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中亚剧变

对交战双方来讲,密克罗尼西亚海战都打得有点不明不白。

主要就是,这是一场典型的遭遇战,战斗打响的时候,双方的准备工作都不足,也就不可避免的犯了不少的错误。如果不是突然遭遇,而是有所准备,这场海战的结果肯定会大不相同。

从战略的角度讲,这场海战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

虽然在海战结束之后,美军没能守住马里亚纳群岛,到了五月底,关岛、塞班岛与提尼安岛上的守军在弹尽粮绝之后,向阿纳塔汉岛上的中国军队投降。但是美军至少稳住了西太平洋防线,而且使得中国海军在未来两年之内,丧失了进军夏威夷群岛的能力,只能把战略重点转向西南太平洋。

对中国海军来说,最大的损失就是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

虽然到二零五三年底,在第二批“泰山”级航母服役、以及“恒山”号与“嵩山”号修复之后,中国海军取得了兵力上的优势,但是这点优势还不足以发动战略进攻,因为美国海军在年底的时候获得了第二批“美国”级航母,有足够的力量守住西南太平洋防线,遏制中国的战略进攻。

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太平洋战争进入了战略僵持阶段。

对中国来说,这不是什么坏事,因为这意味着,美国通过突然发动战争所取得的战略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要知道,到此,战争才打了不到半年。

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是在折损了三分之二的舰队之后,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而美国海军是在战斗力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从优势变为劣势,而且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从政治上讲,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对那些处于观望状态中的中立国而言,这更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重大影响。

四月二十四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谈判工作正式结束,在中国承诺派遣三个集团军帮助哈萨克斯坦守卫边境防线、以及接受了其他的政治条件之后,哈萨克斯坦将以中国盟国的身份参战。

第二天,中国军队就越过了中哈边境。

当天,就有一个集团军进驻哈萨克斯坦,先头部队在当天下午抵达阿斯塔纳。到了四月二十六日,三个集团军都进入了哈萨克斯坦,控制了阿拉木图、卡拉干达、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阿列克谢耶夫卡、科斯塔奈等战略交通要地,并且按照中哈协定,控制了哈萨克斯坦的主要军事基地。

可以说,中国军队在哈萨克斯坦的行动非常迅速。

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主要就是,哈萨克斯坦是独联体成员国,属于俄罗斯经济体,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哈关系不算太糟糕,但是在哈萨克斯坦国内,亲俄份子肯定比亲华份子多得多。特别是在哈萨克斯坦军队里面,大部分军官都是亲俄份子,而且有不少极端份子。

所幸的是,中国军队的行动非常迅速,没有给哈军中的极端份子任何机会。

事实上,这也决定了哈军在这场战争中不会为中国军队提供多大帮助。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哈萨克斯坦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中国很有可能不会策动哈萨克斯坦参战。原因很简单,为了控制哈萨克斯坦,中国至少需要在这个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国家部署十五万地面部队,并且时刻提防着驻扎在附近的“友军”,而在二零五三年,中国军队的规模并不大。

对中国来说,哈萨克斯坦的最大价值,就是为战胜俄罗斯开辟了捷径。

要知道,通过哈萨克斯坦,就能绕过西伯利亚地区,而且哈萨克斯坦国内拥有较为完善的铁路系统。按照戚凯威的估计,哈萨克斯坦的铁路至少能够支持六个集团军,加上正在发展壮大的战略空运力量,到二零五三年底、或者二零五四年初,就能在里海北部地区投入十个集团军。

以俄军的表现,十个集团军足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策划哈萨克斯坦参战,也正是戚凯威的用意,甚至可以说是他在向外交部施压。

只是,事情总有正反两面。

四月二十五日,哈萨克斯坦宣布参战后,俄军立即采取行动,出兵占领了哈萨克斯坦西北部地区,即里海北岸地区,控制了乌拉尔、阿克托别与阿特劳,沿乌拉尔到阿特劳、即乌拉尔河建立防线。

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大陆战场上出现了第三条战线。

对戚凯威来说,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一方面是,获得了绕过西伯利亚、直接进军俄罗斯腹地的进攻线路,也就不用在西伯利亚上鏖战了。

坏的一方面是,戚凯威手里的兵力非常有限,在暂时还不能从西伯利亚战场上抽调兵力的时候,只能用战略预备队来填补这条战线。

当时,戚凯威手里的战略预备队就是第四十二集团军。

事实上,这完全在戚凯威的预料之外,或者说他没有为此做好充分准备。

按照他的计划,第四十二集团军将用来替换第三十八集团军,而且在四月初就已做出了安排。虽然受牧浩洋在西太平洋上发动进攻影响,戚凯威暂缓了换防行动,但是在他的部署中,第四十二集团军有更大的用途,即在控制了哈萨克斯坦之后,让第四十二集团军在西伯利亚战场南面发动进攻,包围退守鄂木斯克的俄军,从而把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解脱出来。

随着俄军主动进入哈萨克斯坦,戚凯威的设想泡汤了。

四月二十七日,第四十二集团军开赴哈萨克斯坦,并且在一天之内完成了长达一千五百公里的急行军。

必须承认,这是个奇迹。

在战争史上,还没有一支地面部队能在一天之内行军一千五百公里,即便是同样装备了地面战平台的其他集团军,也没有过类似的记录。

当然,第四十二集团军能够做到,并不是超常发挥。

在此之前,陆军司令部就制订了一份备用计划,主要内容就是在俄军主动出兵哈萨克斯坦的情况下,紧急向哈萨克斯坦西北地区派遣作战部队。虽然在这份计划中,准备调动的是预备集团军,而且用铁路进行运输,但是至少有了一份可以采纳的行动计划,不用临时制订计划。

更重要的是,前期进驻的三个集团军,为第四十二集团军提供了帮助。

这三个集团军都是预备集团军,只不过都是拥有完整建制的预备集团军,而且都已接受了三个月以上的作战训练。在四月二十六日,这三个集团军就控制了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军事基地,特别是空军基地。如此一来,在第四十二集团军开赴哈萨克斯坦的时候,可以用大型电动运输机把后勤设备提前运送到前线,让快速行军的部队能够及时获得补给,特别是为地面战平台补充电能。

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基础条件,第四十二集团军肯定无法在一天内行军一千五百公里。

闪电般的行军速度,起到了超出预料的效果。

当时,俄军正准备从阿克托别向东扩张防区,其前锋部队已经到达十月城,驻守该地的哈军并没抵抗。如果一切顺利,俄军将在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到达咸海北面的阿拉尔斯克,把占领区向东延伸数百公里。结果是,第四十二集团军在二十八日凌晨到达阿拉尔斯克,另外两路部队则推进到了卡拉布塔克与伊尔吉兹,对俄军的侧翼构成了威胁,最终迫使俄军退回到了十月城。

如果第四十二集团军晚到一步,今后就得多推进数百公里。

只是,到这个时候,戚凯威手里也没有可以用来发动大规模进攻的预备队了,甚至没有足够多的预备队围歼鄂木斯克的俄军。

事实上,随着战线拉长,戚凯威也暂时没有办法组织起新一轮战略进攻。

要知道,到四月底的时候,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战线已经长达六千公里,最东端在贝加尔湖西岸,最西端在哈萨克斯坦西北地区。在如此漫长的战线上,中国陆军总共只投入了十二个集团军,其中还有五个集团军为方面预备队,也就只有七个集团军在前线作战,兵力不到三十五万。

对于维持一条长达六千公里的战线来说,三十五万地面部队明显太少了。

即便俄军的战斗力非常低下,也需要大约七十万地面部队才能维持这条战线。

如此一来,戚凯威接下来要做的不是发动战略进攻,而是如何缩短战线,以提高战线上的兵力密度。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陆军肯定无法在上半年翻越乌拉尔山。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大陆战争也进入了僵持阶段。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牧浩洋提出了西南太平洋战略,即在二零五三年底,大型电动运输机的保有量超过一千架、舰队实力得到回升之后,投入五十万地面部队,发动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行动。

戚凯威肯定不会答应,因为他的计划是在下半年进军俄罗斯欧洲地区。

第5章 最终辩论第55章 决战在即第32章 大梦初醒第85章 重拳出击第124章 战略转向第311章 灾难的源头第35章 奔赴前线第11章 矛盾心态第74章 没有硝烟的战场第205章 突袭第61章 动力革命第23章 金狗第40章 此消彼涨第227章 灭绝第24章 勇敢面对第8章 节外生枝第23章 俄罗斯的野心第26章 重拳出击第59章 再接再厉第9章 临时考核第3章 前沿科技第6章 错失先机第234章 推波助澜第37章 刺刀见红第44章 舰炮怒吼第115章 遭遇第47章 证据第101章 高歌猛进第284章 转变第26章 排兵布阵第34章 公众事件第25章 奋起一战第186章 拼命的动力第61章 意外因素第285章 行星大发现第11章 经济围剿第89章 统一第56章 守株待兔第98章 假戏真做第302章 觉醒第31章 政治变更第93章 两头作战第60章 集体智慧第42章 第三条航线第87章 最后的机会第40章 丰收时期第13章 希望尚存第40章 自作主张第19章 伏击第72章 倾其所有第147章 上将之子第244章 远征大西洋第47章 证据第311章 灾难的源头第37章 远洋护卫第109章 未来第44章 开战在即第19章 第二战线第90章 机遇第241章 统一大业第298章 决裂第67章 后勤大总管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87章 最后的机会第46章 不确定因素第65章 门槛第145章 绝地反击第10章 重在过程第48章 全身而退第40章 援助战第57章 战争决议第55章 坟墓第14章 扫帚星第297章 警戒圈第135章 导火索第17章 紧急出动第185章 关键事件第241章 主动求变第20章 别无选择第55章 战争的脚步第36章 舰队司令第1章 千锤百炼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05章 多头进攻第14章 鬼子出动第34章 空军出击第120章 余波第180章 归宿第117章 负担得起第180章 归宿第16章 阴差阳错第60章 围剿第44章 理想主义第102章 反导拦截第20章 混战第8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17章 经贸竞争第32章 关键时刻第114章 关键情报第211章 大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