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别无选择

从根本上讲,中美基本矛盾不在政治上,而是在经济上。

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傅秀波执政的时候,中国领导阶层就有了共识,即中国要想超越美国,首先就得打破由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中国必须由游戏参与者变成规则制定者,才能取代美国。

这个共识,直接决定了中国在接下来三十多年间的基本政策。

显然,这里说的规则,不是政治与外交原则,而是利益分配原则,即由谁来决定如何分配全球利益。

从根本上讲,这与政治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经济层面上的矛盾。

要知道,自从工业**之后,西方集团已经统治全球数百年,即便在此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是西方集团之间的斗争,东方文明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在国际经济领域根本没有发言权。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西方世界领袖,但是最根本的东西并没发生改变,即真正主宰美国的依然是以财团为首的西方既得利益集团,而其根本目的依然是通过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贸易、金融、文化、科技等等手段,主掌全球利益分配大权。

随着中国迅速崛起,西方集团主掌世界的格局被打破了。

对西方集团来说,结局只有两个:一是战胜以中国为首的东方集团,继续主掌全球利益分配大权,保持西方国家的领先地位;二是败下阵来,把主掌全球利益分配的权力移交给以中国为首的东方集团。

显然,对西方集团来说,后者意味着毁灭性的结果。

要知道,在国家与民族的斗争中,或者说在文明的斗争中,掌握了生杀大权的东方集团在对待竞争对手的时候,绝对不会有任何怜悯。就算西方集团不会考虑民众受到的影响,也会拼死捍卫既得利益。

从这个层面上讲,中美矛盾根本以和平方式化解。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两个超级大国一步步的走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生死存亡的斗争中,西方集团的表现丝毫不比东方集团差,而在其中起到领头羊作用的正是西方财团。

从某种意义上讲,渴望战争的不是美国政府,而是主宰美国的财团。

在中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财团就开始行动。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早在二零三五年,美国的六大财团就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即通过降低企业的盈利水平,以刺激消费的方式加快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把美国的战争潜力释放出来。

表面上看,这是还利于民。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财团降低了对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把更多的利益让了出来,从而使劳动者获益。

可是从长远来看,这是财团为了生存必须做的事,而且是首要大事。

要知道,如果美国国内经济不振,那么在与中国的军备竞赛中很快就会败下阵来,财团将随同美国消亡而完蛋。

在历史上,也有先例。

比如在二十世纪八零年代,里根政府执政期间,美国的企业盈利水平就大幅度降低,国内消费水平空前高涨,使美国保持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时期,而美国的军备扩张也在这十年内达到巅峰,最终使前苏联在巨大的军备竞赛压力下轰然倒塌,使美国兵不刃血的打赢了冷战。

这次,美国采取的是同样的办法。

事实上,也正是从二零三五年之后,美国迎来了二十一世纪增长速度最快、周期最长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扣除全球自然灾害期间的三年,从二零三八年开始,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百分之十五以上,而且在最初几年还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国内消费市场也因此急剧膨胀。

可以说,在这十多年里,美国带动了整个西方世界经济高速增长。

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国的军费开支连年上涨,而且上涨幅度一直在经济增长幅度之上。

二零五一到二零五二财年度,美国的国防预算已经占到联邦财政总预算的百分之四十九点六,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七,而预计下一财年度的国防开支将占联邦财政总预算的百分之五十三。

与中国一样,巨额军费开支,已经对美国的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虽然从理论上讲,中美的承受能力都比预期的高,因为中美是地区经济中心体,军费开支在很大的程度上转嫁给了其他国家,比如在美洲经济共同体中,美国一直是出超国,即通过大量发行美元,从经济体内的其他国家掠夺资源,满足本国的发展需求,但是国防开支肯定会在某个时候达到临界点,导致经济崩溃。

对财团来说,要做的就是在此之前引发战争。

由此可见,不管有没有技术上的突破,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都在所难免。

到了二零五二年,中国在“重力辐射”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只是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已。

到这个时候,西方集团已经认识到,美国的技术优势已经不存在了。

虽然在某些领域,美国依然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美国不但没有优势,反而有足够明显的差距。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不冷不热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美国就将彻底丧失领先地位,而且将在数年之后,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对西方集团来说,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成为唯一的选择了。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二零五二年八月底,也就是外交事务委员会把评估报告提交给白宫后不久,美国总统就召见了六大财团的主要负责人,在白宫商讨了一些与战争有关的问题。

当然,这也可以看成是西方财团操作政治的直接结果。

原因很简单,在白宫与国会拥有重大影响力的外交事务委员会本身就是西方财团成立的机构,其主要职责不是为政治家提供建议,而是为财团服务。更重要的是,该委员会本身就主宰着美国的政治。别的不说,在美国的历届联邦政府中,来自该委员会、以及由该委员会推荐的部长级官员所占比例一直在半数以上,而且主要控制国防部、财政部等重要部门,而在白宫幕僚中,半数以上也是由该委员会推荐的,且主要是国家安全顾问、外交顾问与经济顾问等重要角色。

由此可见,主宰美国的正是以财团为首的西方利益集团。

在这次会议上,美国的政治家与利益集团代言人得出了一个共同结论:中美全面战争在所难免,而且越早爆发对美国越有利。

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

首先在军事层面上,中国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已经加快了军备步伐,与美国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舰队规模。

到二零五零年的时候,随着第一批“泰山”级航母下水,中国海军舰队的规模已经相当于美军的百分之七十,回到了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前的水准。更重要的是,中国战舰的平均役龄比美军的短得多,因此在作战性能上比美军的高得多,双方舰队在总体作战能力上的差距更小。

按照外界估计,在四艘“泰山”级服役之后,中美海军的差距将变得微乎其微。

显然,对美国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军事优势主要集中在海军上,而且美国的国防重点也是加强对海洋的控制。

如果美国海军失去了优势,那么美国就没有足够的把握击败中国。

到二零五二年初,随着四艘“泰山”级完成舾装,开始海试,美国海军受到的压力明显增强了不少。

至于陆军方面,美国根本没有优势。

当然,美国当局也不太重视陆军,因为在几乎所有美国人眼里,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就足够了。

空军方面,美国的优势集中在战略航空兵上,在战术航空兵上基本没有优势。

很明显,美国的军事优势并不明显,而且还正在缩小。

按照外界估计,到二零五五年,随着第二批“泰山”级航母建成服役,美国将彻底丧失军事优势。此外,道二零五五年,随着中国空军战略航空兵规模扩大,特别是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开始服役,美军在该领域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

事实上,在世界大战中,这几年的优势根本不重要。

要知道,战争期间,肯定会把国力集中到军事领域,用尽一切办法提高军事生产力,各种装备计划也将提前。如此一来,美国在战前拥有的微弱优势,在战争期间很有可能在半年之内就将被中国追上。

对美国来说,实际上已无退路。

真要等到二零五五年才动手,恐怕最终结局只有战败。

对美国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尽快发动战争。

当然,真正的影响还不是在军事领域,而是在经济领域,准确的说,是大规模军备竞赛对双方经济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在大规模军备竞赛的压力下,谁的经济体系首先承受不住,谁就得发动战争。

第81章 屏障第107章 和解为主第18章 猛然觉醒第178章 进攻心切第45章 无用之举第137章 困难重重第84章 守株待兔第93章 空中偷袭第90章 机遇第14章 扫帚星第49章 果断反击第65章 门槛第62章 军方接触第45章 关键情报第14章 合作与矛盾第57章 灾难应对措施第16章 马蜂窝第82章 战火再起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19章 火线第223章 崩溃的征兆第122章 新战术思想第216章 迟来的醒悟第305章 小行星撞击第130章 进攻方向第4章 不留活口第25章 奋起一战第320章 宗教干预第9章 临时考核第91章 浮上水面第16章 马蜂窝第40章 援助战第50章 大无畏第129章 准备进攻第190章 主动权第12章 技术工作者第27章 疯狂计划第7章 关联性第66章 不可避免第33章 孤注一掷第71章 以进为退第168章 暴风雪第10章 欲盖弥彰第3章 大国实力第52章 突击开始第24章 反击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52章 统一意见第119章 大型综合战舰第74章 信心十足第63章 朋友第161章 伏击与反伏击第92章 突击失败第76章 水下力量第127章 改进第55章 最后的坚持第78章 船队的丧钟第89章 虚与委蛇第59章 再接再厉第51章 时间点第51章 中东转折点第278章 并不孤单第157章 司令部风波第48章 战争准备第59章 再接再厉第61章 防空作战第153章 运气成分第7章 实干阶段第91章 浮上水面第177章 关键情报第22章 横扫全球第55章 战争的脚步第114章 战略项目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7章 突然袭击第71章 再上战场第226章 进攻受阻第101章 潜艇的盛宴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79章 扑火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26章 排兵布阵第100章 以快取胜第55章 决战在即第81章 同盟集团第52章 凶猛打击第6章 愈演愈烈第24章 昏了头第96章 高调第66章 末端拦截第56章 窗户纸第75章 预演第148章 误打误撞第315章 文明义务第219章 火线第10章 欲盖弥彰第61章 战略禁运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91章 舰队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