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卢万般宠爱集一身的怀抱里,在小卢精心的呵护下,在战友和亲人们的祝福里,我正在茁壮成长着!
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活是个活跃的时代,大三的生活更加使整个校园中充满了智慧和生机。人们的求知欲、求证欲在甲、乙双方的辩论中不断在升华,随处可听、随处可见的辩论声音和场面,是当时每所大学里,独特而又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中午在饭堂校长对我说:要我在午休后,到校长室来一下,午休起来之后,我来到校长室才知道,校长要我写一篇浅析【亲情、友情、爱情】在人性方面真实体现的文章,三天后交第一篇【亲情篇】,我接受完任务后离开了校长室。在艺术团的排练室里,看着不同的排练角色,我就在想像每个人饰演的不同角色一样,也正是我的文章中应该阐述的主要诉点。
亲情:即人世间带有血缘的链体,家庭成员组成的缩写。无外乎父母儿女、兄弟姐妹间的关爱与牵挂。自古人们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养儿防老、真正能做到的子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孝顺。
孝顺:从字义上看【孝即为顺、顺则为孝】。经常听我身边的战友讲:“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对事物的看法上很顽固,在做每一件事情上也很保守,根本听不进儿女们的建议。每每在这个时候,我就会同我的战友说:”每个人都比较热衷和推崇在他们生活的年代里最为先进的、最为合理合适的处事方法,尤其是老年人,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回到家里,正在逐步与这个社会脱节。而当今的社会各行各界都是高速在发展、日新月异。与老人家相处也如同我们带兵一样,当我们想交给战士去完成一项任务时,我们通常都是先要考虑清楚,这个战士是否适合、是否胜任、是否能够达标。就算是我们事先有很好的评估,同样在战士执行的过程中仍要全面掌控。这就是管理学中讲的放权不等于弃权,过程控制。你完全可以在老人固执己见处理事情的时候采取这种方法。因为,在很多老人眼里【顺】就意味着孝,作为儿女又不想因为争执让老人家不开心,所以就可以在老人按自己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时候,虽然你不赞同,甚至有些事情可能会让老人伤神伤力,由于孝顺、你又不想忤逆老人家的意思,这时的你、需要的就是在老人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做好全程监控。在你认为你预见的事情会发生时,你就要采用一种老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婉转地给予协助共同完成。这样既让老人感到自己做事的独立性,又可以由于你的协助,避免了让老人因为固执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这就是亲情所体现的特殊之处。”
当然,每个家庭亲情体现的方式也各不一样,就我和彤彤而言、同是出生在军人世家,但是我俩的生活环境各相径庭。我的家庭教育是极其严格的,而彤彤的家庭教育就是宽松式的。就一件事而言、就足可以说明,假如我和彤彤演出很晚回到各自的家里,我回到家里再苦再累、从来不会有让阿姨给我现做饭的念头,就算是阿姨要给我做饭我也会拒绝,因为从小爸爸就告诫我:“虽然阿姨是安排来家里服务的,但是这种接受服务的前提,是要在正常的时段里。”尤其是吃饭这件事,因为我从小就从事舞台工作,时间一向不固定。所以我每次演出回来只要是过了吃饭的时间,只能是有什么吃什么,要么自己做。可是彤彤回家就不一样了,不但不用自己做,就算是半夜回家也有人给做好了。就算是彤彤回到家里,望着一桌子丰盛的菜肴感觉累了不想吃了,也没有人会说彤彤一句埋怨的话,彤彤的爸爸妈妈认为只要孩子开心,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从来都不会违背孩子们的意愿!而且会在孩子们轻松愉快的状态里来感受为人父母的快乐。这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本无法去判定谁对谁错,只能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就像妈妈经常说我一样,我是在合适的时间出生在了合适的家庭,在合适的时间完成了合适的工作,在合适的时间完成了祖国赋予我的神圣使命!我是个被动接受型的人,不需要有创造力,只需要有足够的适应力就好,做好伴随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是的当兵、提干、入党、上大学在该解决的时候都解决了。因此,在同老年人的相处上也一样,如果你判定你的建议老人会接受,那就应该在第一时间给予谏言,否则是否可以采取我上述讲的,用老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全程控制。总而言之,只要是建立在能够让老人开心快乐的前提上的一切方式都是可行的,只要不使老人生气,不受伤害就是老人眼中孝顺的好儿女,这就是常理上的父母与儿女们之间的相处方式。
再有就是兄妹间的相处方式,记得我的一个战友给我打电话,说他的弟弟比较信佛,久而久之就搞不清自己是在佛门里还是佛门外。因为他弟弟的工作不错,他很担心会影响工作。希望有时间让我同他弟弟聊聊。晚上他的弟弟在电话里和我探讨了二件事:
第一,他有三个信佛的好哥们其中的老三,在一次四兄弟大家庭聚会的时候,由于老三的媳妇点了一条水煮鱼,点菜的时候老三就不高兴,老三信佛是体现在不杀生。不让他媳妇点,可是他没想到的是,他媳妇最后还是点了这道菜。当服务生将水煮鱼端上来的时候,老三在桌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就给媳妇骂了,老三的媳妇有些挂不住脸了,也就顶了两句,一来二去的两个人在桌上就吵起来了。战友的弟弟问我:”你说这事怨不怨老三的媳妇,明明知道三弟不杀生,偏偏在桌上点水煮鱼。我先问他说:你是怎么看的,他对我说:就是他媳妇的不对,明明知道三弟不杀生,偏偏还点水煮鱼,这不是和三弟较劲吗?你不让我点我偏点。听到这我对他讲:不杀生是体现信奉者个人的信仰程度,而信仰在目前而言还是一种自由式,不是绝对式,不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它的行为规范不受任何条例、条款、场所的约束。而出家人讲究的是慈悲为怀,心到佛知。也正说明了不可拘于形式化。各种信仰的宗旨有待于改变人们的思想潜意识里的行为规范,不是你说我信佛就意味着你是善者,不杀生是代表你对信仰秉持的态度和决心。而只有真正从心底里要求和规范自己为人处事要做到行善积德,才是一个信仰者应该遵循的道理。你的三弟不杀生不吃水煮鱼,用佛家的话讲是在积口德。可是因为他媳妇点了这道菜他当众就骂了他媳妇,你说这又怎样解释他不杀生、积口德?任何人都应该有做人的原则,连小孩子都知道骂人可耻,可是你三弟仅仅因为一道菜,却让整桌子人都没吃好饭。而且,上苍并没有赋予它传播佛教的使命,而佛门弟子也讲究要用自己对佛教的信仰和理解来感染身边人的道德规范,使人人都能做到行善积德,方使这个国家才会和谐而昌盛,从而走向富强!你三弟应该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行使自己信仰的权利,绝不可以在公共场所殃及无辜,这样他的信仰就会使他和他身边的人开心快乐!”
第二:有一次他们哥四个去寺庙拜佛回来后,见到寺庙比较破旧心情就感到很纠结,看到那些和尚吃斋念佛,很长时间心情都调整不过来。我说:“在这个社会上有些是政府行为,有些是个人行为。你因为信佛而去寺庙,是为了净化心灵。在自己的心里多种下行善积德的种子,让自己更多感悟佛教的真谛!国家设立这样的佛门道所,也是为了使众生可以通过信奉来领悟做人的道理,自觉地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创造和谐社会,净化心灵,心态调整。人们生活在现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的社会步伐会让人们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通过信仰对自身的感悟和调节,告诫人们不可太多地计较个人得失,做事不要急功近利,为人不可带有目的性,要踏实、真诚、正直、善良。从而使人人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使人们能够在良性的体制下更好地生存、生活,【生存】意味着求温饱;而【生活】则是求质量。使我们的生活每一天都具有意义,充满阳光。求同存异,和谐共生。你们毕竟是生活在佛门外的人,吃斋就是和尚的每日三餐,念佛就是和尚每天的必修课。如果你们用佛门里的生活来左右佛门外的生活,那你就失去了信奉的初衷。本来佛门里同佛门外几乎就是两个世界一样,佛门里讲究的是六根清净,遁入空门,四大皆空;而佛门外却有着现实的生活,五彩斑斓、七情六欲。佛门里讲究的【空】,只有空、才会让每个出家人用心修炼禅悟,最终修成正果;佛门外讲究的是【静】,这个静、指的就是通过学识来净化每个人的心灵,少些索取,多些奉献,患得患失之间平衡好自己的心态。两个世界塑造的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必将带给人们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你们要清楚你们去寺庙的前提是什么?如果是去修缮,那就要为寺庙添砖加瓦,如果是去拜佛,那你们就应该虔诚地领悟佛教的真谛!离开佛门圣地回到现实中来,用你们行善积德的虔诚之心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生命,珍惜生活,好好工作,回报社会。听我说完这些话,战友的弟弟说心里感到舒服多了,在他对我说谢谢的时候,我告诉他要谢谢你的哥哥,谢谢你哥哥对你的关心和爱护,珍惜你所拥有的兄弟情义!”
第三天,我就是将这样的一片浅析亲情间的情义文稿,交到了校长的手上。校长看了一遍又一遍,对我写的文章给予的充分的肯定,希望我能将后两篇写的更透彻、更具体、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