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诞生之地

必须承认,陆雯既是一位睿智的科学家,又是一个时代的幸运儿。

第三次世界大战,在几乎摧毁了半个人类文明的情况下,也引发了人类在蒙昧时代规模最大的一次科技大爆发。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陆雯的出现,使其变得更有价值。

同样的,英雄造时势。

如果没有陆雯,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宇宙人类,也就不会有延续下去的人类文明,更不会有与她有关的任何历史记载。

在人类历史上,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百五十年,绝对是一个飞翔的时代。在这个是激情澎湃的时代里,宇航探险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很多人贡献其一生的伟大事业。在这个时代里涌现出来的很多英雄人物,都值得后世的人类永远铭记于心,因为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后来的宇宙人类。

人类的第一次宇宙打开发,就是由中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

虽然在最初的时候,国际空间站被定性为一个多国联合研制与建造的空间平台,主要从事空间科学研究工作,所以其规模相当有限,但是最终,国际空间站成为了一个开放式的空间平台,演变成了“绕地空间系统”的核心部分。

这一切,得归功于一名中国的宇航工程师,即国际空间站的缔造者:钟厚生。

大战期间,钟厚生是陆雯手下的一名科研人员,主要负责空间科研工作,在最初几年里从事的工作就是设计清理卫星。直到大战结束前,在中国提出建造国际空间站后,钟厚生才被任命为总工程师。

当时,钟厚生是全球最出色的空间系统工程师。

按照他的设计,国际空间站首先是一个开放式的空间平台,即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各种应用舱段。

这一设计思想,为国际空间站后来的大规模扩展打下了基础。

要知道,仅仅五十年之后,国际空间站的规模就达到了最初设计时的一百多倍,成为一座能够容纳数万名宇航人员的超级空间基地,而且是绕地空间系统的控制部分,成为人类迈出地球,飞向宇宙空间的第一个前进基地。发展到最后,国际空间站实际上已经覆盖了整个地球同步轨道,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拥有完整的生命维持系统,能够同时为数亿人提供生活与工作场所。

事实上,宇宙人类就是在国际空间站上成立的。

公元二三一七年,即宇宙历元年,生活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八亿人经过公决,宣布与地球上的国家政府脱离关系,成立“空间政府”,正式与地球人类摆脱关系,成为一个由数十个民族组成的,在地球上没有领土,却拥有包括国际空间站、月球殖民地、火星殖民地、小行星带的国家。

后来,这个国家直接演变成了“宇宙人类联合体”。

当然,到那个时代,国家这个概念已经相当模糊了,因为任何地球人类,只要宣誓遵守宇宙人类的规则,就能成为宇宙人类,而认为宇宙人类联合体的公民,只要愿意返回地球生活,就将成为地球公民。也就是说,国家不再是限制人类活动的人造障碍,决定身份属性的只是其生活与工作方式。

显然,钟厚生肯定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当然,他也没有被宇宙人类忘记。在宇宙人类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十个人中,就有钟厚生。在宇宙人类眼里,钟厚生是文明的奠基者,而他创造的国际空间站,正是宇宙人类的发源之地。

事实上,肯定不能把建造国际空间站的功劳全部归于一个人。

钟厚生只是总工程师,而且在他有生之年,国际空间站的规模都不是很大,而且是中国政府名下的财产。

在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时候,还有几个人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这其中,就包括开发出了纳米材料的中国科学家文辉宏,以及把纳米材料推广到应用领域的美国科学家杰克-康纳。

事实上,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在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中国。

根据后来解密的资料,当时美国科学家已经能够在实验室里制造出纳米材料了,到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科学家正在探索工业生产的方法。只是在取得重大突破之前,美国就已战败。

美国积极研究纳米材料,首先考虑的也是军事用途。

从某种意义上讲,纳米材料绝对是一大技术革命,至少是材料领域的技术革命。

要知道,纳米材料在强度、韧性、刚度等力学性能上,超过了任何一种已知材料,是最接近理想的工程材料。说得简单一些,如果用纳米材料来制造装甲,可以在重量减轻九成的情况下,把防护能力提高十倍。如果用在工程建筑领域,作为摩天大楼的承力结构,则能修建高度在两千米以上的大厦。

当然,纳米材料首先就用在了宇航领域,而且首先用在国际空间站上。

原因很简单,地球同步轨道实际上是一条没有宽度的闭合环线,只有在这条线上,航天器才能与地球的自传保持同步,而只要偏离了这条线,就会产生内部应力。如果航天器的体积不是太大,比如只是一颗直径数米的卫星,普通材料的强度就足够抵消应力了。可是当航天器的体积变得十分庞大,比如像国际空间站,横向尺寸超过了一公里,那么普通材料的强度就无法抵消绕轨飞行时产生的内部应力。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国际空间站由普通材料制成,其寿命不会超过二十年。

显然,这是不可接受的。

要想延长国际空间站的寿命,就得使用高强度材料,而最理想的高强度材料,就是纳米材料。

后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批舱段都用纳米材料加强,其设计寿命达到了一百年。

事实上,在经过不断的改进之后,国际空间站的实际使用寿命不是一百年,而是超过了五百年。

如果没有纳米材料,宇宙人类就不可能在国际空间站上诞生。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没有纳米材料,国际空间站在二十二世纪就将废弃,然后坠入大气层烧毁。

更重要的是,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为国际空间站随后的扩张打下了基础。

到了后来,只要定期更换国际空间上由纳米材料制成的主要承力结构,就能使国际空间站一直运行下去。

事实上,这也正是宇宙人类能够从地球人类中独立出来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中国决定建造国际空间站,并且把国际空间站打造成人类飞向宇宙深空的前进基地时,宇宙人类就已经诞生了。

只是,有了生存空间,还需要有适合人类长期生存的环境。

创造这个环境的,是一个名叫辛巴拉的印度裔中国科学家。

在国际空间站开始运行之后,辛巴拉首先提出,应该在国际空间站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确保宇航员能在空间站内长期生活与工作,并且改善空间站的生活空间,使其成为宇航员真正的家。

为此,辛巴拉做了很多的努力,而他本人也是自然生态学专家。

在他的努力上,中国政府最终决定采纳他的建议,即在国际空间站上建立一套类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当然,基础就是反重力场技术。

说得简单一些,首先就得在国际空间站里创造一个与地球类似的重力场,而不是让空间站处于失重状态。

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不但人类在失重状态下体制会变差,其他生物在失重状态下也很容易发生变异,而变异后的生活是否能够在必须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存活,显然是一个未知数。

结果就是,创造一个重力场,成为解决自然生态环境的最为简单的办法。

所幸的是,这不是什么技术难题。

当然,这也是国际空间站能够迅速扩大,并且在一百多年之后,成为数亿人类生活与工作场所、进而演变成家园的重要基础条件。

更重要的是,这为人类后来向宇宙空间殖民奠定了基础。

要知道,宇宙人类能够诞生,最根本的不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有了一座家园,而是能够随心所欲的向其他星球殖民,并且在其他星球上生活与工作,获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也获得更加丰富的生存资源。正是有了这个基础,宇宙人类才敢于向地球人类叫板,最终摆脱了地球人类,成为人类文明的新载体。

也正是如此,钟厚生、文辉宏、康纳与辛巴拉被称为宇宙文明初创时期的“四杰”。

有趣的是,这四位伟大的科学家都在陆雯手下工作,而且都直接听命于陆雯,因此陆雯才被公认为“宇宙人类之母”。

事实上,建造国际空间站正是陆雯的提议,也是她在科学领域的最后一项伟大工程。

原因很简单,建造国际空间站,最初的目的是为部署重力场波动探测器打掩护,而后者正是陆雯最关心的宇航工程。

在此之后,陆雯就很少参与宇宙科学工程项目了,而是致力于宇宙社会学的研究工作。

只是,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与开发,并没因此停止下来。

第121章 高歌猛进第267章 文明的飞跃第104章 安曼会战第118章 壮士断臂第62章 暗涌滚滚第215章 海军优势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34章 推波助澜第77章 诱饵第20章 权衡利弊第83章 一错再错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38章 警钟第99章 故技重演第29章 本质第30章 小事化大第89章 政治决定战争第3章 本性难移第10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185章 海军利器第87章 人挪活第164章 地面第一战第113章 未来战争第72章 对峙第104章 安曼会战第9章 备战第76章 水下力量第307章 壁垒第40章 积极主动第195章 关键电报第118章 和解第146章 时间窗口第315章 文明义务第112章 绝地反击第67章 新式攻击法第240章 不算圆满第179章 空军的没落第58章 潜艇伏击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43章 传奇人物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283章 第一步第110章 保守战术第155章 将计就计第30章 紧急拦截第15章 轰炸任务第38章 打工皇帝第129章 积极外交第128章 数量致胜第67章 后勤大总管第45章 越界第39章 投送力量第119章 技术就是力量第3章 战前会议第29章 初显身手第68章 南海战略第76章 乐观派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37章 拆东墙补西墙第54章 反击第6章 点火第5章 铁娘子第31章 返航第14章 首相之死第3章 大难不死第24章 勇敢面对第312章 个体与整体第10章 一个巴掌拍不响第18章 画蛇添足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30章 小事化大第217章 进军澳洲第63章 反导拦截第141章 入朝第182章 风云变幻第41章 专业化舰队第56章 家宴第1章 收假第92章 突击失败第47章 机会与冒险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192章 烟消云散第40章 此消彼涨第178章 最后的机会第27章 精妙战术第140章 改变历史的潜艇第231章 是敌是友第49章 抛开幻想第21章 决战开始第86章 战术侦察第91章 再接再厉第72章 倾其所有第81章 临时调整第59章 再接再厉第47章 前哨第151章 经典战术第54章 反击第47章 金蝉脱壳第195章 两手准备第20章 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