城市纷纷转型改革,吸纳外资的时候,我们滨海市就是止步观望,才导致今天落后于其他沿海兄弟城市,这是一个教训,作为我们滨海市的高级领导,更要有战略的眼光,在更高的高度上去看待改革工作。”

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后,会场上一篇安静,所有人都在低头沉思。从内心上讲,林安然个人也认为目前在滨海市实施公车改革似乎有些操之过急的嫌疑,但是正如宁远所说,既然迟早要走这一步,早走一步未必不是好事。

正当林安然想发言支持宁远的时候,一直闭口不语的刘大同却发话了,而且话里的内容让所有人大出意料之外。

刘大同带头鼓起了掌,然后用一种几近谄媚的口吻说:“我觉得宁书记的意见非常恰当,目前我们滨海市的领导班子里就是缺乏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气魄和手段,宁书记的改革意向我百分百同意,是高瞻远瞩的一种体现,我绝对支持!也相信我们滨海市在宁书记的带领下,一定会更加美好!”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刘大同和宁远之间的关系已是公开的秘密,如果刘大同站出来反对公车改革,大家觉得是理所当然,但这么保无保留的支持宁远,确实让人大跌眼镜。

不过林安然吃惊之余,又有了一种新的猜想。刘大同这人的风格就是这样,表面是支持,实则是做壁上观。公车改革是得罪人的事情,刘大同最擅长就是挑拨离间,借此机会挑拨下宁远和广大领导干部之间的关系,对他而言百里无一害。

常委扩大会议上的第二个议题,则是宣布实施《滨海市领导干部挂点基层工作方案》。这个方案的出台,也和宁远上任后的调研有关。滨海市下辖四区六县,宁远上任后,用一个多月时间跑遍了各个县级单位,高效率地和各县区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座谈、会面。

每到一处,宁远只谈三个问题:一是现有的经济水平和发展方向;二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三是对他和本届政府的要求和期望。

宁远采取的是平等对话的方式,不预先通知,不提早下发调研话题,所到之处皆不让任何人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汇报,说到哪就谈到哪,随机发问。唯一的要求是要实事求是,不说空话假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很多时候,这种在官场上较为特立独行的方式让许多地方领导手足无措,有些领导甚至在他面前一坐,额头上憋出了一头汗,嘴上却一句像样的话都说不出来。

一圈跑下来,宁远感慨万千,对同行的副书记钟山南说,咱们国家的现在的官场体制就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是秘书政治的问题,领导都有专职秘书,很多时候文件下来了都是秘书细看,领导粗略看,然后秘书草拟讲话稿或者上报材料,这样一来,就成了秘书政治。所说的、所谈的,都是秘书自己的话,没领导多少思想在里头。

还有一个是以文传文,以会代管的问题。一项工作,从上到下都是发文、开会、再发文、再开会。真正下到基层倾听群众心声,了解当地情况的领导寥寥可数。如此一来,难免造成人浮于事的情况。

这个挂点方案,说到底就是要让领导放下身段,下到基层是办实事、办真事。要求市一级的领导,在所分管的条块内,每年不少于一百个工作日下基层;县区一级的领导要下到镇乡一层,乡镇一级要下到村居委一层。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必须形成详尽的调研报告,由市委办不定期随机抽选几个点,组成考核组下去检查是否有虚报、乱报行为。

这两个议题一抛出,与会的领导一片哗然。大家都知道,实施这两项方案之后,大家平安官的舒心日子已经成为了过去,起码没有从前那么安逸舒坦了。

会议最后的一个主题,是关于开发区和临海区旧城改造方案的启动工作。这项工作涉及面千丝万缕,要说起来,刘大同是始作俑者。

当年刘大同想在太平镇搞石化炼化项目,结果让林安然把秦老请来坏了事,无奈之下,只好回到开发区另觅地点实施这个项目。最后地点就定在开发区的油品码头附近,项目用地12。2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8。7平方公里,海滩回填面积3。56平方公里。

由于征地面积大,附近几条村的居民都要搬迁到别处。不过好事多磨,马海文完成征地工作后,恰逢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阶段,炼化项目在国家发改委处卡住了,一直没批下来。

拖了一年多后,刘大同终于通过时任省长佟学良,得到了省政府的支持,同时又通过了香港的滨海商会,拉了一位香港弘基集团的李总回来,打算搞个合资的炼化企业。

不过时间拖得太长,原本搬迁的村民坐不住了,纷纷闹腾了起来,要求回迁。可是炼化厂项目的前期刚刚展开,港商也刚刚进驻,项目至少要四年后才能完成,回迁暂时是不可能的。

经过研究,决定另觅地点先建好安置房把这些移民安置好了再说。可惜开发区工业用地多,要找一块合适的安置地域是在不容易,最后选在了和临海区交界的一块地点,并且地方不够,又经过市政府协调,征用临海区3。8平方公里的地域,共同建立安置点。

只不过,临海区被征用的3。8平方公里的安置点却有一堆的历史问题遗留。原本在十九世纪初期,滨海市一度沦为法国殖民地,而这次征用临海区地域的所在位置,恰好就是临海区最老城区之一,也是当年法国殖民者聚居的地方,里头许多十九世纪哥特式的建筑,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

而且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四年,滨海市两度提出要对临海区这片特殊的老城区进行一次旧城改造,只是涉及资金和其他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所以迟迟未能展开。

这次涉及到炼化厂的安置问题,刘大同提出了一个一揽子方案,将开发区炼化厂安置项目和临海区的旧城改造方案合并,一盘子解决。

这方案不可谓不好,只是实施起来千头万绪,历届政府就连一个临海区的旧城改造方案都弄不好,何况这次又多了一个棘手的石化厂移民安置问题?

经过讨论,最后个项目决定还是由马海文具体负责,林安然担任副组长协助。这个项目让两位市委常委担纲,也显示出滨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第705章 深渊第212章 别得罪女人第165章 找死(二)第690章 拜年第346章 小聚第684章 决心第35章 送礼第105章 林安然是谁?第594章 被动第439章 向左走向右走第513章 点将第100章 去党校的事黄了第681章 争执第402章 坠崖第209章 迎检第24章 他疯了第528章 今非昔比第61章 喝死你(二)第206章 神秘的举报第94章 骑虎难下第630章 家宴第711章 酒会第179章 领导要多动嘴第264章 后院起火第580章 狼狈为奸第67章 可怜的林安然死了第431章 酒厂变故第519章 特殊的庆功宴第312章 只谈风月第213章 没有送不掉的礼第278章 全乱套了第488章 大牌第518章 现场第303章 铤而走险第701章 敲打第71章 似是故人来(二)第646章 心猿意马第628章 处分第213章 没有送不掉的礼第223章 黑马第511章 猜疑第109章 姑娘你胆儿肥第645章 忘不了第462章 决心第122章 大红人第187章 点火第193章 杀狗看主人第379章 邀请第178章 出难题第289章 鸡飞狗跳第149章 攀交情第179章 领导要多动嘴第246章 面对面第476章 贱人就是命大第726章 平调第331章 彪悍的乡党第437章 公关奇迹第706章 下杀手第277章 黑店第265章 协商会第80章 熟悉的陌生人第260章 真假口供第226章 用心良苦第677章 二十年后的握手第535章 男人的尊严第287章 摆明车马第494章 邀请第100章 去党校的事黄了第31章 国际交杯楔子傻了吧第390章 一鸣惊人第682章 绝境第156章 不速之电第6章 工作出问题了第345章 彭爱国的批评第577章 难缠的皮小波第169章 余嘉雯的秘密第685章 安抚第508章 关停第607章 贺新年其人第227章 刚柔并济第363章 保留意见第48章 猪一样的队友第616章 压力重重第705章 深渊第626章 窝里斗第481章 争分夺秒第406章 神秘的黑影第33章 老冤家第304章 对峙第600章 老同学第50章 风雨欲来第430章 漫长的一夜第196章 近忧与远虑第749章 插翅难飞第437章 公关奇迹第317章 搞副业的第303章 铤而走险第739章 A1落网第710章 冷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