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第245章 西夏称臣,庆历元年

随着各方势力妥协平衡,新一轮政制院换届便算是完成。

原来政制院的人员是九人。

既吕夷简等三相三参,加上晏殊、范仲淹以及赵骏。

现在变成了十二人。

减少了以前的宰相王随,增加了张士逊、蒋堂、贾昌朝、李迪四人。

除此之外,又有财政部的程琳,兵部的章德象,工部的韩琚,工商部的李谘四人为候补同知。

候补同知虽然位比副相,但从这一届开始,算是被排除出了核心圈子,因为赵骏的秘密不打算告诉他们,自然也就不享受以前晏殊范仲淹那样的地位。

归根到底,赵骏来自后世的秘密就是政制院核心层的象征。还是那句话,在这个秘密下,大家的沟通成本就变低,说话也就随意许多。

而且这个秘密也有助于赵骏的权威,毕竟一个熟知历史的后世人一旦被人确定身份,那么所有人自然也愿意听从他的话。

虽说人心难测,不过进来的人都是有派别,即便是蒋堂也在当初跟赵骏关系不错,因此派系间自然能平衡。

只要保持吕党和王党两个大派系,中间加几个摇摆派,赵骏独占鳌头,也就少了几分争端了。

一旦发生内斗,总是有赵骏和赵祯居中做主,不至于大家闹得太凶。

随着时间推移,年关将至,康定元年落下帷幕。

而就在大宋这边由于刚刚打赢了与辽国的战争,又在外交上取得巨大胜利,百姓陷入举国欢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

西夏这边却是相当凄惨。

宝元二年范仲淹发动了对夏自卫反击战,他指责李元昊对大宋发动突然袭击,并且死不悔改,于是悍然出兵,进攻西夏腹地。

虽然大部分宋军在边境就被西夏军队给挡住,但在张亢的率领下,还是对西夏的大后方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这一行为让李元昊可谓是元气大伤,以至于他甚至在来年都没办法配合辽国一起发动进攻。

后来李元昊才意识到,很有可能宋国已经察觉到了辽国也会南下的可能,于是范仲淹才会在离开之前,忽然出兵,就是让他没有能力在宋辽开战的时候,同时插上一脚。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李元昊也相当懊悔,早知道当时还是应该警惕一些,做好后方的防御,不然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事已至此,已是徒劳奈何。

李元昊被大宋主动出击打残,也只能选择龟缩起来,舔舐伤口,静待宋辽战争的结果。

可惜结果并不能让他如愿,辽国率领几十万大军南下,同样铩羽而归。

见到这个结局,李元昊已是心如死灰。

康帝元年十月,宋辽在八月底和谈的内容就已经传到了西夏,此时兴庆府,元昊王宫当中,外面大雪纷飞,李元昊的心情跟外面的雪一样冷。

他为人残暴嗜血,由于愤怒最近这一年的时间里甚至杀了好几个侍从,连张元都差点被他杀死。

因为宋军那边谣言,说张元是他们派过去的卧底。

虽然这么简单的反间计不一定奏效,然而很多时候,对于上位者来说,都是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

廉颇不就是被这么低劣的反间计给换下去了吗?

所以当时李元昊真的对张元动了杀心。

也幸好张元能说会辩,察觉到了李元昊的杀意,急忙向李元昊表忠心,并且表示这是宋军的反间计,请他一定不要上当云云,这才熄灭了李元昊杀他的心思。

历史上李元昊中反间计杀了两个大将野利遇乞、野利旺荣,是种世衡经过层层设计,精心布置。

再加上当时元昊取得几次大捷,对宋国战事占据优势,对于两个将领的重要程度变低,在疑心两个大将的情况下,自然就能够中计。

但现在他遭遇两次惨败,人心浮动,再杀人的话显然有些不合适。

且宋军确实没有对张元的反间计做什么布置,纯粹就是边境军队开玩笑,说张元带着李元昊来袭,让李元昊损兵折将,是他们的卧底之类。

因此无凭无据,光靠谣言杀一个颇有才干的军师,李元昊还没有这么没脑子。

冷静下来之后,李元昊就立即安抚了一下张元。

今日王宫当中议事。

李元昊与几个重臣在一起。

屋内炭火点燃,透过旁边窗户,能看到簌簌的雪花纷飞。

他穿着厚实的皮毛裘衣,身上倒是暖和,可脸色却非常难看,环顾四周,长叹一声道:“诸位,我大夏,何去何从啊。”

张元面色沉重,他其实知道眼下的处境,西夏只能再恢复到以前向辽宋称臣,两不得罪的情况。

但作为“落第秀才”这样一个在古代和近代都“豪杰辈出”的传奇职业,张元的自尊心告诉他,他想要向宋朝复仇,决不能再让西夏跟以前那样向宋称臣。

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不过另外一个大臣谋士杨守素倒没这方面顾虑,他向李元昊进言道:“陛下,连强大的辽国都败在了宋军的火器手中,足以说明大夏之败,非战之罪也,当从长计议。”

“你说说。”

李元昊强忍着耐心问道:“眼下该怎么办?”

“当立即与辽国和宋国展开和谈,如以往般,向辽宋称臣。”

杨守素坦言道:“如此我们方能有转机,否则继续跟宋国打下去,于我们不利啊。”

野利旺荣也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也劝道:“是啊陛下,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容许我们再与宋国交战,和谈是最好的选择。”

“和谈吗?”

李元昊沉吟了片刻,叹息道:“真令人不甘啊。”

说着他又看向张元道:“雷复,你怎么看?”

张元看出了李元昊还是舍不得皇帝大业的心思,思索片刻后,才认真说道:“陛下,确实该和谈,不过陛下也不要不甘心,辽人必然会拉拢我们,到时候辽宋终究还有一战。”

“哦?”

李元昊问道:“为何?”

张元说道:“一者,宋国大败辽国,令辽国威信大跌,耶律宗真岂能善罢甘休?”

“嗯。”

李元昊沉吟着点点头。

“二者宋国火器强盛,纵使不谈威信,火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辽国地位,辽国怎么可能会不感到惧怕?”张元分析道:“以此两条,臣就能笃定不出三五载,辽宋之间必有一次大战。只是此次辽国战败,他们也同样需要休养,因而暂时偃旗息鼓,休养生息。”

“辽人既已畏惧,万一他们不敢行事呢?”

李元昊问。

张元笑道:“辽人若不敢行事,则必然不会拉拢我们。但还请陛下耐心等候,若是臣预料得不差,不久之后,辽国使臣就会前来。”

“你的意思是,辽国使臣会主动前来与我们商谈?”

李元昊惊讶。

“自然。”

张元沉声道:“宋国火器强盛,辽国绝不敢再独自面对,必然找我们结盟,到时候便是我们的机会。”

“嗯”

李元昊微微点头。

张元趁机建议道:“陛下可以一面向宋国上表,一面与辽国结盟,先开边境榷场,以滋养国内,等休养生息,待天时一到,必令宋国血债血偿!”

其实李元昊也不是不知道现在面临的处境,两次大败之后,国内民生凋敝,物价飞涨,各部落牧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加上让敌人袭击到老家腹地,损失惨重,让李元昊的威望大跌,现在再想发动战争已经是不可能。

唯一的做法就是立即遣使向宋国祈求原谅,然后向宋国称臣纳贡。

但李元昊实在是拉不下这个脸。

前几年才耀武扬威地建立国家,自立为皇帝,结果眨眼间就被人打得喊爸爸,颜面尽失,简直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虽然作为枭雄来说,脸面这种东西本来就无所谓,可西夏这样下去,怕是要变成一个国际笑话。

到时候他在国内国外的威严何在?威望何在?人心何在?

所以李元昊着实有些难办。

但若是强撑下去也没有意义,宋国关闭边境榷场,让西夏国内的局势每况日下。

西北特产卖不出去,党项人需要的茶叶进不来,很多人为此只能从青塘花高价购买茶叶,需求量超过商品供给、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造成通货膨胀,弄得西夏经济接近崩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让李元昊不甘心,那就是一旦正式向宋国遣使,就意味着他要自削皇位,重新接受宋国的册封,变成西夏国王。

这一点让他很难接受。

可现实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他再不能接受,也要考虑如果继续和宋朝长期进行军事对峙,不进行贸易通商的话,国内会变成什么样。

恐怕要不了多久,诸多党项部落就得起义造反,把他这个党项部落的首领给推翻。

因此李元昊就只能问问谋士,让他们给自己一个理由。

张元就给了理由。

那就是辽国那边肯定也不会甘心,到时候他们依旧还有机会。

只要李元昊先忍一忍,向宋国称臣,等宋国答应了互市贸易,他就可以跟辽国一样先休养生息,发展国内军事、经济、民生等等。

再过几年,等西夏和辽国都从元气大伤当中恢复过来,耶律宗真和他结盟,便能够与宋国殊死一搏,报仇雪恨!

“唉。”

李元昊明白张元的意思,但又叹息道:“还是不甘啊!”

“陛下,当年越国被吴国打得几近灭亡,勾践卧薪尝胆,终究消灭吴国,成功复仇。”

张元劝道:“要想成大事,就需要学会隐忍,此时的隐忍是为了将来能够胜利。纵使一时之败,不能论英雄,唯有最后胜利者,方显英雄本色!”

“嗯!”

李元昊沉声道:“那便如此!遣使宋国!”

康定元年对于三个国家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辽宋于保州决战,辽国大败而归。

双方展开了长达大半年的外交拉扯,最终以宋国取得了巨大外交胜利而告终。

下半年西夏那边得知宋辽和谈的消息,也坐不住了,只能遣使称臣。

十一月,辽国使者也前往了西夏,双方缔约了战略同盟条约。

这个条约是秘密举行,两边约定将来一旦与宋国全面开战,则一方开打,另外一方也会立即驰援。

显然宋国的强大让耶律宗镇也坐不住了,除了要缓解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以外,还要积极寻求外援,与盟友一起对付大宋。

宋国这边暂时倒不知道这个情况,不过宋国的内应也知道了辽国使者去西夏的事情,政制院这帮人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辽夏之间在搞什么鬼主意。

不过这本来就是赵骏他们能够猜到的事情,倒也无所谓。

别看宋辽签订和谈,辽国那边在稳定局势,宋国这边又何尝不是想赢得发展时间,改革内部重重弊端和矛盾呢?

只要给大宋几年时间,有钱有粮有兵,还有火炮手榴弹,甚至燧发枪弄出来,辽夏再联盟有什么意义?

所以大宋这边并没有对他们的联盟有什么在意,也没有积极想方设法破坏他们联盟的意思。

年底西夏使者与当时宋国在西北的经略使庞籍进行了和谈具体事宜。

最终确定条约内容。

一,求和。

二,西夏皇帝李元昊自削为国王,向大宋称臣纳贡。

三,每年西夏必须向大宋上供一千只羊,五百头牛,五百匹战马,三百头橐驼。

四,双方于边境互开榷场互市,允许一切商品自由流通买卖,不许强加干涉,治安和地区事物由西夏和宋国共同派人管理,税收则由买卖双方的商人国籍来定。

五,西夏必须每年向大宋进奉乾元节(宋仁宗生日)及贺正。

六,宋国恢复之前与西夏断开的一切外交关系,保持使者联系,但将取消一切接待使者的费用,双方遣使路上的花销只能自费,到开封之后,宋国只提供食宿,不会有其它任何接待费用产生。

七,宋夏签订互不侵犯盟约,若是一方撕毁条约,则另外一方将把对方视为敌对国。此次因为夏国侵略再先,本应该彻底中断宋辽关系,并且要求夏国赔偿一切战争损失,但考虑到和平是两国百姓的期盼,就再给夏国一次机会,勿谓言之不预!

八,宋夏以原来边境为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藏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不得私自往边境增兵,不得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贸然派兵越过边境擒拿盗贼逃犯,如有违背,视为侵略。

九,宋同意购买西夏出产青盐、藏红花、皮毛等特产以缓解目前西夏国内特产堆积经济崩溃的局面,但必须割属户于宋,且西夏不得向宋国禁止一切包括战马、矿产之类的禁品。同时与辽国一样,双方取消一切禁运。

一系列和谈,最终由西夏使者前往大宋汴梁向皇帝觐见,然后确定之后,盖玺印章。最后大宋皇帝赐李元昊为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爵西夏王,和谈结束。

对于李元昊的识时务,大宋自然是举双手欢迎。这样辽国和西夏这边两方和谈,外患就暂时告一个段落。

便在这熙熙攘攘当中,庆历元年到来了!

第452章 治国手段与众人想拜师235.第232章 跑得慢,就得死!第493章 为世界带来和平第71章 那是它们欠我们的246.第242章 政制院换届第60章 上架感言121.第121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杆,把脊梁骨接上174.第172章 今年的国家任务第74章 赐同进士出身?狗都不当!第407章 都是因为宋国第454章 幽燕路发展规划,与世家谈谈245.第241章 你就是东风148.第147章 鬼樊楼覆灭第474章 出使黑汗王国第334章 将整个世界都甩在身后第477章 盛世大宋,初步掌握世界第503章 三喜临门,传国玉玺第42章 大宋不能没有赵骏第503章 三喜临门,传国玉玺第339章 庆历六年新的规划126.第126章 大宋与企鹅笑话第39章 怂赵不死,大宋永无出头之日第407章 都是因为宋国第322章 双刃剑第528章 番外一,中华秋海棠叶归于一统第13章 朕要打死他!第408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汉人第405章 铁甲舰建造成功,先告诉邻居第513章 律法严明,大宋盛世第396章 赢得仓皇南顾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两难境地(二合一)第393章 收析津,复燕云第423章 军械滞销,第一条铁路第478章 这个国家充满了希望第328章 饿不死,但很穷222.第219章 偷元昊老家第96章 开封府再出阴计第527章 历史会永远记住我们(大结局)第439章 对王安石进行思想教育第315章 地毯式轰炸,直取升龙第505章 天命在宋307.第303章 灭了越李朝299.第295章 规矩要改一改了第419章 树苗正在茁壮成长第407章 都是因为宋国第449章 刚入幽燕就抓人232.第229章 帐篷里欢乐的笑声第27章 交子208.第205章 陈希亮,长沙惊变289.第285章 后苑惊变,引蛇出洞146.第145章 洞内厮杀第316章 当令安南改朝换代180.第178章 配女儿骨295.第291章 他有大铁炮,我有小钢炮291.第287章 咱家没那个命第23章 宇宙的尘埃第521章 大宋边境,外军禁行第360章 布局深远,只为今日第93章 解试156.第155章 卷不死他们!第526章 赵祯走在实践的路上112.第112章 对付恶势力的三个办法第403章 建立现代化国家体系140.第139章 李迪来投第315章 地毯式轰炸,直取升龙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报告以及新的规划第407章 都是因为宋国第44章 茶商们第366章 收复青塘第366章 收复青塘293.第289章 让李元昊去试试水109.第109章 生命不息,CPU不止229.第226章 辽宋战争打响第349章 青塘城破314.第310章 白话文运动120.第120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236.第233章 打不过,只好谈第7章 赵祯是二傻子和蠢笨驴第349章 青塘城破第60章 上架感言298.第294章 国家建设与出大事了第428章 西夏最后的绝唱195.第193章 人情世故,是张大网第336章 一点工业革命的小小震撼第487章 遍地是龙旗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变得不一样了第469章 收复西域,黑汗王国第428章 西夏最后的绝唱第454章 幽燕路发展规划,与世家谈谈第524章 赵祯出京277.第273章 远洋船队回归第437章 新的发展,新的革新第67章 你大宋配吗?(第七更)第429章 野利来降,归义军下落第442章 盗匪遍地,该打扫卫生了177.第175章 苛捐杂税,路遇田昌第80章 所见,所闻第21章 第一堂课第490章 大宋的体量翻了七八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