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决战之前

以色列国防军沿二号公路线展开,等于把大半个西奈半岛拱手让给了埃及军队。

打到这个地步,以色列国防军也别无选择,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决战上,一举击溃突入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

天亮前,十个以军旅先后从迪莫纳与哈莱瓦出发,向埃拉特港进军。

以色列国防军的部署与意图都很明显:把埃及军队挡在二号公路南面,围绕着从第五站通往埃拉特的四号公路决战。

在这个区域内,以色列国防军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首先,四号公路南面是提赫高原,埃及军队只有在攻占了塞迈德之后才能东进,进攻埃拉特,或者转向南下,到达努韦巴后,沿亚喀巴湾西岸北上攻打埃拉特,不然只能从奈赫勒北上,突破以军在二号公路线上的防线,在以军选择的战场上决战,因此以军能在奈赫勒与塞迈德阻击埃军。

其次,四号公路的情况比二号公路糟糕得多,通行能力非常有限,埃及军队很难沿着四号公路展开。如果埃军强行向东推进,除了将在奈赫勒与塞迈德遭到阻击之外,就算能够到达埃拉特,也是强弩之末。在后勤保障困难的情况下,埃军别说攻占埃拉特,能否稳住战线都是个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是攻打以色列本土最为遥远的线路。即便埃及军队攻占了埃拉特,离以色列本土核心地区也非常遥远,而且只有两条公路线北上,没有铁路线,后继进攻将遇到很多麻烦。就算埃及军队能够打通海上航运,不再通过西奈半岛的公路运送物资,也无法解决后勤保障问题。

综合这几点,以色列国防军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埃及军队肯定会在埃拉特之前北上。

说得简单一些,埃及军队不会去埃拉特,而会在奈赫勒转向北上,突破以色列国防军在二号公路线上的防线,然后沿二号公路线向盖济奥特推进,再攻打贝尔谢巴,夺取至关重要的铁路枢纽中心。

为了迫使埃军在奈赫勒北上,以色列国防军必须夺取塞迈德,而且守住这座重镇。

对埃及军队来说,也得夺取塞迈德,因为即便北上与以军决战,也要夺取塞迈德,确保侧翼安全。

天亮后,埃军与以军再次展开“行军大战”。

这次,以军先行一步,两个装甲旅从埃拉特出发,以最快速度向塞迈德挺进,另外一个装甲旅沿着三号公路南下,急速向奈赫勒挺进。埃军出发的时间稍微晚了一些,担任突击任务的是第三集团军的第三装甲师。

显然,优势在以色列国防军手里。

埃及军队要想到达塞迈德,首先得占领奈赫勒,而在这里很有可能遭到以军阻击。更重要的是,第三集团军还在强渡苏伊士运河,在二十四日清晨,只有两个师到达对岸,第三装甲师在二十三日还进行了数百公里的急行军,因此在行军速度上,肯定比不上以军,作战状态也不怎么样。

从侦察机提供的战场信息也看得出来,以军的行军速度快得多。

要知道,从埃拉特出发的两个以军装甲旅是预备队,状态比埃军好得多,也没有后勤保障之忧。

针对这一情况,戚凯威没有抱多大希望。

在第三装甲师出发后,戚凯威对埃军的部署做出调整,第一集团军继续南下前往苏伊士城,第二集团军派遣两个师加强第五站的防御部署,其他部队则沿运河西岸展开,防止以军发起反击。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需要提防的就是以军打过苏伊士运河。

只要以军指挥官稍微冷静一点,就能发现一个关键问题,即在西奈半岛作战,埃军有后勤补给上的优势,如果无法消除这个优势,以军不但难以取胜,还很有可能使西奈半岛上的战斗演变成持久消耗战。消除这个优势的最佳办法就是打过苏伊士运河,用一次决定性的快速突击端掉埃军的后勤保障基地,像打击叙利亚军队那样,使埃及军队丧失突击能力,根本不与埃及军队正面决战。

达到这个目的,根本动用不了多少兵力。

如果西奈半岛的以军能够达到巴拉姆少将指挥的那三个旅的战斗力,最多只需要投入五个旅,就能在运河西岸打一场快速战术突击,在埃及军队做出反应之前,取得至关重要的胜利。

果真如此,埃及军队的处境将非常凶险。

要知道,埃及陆军的三个主力集团军全部靠前部署,留在后方的不是预备役部队,就是后勤保障部队,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也就是说,在戚凯威的部署下,埃及军队的后方防线非常空虚。

虽然直到战争结束,以色列国防军都没打过苏伊士运河,但是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当时确实存在这种风险。按照比较可靠的说法,在二十三日夜间,以色列国防军就获得了美国提供的情报,得知埃及军队后方空虚,而且大批作战物资囤积在运河西岸,以色列总参谋部也制订了类似的突击计划,准备在二十四日夜间在塞得港方向发起突击,然后沿着运河西岸向南突击,从苏伊士城再次渡过运河,返回西奈半岛,整个突击行动将在一天之内结束,而埃及陆军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结果在二十三日下午,美国当局发出警告,迫使以色列国防军放弃了这个作战计划。虽然没人知道美国为什么要警告以色列,但是以当时的情况,很有可能与中国有关。说得简单一些,如果以色列国防军打过苏伊士运河,中国很有可能出手干预。

可惜的是,戚凯威在二十三日上午,根本不可能做出以军不会渡过运河的判断。

结果就是,他不得不让第二集团军沿运河设置防线,等于把埃及陆军三分之一的主力部队放在了后方。

在只有两个集团军的情况下,戚凯威很难在两个方向上发起突击。

他的选择是:把重点放在舍特,集中优势兵力控制半岛南部地区,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与以军决战。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戚凯威手里有足够多的兵力,肯定不会这么打。

最有效的战术应该是两路突破,即在第三集团军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让第一集团军在第五站集中,打开第二个突破口,对以军防线侧翼构成威胁,迫使以军在右侧留下足够多的兵力,达到分散以军的目的,然后再由第三集团军向北突击,歼灭分散部署在二号公路上的以军。

达到这个目的后,以军战败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戚凯威没有采取如此大胆的战术,主要还是与埃军的素质有关。

从兵力上讲,第三集团军相当于十五个以军旅,第一集团军则相当于二十个以军旅。虽然以军在西奈半岛上的总兵力多达八十个旅,但是步兵旅与装甲旅只有四十个,而且还得守卫漫长的战线,能够用于作战的不会超过二十个。因此从兵力对比上看,大概是二比一的态势,埃及军队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wωω _Tтkā n _℃ O

问题是,兵力优势说明不了问题。

别说戚凯威,连埃及将领都没有多少信心,或者说都认为素质远不如以军。

可以想像,即将打响的决战将在广袤的沙漠中进行,将以运动战为主,因此军队官兵的素质、特别是基层官兵的素质至关重要。毫无疑问,这正是埃及军队的顽症。别的不说,以色列国防军中,基层军官都是来自正规军校,大部分服役五年以上,士兵中军士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拥有大学学历,而埃及军队中,基层官兵中,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还不到百分之四十。

戚凯威的这个部署,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两个集团军集中在一个渡口上过河,很难迅速展开。

如果主力部队集中在一起,恐怕后果很难想像。

别的不说,只要以色列国防军缓过气来,肯定会猛攻舍特,压缩埃军的活动空间,让埃军难以形成有效的突击力量。拖得了几天,等到埃军的气势减弱,以色列国防军将一鼓作气的把埃军赶回运河西岸。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鼓舞埃军士气的正是胜利的希望。

没有了胜利的希望,其他的说什么都没用。

说得简单一点,埃军是一支擅长打顺风仗的部队,如果遇到挫折,很有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

相反,以军则非常擅长在逆境中作战。

可以说,戚凯威的这个认识非常准确,真正希望速胜的不是以军,而是埃军。只有迅速取得胜利,才有望在相对有利的情况下结束大规模战争。至于是否能够击败以色列,根本不是戚凯威考虑的问题。

为此,戚凯威不得不在第五站附近留下重兵,摆出突击架势。

当时,在第五站除了第二集团军的一个师之外,还有第三集团军的第十四步兵师,以及第一集团军的一个独立装甲旅,运河对岸则集结了埃及预备役部队的三个步兵师,两个炮兵旅与一个独立装甲旅。

按照戚凯威的部署,如果以军南下围攻舍特,就从第五站发起战术突击。

当然,这些部署的最终目的,都是迫使以色列国防军在戚凯威选择的战场上决战,而不是在以军选择的战场上决战。。.。

更多到,

第108章 关键所在第85章 重拳出击第41章 粮食投资第202章 分散的防线第213章 作战计划第72章 爱国商人第302章 觉醒第79章 扑火第274章 觉悟第240章 不算圆满第87章 人挪活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93章 同化政策第57章 争论第170章 崩溃第81章 临时调整第54章 自乱阵脚第4章 不留活口第36章 舰队司令第35章 打扫战场第86章 总统的野心第40章 积极主动第77章 太有主见第183章 频出怪招第61章 防空作战第43章 薄弱环节第168章 暴风雪第235章 前仆后继第20章 逼婚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84章 青出于蓝第19章 人心所向第56章 创新之举第126章 飞行的陆军第43章 南亚明珠第169章 乱战第67章 全面动员第86章 全面竞赛第82章 欧盟的机会第175章 三板斧第84章 战将第209章 停战条件第236章 消耗战第18章 坦克战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15章 针尖对麦芒第56章 创新之举第161章 战术新应用第4章 忙碌的春节第24章 变数第87章 最后的机会第321章 起源第87章 接敌第96章 回归正位第15章 预判第45章 深海猛龙第94章 托管第81章 进攻制胜论第94章 技术军官第17章 新的选择第69章 最后的空中打击第180章 归宿第167章 无所不用其极第152章 地面战争第82章 战火再起第318章 总则第37章 牺牲品第48章 全身而退第3章 战争导火索第68章 南海战略第21章 决战开始第217章 进军澳洲第236章 消耗战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217章 乘胜追击第56章 创新之举第92章 突击失败第85章 地区共同体第68章 推波助澜第115章 独断专行第26章 战略空运第115章 舰队会回来第10章 希望第116章 重拳齐出第55章 战争的脚步第45章 突然遭遇第251章 没有妥协第321章 起源第100章 钢铁洪流第54章 突然袭击第229章 守无可守第235章 前仆后继第69章 休假第14章 战争前奏第136章 错失良机第64章 直接证据第67章 错失良机第34章 空军出击第29章 最后的疯狂第13章 狙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