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西夏亡了,赵祯的快乐

第431章 西夏亡了,赵祯的快乐

“好大的雪啊。”

“大冬天果然还是吃火锅最舒服。”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来,喝一杯。”

大宋庆历八年十一月初,汴梁下起了大雪。

又是一年年底,政制院难得碰到一个不忙的晌午,在后苑一起吃了个午饭。

其实平时大家午饭并不是在宫里吃,因为中午有两个小时休息,从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

所以大家一般是回家陪家人吃午饭,或者就在东华门外的大酒楼里对付着解决一下。

实在不行,也可以吩咐御厨那边送饭到政制院来,不至于跑到后院跟赵祯蹭饭。

如今赵祯也是有三儿六女的人了,长子赵昉,次子赵昕,去年又添了新儿,幼子赵曦,自然要多陪陪家人。

但最近年底的缘故,政制院的诸多宰相们忙得团团转,要审查今年年初到今年十月份的所有政策效果、财政收入、国家发展等等。

因此大家都没空,往往让御厨那边把饭菜送到政制院里,一边处理自己所辖范围的公文,一边吃两口把午饭应付过去。

不过今天不同,今天是晏殊57岁的生日,大家即便再忙,也得抽出时间一起吃个午饭,也算是难得聚一聚。

中午的时候赵骏亲自给他做了一个生日蛋糕,就在后苑为他庆祝。

此刻后苑嘉宁楼上,众人纷纷就坐。

这是前两年新建的楼,通体水泥,下面梁柱刷了漆,水泥地上又铺了一层木地板,因此整体看起来却跟宋代木楼差不多。

外形是那种宝塔型,一层一层往上摞。

周围栏杆上下都有突出的屋檐,而且不止一片,有些是层层迭迭,飞檐斗拱,美轮美奂。

唯独五楼东面有一层类似于天台一样的地方,上面有六楼的楼板遮住,四周却是栏杆空旷,能放眼看到小半个汴梁城。

簌簌的雪花纷飞,昨夜就下了一晚,屋檐下倒是没有结出冰棱,但整个汴梁都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放眼望去,白茫茫大雪天地间好干净,远方城外的小山若隐若现,雾气弥漫,好似灰龙游弋人间。

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

曾经汴梁若是下雪,大街上行人就稀疏得可怜,站在楼顶远眺,能够数得清楚一条街上有几个人影。

今年却是依旧热闹繁华,有钱的穿着华贵的绒服,裹着厚实的棉衣。普通家庭的就穿着羊毛衫,羊毛绒服,依旧能让人很暖和。

目前棉衣、棉被不能算特别普及。

因为现在只有广东、广西、海南为产地,产棉数量还是比较少。

因此棉花主要在于军用,民间则用于制作棉被。

但得力于前些年大宋持续与西夏、辽国进行贸易,大宋获得了大量动物皮毛,特别是羊毛,数量非常多。

直接催生了大宋的纺织业发展。

虽然最近两年因为西夏和辽国的内乱,贸易量大幅度下跌,影响了原材料输入,让原本正蓬勃发展的纺织业陷入颓势。

不过等到西夏覆灭,大宋收复西域,让西北的畜牧业以及西域的棉花种植业走上正轨,那么事情很快会迎来转机。

“今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统计部那边统计出来了,下半年的话可能要到明年二月份,但只是半年的收入,都已经抵我们过去一年半了。”

嘉宁楼平台上,大家一起喝了一杯酒,赵祯想起昨天下午听的汇报,感慨道:“今年财政收入突破两亿贯,怕是已经不远。”

“工业像什么呢?就像是无限无地无限人种粮食,越种越多,粮食一旦多起来,那么你的财富就会不断地开始膨胀。”

赵骏手里还捏着酒杯,脸上微红,笑着说道:“工业是没有上限的,只要目标明确,做好循环往复,国库就永远没有空虚的时候,这在我们后世,叫可持续性发展。”

“嗯,这些年来,我们的确是每天都能感觉到国家的变化。”

晏殊叹息道:“可惜啊,我马上都要六十了,还不知道能活多久,不知道未来还能不能看到更加强盛的大宋!”

“你这厮说的。”

张士逊不满道:“老夫都84岁了,你还未60,连你都看不到更加强盛的大宋,那老夫岂不是很快就要死了?”

“诶。”

赵祯见张士逊是真有点不高兴,连忙打圆场说道:“今天大喜日子,不要闹得这么不愉快,来,朕再与诸位喝一杯。”

晏殊满脸尴尬,他其实也喝不了少酒,主要还是又想到自己老一岁,一时感慨。

却是忘了场上还有几个七老八十的老头。

“来来来,喝酒喝酒。”

赵骏也赶忙拿起酒壶,亲自为张士逊倒一杯酒道:“山河稳固,国泰民安,正该是我们高兴的时候。”

“对对对,是我糊涂了,我自罚一杯。”

晏殊也举起了杯子。

一点不愉快很快就过去,面对晏殊释放的善意,张士逊亦很快揭过,笑呵呵地也举起了杯子。

毕竟晏殊虽然说错了话,可他还没到60岁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反他84岁了,未来估计也没几年好活。

一个快死的宰相与一个还能活十几年的宰相比起来,那自然是后者更加重要一些。

众人又畅饮一杯后,赵骏将桌上的牛肉放进火锅里,转移话题道:“对了老哥,你最近在搞什么研究呢?现在电也发了,是不是要搞点别的了?”

“哎呀,朕这点小秘密,都要被大孙掏走了。”

赵祯嘴上这么说着,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过,一脸得意洋洋,嘴咧得都快成一朵花。

“老哥你真的又搞了大发明了?”

赵骏本来是随口一问,见赵祯的样子,顿时惊讶道:“你这是哆啦A梦啊。”

“哆啦A梦是什么?”

赵祯纳闷。

“没什么,一个能掏出各种稀奇古怪发明的蓝胖子。”

赵骏随口应付了一句,然后立即说道:“老哥快说说,你最近又搞出什么新东西了?”

“电报!”

赵祯乐道:“朕甚至在用电线和一些金属簧片,尝试在制作电话。”

“太好了。”

赵骏高兴得差点跳起来道:“终于能完成远程通信了。”

电报的原理其实很简单,解决的方式也很容易。

历史上法拉第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人类第一次开始可以自主发电。 然后到1837年,英国人就发明了电报,并于1839年正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报线路。

从电磁感应现象被发现,然后再迅速利用到电报上,可见它的技术难度不大。

但难度不大就并不代表它很轻松就被发明出来。

因为它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和作用。

不仅成本大,花费高,而且实用性很低。

总不能普通百姓专门在家建个电报站,互相发电报玩吧。

所以民间不会有人去研究。

它存在的意义只有官方用于远程通讯。

如果官方不进行这方面的推动的话,恐怕没有任何人会自主去研究这费力不讨好的技术。

现在总算是搞出来,那大宋就真正意义上开始进入远程通信时代。

“可惜了。”

赵祯舔了舔嘴唇道:“朕知道在电力发明出来之后,很多东西都迅速被人发掘,因为这些东西的技术含量本来就不是很高,像电话、磁带、录音,还有那种可以照相的照相机,都是在那段时间发明出来,说明只要科学到了一定程度,很多东西都能够顺其自然。”

随后他又叹了口气道:“可朕却只有一个人,科学院也只有一千多人,纵使有一些天纵之才,纵使有笔记本上给朕提供捷径,朕终究只是一个人。”

这是最让他遗憾的地方。

遥想历史上工业革命之后,技术进入了大爆发时代。

瓦特完成蒸汽机的全部改良后,仅仅过去两年,法国人就利用他的蒸汽机发明了蒸汽轮船。

三十年后,世界上就出现了第一辆火车。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第二年,手摇直流发电机被发明。

两年后,美国人制造了第一台电动汽车。六年后,英国人发明了电报。三十年后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还有其它大量科学产物都是在那短短的几十年里出现,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

可以说那几十年内的发明创造,奠定的原理技术,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科技都在沿用,让人受益匪浅。

现在大宋看似有了一些成绩,但实际上只是举国之力,把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发明出来了而已。

比如蒸汽机、纺纱机、发电站之类,其余大量技术根本没有实现,进度可以说严重落后。

要知道虽然这些东西在历史上都是间隔了二三十年时间才发明,其中有不少东西都有一定技术含量,需要循序渐进,不是想搞就能搞出来。

但赵祯可是知道未来大方向的人,而且还拥有一个一亿人口的庞大帝国,人口、财富都不缺,却根本没有把他们的科技水平提升多少,也没有立即将国家飞步跨越到工业强国的地步,这无疑让人有些不能接受。

赵骏却是知道原因。

归根到底,还是基础教育没有普及到位,且民众的思想观念没有改变过来。

几千年的那种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想要扭转并非一朝一夕。

即便这些年科举当中加入数理化知识,也只能一步一步潜移默化,而很难一棍子将儒学彻底打死。

何况大宋人口一亿,即便拼命发展教育,又怎么可能在短短十多年内,把这样的思想完善到人家花了几百年才完成的地步?

所以工业是起步了,思想却暂时没有跟上,还没有那么大人口基数从事工业,自然也就不可能那么快技术爆炸。

赵骏安慰道:“老哥伱也不用有太大的心理负担,西方从封建社会转变成现代化体系花了足足二百多年,思想解放之后,更多的人投入到科学当中,这才让科学观念普及,从而有了工业革命,然后诞生了电气化时代。我们这还只是起步阶段,思想没转变过来,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已经很好。”

“是啊,汉龙曾经说过,西方16世纪之前,不管是科学还是发展都比东方差得太远。”

范仲淹也说道:“直到他们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想运动,才总算是全心投入科学发展。经过数百年才超越东方,我们这才十多年的时间,要想让举国都开始发展科技,任重而道远。”

“一步一步来吧,正如汉龙所言,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我们有今天的成就也不容易。”

“官家可以说是在以一己之力,对抗西方数十年的功绩,这难道不伟大吗?”

“不错,官家已经很厉害了,可不能妄自菲薄啊。”

诸多宰相们也是一个个劝说。

说得赵祯又乐了,问道:“朕真的有这么厉害,以一己之力对抗西方?”

“那是。”

赵骏瞥了眼刚才说这句话的夏竦,心道好你这老小子,居然偷学我独门的拍马屁技巧?

“嗯,若是如此,朕就放心了。”

赵祯长舒了一口气,然后说道:“还是希望能尽快改变人们的思想,让科学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

“放心,老哥这件事会慢慢来,以后大宋必定是世界第一的科学和工业强国!”

赵骏笑道。

他巴不得如此。

儒家忠君思想太深厚。

以后慢慢打破这样的桎梏,改变人们的观念。

到时候只提倡爱国思想,把忠君思想渐渐剔除,如此也能淡化皇室的影响力了。

“陛下!”

正在这个时候,王守忠匆匆上楼,弯腰鞠躬说道:“有急奏。”

“何事?”

赵祯正在兴头上,扭过头询问。

王守忠见他非常高兴,就笑道:“西北发回了战报,狄相仅仅用了半月时间,就扫平了整个西夏,如今西夏亡国!”

西夏亡了?

而且还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赵祯听到这句话,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忽然爆发出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他笑得那么开心,仿佛这些天,就只剩下高兴了。

似乎自从赵骏来了之后。

好消息。

永远都是一个接着一个。

赵祯都在想。

自己怕是某一天驾崩了。

都是听到某个天大的好消息,太过高兴兴奋死的。

第98章 江大郎250.第246章 庆历新政,吏治篇161.第160章 搞钱!搞钱!搞钱!119.第119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489章 授衔评级234.第231章 宋辽保塞决战182.第180章 宋人爱写信第424章 设赵祯奖第41章 做一条有梦想的咸鱼第490章 大宋的体量翻了七八倍第105章 糊涂,抄了你家都是我的第97章 老范的帮助第7章 赵祯是二傻子和蠢笨驴第13章 朕要打死他!第353章 乌古乃定计,辽国南侵高丽第39章 怂赵不死,大宋永无出头之日115.第115章 建立政制院,从一品国公287.第283章 平叛只需要坐标第462章 庆历十一年,回京247.第243章 这个男人来自后世第409章 大国重器铁甲舰第353章 乌古乃定计,辽国南侵高丽第510章 一只只肥羊123.第123章 学生们的双倍快乐第478章 这个国家充满了希望第422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247.第243章 这个男人来自后世164.第163章 这里永远是你的家307.第303章 灭了越李朝第71章 那是它们欠我们的第341章 事情闹大了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报告以及新的规划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第442章 盗匪遍地,该打扫卫生了第519章 金国建立,一指头摁死第44章 茶商们第404章 以民为本的国家政体123.第123章 学生们的双倍快乐第326章 不可脱离百姓第324章 巡视黄河214.第211章 给西夏军看个大宝贝194.第192章 狡猾的对手第345章 真正厉害的是他!117.第117章 百官炸锅第370章 大宋该图穷匕见了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义144.第143章 以后他要无法无天了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袭第502章 世界前进需要战争的催动147.第146章 无忧洞覆灭第428章 西夏最后的绝唱117.第117章 百官炸锅第56章 复明前最后一堂课,学生篇第29章 赵祯的果决197.请假条189.第187章 李元昊筹备称帝,攻宋189.第187章 李元昊筹备称帝,攻宋第506章 万国来朝(1)第47章 晏殊回归第398章 丰功伟绩,与天下人分享第21章 第一堂课第362章 中华文明,将愈发璀璨第31章 我背后有高人219.第216章 人与自然?让我康康第511章 十倍回报率,工业先发国的优势第376章 防守反击第371章 已经在想自己的庙号了225.第222章 从今日始,戒酒!298.第294章 国家建设与出大事了249.第245章 西夏称臣,庆历元年第505章 天命在宋第344章 一网打尽,注意影响第419章 树苗正在茁壮成长第11章 赵祯是贱骨头(求推荐票)第461章 谋西域231.第228章 宋辽主力相遇第496章 抵达巴格达186.第184章 千金买马骨275.第271章 要裁军,先建军,做最坏打算。第383章 钦差到来219.第216章 人与自然?让我康康第97章 老范的帮助203.第200章 故里无故人第447章 整治陋习,从北方开始第30章 赵骏的身份(求追读,求推荐票)197.请假条第483章 少年中国说193.第191章 大贪官孙沔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骑虎难下第495章 外交交锋第442章 盗匪遍地,该打扫卫生了170.第168章 景祐四年第455章 那个男人很恐怖的第471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传播文明270.第266章 大宋会变得更好204.第201章 故里已经成为过去第98章 江大郎第372章 政制院党派划分第401章 赵祯眼里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