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该拿回西域了

下午时分,在皇宫和赵祯吃完饭后,赵骏就与诸多宰相一起去了李迪府邸。

跟吕夷简不同,李迪虽然也是两朝老臣,但与赵祯关系却很一般。

因为赵祯登基的时候,吕夷简恰好是宰相,而且立场非常坚定地站在了赵祯着一边。

在刘娥的威慑下,吕夷简多次据理力争,庇护赵祯,使得赵祯对吕夷简充满感激。

李迪虽然在这件事上与吕夷简的立场一致,都是反对刘娥干政,希望赵祯亲政。

但因为早年得罪丁谓而被赶出朝廷,四处流浪,一直到天圣年间,丁谓垮台,刘娥病逝,赵祯亲政才重新回到朝廷。

可以说在赵祯最困难的时候,是吕夷简陪在他身边,李迪根本没有机会在赵祯面前表现自己。

也正因如此,在与赵祯的感情上,李迪就远不如吕夷简那样和他深厚,导致后来吕夷简与李迪争权,李迪又被吕夷简赶出朝堂,继续辗转多地知州。

如果不是赵骏横空出世,需要有帮手来一起制衡吕夷简召他入京的话,恐怕李迪依旧会像历史上那样,最终没有回到权力巅峰,郁郁而终。

不过相比于李迪与赵祯关系一般,却与赵骏关系很好。毕竟是第一个全力支持自己的宰相,也是自己的队友,自然关系非同一般。

此刻正是傍晚酉时初,夕阳斜照,外城的街道往来人流穿梭,时不时还能听到自行车叮叮当当的响声。

现在的自行车可不对外销售,只供给特殊部门,比如需要传递消息的进奏院,或者某些内供人员,一时间一辆自行车过去,就引起旁人的一阵艳羡。

李迪家门口门可罗雀,倒不是人走茶凉,而是李迪也病了有一段时间,大家该来探望的也都探望过了,剩下的大抵也就只有葬礼来吃席。

赵骏他们这些人过来的时候,一下子让门外变得门庭若市起来,李府下人慌忙过来安排马车停靠位置,街道都有些变的拥堵。

主要还是宰相都有仪仗队和护卫队,光赵骏就有前后数十人,那么多宰相加起来,几百人浩浩荡荡队伍自然庞大。

从车上下来,赵骏抬起头,第一眼看到的是李迪家门口的电线杆,眼下自然不是全汴梁都能用电,目前主要用作各衙署、权贵以及商业地区照明。

普通百姓家里还是以蜡烛、油灯甚至是不照明为主。

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映衬着某种荒诞——即上层世界与下层世界似乎是两个世界一样,纯粹地割裂感。

不过赵骏知道,只有长期保持这种现状没有一点改变才叫割裂,才叫上层压迫底层。

但如果只是短暂一时,将来会普及大众,这叫权宜之计。

就好像我国建国初期,不管是工业还是能源都会优先供应给各机关单位和军队一样,要先保证国家机构运转,才能让工业向百姓普及。

李迪的儿子李柬之,目前担任商务部尚书,他带着儿子李孝基出来迎接,父子俩的脸色都很差,强打起精神向众人问好。

赵骏点点头,随后跟着他们进入府邸。

李迪的卧室外院子里一颗银杏树勃勃生机,青石板铺的地面上落了几片树叶,旁边花丛锦簇,香味扑鼻。

然而靠近卧室,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药香,让每个人的心头都有一丝阴霾。

进入室内,映入眼帘的是躺在床上的老人,李迪面容干瘦,形如枯骨,两三年前还略显富态的老头,眼下却已经被病魔折磨成这样。

赵骏一时心里难过,走上前去呼唤道:“复古公。”

李孝基蹲在床边轻声道:“阿翁,知院来看你了。”

李迪艰难地睁开眼,眼睛略显浑浊,张了张嘴似乎想说点什么,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赵骏走到他床前,握住李迪的手。老头喉结动了动,终究说不出话,便只能把赵骏的手放在李孝基的手上轻轻拍了拍。

“放心吧复古公,伯始很有才干,以后不会让你失望。”

赵骏安抚道。

“谢谢.”

李迪艰难地吐出两个字。

其实他前些日子基本上就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甚至家中各种丧事准备工具都已经齐全,能撑到现在,真就是靠着各类名贵药物吊命,还有那一口气。

李孝基是他最放心不下的人,从预感到已经无药可救之后,李迪就一直在等着孙子回来。

现在终于等到了,剩下的,也无非就是拜托赵骏照拂一二,不至于让李孝基以后仕途艰难,未来的道路坎坷。

在这一点上赵骏能给李迪承诺。

一来李孝基确实有才干,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并且从县令做起,担任县令、通判、知州,今年不过三十来岁,就官场经验丰富。

二来这次出行特意带上,不就是为了培养吗?

做知院的接班人或许还差点意思,但以后进政制院当赵骏的左膀右臂,还是没什么问题。

所以只要一切顺利,李孝基没有中途因某些意外而夭折,或者忽然鬼迷心窍,在任上干了什么知法犯法的事情,大抵以后入政制院做个宰相应该问题不大。

赵骏给了李迪承诺,李迪面色便平和了许多,勉强露出个微笑。之后赵骏又与他寒暄了两句,其余宰相也都纷纷上前过来探视。

过了大概两刻钟的功夫,赵骏从屋子里走出来,面沉如水。

夏竦站在一旁说道:“知院,人总有天数,复古公天数已尽,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还请节哀。”

“嗯。”

赵骏点点头道:“这样的事情看得太多了,只是复古公.唉。”

说着他叹了口气。

倒不是说政制院缺少一位得力干将而伤心。

而是李迪当初和他一起对付吕夷简的快乐还历历在目,眨眼间就物是人非了,让人有些伤感。

眼下政制院他已经一言堂,按理来说也不需要再要李迪、夏竦这样的手下。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投靠自己的人,就好像一个帮派大哥,自己的忠诚小弟死了,总归是心里有些难受。

“好了,天色不早了,先回去吧。”

范仲淹拍了拍赵骏的肩膀,已经是傍晚时分,太阳西下,暮鸦回旋,天边挂起了云彩。

赵骏知道他的意思,说道:“嗯,走吧。”

说着出门去。

现在也已经是下班时间,诸多宰相各自回家,范仲淹的马车却一直紧跟着赵骏的马车。

一来他们家的方向都在城西,二来范仲淹要找赵骏商讨一下新政的问题。

很快马车停在了赵骏位于新西华门外的新清泰街门口,这里原来是启圣院大街与西华门大街的交汇处。原来赵骏家应该是在西角楼大街和西华门大街交汇的坊市里,现在整条西角楼大街都纳入到了皇宫的范畴,街道自然也要往西平移出去好几百米。

新家宽敞大气,占地两三亩,房屋连绵成栋,是赵祯特意从内帑拿钱帮赵骏买的,从地皮到新房修建,都是皇家工匠一手承包。

范仲淹颇为艳羡地看了眼这大宅第,他之前来过几次,但每次来都很羡慕。

不是羡慕有人给赵骏送房子。

而是羡慕赵骏当初买房子的时候地段挑得好,让他能够躺在家里就能够挣钱。

毕竟现在内城房价日益飙升,皇城附近更是每天都在涨,据说前几年赵祯买的时候才花了三十多万贯,现在已经升值到五十万贯了。

还有王法吗?

还有天理吗?

两个人进到屋内,这个时候赵昙赵清韵兄妹已经下学了,见到父亲回来,高兴地跑到门口去道:“父亲。”

“嗯,乖,我与范伯伯聊一会儿,你们先去做作业。”

赵骏摸了摸兄妹二人的脑袋,抬眼看到曹苗芯,笑了笑道:“苗苗,带孩子们去做作业吧。”

“好。”

曹苗芯瞪了兄妹二人一眼,两个小家伙顿时跟霜打的茄子一样走了。

赵骏主外,曹苗芯主内,家教这方面全是曹苗芯在管。毕竟严格来说,曹家的家教管理确实好,赵骏有的时候都插不上话。

范仲淹跟着赵骏进了书房,家里的佣人端上了一壶茶,闻着那茶香,老范顿时酸溜溜地道:“官家对你真好,不仅送你这么大的宅子,连龙凤团茶都给你。”

“你要就待会拿一斤回去。”

赵骏笑了笑道:“宋人喜欢喝茶,但我平时喝得少,我们那边不流行喝茶,在我们后世,基本上就只有老人和做生意的商人喜欢,年轻人都不爱喝。”

范仲淹给自己倒了一杯,痛心疾首地道:“这都是传统文化啊,新一代的年轻人怎么能就这样丢掉呢?”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嘛。”

赵骏坐到了书桌后,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老范说道:“不止茶文化,白酒文化在年轻人群体里也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行吧。”

范仲淹懒得去想那么多了。

反正即便真是如此,恐怕也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与他有什么关系?

他轻抿了一口,说道:“这次改革的幅度有点大啊,各方面都有措施,会不会操之过急了些?”

“该幅虽然大,但并没有说一次性就全部放出来,完全可以一次一次地来。”

赵骏说道:“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一口肯定吃不成胖子。但政制院做的是长远考虑,需要从方方面面下手,所以只是集中了那么多问题,到时候步步改进就是了。”

“那就好。”

范仲淹长舒了一口气道:“我看到这一百多项的改革还真吓了一跳,如果全部放出去,恐怕下面会出很大的乱子。”

“你把内容全部看完了吗?”

赵骏问。

“还没。”

范仲淹说道:“伱现在有什么想法,目前首要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先改革一下官员的任期问题。”

赵骏说道:“以前官员的职责其实很简单,就四个,一是劝农桑,二是管理治安,三是断案子,四是收税,所以在任期间,处理这几个问题并不是难事。”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除了这些基本的问题以外,还要负责本地教育、经济、工业、基建、宣传、工商、监察、财政等多项发展。”

“要招商引资,要根据当地环境和矿产资源开设工厂,要维修道路,要兴建水利设施,开垦良田安置百姓等等。”

他说道:“而且如果一个县令在本地的政绩非常出色,且布置比较长远,也未尝不能再几年时间,相信如果一个县令做得好,能为这个县带来巨大的改变。”

范仲淹皱起眉头道:“这会不会导致地方上长期出现一个官员执政,手握大权,而造成贪污腐败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但一来不能因噎废食,二来这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赵骏沉声道:“至少在我执政的这几十年来,我会让大宋进入高速发展期,严格监管,遇一个杀一个,尽量杜绝贪官污吏的出现,至于后面会怎么样,那就看我挑选的接班人怎么样了。”

说着他又道:“反正这件事情我会处理好,在挑选接班人这件事上,我也会严格要求,你也不用担心这一点。”

“那就行。”

范仲淹点点头。

接班人说到底还是知院这个位置。

很多事情说开了以后,道理大家也就都明白。

要想大宋长期存在,生产力的提升是关键,但削弱皇权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为赵骏说过,你无法保证代代出明君,一旦出个昏君,对于国家就是灾难。

所以政府就必须挑选出合格的首脑,来对国家的未来进行筹备和规划。

从这些年赵祯的放权大家其实也能看出来,赵祯已经默许了赵骏的做法,甚至他们隐隐猜到。

也许赵骏晚年会进行君主立宪也说不定。

在这种情况下,赵骏挑选接班人就非常重要,可以说未来国家的命运,就很有可能在这里出现转折。

接班人挑的好,大宋国运昌盛,一路高歌。接班人没挑好,那就是急转直下,前途未卜。

只是这件事终究要赵骏一肩挑,范仲淹今年都63岁了,他也确实没什么办法。

“改革的事情,咱们这段时间就先一步步商讨,拿出个办法来,争取今年下半年,先进行第一期的试点和措施。”

赵骏说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

范仲淹放下茶杯纳闷。

赵骏目光看向窗外,那是西北的方向,淡淡地道:“西域,该拿回来了。”

147.第146章 无忧洞覆灭第426章 此一去,西夏不复272.第268章 年关到了,过个好年第59章 三易回河第381章 宋军围城281.第277章 杯酒释冗军第515章 大授衔第59章 三易回河第416章 文明开化与武力第396章 赢得仓皇南顾第331章 大化学家赵祯第331章 大化学家赵祯第63章 复明的那一刻(第三更)158.第157章 官场改制的影响201.第198章 贪腐案完结,良方妙药第435章 开灯,照耀这盛世大宋第380章 萧万里心脏骤停第51章 茶商们的反击163.第162章 离开前的规划第393章 收析津,复燕云第353章 乌古乃定计,辽国南侵高丽第89章 大势不可挡第406章 确定国庆日,为百姓服务253.第249章 赵骏结婚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267.第263章 先恢复,再谈发展第76章 赵祯的智慧第76章 赵祯的智慧117.第117章 百官炸锅第502章 世界前进需要战争的催动第376章 防守反击281.第277章 杯酒释冗军215.第212章 前面骑白马的是元昊!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骑虎难下315.第311章 汴梁的变化有多大?139.第138章 赵允让的试探第337章 以汴梁为核心打造经济圈第517章 女真反叛,辽国内乱。第321章 让子弹先飞一会儿(祝大家新年快乐第509章 宗藩关系才是最好的体系第431章 西夏亡了,赵祯的快乐214.第211章 给西夏军看个大宝贝248.第244章 给新人来点大宋笑话的小震撼202.第199章 名满天下,回到家乡237.第234章 范仲淹的两难境地(二合一)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体)第499章 巴格达城破第498章 分裂的阿拔斯才是好阿拔斯164.第163章 这里永远是你的家148.第147章 鬼樊楼覆灭第385章 决战前夕第37章 科学体系的残缺356.第351章 出大事了第521章 大宋边境,外军禁行123.第123章 学生们的双倍快乐第78章 看看这大宋第453章 在石城画一个圈193.第191章 大贪官孙沔第48章 官家在泰山封禅185.第183章 《官家在求情》154.第153章 制度必须干净,职责必须明确第357章 河口之战,轻松获胜246.第242章 政制院换届第450章 图谋幽燕世家116.第116章 无内鬼,来点大宋笑话第470章 与范仲淹利益交换114.第114章 你们投的真快160.第159章 法治的意义第105章 糊涂,抄了你家都是我的245.第241章 你就是东风第393章 收析津,复燕云269.第265章 我翁,知院罩的第424章 设赵祯奖第446章 吃绝户,陈规陋习234.第231章 宋辽保塞决战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197.请假条第329章 说曹操,曹操到第423章 军械滞销,第一条铁路266.第262章 庆历新政,正式改革篇第44章 茶商们第348章 奇怪的商队217.第214章 李元昊联辽抗宋第427章 目标西域,一朝雪耻第505章 天命在宋171.第169章 恨大宋没有霍骠骑280.第276章 将门的多事之秋第425章 一眼看去,便是万家灯火238.第235章 挺起自己的腰杆,把脊梁骨接上300.第296章 李元昊绷不住了233.第230章 你要战,那便战第459章 大宋没我要散231.第228章 宋辽主力相遇第352章 出兵西北,派韩琦张亢163.第162章 离开前的规划229.第226章 辽宋战争打响第355章 韩琦改性,稳健为主第492章 得加钱116.第116章 无内鬼,来点大宋笑话第438章 任岁月变迁,我独屹立于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