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借条、战略家

5月5日,大赤军某部来到金沙江南岸,距离渡口市不过百里。

镇守渡口市的有中央军的一个师,和川军的一个旅,也就是顾如虎的父亲顾翰的那个旅,顾如虎恰好也在军中。

原本这是一场硬仗,但因为渡口市的地理位置,对大赤军来说较为有利。

渡口市位于金沙江的南岸,大赤军正好从南方过来,所以中央军并没有驻扎在渡口市,而是在金沙江北岸驻守!

留守渡口市的只是川军的一个旅!

顾翰可不是傻子,自然不肯在南岸被人家包了饺子,可是如果就这么撤走,又觉得对不住秦笛每年的赞助,毕竟渡口市不但有钢铁厂,还有焦炭厂、铸件厂等多家工厂呢!

父子两人关起门来商议了一阵子,最后派人偷偷联系大赤军,给对方送去一封信,说渡口有秦家投资的钢铁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钢铁厂,无论如何,不能遭战火损坏。

第二天夜里,渡口市的外面响了一夜的枪声,大赤军并没有攻击城池,更没有冲进钢铁厂,而是来到江边的秦氏粮行,取走一部分粮食,留下张借条,然后扬长而去!

借条的字很清晰,大气沉稳,中正安舒,隐隐有浩然之气:“久慕秦氏为慷慨之家,大赤军为赴国难,北上抗日,途经此地,借粮五万石,且待日后归还。”

底下的签名却很复杂,用了极为潦草的草书,仿佛鬼画符一样,又像是故意为之,不肯泄露行踪。

顾如虎收好借条,然后笑道:“爹,这点儿粮食对秦先生而言只是九牛一毛。关键是炼铁炉,炼钢炉,焦化厂,这些厂子安然无恙,他肯定会很开心的。要是因为一场大战,将厂子打烂了,我估计他会哭死!”

顾翰点点头:“能有这样的结局,也算是不错了。”

顾如虎“嘿嘿”笑道:“爹,我上次带回来两百挺机枪,被你抢去大半,咱有这些机枪,若是跟大赤军真的打一仗,大概也能占上风。不过秦先生三番五次告诫我,不让我打中国人,否则要收回我的武功。”

顾翰轻叹道:“他说得没错,我们还是留着子弹,去打日本人吧。”

金沙江很长很长,就算青白党千方百计地修筑阵地,也没法将大赤军挡住。

大赤军得到5万石粮食,总算略微喘了口气。5万石,也就是600万斤,分到5万将士手里,每个人120斤,已经很多了,如果一直背着,还怎么走路啊?

此后他们和历史上一样,靠着7条船,36名船工,用了九天九夜的时间,渡过了金沙江。

再后来,当顾如虎将借条交给秦笛的时候,秦笛忍不住“哈哈”大笑!

“就凭这张借条,别说5万石,就算100万石,我也心甘情愿!”

“先生,这字很大气,可是签名太模糊,到底出自谁手?”

“一日花间问渔者,赤帝旗迎火云起。”

顾如虎听了直瞪眼:“先生,您说的啥意思?”

秦笛笑着摇头:“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5月8日,风和日丽,适宜外出,秦笛跟着张乃景,来到了“张公馆”。

这个“张公馆”,并不是张乃景的家,也不是张淡儒的居所,而是青白党大佬张锦江的公馆。

秦笛虽然对此人有好感,但很少跟对方接触。

此时的张锦江,也有60岁了,跟秦汉承的年纪差不多。

他为青白党做出极大的贡献,也为民国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比如说修铁路,修电站等等,他虽然是大资本家,但却有不错的名声。

但是自从前两年,清先生送走了陈宛如之后,就和张锦江渐行渐远。

张锦江心灰意冷,辞去建设委员会的职务,几乎相当于退休老人。

秦笛受张乃景的邀请,前来与张锦江见面,心里忍不住犯嘀咕:“这位大佬,为什么要见我?”

当他进入张公馆的时候,才发现客厅里除了身穿长袍的张锦江以外,还有一位身穿西服的长者,这位长者眉毛有些淡,面容清癯,颌下胡须刮得干干净净,神情显得颇为严肃,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

秦笛对张锦江行礼:“小侄见过伯父。请问这位老先生是?”

张锦江微笑着道:“你来得正好,这位是蒋百里先生!”

秦笛倒吸一口冷气,道:“原来是蒋老先生,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皓月当空!”

蒋百里瞄他一眼,淡淡地道:“花里胡哨的捧人话,就别说了。你又不是军人,哪里见过我呢?又从何处听说我的名字?”

秦笛笑道:“有人说,民国有三个半军事家,蒋老先生您排在第一位。”

“喔?哪三个半军事家?”

“嘿嘿,那都是小报上胡说八道。其实在我看来,只有您才是战略家。”

秦笛一面说着话,一边从脑子里抽取关于蒋百里的记载。

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1882年生于浙江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他的祖父蒋光煦是藏书家,建“别下斋”藏书楼一座,贮书10万册。他的父亲蒋学烺,因生下来缺左臂,蒋光煦不喜欢他,送他到寺庙出家做小沙弥。长大还俗学医,悬壶济世,娶浙江海盐秀才、名医杨笛舟的独生女杨镇和为妻。她是贤妻良母,又通文墨,成为蒋百里的启蒙老师。

蒋百里13岁父亲亡故,与母亲相依为命。出家人不能归族,其父未得到遗产,家庭生活困苦。

其时蒋百里的叔父蒋世一延请老秀才倪勤叔给自己的孩子授业。

喜欢读书的蒋百里经常溜到书房里去听讲,倪勤叔见他聪慧,顿生爱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就对他母亲说:“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愿教百里读书,不收‘束脩’(按当时的习俗,未做诗文的学生,每年6元至8元大洋,已开笔的8元至12元)。”

1898年,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

1901年,方县令、林知府、陈监院3人共同出资,送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三期毕业班毕业,在所有日本毕业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此后,蒋百里又留学德国。 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拟定多种国防计划.呼吁国民政府备战。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

他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他亲自去西部地区考察,认为重庆、昆明这些三线地区乃是抗战的大后方,他编著的《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在这部千钧之作的扉页上,他写下了这样的字句:“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蒋百里断定日本必败,中国必胜。他的论述跟《论持久战》有相合之处,但是《国防论》出版于1937年,比《论持久战》早了一年。

所以,要说民国最伟大的战略家,这位蒋老先生必居其一!

第812章 神剑不取第9章 清末股市第42章 左慈的腰带第821章 功力爆长第491章 万珍园第287章 龙分九种第373章 棋界真经第377章 资本回归第181章 鬼谷子?第830章 大道无垠第737章 斩二祖仙第725章 解围仙桑山第474章 仙音再现第770章 青鸟殷勤第789章 大道久已晦第754章 万花峰第310 入世悟道第488章 地仙丹第531章 进阶合道第774章 藏着掖着第802章 诡异的法子第462章 防护阵第86章 旧梦依稀一僧人第879章 十位大巫第757章 青鸟大道树第213章 长寿秘诀第776章 再次火祭第683章 箫韶九成第266章 豫园闲逛第879章 十位大巫第1章 囧婴末世第81章 嗜血的空头第551章 龙族天仙第725章 解围仙桑山第735章 土鸡瓦狗第456章 白猫黑猫第750章 剑诀换酒第862章 当作祭品第459章 两张摄魂符第390章 天罚、天佑第683章 箫韶九成第791章 大荒仙尊?第513章 三位女徒第680章 金水相生诀第449章 失窃第864 张宝第557章 空空道人第3章 慈安堂第55章 专辑《夜上海》第560章 槐尺蛾第349章 浪迹天涯第231章 孤岛景象第305 收回租界第558章 灵鹰碧落第288章 航空志愿队第804章 新的属下第369章 旧宅与捐款第836章 扩张领地第89章 咱家的阁楼第525章 青丘剑诀第376章 愧为棋圣第17章 踏上仙路第768章 满眼缺陷第878章 荒凉残地第468章 五个字第857章 晏仙王第110章 民生汽车厂第529章 青柚仙长第91章 高山流水古琴台第672章 青岱城第776章 再次火祭第551章 龙族天仙第101章 梦里依稀见旧物第410章 十年之变第557章 空空道人第212章 东北抗联第134章 两枚勋章第145章 打断四条腿第223章 灵剑配方第482章 各有所学第866章 围困第844章 八位仙王第794章 仙命师第7章 家家有本难念经第487章 补天丹第62章 苍天饶过谁?第238章 岛上的药品第184章 莫名其妙第147章 山穷水尽第690章 无人追查第481章 枯叶大师第399章 故人离世第125章 东北的大豆第380章 穷途末路第467章 开坛讲法第213章 四处骚扰第310 入世悟道第313章 哮天犬第259章 多行不义必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