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大难不死

后面的事不用屠双说,我也能猜到,杀了谈判的人等于是宣战,千多号土匪虽然声势浩大,可顶多也只能干干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事,真正面对正规军,这千多人无疑是以卵击石。

屠双也不掩饰,点头告诉我们,交战没多久,他们就溃不成军,死的死伤的伤,大多人一枪为发就投了降,仗着对地形熟悉,屠双和朱七带着剩下为数不多的人向山林逃窜。

后面追兵穷追不舍,弹尽粮绝被逼到山顶时,只剩下朱七和屠双两人。

“投不投降已经不重要,我和七哥心里都清楚,都到这份上,估计也没活路。”屠双边说边笑了一声。“落在人家手里,死是小事,我还真丢不起这个人,当时就寻思,即便是死,这尸首也不能落到他们手上,我和七哥就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屠双指了指自己脸上的伤疤,轻描淡写告诉我们,这些伤就是跳崖时候留下的,本想着一心寻死,没想到坠崖后,因为树枝阻挡他竟然和朱七都捡回一条命。

不过伤的真不轻,屠双断了好几根骨头,脸也被毁容,朱七和他差不多。

“估计是我和七哥命硬,阎王爷都不收我们两个,奄奄一息在山里动弹不得躺了两天,居然被进山砍柴的人发现,山里人厚道本分,没有见死不救的说法,生拉活扯硬是把我们背回到村里。”屠双抽笑一声,样子有些得意。“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都死不了,那就是造化。”

“说了半天,这和神庙有什么关系?”薛心柔问。

“没听过有句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话在我和七哥身上还真应验了。”

屠双抽了一口烟漫不经心继续说下去,他和朱七在村里躺了三个月,身上的伤渐渐好的差不多,救他们的村民家里也没空余的房间,他们一直睡在牛棚里。

一天喝药的时候,朱七发现给装药的土碗古怪,外面包着一层泥,裂开的地方出现纹饰,这两人虽说当了土匪,可安身立命的本事还是探墓,从裂缝中的纹饰看,朱七一眼就认出是秦代皇室专用的器皿。

向村民打听碗的来历,才得知,山里多矿石,尤为水玉最多,碗是从一个矿洞挖出来的,不过已经破裂,但村民瞧着样子挺好看,就用泥巴包裹起来继续用。

水玉是水晶的别称,在关中的确有少量水晶矿带,朱七和屠双关注的并非是水玉矿,而是这个秦代皇室的碗,以他们两人的阅历,对于关中墓葬分布,可以说了然于心,可以肯定在这个山坳里,绝对不该出现档次如此之高的皇室器皿。

除非这里有不为人知的墓葬,这无意中的发现立刻勾起了屠双和朱七的兴趣,让村民带路去发现碗的矿洞一探究竟。

那是一处废弃的矿洞,屠双和朱七很快就发现,在挖矿的时候,无意中挖到了一处古墓的下面,从发现的碗来看,他们两人都坚信,这个墓葬的规格不会低,很好奇墓主到底是谁。

当土匪或许他们两人并不出众,但若说到探墓,他二人联手,就没有挖不开的陵墓,事实上,矿洞其实就是最好的盗洞,他们根本没有耗费多大气力,便挖通了古墓。

但看见的一切让屠双和朱七大失所望,那不过是一处极其简陋的秦墓,从规模看墓主应该是很普通的人,整个墓地之中没有一件陪葬品,两人打开了棺椁,在一具枯骨的手里发现一块蓝田玉牌。

“玉牌上有篆书的刻字,最开始我和七哥真没把这个墓放在眼里,谁知道,等我们看完玉牌上的刻字。”屠双停顿了一下,眼睛放出贪婪的光芒。“我才意识到,我前半辈子干的全是浪费时间的事。”

“为什么?”田鸡问。

“玉牌上记载了一个地方,一个我和七哥做梦也没想到会有的地方,若是能找到这个地方,权利、财富唾手可得,但最重要的是,可以长生不老。”屠双身体慢慢向前靠了一些。“这地方就叫,青丘玉墟!”

我们大吃一惊的对视,想不明白,为什么秦帝千方百计掩饰的秘密,会出现在深山之中一座不知名的墓室里,难怪朱七会对我们说出青丘玉墟,原来早就知道这处地方的所在。

“玉牌上都记载了什么?”宫爵追问。

“我们在墓中没有找到墓主的名字,因此至今也不知晓墓主是谁,不过从玉牌上的记载看,墓主身前是扶苏手下的一个心腹食客。”

“扶苏的食客!”我抬起头,似乎事情渐渐可以联系起来。

屠双不慌不忙对我们说,记载中,这位食客是一位能工巧匠,可以制造出巧夺天工的器物,同时也擅于营建,他从扶苏手中得到一份草图,扶苏要求食客,按照草图上所绘的样子修建一座宫殿,要求是整座宫殿必须用玉石修建。

“公子扶苏,差一点登基成为帝王的人,他要求修建的宫殿,而且还全是用玉石堆砌,当时我怎么也想不出,一座玉石宫殿会是什么样的,但至少应该价值连城才对。”屠双轻描淡写说。“这位食客拿到草图后,也惊叹不已,说能设计出这样宫殿的人只有神人。”

屠双抽了一口烟,默不作声半天,似乎思绪还在当时他们发现陵墓的时候,他告诉我们,扶苏在把草图交给他的时候,也有言在先,他若是负责修建青丘玉墟,完工之日便是他的死期。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食客非但没有脱掉,义无反顾领命,在玉牌的记载中这是一处修建在地底的宫殿,就连食客最后也震惊无比,这座宫殿不是陵墓,而是一座庙宇,在庙宇中供奉着十二尊神,真正的神。

大秦的天下就是这十二尊神赐予的,扶苏告之食客,不但是天下,有朝一日若唤醒神,作为回报还将得到永世不朽。

食客不敢怠慢,殚精竭虑兢兢业业负责青丘玉墟的修建,直至整个浩大的工程完工,在玉牌上,食客描述着那座旷世宏伟的玉宫,晶莹剔透的宫殿,闪耀着神圣庄严的光辉,在火光之中宛如一颗硕大的地底明珠。

最后他看见十二尊金人被安置于青丘玉墟之中,那也是他最后一次看见青丘玉墟,对于一个能工巧匠来说,能修建一座足以千古留名的宫殿,远比他的生命更为重要。

他向扶苏请死,可扶苏却要求他完成最后一件事。

“什么事?”我有些激动的问。

“扶苏想要把青丘玉墟的地点保存下来,作为大秦的传世地图,让千秋万代的帝王一直流传下去,因此要求食客打造一个能藏匿青丘玉墟地图的东西。”屠双心气平和回答。

我张着嘴慢慢把目光落在漆黑的木头上:“难道……难道青丘玉墟的地图就藏在乌钟古琴里?!”

“对,就是这把古琴,食客把青丘玉墟的确切位置藏匿其中。”屠双点点头。“乌木质地坚硬,经千年不腐,并不是制琴的材质,但食客一双巧手,居然把一块乌木制造成足以绕梁三日的古琴,谁会想到一把古琴里会藏着惊天的秘密。”

我们纷纷站起身,把其貌不扬的乌木古琴放到桌上,在墓里埋葬两千多年,不仔细看还真不知道是把古琴,不过也是万幸,倘若完好,指不定会被那人卖到什么地方去。

我小心翼翼拿在手里端详,但除了一块木头之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奇特的地方,我把乌木交给宫爵,他也没看出有什么端倪,直到宫爵把乌木放在耳边,扣指轻轻弹了一下。

“里面有很小的缝隙,薄如蝉翼,这不是一整块乌木,而是两块拼合在一起的。”宫爵激动不已说。

我们全都看向屠双,这东西按理说现在是属于他的,要动必须得屠双同样,屠双面无表情点头,宫爵要来一把小刀,轻轻刮开乌木四周的木屑,我们很艰难才看见一条贴合相当紧密的缝隙。

宫爵深吸一口气把刀尖慢慢投了进去,从未见他神情如此严峻,毕竟他手里拿着找到青丘玉墟唯一的线索,打造这把琴的食客又是巧夺天工的工匠,倘若在里面设置机关,丁点差池就会毁掉我们找到青丘玉墟最后的希望。

宫爵如履薄冰,轻轻撬开乌木,里面果然是一出光滑平整的木面,显然曾经被精心打磨过,可上面什么都没有,只是在左边有一颗镶嵌的珠子,而右边却是一处菱形的凹槽。

“蓝田古玉。”叶知秋指着那处凹槽说。“这里应该是用来放那块蓝田古玉的。”

我早就看出,常赫得到的蓝田古玉应该是镶嵌在某处地方上的,如今看来我的推测是对的,常赫把古玉交给叶知秋,她小心翼翼安放在凹槽里,大小刚好一致。

可是我们等了半天,依旧没有丝毫的反应,似乎我们还忽略了什么,我抬头看向屠双。

他漫不经心抽了一口烟:“关于玉牌上记载的事,我还没说完……”

第719章 阴阳五行第293章 身无分文第680章 他乡遇故知第389章 柳暗花明第200章 117局第615章 黄河古道第275章 玉猪龙第117章 地师第264章 奋不顾身第74章 神的诅咒第302章 如期而至第104章 臣服第278章 众矢之的第695章 知无不言第30章 杀人灭口第405章 原地待命楔子第81章 尸骨墙第514章 莫敢仰视第92章 噩梦巢穴第135章 遇袭第513章 血色图腾第252章 人不可貌相第447章 首脑第302章 如期而至第53章 六瑞玉室第300章 原地待命第145章 话中玄机第427章 死亡幻觉第203章 离殇第400章 东海基地第245章 瞒天过海第733章 多此一举第170章 我是谁?第189章 死亡陷阱第678章 国主王座第624章 石门地图第754章 近在咫尺第694章 莫逆之交第282章 凤阿岭第464章 天丝蛊第407章 唯一的影像第8章 同舟共济第278章 众矢之的第166章 峰回路转第617章 探墓奇术第724章 画龙点睛第718章 大隐隐于市第593章 承诺第50章 金阙冰棺第539章 一念之仁第11章 北邙少闲土第397章 巴蛇第149章 第十三个人第648章 羁绊第734章 阴阳相巡悬龙踪第200章 117局第35章 青铜龙马第240章 同门第63章 画皮第674章 混沌神域第172章 大漠沙如雪第506章 和盘托出第58章 耳听八方第173章 辽东王第152章 登峰造极第517章 迷途知返第561章 分歧第125章 天字一号第591章 殊途同归第617章 探墓奇术第559章 动摇的信念第668章 仙宫入口第620章 护尸目第16章 金主第143章 一报还一报第224章 龙迹第425章 守护者第541章 亡者的彼岸第631章 昆仑神女第45章 机关钥匙第462章 神的惩戒第236章 魔国双城第555章 缺一不可第628章 八龙之骏第691章 永无止境第30章 杀人灭口第225章 见面礼第549章 全息图第672章 急中生智第506章 和盘托出第679章 功亏一篑第51章 华夏共主第409章 凶手第645章 心知肚明第448章 身不由己第750章 最后的龙脉第261章 险象环生第688章 熟悉的杀戮第289章 十里秦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