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迟来的醒悟

收费章节(12点)

中国海军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战舰的战斗力上,还体现在舰队规模上。

二零五五年一月十日,牧浩洋亲赴横滨,掌管了太平洋舰队新战舰的交接典礼,并且正式任命佟少云上将为太平洋舰队司令。

当天,在横滨正式交付给海军的,正是第三批八艘“泰山”级航母。

大战迸发的时候,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此几乎全军覆没,只有转移到苏比克湾的“泰山”号航母侥幸逃脱,六支航母战斗群的绝大部分战舰沉没在横滨港内,至今仍然有十几艘战舰躺在港湾的海床上。经过两年的努力,中国海军不但打捞起了三十多艘战舰,还修缮了横滨港。

这里,再次成为中国太平洋舰队的母港,与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让八艘“泰山”级航母,以及十六艘“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三十二艘“威海”级反潜战舰、十六艘“太湖”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在这里正式服役,正好意味着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经历了两年血战之后,不但浴火重生,还再次成为了西太平洋的霸主,正朝着控制太平洋的方向前进。

到此,中国海军已经拥有十五艘超级航母,组建了十五支航母战斗群。

现实上,这已经全面超越了中国海军在战争迸发前的水准,而这只用了两年,足以证明中国的战争潜力有多么巨大。

虽然一个月之后,美国海军接收了第四批六艘“美国”级超级航母,而且在所罗门群岛大海战中遭受重创的九艘航母全部修复,航母战斗群的规模也达到了十五支,但是仅仅恢复到了战争迸发前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舰队的总体规模上,美国海军已经被中国海军抛在了身后。

到二零五五年二月底,中国海军战舰的总吨位超过了一千五百万吨,而美国海军战舰的总吨位还不到一千三百万吨。即便除掉中国海军拥有巨大优势的潜艇部队,再把特地执行护航任务的战舰排除在外,中国海军主力舰队的总吨位也在八百万吨以上,而美国海军主力舰队的总吨位只有七百万吨。

要说战斗力的话,双方的差距愈加明显。

至于决定舰队战斗力的官兵素质,仍然是中国海军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大战迸发前,中国海军兵力规模与美国海军相差不大,只是在舰队兵力上,仅相当于美国海军的百分之八十。在过去两年多里,中国海军舰队官兵伤亡约八万人,这还包括了在开战时伤亡的官兵,而美国海军舰队官兵已伤亡十四万,仅阵亡、失踪与被俘就超过八万,减员比例差不多是中国海军的两倍。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国舰队中新兵比例比中国海军高出了一倍多。

明显,过高的新兵比例,降低了美国海军舰队的战斗力。

在舰载航空兵飞行员这方面,美国海军的差距愈加明显。打了两年多,在战前服役的美国海军飞行员已经伤亡过半,而且阵亡比例高达百分之二十七,中国海军则只丧失了三分之一的飞行员,阵亡比例为百分之十四。现实上,在所罗门群岛大海战之前,中国海军在战前服役的飞行员中,阵亡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十。仅仅这一场海战,就让中国海军丧失了数百名优良飞行员。

不可否认,美国海军依然有较强的战斗力,也有反败为胜的资本。

关键是,在接下来的这场战斗中,美国海军根本出不了力。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投降之后,中国陆战队占领了所罗门群岛,还在二零五四年底之前,把战线扩大到了新赫布里底群岛,攻占了包括埃法特在内的大部分大型岛屿,只有群岛南段的坦纳岛与阿内蒂乌姆岛还在美军控制之下。因为这两座岛屿西面是属于法国的新喀里多尼亚,所以其战略价值并不大,中国海军也没有打算让舰队从新赫布里底群岛西侧南下。

也就是说,除了新喀里多尼亚,澳大利亚东北方向上的战略屏障全部在队手中。

这样一来,美国海军要想拱卫澳大利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的不说,美军舰队已经不敢冒险进入珊瑚海了,也就无法阻止中国陆战队从新几内亚岛出发攻打澳大利亚。即便美军舰队退入塔斯曼海,也无法支援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的地面部队。等到中国陆战队在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站稳脚跟,开始向南推进,美军舰队还得离开塔斯曼海。

由此可见,只需中国陆战队不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登陆,美军舰队就没有用处。

到了二零五四年底,队以空中进入的方式攻打澳大利亚,不但不是悬念,还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比如,中国在新几内亚大量修建野战机场。

明显,弗伦奇不可能看不出来。

对他来说,选择只有两个,一是放弃澳大利亚,二是转移中国海军的注意力。

可惜的是,第一个选项不成立,因为美国绝对不会放弃澳大利亚,卢卡斯不会让弗伦奇这么做。

那么,就只能设法转移中国海军的注意力了。

问题是,怎么才能转移中国海军的注意力?

大西洋肯定没戏,中国海军还没有强大到能够远征大西洋。在印度洋上做文章的机会也不多,因为美国海军在这边没有根据地,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港口没有足够的基础设备支持十五支航母战斗群作战,而且在印度洋上取胜的可能性非常苍茫。明显,只能在太平洋上想办法。

弗伦奇的选择有两个,一是所罗门群岛,二是马里亚纳群岛。

当时,还有人提出了一个非常疯狂的想法,即登陆扶桑,间接攻击中国本土。

把扶桑当成中国本土,也没有错,因为扶桑是中国的特殊行政区,而且扶桑居民中已有三分之一是纯正的中国人,这里还有中国太平洋舰队的母港与司令部,更有数量众多的工厂,还是东亚大陆的外围屏障。

只是,弗伦奇当即就否决了这个提议。

原因很简单,登陆扶桑不仅仅风险巨大,而且需要投入大量地面部队,而他手里根本没有多少地面部队可用,马歇尔上将也帮不上忙,因为美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与中东战场上都面临着兵力短缺的问题。

至于反攻所罗门群岛,风险也不小。

要知道,中国陆战队的主力部队全都在所罗门群岛,而且中国空军也在这边部署了上千架作战飞机,加上中国海军已经掌握了珊瑚海的制海权,就算美军舰队能够得到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航空兵掩护,取胜的希望也不是很大。别忘了,所罗门群岛大海战的背景就是美军反攻所罗门群岛,结果遭受惨败。

在战场上,可不是在哪个地方跌倒,就应该在哪个地方站起来。

问题是,反攻马里亚纳群岛又谈何容易。

虽然马里亚纳群岛上的驻军并不多,到二零五四年底的时候,只有四个陆战师,而且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部队,但是这里离中国本土足够近,中国海军与陆战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增强马里亚纳群岛的防御部署。更重要的是,在西太平洋上,美国海军已经没有能够依托的据点了,因而反攻任务得由海军全部承担,特别是在初期阶段,美军舰队无法得到岸基航空兵掩护与支持。

能够说,反攻马里亚纳群岛的难度比反攻所罗门群岛还要大。

这样一来,弗伦奇几乎无计可施了。

根据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一些参谋回忆,在二零五四年底,特别是在队攻入莫斯科之后,弗伦奇一度感到绝望,也因而变得非常消沉,很多时候一连好几天都不去司令部。

这也不能怪弗伦奇,谁处在他的位置上,都会对战争前景感到绝望。

直到一月中旬,弗伦奇才像变了个人一样,似乎找到了出路,又变得积极起来,几乎随时都在司令部里工作。

当时,弗伦奇想到的出路,就是yi国海军攻打夏威夷群岛。

在他看来,如果中国海军攻打夏威夷群岛,美国海军就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因为美国海军能够在内线作战。更重要的是,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夏威夷群岛这边都不存在。比如,海运航线一下就缩短了一万多公里,而且全程都在岸基反潜巡查机的掩护范畴之内。

问题是,如何让中国海军前来攻打夏威夷群岛呢?

弗伦奇采取的办法很简单:把夏威夷群岛的守军派往澳大利亚,让对手认为夏威夷群岛防卫空虚。

当然,弗伦奇扣下了原本应该派往澳大利亚的部队,让这些部队留在西海岸地区,以便随时增援夏威夷群岛。

如果这一计划得逞的话,太平洋战争的走向很有可能发生改变。

可惜的是,弗伦奇醒悟得太迟了。

到一月中旬,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行动已经启动,大批作战部队开始调动,作战物资的运输工作也早已展开。就算牧浩洋认为有机会占领夏威夷群岛,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修改作战计划。

要知道,如此大规模的作战行动,绝对不是谁想改变就能改变的。

只需作战行动启动,那就没办法刹住车了。

第9章 血染横滨第172章 不战而退第48章 虚张声势第26章 战争宣言第66章 不可避免第31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90章 高效率打击第7章 太空战第164章 地面第一战第59章 再接再厉第12章 封锁第322章 经济动物第201章 指挥权限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116章 败不馁第19章 关键结点第21章 粒子风暴第61章 动力革命第26章 战争宣言第17章 运气不错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第30章 周旋第28章 力所不及第234章 决胜点第212章 竭尽全力第16章 强渡第117章 负担得起第13章 新兵能战第41章 粮食投资第13章 无限制第171章 八个半小时第34章 盟友第46章 海军新锐第218章 政治决策第101章 导弹攻击第59章 起始点第83章 一错再错第74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第12章 封锁第11章 玩火自焚第15章 轰炸任务第80章 持续性灾难第44章 理想主义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318章 总则第21章 惨败第34章 阿拉伯联邦第185章 关键事件第38章 狼群第228章 导火索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5章 军事冒险第131章 稳打稳扎第119章 技术就是力量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18章 战争推手第156章 难题第21章 一锅端第258章 金融战略第274章 觉悟第199章 等不起第15章 受害者第29章 初显身手第24章 变数第112章 和平第87章 接敌第12章 绝命之行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68章 南海战略第86章 精心部署第4章 舰队出港第2章 完美主义者第19章 新战线第40章 积极主动第91章 再接再厉第58章 海航突击第90章 独木难支第289章 时过境迁第66章 末端拦截第147章 海航突击第121章 中亚剧变第225章 打过三八线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84章 强攻第82章 巴军出击第181章 最后的顽抗第13章 狙杀第269章 按计划轰炸第127章 改进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29章 力挽狂澜第63章 朋友第88章 进退维谷第68章 推波助澜第65章 国家意志第120章 多面手第8章 不知进退第70章 分道扬镳第42章 四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