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第197章 赵骏是小霸王

杨崇勋,将门出身。

爷爷杨守斌,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的龙捷指挥使。

父亲杨全美,宋太宗赵光义时期的殿前指挥使。

他本人于宋真宗时期得到重用。

当时入内副都知周怀政打算谋奉宋真宗为太上皇,逼宋真宗传位赵祯,被杨崇勋得知,告诉了丁谓。

丁谓诛杀了周怀政,自此杨崇勋一路升迁,历任马军副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振武军节度使,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最后官至枢密使。

只是随着丁谓倒台,赵祯慢慢掌权,杨崇勋这样靠丁谓上台的枢密使自然成为眼中钉,被当时的御史中丞范讽弹劾,罢为地方知州。

但此人毕竟曾经做过宰相之一的枢相,而且到地方担任知州,也是以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权判知州,地位非常高。

可以说,即便是到了地方上,杨崇勋凭借着以前的身份以及“同平章事”的职衔,那也是比一路转运使更厉害的存在,地方官吏无不巴结,在一州一路称王称霸还是没什么问题。

只是没想到的是,此人在的陈州位于京西北路,手却伸到了淮南东路来。不过史料记载,“崇勋性贪鄙,久任军职”,陈州又与亳州、寿州邻近,倒也许能够理解。

甚至赵骏怀疑,最近这段时间,多有县令被杀人灭口,就是这个杨崇勋在幕后指使。也只有此人行伍出身,身边或许藏着那么一支几十上百人的小军队。

查清楚了淮南路贪腐大案的真相,接下来的事情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赵骏立即下令,逮捕这些涉案官员。

他亲自坐镇淮南路,继续在淮南路、江浙路等地担任官员的涉案人员,全部派人去捉拿。

如果是已经调到了北方,那就将名单送到政制院,让朝廷派人去。

很快时间到了六月份。

这段时间赵骏依旧是在淮南路调研,走遍了数个州,巡查大宋基层的农业经济情况。

而朝廷这边却是忙得要死。

首先是西北那边战事愈发频繁,之前说过,虽然历史上李元昊是在公元1038年,也就是明年才开始入侵,然后被迎头痛击打回去。

但在这之前,他就不断派边境的党项与羌氐部落袭击宋朝边州,小规模的战争一直就没有停过。

范仲淹那边加紧修筑城池、训练士卒、开垦边田,因此朝廷这边就需要筹集大量辎重,将这些物资统统送往边关,导致这段时间汴梁的米价都涨了不少。

其次是政制院那边正在推行全国官制改革的事宜,新成立的部门要统统在全国各地的路、州、县建立分部,比如大理寺代表的法院,要在路建立类似于省高级法院,在州建立市中级法院,县建立基层法院。

只是这样直接开始也不行,所以经过半年筹备工作之后,政制院决定在大宋各路先进行试点。在各路先建立起大理衙门,在各路的治所成立,暂时管理各路的诉讼案件。

也就是说,原本各路各州各县的县衙、州衙判决的案子,如果案件人员要进行上诉的话,就需要到各路的大理衙门提出诉讼,重新审理。

而刑狱司这边的职能则改成了监察院,目的自然是为了分地方县衙和州衙的审案权力。

等将来大理衙门和监察院继续往下设立州厅和县局,那从此以后,案件的审理将彻底与知县、知州无关。县衙的查案权交由县尉,监察权由监察院,审理由大理寺,完全做到公检法独立。

最后自然是赵骏那边频繁地反馈的问题,包括赵骏记录的地方情况,百姓生活现状,大量需要改进的地方,都是政制院这边要忙碌的重点。

所以这段时间老头们是忙得团团转,六十九岁的老头盛度在某一次加班后差点猝死过去。

别以为这些事情工作量不大,实际上除了这些事以外,老头们还得忙全国的政务。这相当于在原来本就沉重的工作上,又加大了他们的负担,自然让他们有些受不了。

要不是赵骏在离开之前改革了大宋官制,大大缓解了宋朝官员效率低下的问题,很多事情都只是政制院给出意见,具体实行交由下面的部门去做的话,老头们还像以前那样事事亲力亲为,怕确实会累死。

六月十一日,开封府皇宫崇政殿外,赵祯刚刚去了一趟后宫,现在正在回书房的路上。

这段时间他收敛不少,已经慢慢从游戏、小说和电影当中戒了出来,倒不是不玩了,而是进行了严格的时间规定。

比如今天一天的政务处理结束之后,赵祯就会召集众人在崇政殿内一起看看笔记本里的科普知识,等老头们下班回家,他才利用有限的时间稍微玩两把,绝不贪多。

合理规划时间,工作之余不忘娱乐和生活,比以前只知道沉迷游戏和小说要强得多,算是劳逸结合,下了班也能稍微放松放松。

正是暮夏,天气晴朗,太阳高高挂起,照着大地一片炎炎炙热,令人即便站在阴凉处也是汗流浃背。

赵祯缓缓从后宫廊下的林荫处向着崇政殿而去,面色略带着喜悦,因为从去年九月底曹皇后和张美人怀孕后,到如今已经八个多月,快九个月了,再过一个月左右就该分娩。

两个孩子生产时间应该不超过两周,这样他就能同时得到两个子嗣,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是健康的男婴,那么他历史上无后的事情将会彻底解决。

这对于赵祯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喜事。

看望了后宫,赵祯一边和王守忠闲聊着,说着诞生的孩儿该起什么名字之类的话题,一边迈步走,刚到崇政殿门口,就看到了吕夷简等人已经咋子门口候着。

“诸卿今日又有要事吗?”

赵祯见众人齐聚,便走过去纳闷道:“是西贼又来侵扰?还是地方上有什么政务?”

“都不是。”

吕夷简上前,拱手说道:“是汉龙来信了。”

“大孙终于来信了。”

赵祯精神一振,大笑道:“都快一个多月未给朝廷写信,朕还以为大孙把咱们都忘了。正好朕也有好消息告诉他啊,皇后和张美人马上就要生产,他又要多两个先祖了。”

好家伙,什么伦理笑话?

赵骏知道了,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众人腹诽了一句,吕夷简等人就跟着赵祯踏入了屋内。

穿过崇政殿外面大厅,走入里面书房内室,赵祯坐到了书桌后,让大家也坐下。

如今崇政殿取代了原来观稼殿,成为众人开小会的地方,所以这里常年设了多把太师椅,用来开会议事之用。

等赵祯坐下后,他才环顾众人说道:“这次大孙又在信里说些什么?”

“有三封。”

吕夷简简述了一下说道:“第一封是写他在这些天深入民间,探察的关于地方有司胥吏与百姓之间存在的诸多问题。”

赵祯沉吟道:“还是那些老生常谈的事吧,地方县令需要依靠这些胥吏来管理,胥吏手握大全之后,便欺上瞒下,贪污索贿,造成地方上冤假错案极多。”

“是的。”

吕夷简点点头:“汉龙说,他出去不到半年,就查到、听到、甚至亲眼见到多起。比如在应天府,他就见到一个寡妇带着儿子,状告亡夫的弟弟侵吞她的家产,胥吏被亡夫的弟弟贿赂,反而把寡妇给抓捕起来。”

“而这样的现象,在大宋可以说四处都是。几乎每个县都有发生,汉龙因此对这一点极为不满,指出将来必须要做出吏员改革,至少要大范围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才行。”

王曾也说道:“臣觉得或许确实要考虑一下做出相应的变革。”

“那大孙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了吗?”

赵祯问。

其实这个问题赵祯不是不知道,以前也常有正直的官员把胥吏问题摆在台面上,但一直没什么解决方法。

整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从秦朝到清朝,这基本上属于一个两千年难题了。不是古人不想改变,而是实在没什么办法改变啊。

“汉龙说,可以参考西方公务员制度,把官和吏进行区分,同样设置品级。给予他们相应的俸禄,表现优异者,通过考核,可以成为官员。”

吕夷简把赵骏说的办法复述了一遍,但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无奈的表情。

赵祯更是苦笑道:“这怕是行不通吧。”

“是啊。”

蔡齐叹道:“大宋官员数万,就已经造成了冗官冗费,若是再给胥吏俸禄,资费耗重,国库根本承担不起。”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的那样:“天下吏人,素无常禄,唯以受赇为生。”

给官员们开那么高工资,冗官冗费就是个大难题了,再给吏员们开,那朝廷还怎么坚持得下去哦。

“汉龙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他的意思是等以后解决冗兵、冗官、冗费问题,再提高生产力,从日本引入白银,朝廷有钱之后再做计较。”

吕夷简补充了一句,随后又说道:“他认为将来朝廷税收更要以商税为主,农税可以适当减少,将每年农业税收大部分保留在地方,用来做县衙开支。到时候将国税和地税分开,方便经费管理。”

“嗯,还是大孙想得周道。”

赵祯点点头道:“他还是能明白朕的难处。”

“第二件事是汉龙考察了江浙商贸,发现杭州、常州、泰州、苏州等地多有日本商人,他建议我们在周边多增加通商口岸,加紧与日本之间的商贸往来联系。”

王曾说道:“日本白银内流是大势所趋,是大宋想要崛起的必经之路。先以商贸发展,想来也不会引起辽国的注意。”

“嗯,这倒是没什么问题。”

赵祯想了想说道:“不如朕以国家的名义,向日本发送国书,希望能加紧双方之间的贸易如何?”

“却是不妥。”

宋绶道:“日本臣服于辽国,若是大宋发国书的话,辽国那边必然警觉,到时候引起辽国的插手就不好了。”

“不错,还是加紧民间商贸联络更好,继续打探日本石见地区的情况,以做准备。”

盛度也说道。

“那好吧。”

赵祯点点头。

“第三件事.”

吕夷简见前两件事议论得差不多,才略微犹豫地说道:“此事还是事关重大。”

“何事?”

“是汉龙已经查出了淮南赈灾贪腐的真相。”

“哦?”

赵祯皱眉道:“是哪些人?”

吕夷简就把情况说了一下。

当初淮南旱灾,朝廷发常平仓以及国库赈灾粮米数百万斛解灾民危急。

说实话这些米其实也只能管灾民一时,救不了一世。

但本身这些东西就是应急用,先把灾民的肚子填饱,再慢慢兴修水利,开挖渠道,想办法让下一个季度粮食保产才是正确的办法。

可杨崇勋、黄惟、郭承祐、孙沔等人相当贪婪,在地方上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又恰好都在淮南西路附近,臭味相投。

赈灾粮食下来之后,这些人见到那么多粮食,本来按照往常惯例,贪个几百上贯意思意思得了。

然而杨崇勋却不满足,于是在他的撺掇下,众人干脆大捞特捞,并且还把不少官员都拉下水,光淮南西路转运使和发运使衙门就有十多个从六品以上官员参与其中。

造成的结果就是原本给灾民应急的粮食被他们倒卖之后,六个县除了安丰县属于瞒报谎报,情况稍微好一点以外,其余五个县饿死了不少百姓。

数万人在这场灾民中丧生,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像赵骏在亳州遇到的那个方彩霞,便是寿州人,因那时旱灾被迫跟家人逃离寿州,北上应天府讨生活。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以杨崇勋、黄惟、郭承祐、孙沔为首的一大群贪官污吏。

赵骏大为震怒,还在淮南那边的涉案官员抓了十多个,其余还有二十多个调走了,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赵骏上书要求朝廷把他们逮回来处理。

听到这个情况,赵祯顿时老毛病犯了,犹豫起来,问道:“大孙的意思.这些人要怎么处理?”

其实不用想,基本上是杀了,毕竟他们可是害了淮南几十万百姓。

果然。

吕夷简苦笑道:“自然是砍头,抄家。”

“都杀吗?”

“都杀。”

“嘶”

赵祯深呼吸了一口气,面色开始变幻起来。

要是赵骏在,估计就不会那么犹豫了。

但他的性格天生就这样,优柔寡断,且妇人之仁。

想到那么多官员又要被杀,他还是心中不忍。

迟疑片刻,赵祯问吕夷简他们说道:“诸位相公的意思是?”

吕夷简他们就不说话了,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

还是晏殊说道:“官家何必问我们的意思呢?应该问汉龙的意思,若是我们说不能杀,汉龙回来,打上门来,我们可惹不起啊。”

“那就按大孙的意思来办吧。”

赵祯也苦笑起来。

是了。

赵骏现在就是个小霸王。

要真不按他的意思来办,估计消息传到他耳朵里,怕是立即折返回汴梁,杀进皇宫,揪着他的衣领子质问他为什么不砍了那些祸害百姓的贪官污吏们了。

第76章 赵祯的智慧124.第124章 民间渗透290.第286章 一场大清洗279.第275章 与将门利益交换133.第133章 报纸第473章 赵祯的喜悦301.第297章 拿张元当替罪羊第94章 该动手了119.第119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427章 目标西域,一朝雪耻122.第122章 我赵某是读春秋的!第435章 开灯,照耀这盛世大宋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466章 出兵,收复西域第103章 继续CPU赵祯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第104章 下辈子注意点251.第247章 怎么是你?大宋真小292.第288章 皇帝终究是老虎第431章 西夏亡了,赵祯的快乐242.第238章 人心经不起试探第403章 建立现代化国家体系第455章 那个男人很恐怖的第392章 析津城破第402章 大宋赢麻了231.第228章 宋辽主力相遇308.第304章 第一个八年计划168.第166章 核心矛盾第385章 决战前夕第340章 他们以为朝廷是讲道理的第37章 科学体系的残缺第105章 糊涂,抄了你家都是我的第1章 人在大宋,刚刚穿越第26章 玩游戏232.第229章 帐篷里欢乐的笑声207.第204章 赵祯铁血真男人第2章 嫌弃大宋第338章 李元昊的惆怅131.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第81章 无忧洞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246.第242章 政制院换届236.第233章 打不过,只好谈第85章 知皇城司,偶尔当个人第387章 我赋予的权力,天不遂人愿166.第164章 商人与资本家的区别289.第285章 后苑惊变,引蛇出洞第58章 历史独一份276.第272章 将他们碾进历史车轮里(元旦快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264.第260章 夏竦的抉择第320章 赵骏只会更狠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从一品国公第393章 收析津,复燕云第453章 在石城画一个圈186.第184章 千金买马骨第1章 人在大宋,刚刚穿越第486章 出使西方,扬我国威第61章 宋仁宗是个软蛋这件事(第一更)第451章 规划北平城,回归根本问题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愿上供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愿上供第411章 把岛国端上大宋的餐桌第435章 开灯,照耀这盛世大宋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第469章 收复西域,黑汗王国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须去做!第81章 无忧洞第474章 出使黑汗王国第53章 帝王之术第56章 复明前最后一堂课,学生篇第1章 人在大宋,刚刚穿越第482章 阳光开朗好少年第346章 辽夏声东击西310.第306章 坏消息,只来一万人,将领叫狄第478章 这个国家充满了希望第466章 出兵,收复西域第18章 改变大宋政坛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禅275.第271章 要裁军,先建军,做最坏打算。118.第118章 先帝幼子?第21章 第一堂课第419章 树苗正在茁壮成长第82章 这样的大宋,还不如破灭了第438章 任岁月变迁,我独屹立于巅峰292.第288章 皇帝终究是老虎第50章 拗相公143.第142章 是时候了182.第180章 宋人爱写信第92章 取字汉龙,晏殊七窍生烟第31章 我背后有高人第362章 中华文明,将愈发璀璨第42章 大宋不能没有赵骏第349章 青塘城破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们!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骑虎难下第343章 全城搜捕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135.第135章 罢免一司141.第140章 解试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