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现实选择

在所罗门海战之前,牧浩洋根本没有后顾之忧。

根据周渝生在战后回忆,当时牧浩洋基本上抱着“打一打看”的态度,批准了进军所罗门群岛的作战计划,准确的说是海军进军计划,暂时还不包括陆战队的作战部分,要到海军夺取制海权之后,再决定是否在所罗门群岛登陆。也就是说,在所罗门海战之前,牧浩洋对取胜的把握并不大。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关键是打,而不是打出什么结果来。

从总体战略规划上来看,进军所罗门群岛,实际上是在为大陆战场做掩护,即把美军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美国在出兵俄罗斯的问题上有所犹豫,并且设法让对手相信,中国即将在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

当然,进军所罗门群岛,只是一系列战役的前奏。

在二零五三年八月底与九月初,就算牧浩洋在太平洋战场上部署百万大军,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中国海军只有两艘航母,根本不可能发起大规模登陆战役,也就谈不上战略进攻。

问题是,这个局面很快就会改变。

最迟到十一月初,中国海军将获得七艘超级航母,而且完成二十艘以上的护航航母的改造工作。即便中国海军没有在所罗门海战中取胜,到时候美国海军也只有三艘超级航母与三艘大型航母,要到四个月之后,才能获得四艘超级航母。也就是说,在这四个月内,中国海军拥有足够的战略优势。

也正是如此,海军进军所罗门群岛,只是前奏。

问题是,接下来怎么打,连牧浩洋都没考虑清楚,或者说他没有想到龚继飞与佟少云能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牧浩洋甚至做好了战败的思想准备。

当然,就算打输了,哪怕丢掉了两艘航母,影响也不是很大,至少中国海军占领了波纳佩岛,打下了发动下一轮战略进攻的基础,而且随着五艘超级航母在十一月到来,中国海军依然有兵力上的优势。区别只是,如果在所罗门海战中丢掉了两艘航母,牧浩洋肯定会亲自挂帅。

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肯定是强攻所罗门群岛。

现在的问题是,海军实力没有实质性减少,因为有四艘大型综合战舰提前服役,所以到时候仍然有足够的战舰组建七支完整的航母战斗群,而且还能为每支战斗群增加一艘反潜战舰。

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攻打所罗门群岛,还是进军更有战略价值的夏威夷群岛?

虽然进军夏威夷群岛的风险更大,因为美军在夏威夷群岛的防御部署更加完善,还能得到部署在本土的战略航空兵的支持,而且到本土的距离也更近,此外夏威夷还是美国的一个州,美军肯定会拼命守卫这座群岛。但是风险大的同时,收益也更大,比如能够获得轰炸美国本土的前进基地。更重要的是,夺取夏威夷群岛,同样能够影响到美国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军事布局。

要知道,所有从美国西海岸前往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航线,都要从离夏威夷群岛两千公里以内的地方通过,因此部署在夏威夷群岛的战术航空兵就能切断这些航线,甚至用不着动用潜艇。只有从美国东海岸出发,经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再前往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几条航线离夏威夷群岛比较远。问题是,如果美国从东海岸地区向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运送部队与作战物资,航线长度将增加三分之一,而且巴拿马运河在二零三三年完成扩容建设后,最多只能通行二十万吨级舰船,运载能力达到三十万吨的超级货轮得走麦哲伦海峡,而这些货轮是航运的中坚力量。

当然,以夏威夷群岛为基地,扫荡附近的岛屿与群岛,肯定不是件难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攻占夏威夷群岛,能够为太平洋战争打下胜利的基础,而在占领这座群岛之前,中国海军取得的胜利都只能算是战术上的胜利,还算不上战略胜利,离取得最后胜利也非常遥远。

这么多的好处,让牧浩洋不得不重新考虑战略布局。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应该进军夏威夷群岛,甚至可以说,在中国海军与陆战队的高级将领中,只有牧浩洋认为有必要进军夏威夷。

反对最强烈的是周渝生,在他看来,没有二十艘超级航母,根本打不下夏威夷群岛。

虽然周渝生的估计有点夸张,因为后来的实战证明,根本用不了那么多航母,但是他的分析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夏威夷群岛上的美军作战飞机超过了两千架,而且随时都能从本土获得补充。更重要的是,随着战线缩短,以前是美军的问题,现在转变成了中国海军的问题。别的不说,如何向前线运送作战部队,以及如何确保这些作战部队获得足够的支持,就是很大的难题。

当时,连庞跃龙都反对进军夏威夷群岛。

庞跃龙反对的理由只有一条:陆战队可供调动的兵力有限,不足以打下夏威夷群岛。

事实上,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虽然到十一月初,陆战队的作战部队将扩充到二十个陆战师,此外还有十个陆战师已经完成动员。问题是,装备生产速度跟不上扩军速度,而且陆战队只能获得新产地面战平台的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得提供给陆军。结果就是,到十一月初,最多只有八个陆战师获得了地面战平台。这八个陆战师中,有一个陆战师已经在非洲之角了,有两个陆战师在巴基斯坦待命、随时有可能被派往波斯湾,控制沿海战略要地。也就是说,只剩下五个陆战师,而且已经有一个陆战师参加了八月底的进攻行动。按照庞跃龙的估计,攻打夏威夷群岛至少需要动用十个陆战师。

当时,这看上去有点夸张。

要知道,十个陆战师有二十万官兵。因为陆战师的作战人员比例高于陆军集团军,所以作战人员数量相当于五个集团军。当时,美军部署在夏威夷群岛上的,总共也就只有四十万军人,而且四分之三是非战斗人员,在十万战斗人员中,只有大概三万六千人,也就是两个美军陆战师是主力部队。

以中国陆战队的战斗力,攻打夏威夷群岛最多只需要四个陆战师。

可是随后的实战证明,庞跃龙不但没有高估夏威夷群岛的防御力量,还低估了美军的作战能力。

此外,还有一个周渝生与庞跃龙没有提到的问题:后勤保障。

要知道,即便从关岛的阿拉普港出发,到夏威夷最西端的中途岛的航线长度也超过了从舟山到阿拉普港的距离。如果均从本土算起的话,中**队在夏威夷群岛作战的后勤补给线的长度是美军的三倍。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算投入与守军同样多的进攻部队,而且作战消耗相当,中**队的后勤保障负担也是美军的三倍。

事实上,进攻一方的兵力投入至少要达到防御一方的两倍,而且作战消耗一般是防御一方的两到三倍。也就是说,为了确保打下夏威夷群岛,中**队的后勤物资运输总量在美军的十二倍到十六倍之间。

显然,美军肯定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就会充分利用夏威夷群岛。

用庞跃龙的话来说,搞得不好的话,夏威夷群岛将成为中国海军与陆战队的滑铁卢。

与之相对的,则是中**队在后勤方面的严重不足。

当时,直接为海军服务、或者说已经被海军征用的运输船还不到两千艘,而且大部分用在了印度洋上,主要为中东与伊朗战场上的地面部队运送作战物资,只有不到两百艘在太平洋上,而且主要在本土到扶桑、琉球群岛与马里亚纳群岛的航线上,仅能维持这三处地点驻军的基本需求。

事实上,陆战队更希望得到的是战略空运力量,因为大型电动运输机不会受到来自潜艇的威胁。

可惜的是,即便到二零五四年底,陆战队也得不到足够的空运支持。

以戚凯威的胃口,恐怕要到二零五五年下半年,甚至二零五六年初,才能让陆战队获得想要的战略空运力量。

当时,牧浩洋也知道这些难题,并且想了办法去解决问题。

只是,他的努力没有收到成效,主要就是戚凯威依然不愿意在太平洋上投入兵力,更不希望把宝贵的战略空运力量用在太平洋战场上。要知道,从价值上讲,战略空运力量在大陆战场上更有意义。原因很简单,大陆战场上除了战略空运,就以铁路运输为主,而铁路运输的效率远不及海运。

当然,在黄瀚林那里,牧浩洋的要求也得不到支持。

从政治上讲,在打败俄罗斯之前,或者说失去迅速打百俄罗斯的希望之前,黄瀚林不会转移战略重点。

认清这些既现实、又残酷的问题之后,牧浩洋不得不做出妥协。

以中国海军与陆战队在二零五三年底的攻击能力,进攻夏威夷群岛,确实是不折不扣的战略冒险,而攻打所罗门群岛不但把握更大,而且也能实现最主要的战略目的,即迫使美国在太平洋上投入更多的兵力。

第44章 出山第40章 反击的本钱第283章 第一步第28章 屈服第66章 真假英雄第95章 快马加鞭第152章 地面战争第33章 嘎然而止第111章 临机应变第2章 秘密任务第318章 总则第45章 无用之举第39章 粮食危机第12章 开战第49章 疑点重重第221章 经验教训第58章 死撑第35章 声东击西第214章 小国的立场第195章 两手准备第61章 猛然醒悟第58章 海航突击第131章 扫荡第32章 拼光拼尽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9章 十万火急第72章 大变革时代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34章 炮战第50章 重创第2章 完美主义者第97章 战略分歧第42章 分兵合进第6章 第一步第37章 小国海军第12章 技术工作者第9章 以退为进第198章 追赶第76章 新机会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51章 第三号刺客第160章 进军所罗门群岛第52章 预料成真第30章 周旋第299章 战争动物第106章 利益决定一切第41章 孤注一掷第205章 突袭第57章 提前行动第29章 严阵以待第203章 覆灭第173章 振奋军心第33章 科技战略第90章 独木难支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49章 第二战场第121章 中亚剧变第16章 暗藏杀机第23章 杀向印度洋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238章 水攻战术第192章 选择权第45章 越界第64章 致命打击第226章 进攻受阻第8章 泰然处之第2章 秘密任务第22章 横扫全球第29章 力挽狂澜第43章 薄弱环节第136章 错失良机第55章 积极外交第90章 机遇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134章 技术优势第286章 中美联合体第72章 倾其所有第59章 再接再厉第157章 司令部风波第77章 微型超级大国第28章 九死一生第55章 决战在即第91章 迎难而上第131章 战局逆转第34章 公众事件第20章 政治联盟第214章 小国的立场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32章 分兵拦截第51章 第三号刺客第10章 共同体第56章 抽身第26章 转折点第102章 破交作战第23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38章 全球性灾难第194章 诱饵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32章 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