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影响

“RX01数据总线能同时感知火箭全身的传感器,并行处理所有的外部因素,这才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单单只有C级火箭回收技术是做不到这样效果的。”

短暂的庆祝过后,专门的团队已经去着陆场回收新远一号乙了,他们将把火箭拖回厂房仔细检验,判断其状态如何。

回收的目的是为了再次装填打出去,单单弄个回来个空壳子可没有用。

与此同时林炬于主要参与回收的工程师们一起开总结会议,不仅有系统工程师还有很多挖来的高级研究员。

郭申是牵头搞定控制系统的小组组长,所以他首先就说出了火箭回收的重要因素。

其他人也都很认同这一点,纷纷鼓起掌来。

“郭总,RX01规范真的是我们新远创造的吗?”

一个后来的软件方面的高工忍不住询问,因为RX01的数据指标太惊人,而且在此次回收中十分耀眼,根本不像是一个小公司能开发出来的。

目前世界上最广泛应用的1553B数据总线规范,由阿美上世纪60年代创造,至今依然是先进的代表,华国都学习并用在自己的航空航天领域。

郭申:“当然是我们自主创造的,不过究其渊源可以追溯到90年代阿美航天局的一个废案,当时他们希望创造一种新的规范用于登陆火星的飞船,提出了设想。

安德罗夫提供了联盟上个世纪非常多的发射数据,以及欧空局的部分经验,最后我们共同完成了RX01的设计,现在我可以说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总线协议。”

技术的来源总要有个出处,正好系统工程师来自露西亚、阿美、欧洲三个地方,甩锅也是轻轻松松。

从控制系统到发动机再到回收流程,众人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做了简单总结,确认虽然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但主要流程正确,没有出现重大失误。

至于落地时突然的横风,解决的办法简单粗暴,尽量多设观察站,尽量让着陆场空旷且没有地形起伏。

最理想的位置是近海,既能避免失败导致火箭爆炸影响周围,也可以利用水汽传递热量,不过海上回收难度又会增加一个等级。

到会议结束的时候,检验团队初步的评估报告也送了过来。

通过对发动机和箭体等部分的探伤,检验团队基本确定没有出现缺陷和破损,只需要重新刷上涂料和加注燃料,一周以内就能恢复到发射状态。

林炬没有看详细内容,直接翻到最后,上面用红色的章盖着“合格”。

这意味着只要再将这枚火箭发射出去,两次发射的平均成本就将降低30%,如果重复使用5次,平均成本就将降低45%,如果是10次,平均成本就只有50%了。

也就是说,新远一号家族在实现一级回收后,只要保证能成功回收4次,每枚火箭的成本都能压在1000万,可回收版本火箭近地轨道运力是1.3吨左右,平均LEO发射成本约7700元每公斤,按这时候的美元汇率,刚刚好1000美元。

主打的SSO轨道运力缩水到680公斤,一公斤成本也仅有1.4万元,折合2000美元。

这还是新远一号火箭小,一级成本占比只有60%,火箭越大,一级越重成本占比越高,回收的效益越高,如果设计中的新远三号也回收,5次平均发射成本将降低70%。

在纸上粗浅算了算账,

林炬狠狠咽了下口水。

如果接下来所有发射的火箭都能回收,那成本不得再大砍一刀?

当然,同样有人跟自家老板想到一块去了。

走出会议室后,跟在林炬旁边的副总胡柏兼临时助理看似无意地说道:

“下个月的新一丙一级好像也是3.5米直径,要是我们用这个回收的一级装上去,能省下至少900万啊,这一单的利润都才不到800万呢。”

林炬一颤,随即严肃地批评了他的不健康想法。

“跟客户说好了是新火箭怎么能改,况且这也才回收一次,万一下次就出问题了怎么办?”

虽然他确实很心动,但这种事不道德,首次商业订单给人用二手火箭说出去也不好。

“那,我问问安德罗夫总师能不能把新远一号丙的一级也改成可回收的?这样也不亏。”

“这……你去问问安德罗夫?”

“是!”

……

新远一号乙火箭回收创造了历史,但这个影响有多大?大到私人航天界马上就翻天了!

有更多的风投来找林炬了,而且这次态度极其坚定,比上次还要火爆。

因为可重复使用火箭代表着一件事:私人航天,真的能赚到钱!

天可怜见,航天虽然是高科技,但一向都不存在完全能盈利的说法,都是靠衍生技术间接创造利润,无法直接就获得高回报。

但如果可重复使用火箭成功,随着发射单价的腰斩会挖掘出一大批客户,大大拓宽航天市场,而且真的能实现持续盈利。

林炬如何应对投资人暂且不论,影响反正已经扩散到阿美了。

老马的空叉在股市持续被人看好,股价已经有了高涨的趋势,毕竟猎鹰9和新远一号乙路线相同, 说不得过不了多久就会成功呢?

其余阿美的几个私人航天连夜赶PPT,表示自己也有火箭回收开发计划,虽然看起来各不相同,但本源路线依然是垂直回收那一套。

投资人还就吃这一套,以前你说要搞火箭回收,他们会痛骂一顿并认为你是要放烟花。

现在只要拿着PPT去给投资人看一眼,随便就给几百万美元进来试试水,就跟当年互联网时代兴起一样,只要有创意,就有大笔投资甩过来。

林炬的一次回收,直接让尚处于萌芽时期的私人航天市场开始逐渐热闹起来。

国内原本还要几年才会陆续成立的私人航天公司,现在已经在准备材料注册商标,也准备改PPT去找投资人了。

而在本国的航天局,原本平静而连续的环境也如被扔了快烧红的铁块一样翻滚起来。

因为此时的航天局也处于关键时期:

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大火箭研制即将进入尾声,YF100为基础的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三兄弟也在临盆边缘,接下来的几年将极大扩充航天家族谱系。

因为这些新型火箭,月面探测和火星探测工程启动,新一代载人航天飞船进入测试,新一代大型空间站也在规划中。

再往后一些,就是超重型火箭长征九号与目前还只有代号921的新一代载人火箭,以两者为基础载人探索月球和火星。

在廉价和可重复进入太空领域,重任则寄托在尚未完全立项、但已基本确定的“腾云”工程上。

第135章 马一龙的新车第130章 C832第334章 返回第37章 一千万?那是成本第54章 摸鱼会议第348章 扩建第273章 MSP第304章 离港第114章 霍华德·林炬第289章 预告第351章 原型机第307章 第二发长十第158章 舞台在东方第151章 入籍第199章 意外第180章 反应第183章 经纬第204章 我们需要它第256章 赌约第41章 SuKa第77章 出征!第67章 向太空发射一辆车第229章 诱惑第246章 机场第7章 发动机试车第344章 第一第79章 线性代数第124章 神奇的年终奖第85章 太空碎片第23章 招飞第339章 维也纳第291章 坐标第269章 麒麟955第264章 增长第307章 第二发长十第18章 墙角第1章 拖拉机厂造火箭第140章 奇迹第331章 重聚第200章 突破第96章 航发委ADC第247章 带货第184章 开源车机第81章 返回第36章 失重训练第206章 909工程第195章 lift off!第267章 塞勒涅,启动!第183章 经纬第2章 系统援助第111章 化缘第355章 奔现第332章 第一阶段,完毕第221章 失利第381章 血脉相连第232章 合作第25章 上天工具人第160章 沸腾第38章 狗大户第287章 载人飞行第141章 翱翔第34章 影响第78章 入轨第297章 预算第132章 未羊第346章 会面第203章 黄河!第253章 航展第135章 马一龙的新车第107章 世界月球周第74章着陆第242章 邀请第5章 放卫星第11章 参观第270章 遥遥领先第173章 狂想第302章 你这是违法行为第41章 SuKa第118章 进驻空间站第307章 第二发长十第245章 勇敢第318章 火灾第120章 长征九号第97章 天宫一期第217章 H2M客运版第186章 继承第268章 日内瓦退群第370章 喝茶第95章 抢票第354章 载人龙第216章 参议第327章 交换第215章 长征十号转运第183章 经纬第269章 麒麟955第374章 空间电站第183章 经纬第211章 调整第104章 无可奉告第265章 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