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立帝

 卢渊冷笑,道:“既然天子无家事,皇家立嗣就更轮不到长公主做主了!这是朝中辅臣之事!”

夏侯虞毫不示弱,反驳道:“难怪天子临终前允许我去太庙哭不肖,想必是早已料到天子驾崩之后有人意图不轨,会弃了嫡支立旁支。大将军不立东海王,不立琅玡王是何道理?长在宫外,那就是不知礼数!身体强壮,也有可能是不喜读书。大将军难道想立个不知道礼数,没有学识的天子不成?或者是大将军和西海王来往甚密,对西海王所知甚详,觉得西海王比东海王、琅玡王都更适合立为天子?”她说着,声音一句比一句高,语气一句比一句尖锐,说到最后,就差没有指着卢渊的鼻子说他有异心,意图左右立帝,想大权独揽了。

虽然卢渊就是这个意思,可这个时候朝中还有谢丹阳、郑芬等人,他想指鹿为马,还需要些时日,他自然不能承认夏侯虞的这种指责。可他也不能继续和夏侯虞争执下去——毕竟他们男女有别,他就是赢了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何况夏侯虞口才了得那是出了名的,不然武宗皇帝也不会因为她寥寥几句话就下旨让宠妃殉葬了。

他只好道:“长公主应该为天子祈福才是,天子还没有下葬呢!”提醒夏侯虞她曾经答应过他不参与到立帝之事来。

反正已经撕破了脸,夏侯虞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道:“哪个妇人愿意抛头露面?不过是被逼得没有了活路而已。大将军已经要断我这支血脉了,我还能安稳地坐在后殿给我阿弟抄经书不成?”

偏殿鸦雀无声。

卢渊脸色青白。

夏侯虞才不管他呢!

十年的独居生涯,增长她的见识,也磨练了她的胆量,而重生回来也未能力挽狂澜救回她阿弟的性命,更让她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无畏。

她大声道:“在场诸位有谁见过西海王?又有谁知道西海王师从哪一位大儒?平日里读什么书?有什么偏好?”

西海王的封地在晋安郡的丰州,有千里之遥,被封为西海王的皇子多是不得宠或是不得喜的,谁没事会和西海王交好?

夏侯虞扫视众臣。

众人屏气凝神,没有一个人敢吭声。

卢渊微微色变。

他知道夏侯虞这些年借助武宗皇帝和夏侯有道之威令很多人都惧怕,却没有想到这种惧怕如此深入骨髓,在夏侯有道死后还能震慑到众人。

这个女子留不得!

卢渊眯了眯眼睛,眼中闪过刀锋般的寒光,徐徐道:“长公主此言差矣!我相信在场诸位都没有和西海王有私交,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应该立西海王。武宗皇帝两女十二子,活下来的却只有长公主、东海王、琅玡王,其中东海王和琅玡王都没到舞勺之年。西海王兄弟六个却全都活了下来。天子乃国家之本,频繁更迭,会引起宇内不宁。我欲立西海王。我觉得这与私欲无事,正是为国家社稷着想。长公主应摒弃个人得失才是。否则先帝允你太庙哭不肖又有何用?”

夏侯虞讥笑,道:“一个连宗法和伦理都不讲了的人,有什么资格和我说国家社稷?你乱我宗族血脉,我怎么就不能去太庙哭诉?我反对立西海王为帝!要选,只能从东海王和琅玡王里选一个!”

“我不同意!”卢渊慢悠悠地道。

相比夏侯虞的尖锐强势,他的淡定和从容更能威慑人。

众人再联想到他的身份地位,虽然都低眉顺眼地站在那里,却悄悄地你瞥我一眼,我睃你一眼的,互相递着眉眼。

夏侯虞好像被气得不得了,人直哆嗦,叫嚣着:“天子只能从东海王和琅玡王里选一个!”

卢渊鄙视地看夏侯虞一眼,正欲讽刺她两句,突然有人闯了进来,厉声道:“我觉得长公主说得有道理!”

“萧桓!”

“萧都督!”

来人的话像砸进湖里的石头,“扑通”一声惊飞了一岸的雁雀,打破了偏殿的静默。

卢渊心里莫名的一跳。

他转头皱眉望着来人。

或许是路上太匆忙,没有时间好好的梳洗,萧桓穿着件寻常白色细布宽袖袍,头扎素色白巾,身长玉立,眉峰英挺,瞳孔似漆,静静地站在那里,如皎皎明月,皓然当空,让整个偏殿都明亮起来。

夏侯虞忍不住眉梢微动。

原来年轻时的萧桓,如此的风姿俊朗。

可再怎么俊朗,也掩饰不住他狼子般的野心。

夏侯虞强忍着,才没有露出她的鄙夷。

但在她的脑海里,却又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黑暗中那个庇护的温暖怀抱和结实的臂膀。

她的目光落在他五官分明的脸上又很快移开,垂下了眼帘,像所有那些尊重丈夫的妻子一样,上前给萧桓行礼:“都督!”

萧桓还礼,用只有周围的人才能听得见的声音温声地道:“臣来迟,让长公主受惊了!”

这个时候,的确应该萧桓出场了,不然她根本抵挡不住卢渊的攻势。

她微微躬身,退到了萧桓的身后,把战场交给了萧桓。

萧桓也没有客气,上前几步称着“大将军”行了礼,语气温和却态度强硬地道:“长公主心有所急,若是言语上冒犯了大将军,我代她给大将军赔个不是。可长公主说的话很有道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朝廷社稷,更不能随意更改和替换。君不见那些落败的王朝,哪一个不是从朝纲混乱而起?立帝不外乎嫡长与贤能。西海王今年才七岁,我可没听说过他有什么贤能之处。那就应该立嫡长。旦夕祸福,大将军也没见过西海王,又有谁敢保证西海王就如同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能健康长寿呢?”

“不错!不错!”谢丹阳看到萧桓的时候不由长长地吁了口气,这个时候站了出来,道,“规矩不可废。不然朝堂社稷都会乱套的。我同意长公主所说的,立新君应该在东海王和琅玡王之间选一个。”

此时依附于谢丹阳的大臣都回过神来。

原来谢大人不是赞同卢渊的说法,而是等着手握兵权的萧桓赶到啊!

他们纷纷应和。

卢淮等人自然不赞同。

你一句我一句的,一时间议政的偏殿像集市似的乱糟糟的。

*

亲们,今天的第一更。

等会还有一更,会有点晚,大家不要等,明天早上再看吧!

*

第一百八十三章 误会第六十章 划船第二十二章 试图第四章 阿弟第一百一十二章 蒙面第二百二十九章 围攻第一百九十七章 皇子第九十五章 三婶第二百零九章 吵架第二百零三章 裂痕第八十四章 马脚第一百四十二章 底线第二百零三章 裂痕第一百七十章 赶回第一百三十三章 反目第一百七十六章 刺客第八十八章 白瓷第十一章 搅和第四十四章 新奇第二百一十四章 得逞第二百三十二章 喜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计第八十四章 马脚第一百三十六章 暴露第九十一章 小心第二百零三章 裂痕第三十一章 战略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褐第一百八十六章 长安第一百八十九章 偏向第二百三十二章 喜事第三十章 相对第二百二十九章 围攻第六十一章 战败第六十一章 战败第七章 上巳第二百零九章 吵架第十四章 打算第二百二十一章 巨变第二十八章 警告第一百八十五章 旧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褐第四十一章 动怒第二百零六章 博弈第七十九章 路谈第二百一十一章 启程第二百零三章 裂痕第三十七章 别扭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头第二百一十四章 得逞第七十七章 妥协第一百四十九章 榜样第一百七十七章 兰田第一百六十四章 过年第四十六章 主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横插第七十五章 和血第一百六十九章 纰漏第九十四章 鸿雁第一百八十八章 供词第五十四章 造势第五十九章 避暑第二百零三章 裂痕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拾第一百六十三章 北面第三十八章 登基第二百二十七章 排队第一百四十六章 未明第二百零九章 吵架第一百一十八章 入土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笑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外第七十六章 只得第二百零六章 博弈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笑第三十章 相对第五十五章 转变第八十六章 萧珊第一百五十八章 孩子第一百零七章 吵嘴第二百二十七章 排队第一百三十八章 规则第一百八十三章 误会第九十二章 求证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阳第一百五十八章 孩子第二十章 后事第四十二章 鲜明第一百一十八章 入土第六章 重生第二百一十三章 扬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反目第四十二章 鲜明第一百一十八章 入土第九十章 之外第四十六章 主意第一章 失踪第九十二章 求证第五十九章 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