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三易回河

第59章 三易回河

赵骏的一番话语,让众人都陷入沉思当中。

封建王朝循环的本质,是争抢社会的财富总值。

而世家、权贵、军阀、地主都会加入到这场狂欢当中。

等到社会财富总值被抢光,百姓没有活路的时候,就是王朝覆灭的时候。

这些内容初听起来不明所以,可细思之后只觉得毛骨悚然。

因为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古代社会全国能够耕种的土地就这么多,并且还有地力的问题。

很多可能在前朝极为肥沃的土地,几百年后就变成了贫瘠之土,再也种不出粮食。

所以农民就必须寻找新的耕种地。

但肥沃的良田基本都有主。

如果大量的好田地都被权贵、地主拿走,农民没有土地,岂不是就要饿死?

为了活命,自然就要造反。等到王朝覆灭之后,曾经的权贵、世家、军阀、地主都消亡,农民将会再次获得土地。

之后又经过一二百年,新的权贵世家军阀地主崛起,如蛀虫一般挖掘着王朝的根基,往复循环,千年不变。

因此可以说,历代王朝几千年来,都是这样,而大宋将来也会变成这样,最终王朝覆灭,帝国崩塌。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很多问题,一下子就能想通了,看事物,好像前所未有的清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让人如梦初醒,感觉这么多年的书,全都白读了,顷刻之间,令人大彻大悟。”

众人纷纷感叹。

因为赵骏的话涉及到了封建王朝更迭的本质原因,也是皇权能否持续下去的本质。

堪比屠龙之术!

赵骏笑着说道:“这些都是我学马哲和伟人语录知道的,任何一个当代大学生都了解,很正常。正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不足,导致蛋糕就这么大,所以才会每几百年就会迎来一次洗牌。”

“洗牌?”

吕夷简听到这个词已经好几次了,但却并不知道具体什么意思,问道:“何谓洗牌?”

这下赵骏就觉得古怪了起来。

因为农村人逢年过节,在外地打完工回家之后,哪有不打牌的?

就连妇女小孩都喜欢玩两把,更别说这些大人。

所以听不懂洗牌就实在是太奇怪了。

但赵骏没有去细想,或者说是选择性忽略,不敢去想也不愿意去想。

不管怎么说,在他的认知和潜意识里,自己是在进大凉山深处的时候,遭遇泥石流而来到的村子。

当时出事的位置距离尼尼村已经很近,被村里人救上来才是合乎正常逻辑的事情。

什么穿越、被外星人救走都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范围,人会下意识去选择自己相信的事,而不会去考虑认知范围之外的东西。

更何况赵骏眼睛还没好,哪怕意识到了这个地方处处充满了古怪,可没有上帝视角,又怎么能分得清楚?

因此赵骏即便觉得有些问题,也没有去多想,就当是玛勒革碧这老头从来都不打牌吧。

想到这里,赵骏就说道:“洗牌就是把所有的秩序打乱,然后重新分配。就好比汉末,黄巾起义之后,因为战争、瘟疫、天灾、饥荒等缘故,造成人口大量减少。”

“世家门阀的力量虽然还在,可原本五六千万的人口急剧下降到一两千万,之前的土地就变得荒废,耕地面积远多于需求耕地的人口。”

“曹魏、季汉、东吴三个朝廷通过分配多余土地给百姓,让百姓能够耕作,大部分百姓有了耕地,可以依靠耕作活下去,就没有了造反起义的动力,暂时维护住了三国鼎立的稳定局面。”

“宋朝王小波、明朝李自成起义也都是一样的,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打着“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均田免赋”的口号,号召天下农民发动了革命战争。”

“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自然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以及我之前一直强调的争夺社会财富总值的问题。”

“简单来说,如果把古代封建社会比作成一栋房子,那么房子刚刚建成的时候,崭新如初,地基也非常坚固。但随着时间流逝,如果房子主人不进行维护和治理,房子就会生出蛀虫。”

“这些蛀虫就是地主以及豪强阶级,他们通过兼并土地,大量掠夺底层百姓的财富来不断腐蚀这个房子的根基。一步一步,将房子变得摇摇欲坠,有倒塌的危险。”

“历朝历代,天灾人祸其实非常多,比如宋朝三易回河,把母亲河弄得四处泛滥,害死了很多人。汉末和明末小冰河时期,灾荒不止,天怒人怨。”

“但如果是王朝建国的初年,这些灾祸往往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在整体上王朝初年的土地兼并并不严重,房子根基还在。”

“可随着时间推移,蛀虫不断滋生,咬坏了房子地基。此时如果再出现个什么天灾人祸,顷刻间就能让房子倒塌。”

“古代有句话叫做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历朝历代的君主,还是搞不清楚他们的位置永远都是人民百姓赋予,而不是那些地主、士大夫、官僚们。”

“所以等到房子倒塌之后,就会有新的人重新把房子垒砌起来。秦末是刘邦,隋末是李渊李世民,宋初是赵匡胤,元末是朱元璋。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个轮回,洗牌也由此诞生。”

赵骏说完后,就觉得口干舌燥,一口气把茶杯的水喝完了。

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

唯有范仲淹敏锐地察觉到一个问题,问道:“三易回河是怎么回事?”

赵骏纳闷道:“你们不是都读宋史吗?三易回河都不知道?”

越来越古怪了。

晏殊就随口敷衍道:“我们肯定不如你讲得那么好嘛。”

“好吧。”

赵骏说道:“三易回河是指宋朝在仁宗、神宗、哲宗时期,三次对黄河进行大工程改动。”

“能具体说说吗?” “具体情况就是从唐开始,黄河泥沙淤积,河床变高,往两岸泛滥,然后在景祐元年,黄河发生改道,从故道东流形成了横陇道,宋朝出于对辽国的军事防备,以及水患的问题开始对黄河进行大范围治理工程。”

“结果如何?”

“结果很不理想,这玩意儿基本就是宋朝统治阶级和那群脑残大臣们一拍脑袋的想法,方案实施后,导致越治越泛滥,三次改动,整个河北跟大半个河南都快被淹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连在徐州的苏轼都差点被水淹了喂王八。”

“竟然造成了如此大的后患!”

晏殊震惊不已,连忙询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

赵骏冷笑道:“一个宋仁宗蠢!”

赵祯瞪大了眼睛。

开始了。

又开始了。

一天不骂朕是不舒服吧。

“另外一个就是那群当宰相的大臣蠢!”

赵骏继续冷笑着道:“富弼、文彦博那种畜生当的什么宰相,大宋那帮君臣根本不在乎什么民生,他们就是怕辽国怕得要死,才几次作死改动黄河。虽然黄河在当时确实已经是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但他们的奏折里提的全是什么边寇、国防,根本不在意老百姓的死活,真是一群畜生玩意儿。”

众人互相对视,赵祯不由得缩了缩脖子,赵骏只是骂他蠢,这里面的畜生玩意儿应该没有把他也算进去吧。

“能详细聊聊内情吗?”

晏殊连忙转移目标,他生怕赵骏继续追着官家骂。

赵骏稍微平缓了一下心情,然后才说道:“很简单,真宗朝有个李垂比较早发现了黄河会出大问题,于是上书请求修河,但他的意见遭到了无视,结果几十年后,景祐元年,黄河爆发,出现了第一次改道,从故道改到了横陇道。”

“本来还算相安无事,但到了十四年后的庆历八年,也就是公元1048年,黄河再次爆发,决堤北流,形成了商胡道。这个商胡道从濮阳往北,一路流往辽国,从沧州辽宋边境入海,就是今天的天津。”

“这个情况一下子让宋朝君臣给惊住,因为李垂早在几十年前就预言过,说黄河会改道,还说可能会让辽军顺着黄河逆流而上,直接打到汴梁城下,把大宋那帮脑残吓了个半死。”

“现在一看李垂预言成真,说不好辽军顺河南下的事情也会成真,结果就作死想要把黄河改回横陇道和故道来,三次改河都失败,就是三易回河。”

“这三次改回河流的方案不仅造成严重的河流泛滥后果,还给予宋朝百姓极大的痛苦和负担,朝廷那群脑残东西一拍脑门,就要让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百姓去死,跟光头炸花园口一个德性,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说到最后,赵骏已是极为愤怒。

后世有人洗白说宋朝修黄河是实在没办法,黄河泛滥,不修不行。

但实际上看当时给朝廷的奏折里,很多都会提及边寇和国防安全,本质上其实还是担心辽国会顺着黄河逆流而下,打到汴梁来。

关键他们要是好好修也不是不能修好,王景治理黄河,保证了八百年平安,宋朝要是出个王景也能利在千秋。

可惜的是这群鼠目寸光的皇帝和大臣,根本不在乎未来,只在乎能不能把黄河改回来,不要让辽军可以有机会利用黄河南下,所以急功近利,一搞就是作大死,直接给大宋百姓沉重一击。

因此可以说,宋朝之所以是历史上与晋朝、清朝并列的三大不受待见的王朝之一,除了“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以外,三易回河遗毒千年,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见到赵骏如此不忿,晏殊连忙问道:“难道就没有治理办法?”

“很难,没有工业挖沙船,就不可能把淤积的泥沙挖干净,靠人工挖,你挖的还没人家拉的得多。赵大和赵二已经认识到了水土流失的问题,一方面下令在上游植树护林固土,另一方面在黄河下游大量设置到埽岸,但也于事无补,造成了景祐元年澶州大决!”

赵骏思索了片刻,摇摇头说道:“之后黄河每年三四次泛滥,给华夏人民造成极大损失。北宋灭亡,赵构跑到南方建立南宋小朝廷,结果把占据北方的金国坑得挺惨,元朝统一,依旧对黄河束手无策,还因为黄河而挑动天下反,让元朝灭亡,直到元朝贾鲁、明朝潘季驯等人不断治理,才勉强恢复。”

听到他的话,所有人回想起了前年澶州大决,东京汴梁被淹没的场景,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那是他们一辈子都不想回忆的事情。

现在听到赵骏再次提起,他们才知道这一次改道给后来造成了多大影响。

不过如今还没有出现三易回河,那是否说明还有回转的余地?

晏殊立即问道:“假如说,我是说假如要是在三易回河之前,还有办法治理黄河吗?”

“那肯定是有的。”

赵骏笑道:“贾朝昌就提出过办法,景祐元年黄河改道,趁着故道断流,把故道的泥沙给清理掉,再改回来就行了。”

“这个办法?”

范仲淹曾经修过捍海堰以及苏州数条泛滥的河流,对治河算是比较有经验,惊讶道:“会不会消耗颇多?”

“是的。”

赵骏点点头道:“这个方案是比较合理正确的方案,但工程量实在是太大,损耗的人力物力也多,宋朝刚刚和西夏打完仗,又被辽国威胁着重熙增币,严重加剧了财政负担,哪还有钱修河,结果就是一直拖着,黄河就越来越泛滥,最终选择了李仲昌的六塔河方案。”

“六塔河方案?”

“六塔河方案是指挖条小河道连通横陇和商胡的水道,这条小河道后来被叫做六塔河,将北流河水引入水流量已经不大了的横陇道,借此拓宽横陇道并冲刷河道的泥沙,另一方面通过这样泄水,减缓北流水势降低河北灾情,待时机成熟,封闭商胡口,河水重新回归横陇道。”

“听起来这个方案的消耗倒是不大。”

“是不大,问题是六塔河这么条小河根本不可能承受得了黄河那么大的水流量。李仲昌也是脑子有病,想出这么个馊主意,富弼和文彦博俩脑残还支持他,结果堵塞河口之后,商胡口堤坝当晚就被冲开,河水重新填入商胡河道,堤坝上没来得及走的兵丁民夫被大量淹死,回河失败。”

“那这样一来,黄河的事情,岂不是一个死局?”

吕夷简喃喃自语。

赵骏听到了他的话,说道:“那倒也不是,当时其实是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贾朝昌的方案,下策是李仲昌的方案,还有个中策还算靠谱。”

“什么中策?”

“刚才不是说了那个李垂吗?李垂虽然屁股比较歪,考虑的是国防和边寇问题,但目光还是比较长远,早就分析出黄河可能会改道,提出的方案也勉强说得过去。”

“《导河形胜书》!”

众人互相对视,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

(本章完)

第79章 上岸第一剑,先斩辅导员210.第207章 你们相信我吗?第57章 复明前最后一堂课,君臣篇第10章 世间并非非黑即白(求推荐票)第525章 沿途的风景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289.第285章 后苑惊变,引蛇出洞227.第224章 建立统一战线!第518章 国家利益至上第55章 朝廷的应对第344章 一网打尽,注意影响236.第233章 打不过,只好谈第454章 幽燕路发展规划,与世家谈谈第380章 萧万里心脏骤停第406章 确定国庆日,为百姓服务291.第287章 咱家没那个命第367章 大宋旗帜飘扬300.第296章 李元昊绷不住了111.第111章 投赵一念起,刹觉天地宽!第410章 倭寇狼子野心第3章 大宋笑话第1章 人在大宋,刚刚穿越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范洞悉141.第140章 解试第七230.第227章 火炮,瞄准!第82章 这样的大宋,还不如破灭了第395章 吹进攻号!第89章 大势不可挡267.第263章 先恢复,再谈发展第363章 大宋海军222.第219章 偷元昊老家第26章 玩游戏第102章 大宋这个样子你很光荣?第7章 赵祯是二傻子和蠢笨驴291.第287章 咱家没那个命279.第275章 与将门利益交换225.第222章 从今日始,戒酒!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211.第208章 为理想而奋斗119.第119章 谁赞成谁反对?228.第225章 建立宋日贸易路线第404章 以民为本的国家政体第4章 赵祯老色皮第79章 上岸第一剑,先斩辅导员166.第164章 商人与资本家的区别第342章 用好手里的刀第79章 上岸第一剑,先斩辅导员第82章 这样的大宋,还不如破灭了第17章 吕夷简栽跟头151.第150章 赚钱与淮南的事(二合一)第520章 大宋一天比一天好第371章 已经在想自己的庙号了301.第297章 拿张元当替罪羊第435章 开灯,照耀这盛世大宋294.第290章 试试就试试294.第290章 试试就试试292.第288章 皇帝终究是老虎216.第213章 让大宋屹立于世界之巅!273.第269章 工业的第一步,由此开始!第21章 第一堂课113.第113章 回不去了?192.第190章 不能让大孙心寒第9章 遇事不决问赵骏(跪求推荐票!)第514章 大阅兵,大宋百姓的军队第503章 三喜临门,传国玉玺227.第224章 建立统一战线!154.第153章 制度必须干净,职责必须明确第513章 律法严明,大宋盛世第80章 所见,所闻157.第156章 杀这点人够谁看的?124.第124章 民间渗透293.第289章 让李元昊去试试水207.第204章 赵祯铁血真男人第527章 历史会永远记住我们(大结局)第63章 复明的那一刻(第三更)316.第312章 出雍鸡关,直取升龙第380章 萧万里心脏骤停197.请假条177.第175章 苛捐杂税,路遇田昌110.第110章 官家真的变得不一样了301.第297章 拿张元当替罪羊139.第138章 赵允让的试探第357章 河口之战,轻松获胜289.第285章 后苑惊变,引蛇出洞127.第127章 赵骏是主心骨第475章 试试就逝世第408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汉人296.第292章 大宋有枪272.第268章 年关到了,过个好年255.第251章 李白苏轼来了也得有政绩第363章 大宋海军第43章 朝堂里的一些小事第367章 大宋旗帜飘扬294.第290章 试试就试试第32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102章 大宋这个样子你很光荣?175.第173章 大孙走了,看看电影第76章 赵祯的智慧第57章 复明前最后一堂课,君臣篇第19章 伪造一个尼尼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