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李牧激将法

自李牧第一次率领舟师震撼天下,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

因李牧舟师之利,当时人都忘记了李牧还是一员骑将。直到李牧率领一支轻骑兵,穿插于楚国腹地,如入无人之地。

天下人总是忘性大。在李牧灭南楚,克齐国后,他们又只记得李牧是一员擅长运用骑兵的陆地将军,对南秦舟师的记忆逐渐淡去,又将南秦的舟师当做了只会运粮运兵的辅助。

南秦舟师在这十几年并不是沉寂了。李牧常常带着舟师南下练兵。

只是因为南北路途遥远,信息阻隔,所以天下人并不知道南秦舟师比以前更加强大。

春秋时,晋国和楚国扶持吴越代理争霸,后来吴越实力渐强,反噬其主。

那时南方也是争霸的战场,吴越楚三国的舟师都发展较快。

吴越被灭,楚国一统南方后,江河水战已经不再必要。

至于海战,海船和江河中行驶的大船构造不一样,需要重新点技能树。楚国国土线广阔,与其从海上进攻,不如战车平推。

战船维护需要耗费大量资源。舟师无用武之地,便几乎被废弃了。

楚国残存的舟师最后一次绝响是在长江三角洲,春申君和李牧一战。

那一战春申君失去了楚王的信任,楚国残存舟师全军覆没,楚国永远失去再夺回长江以南大片领土的可能。

项燕也是一员陆地将军。

项家是较早认识到骑兵重要性的将门。虽然没有马镫,但只要骑兵身体足够强壮,双腿能够夹紧马腹,也能在马上用兵器。

就算身体不够强壮,骑兵也能在马上使用引弩。远远射箭,和骑兵贴脸射箭,对敌阵的压迫力和杀伤力是不同的。

项燕和他选出的亲兵,都是能在马背上持着长兵器厮杀的壮士。

秦国有了马镫之后,能培养出更多的骑兵。但因为秦国一直打的是歼灭战,所以能觉察到马镫,把马镫消息传出去的人不多。

有极少数的六国人察觉到了这件事。但六国上层世卿贵族不仅鄙夷工匠之流,也不常亲上战场,所以这个消息传不到他们耳中。

也有人将这件事告知了六国将领。

但上梁不正下梁歪,前线将领大多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将此事压下不提。

如果提了,打造马镫和装配马镫会耗费许多人力物力,配套兵器和骑兵训练又是一大堆麻烦。且如果骑兵能够大规模淘汰战车,那么贵族手下那么多制造战车的作坊岂不是会倒闭?

谁敢贸然进言?

秦国的敌人中,倒是北胡和东胡有可能学到马镫。不过等他们琢磨出来的时候,秦国的骑兵仍旧装备碾压他们。

从历史中可以得知,成建制的骑兵军团,中原王朝永远碾压北方游牧民族。

北方游牧民族最麻烦的是抢一波就走,极大地破坏了中原王朝的生产力和政权稳固。

到后来北方游牧民族进化成北方王朝时,那就是两个王朝的对抗,和传统的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不一样了。

胡人的事暂且不提。总之,六国如果要更新骑兵装备,不仅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还会影响许多人的利益。

从古至今,会造成兵制改革的军备替换,都很不容易——军事改革也是改革,改革哪有容易的。秦国有秦王一言九鼎,大权独揽,六国有什么?

项燕与其他平庸将领还是不同的。虽然他在历史中不够资格进入战国四大名将,但好歹有一点眼力见,在与秦国交战时发觉了马镫的作用。所以项燕给自己亲兵的战马配备上了用绳索和皮条做成的简易马镫。

但他没有声张,更没有向楚王进言,只是将这支骑兵当做了自己的秘密武器。

春申君步步退让,结局是被楚王赐死。

有了春申君的前车之鉴,楚国不会再出现完全信任楚王的愚蠢之人了。何况项燕知道,当他迎公子启逼宫之后,芈姓贵族就非常厌恶他,一些楚国老封君也很鄙夷他。

虽然他此举有利于楚国,但逼宫就是逼宫,谋叛就是谋叛。芈姓宗室做得的事,项燕一个外姓人做了,就是抽整个楚国宗室的脸。

他必须增强自己的力量。

项燕卯足了劲研究李牧和王翦的骑兵,在自己的私兵中也练出了一支轻重骑。他的族人都被掳到了秦国,家中钱财无用,被他全部用于了自己的私兵。项燕一直不认为他不如李牧。

虽然天下人根本从未讨论过项燕和李牧带兵谁强谁弱,而是讨论他和朱襄带兵谁强谁弱,换个战场,朱襄还能不能赢他。但项燕自己认为他和李牧是一个梯队的,李牧只是在军备上比他强。

他现在也打造出了自己的轻重骑,认为自己终于能和李牧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比一比。

"什么?李牧率领舟师,连克淮水以北诸城,已经控制住了淮水以北所有码头?!"

扑了个空的项燕大惊失色,手中马鞭落地。

项城中的楚王启和楚国卿大夫们也欲哭无泪。

李牧不是一员骑将吗?他怎么又用上了舟师了?!

楚王启绞尽脑汁思考那个舟师是什么模样,许多年纪大一些的楚国卿大夫开始头疼。

他们想起了十几年前,李牧横空出世,一战成名的那“一战”,就是拉出了一支怪模怪样的秦国舟师,一月之内连克长江南岸。

现在又是舟师,又是一月。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李牧在六国人面前刷了十几年的“骑兵将军”的名号,现在又拉出了他那支无人能敌的舟师!

"怎会如此,怎么如此……”楚王启有些慌乱了, "临武君离开时,应是在淮水北岸布置了重兵防守,为何会一月之内全部被灭?"

楚国卿大夫也不知道为何会如此。

现在他们只得到了前线战败的消息,没得到具体细节。于是有卿大夫道:“会不会是临武君根本没有在南方布防?”

也有卿大夫捶胸顿足: “大王,我就说不该把所有军备都交给项燕。那项燕即便是没有自立之心,可他曾被秦国的长平君击溃,用兵能力不行啊!"

还有人做事后聪明状: “那长平君从未上过战场,还是以一敌十,都能把项燕击溃,项燕恐怕就是个赵括。"

“项将军还是比赵括好多了。虽然项将军没有赢过秦国的大将,但打楚国的将领,没输过。”有支持项燕的卿大夫道。

他这句话,把朝堂众臣都干沉默了。

楚王启按住眉间,长长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是啊,项燕虽然曾经攻下秦国几座城池,但那几座城池原本就是楚国的,他攻打时,秦军几乎没有怎么抵抗。

项燕第一次和秦人硬碰硬,就被朱襄公击溃。

更可悲的是,朱襄公带的还不是秦军主力。

春申君曾哀叹,回到楚国的溃兵逃将哭着说,打广陵的时候,敌人都是带着楚音,唱着楚歌,是楚国自己人。若不是项燕非要把长江北岸的楚人的家毁了,他们何至于与同乡兵戈相向。

项燕第二次和秦人硬碰硬,就是东方联军攻打函谷关。

那一战,联军当然是失败了。

所以项燕打秦国,严格一点来说,真的是没赢过。

以项燕与秦国作战的战绩,楚王启当然也怀疑过,将楚国边防全部寄托在项燕身上,是不是有点不稳固。

但他挑来挑去,更无力了。

是啊,项燕打秦国的将领没赢过,但他打出楚国的将领没输过。项燕声名鹊起就是从楚国内乱开始,当时他的战绩几乎无敌!现在楚国能领兵的将领,要么是从南楚国逃回来的被项燕揍过的敌将,要么是连连败退被项燕救

过后成为项燕下属的将领。

项燕上不了,还有谁能上?

楚王启连连叹气,露出苦笑: "尽力而为吧。赶紧让临武君回来,李牧要来攻打项城了。"因李牧擅长轻骑兵灵活作战,所以六国人曾编排,李牧在机动性良好的平原作战,可能是无敌。

现在舟师将军李牧控制了淮水北岸码头,淮水天险已经崩溃。在李牧面前,就是机动性良好的江淮平原。

舟师将军李牧,大概马上就要变身成骑将将军李牧了。

在楚王启清醒的认知中,楚国朝堂结束了喧哗,赶紧准备守城。有些卿大夫不由叹气。

这个楚王是英明的,若是先王没有将楚国霍霍到如今不到三分之一的领土多好。现在楚国有了一个英明的楚王,晚了。

天下除了秦,就只剩下楚了!

正如楚王启所预料的那样,李牧利用舟师之利,从淮水上游急速顺流直下,迅速击溃还未有准备的淮水北岸诸多防线后,就开始从淮水南岸运兵运马。

秦国的骑兵战车步卒方阵该拉出来了。

李牧可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舟师将军或者骑将。

他听到这些称号之后,很不满地说这是其他人嫉妒他,故意说的轻视之语。排兵布阵,骑兵战车步卒协同的大军阵作战,他也很擅长。这是此时将领的基本功。

他未在此种作战方式上有战绩,只是因为他还没有机会用这种方式作战。还有,李牧听着楚人传播的谣言,已经郁闷愤怒很久了。南楚国不是他灭的,是武安君白起灭的!你们楚人是不是有点毛病,连武安君和武成君都分不清?!

楚人不仅自己这么说,还四处往外传,灭南楚的是李牧。搞得六国平民一提起灭南楚,就脑子—拍,“是李牧吧”。

李牧拎着一壶酒去找白公抱怨,心里郁闷极了。

他不需要抢夺别人的功绩。

楚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李斯、韩非、浮丘聚会的时候也在分析这件事。

他们三人一致认为,楚人如此做,是太害怕白起了,害怕到自欺欺人,宁愿李牧灭南楚,也不肯清醒地面对现实,灭了南楚的就是那个烧了楚王祖坟的武安君白起。

这就像是一个人被自己最怕的人打了,别人问起来,他要么说是自己摔的,要么说是另外一个人打的一样。

楚国上下面对武安君白起,真的是怕到了一种看上去仿佛有病的地步了。

楚国的创伤应激,让李牧气得咬牙切齿。李牧一直镇守南楚,非要独自灭楚,这个原因就是导火索。

李牧就要让楚人看看,我武成君李牧真正的作战姿态。李牧当然是会大军团作战的。

在原本历史中,李牧被赵王偃派去攻打燕国,之后又与秦国两军对垒,打的都是硬仗。

还是那句话,大军团作战是战国主将最基本的作战方式,是基础。李牧偏门战术玩得花,就证明他的基础扎实。光用最基础的战阵,他自然也不可能差。

何况大军团作战最主要的胜负点在于两军的素质。赵国已灭,秦军的素质可以不谦虚地说一声天下无敌。

李牧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输。

不过他心里这么想,但嘴上不会这么说。

假如又天降暴雨怎么办?或者军中突然出现瘟疫怎么办?更夸张一点,如果天降陨石怎么办?话不能说满了。

李牧是一个自傲但谨慎的人。

他迅速整备军队之后,迅速围住了项城,然后摆开阵势等待项燕。李牧没有任何遮掩,就在大平原上陈兵布阵。

他摆明了旗帜告诉项燕,我就是要围城打援,在这个最平坦的地方和你决战。天时地利双方都一样, “人和”上因为秦军是客土作战,楚军稍胜一筹。现在秦军要与楚军硬碰硬大决战,几乎是一战定胜负,就看你项燕敢不敢应战!

从兵法出发,项燕不应该应战。

大平原四处都有路,项燕的首要目的是救援楚王,然后分兵坚守各个城池,利用楚国的地利人和,多点开花,让秦军疲于奔命。

原本历史中,项燕就是这么赢了李信。

李信以为楚国和秦国差不多,应该是中央集权。他就像是攻打其他东方国家一样,以为斩首了就行了,二十万军队足以攻下寿春。

但楚国封君实力极强,这让楚国除了对外作战老有自家人拖后腿之外,在封君们面临生死存亡时,可以以各个封地为核心,实行多地多指挥中心作战。

打个比方,楚国就像是九头蛇,斩首一次没用。

所以李信顾此失彼,被项燕大败。

王翦看到了楚国的特点,让秦王政拿出全部家底,拖出了六十万大军,直接横着摆开平推。

楚国厉害的是纵深作战。那么王翦就直接将战线横拉到最宽,让所有战线都变成正面战场,逼楚国和他们硬碰硬,拼消耗战损。

楚国无力抗衡,项燕兵败自杀。

现在项燕也应该遵循原本时空中的作战方式,绕开秦军的主力,联系各地封君军队多点作战,让秦军顾此失彼。

但李牧却给他下了战书。

项将军,听说你常常自比我,现在我给你一个机会证明,你不是连从未上过战场的朱襄都不如。

李牧还嘲讽。

灭南楚的明明是武安君白起,但楚人却四处宣扬灭南楚的是我,这是何故?项将军你知道吗?总不会是楚人深深惧怕武安君,连他的名字都不敢提?

我对此感到深深的屈辱。所以我现在就要向楚人证明,我也能成为楚人的噩梦。

若下次楚人再提起灭楚之事时,不敢提武安君,也不敢提武成君,不知道会将灭楚的功劳按到王翦头上,还是干脆送给不会打仗的朱襄?

项将军,你认为楚人会不会怕我?

项燕看到李牧的书信后,黑着脸抽出长剑,一剑砍断了秦国送信使臣的脖子。

人的颈椎骨非常硬,项燕能将秦国送信使臣一剑枭首,可见他有多生气。

项燕不仅杀了送信的使臣,还将与使臣同行的所有秦人全部杀掉,把他们的脑袋挂在旗帜上,用来提升士气。

有人劝说项燕,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人也被项燕杀了。

"现在是灭国之仇,秦人乃敌寇,何能称来使!"

项燕十分愤怒。

对于项燕的愤怒,楚国兵卒大多支持。

都要两军对战了,还说什么不斩来使?好死秦狗!

项燕的下属们见此,知道自家将军虽然怒气上头,但没有气得失去理智。项燕是在借这几个秦人的头颅来提升兵卒的士气。

秦人无敌于天下,楚国连续战败了几十年,对秦人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

这次他们长途奔袭扑了个空,又得知秦人包抄了他们的后路,楚军的士气已经落到了低谷。如果项燕不做点事提升楚军士气,楚军还没有和秦军作战,就已经输了。

但提升士气之后,将军会如何选择?

项燕也在思考。

理智上,他知道应该不接招,绕开秦军主力,与其他封君的军队合流后再去救援项城。

更理智的做法,是不管项城,以项城为饵。

项城城中粮草充足,能坚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项燕指挥自己的军队,与楚国其他的封君一起,四处骚扰秦军,甚至直接攻打南秦,逼退秦军的可能性更高。

但情感上,李牧的信把他惹怒了。

李牧不仅嘲讽他,还嘲讽楚国。

谁说的楚国惧怕武安君,惧怕到连灭南楚的是谁都要造谣了!项燕憋着气,随意招来一个普通兵卒: "你知道灭南楚的是谁吗?"那兵卒傻傻道: “是秦将李牧。”

项燕: "……"

他又招来一个后勤民夫:“你知道灭南楚的人是谁吗?”

民夫想也没想道: “是李牧!”

项燕:"……"

项燕对自己的亲卫道:"灭南楚的明明是武安君啊!"亲卫无奈:"将军,这是先王的命令,你忘记了吗?"项燕茫然了一会儿,才想起李园颁布的,据说源自楚王的命令。

楚国要瞒着灭南楚的是武安君这件事,因为楚人听说白起来了,都吓坏了。

项燕当时被排挤,正在封地自闭,所以这件荒唐事听过就忘记了。他身边的亲卫当时留守陈都项家的宅院,对此比较清楚。

“当武安君灭南楚的消息传来时,陈都立刻乱了起来,许多人传谣言,说白起已经快到陈都,要一把火把陈都烧了。"

“那时有不少人匆忙出城逃命,还有人在绝望之中纵火焚家,趁乱打劫的匪盗更是层出不穷。”"先王虽昏庸,但为了平息骚乱,炮制此等谣言,也是无奈之举。"

项燕沉默了许久,问道: “但武安君很快就死了。”

亲卫叹气道: “就算武安君已死,但楚人可曾亲眼看到武安君的尸体?他们还是会惧怕。不仅普通平民,芈姓贵族更是对武安君恐惧不已。"

武安君白起,可是把芈姓老祖宗的坟都烧了!这在周王迁都,战乱开启至如今,还是头一遭!项燕再次沉默了许久。

他决定独自冷静一下,再去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但李牧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

李牧不仅给他发战书,还派人给楚国各个城池的封君投递书信,说他已经与项燕约战。

项燕老对外吹嘘他是楚国名将,还靠着逼宫谋反另立新君,逼迫楚王承认他是“临武君”,以此与秦国的“武安君”和“武成君”相提并论。

武安君和武成君都是靠着战功封爵,你“临武君”凭什么与我和白公相提并论?凭你逼死了一个楚王吗?

如此鼠辈,居然想与我等并列,这是对我等的侮辱!现在李牧给项燕这个机会,让项燕证明他不是鼠辈。

没有奇策,没有援兵,天时地利人和还是项燕占优势。我武成君就在这里等着,看项燕他敢不敢来!

李牧又给项燕去了一封信,除了告知他已经向楚国其他地方递战书之外,还嘲笑他这个“临武君”名不副实。

临武君景阳虽也败于秦国之手,但除了秦国之外,他的外战没有输过。在楚顷襄王时期,临武君景阳面对齐、韩、魏联军也能轻易取胜,威服诸侯。

你这个临武君就在楚国平过几次叛乱,平叛的结果还是南楚自立。你也敢厚着脸皮自称"临武君”?景阳若泉下有知,都要把临武君的帽子丢地上踩两脚,认为这个称号被玷污了,不配再戴在他头上!

项燕看信的时候血压噌噌噌往上涨,那叫一个头昏脑涨胸闷气短眼前一黑,嘴中腥气翻腾,仿佛要被气出一口老血。

"李牧!欺人太甚!"

项燕怒急,不顾下属劝阻,命令全军开拔,要与李牧正面决一死战!项燕大军将至的消息传到李牧耳中时,李牧正扛着一把锄头刨土。他驻扎的地方原本是村庄,繁盛的草木中有逃窜楚人遗留下来的农作物。李牧被朱襄带着种地陶冶情操,在一处草丛中发现了土豆的踪影。

算一算时间,这个时候土豆应该已经长大了。他便兴致勃勃扛着锄头,去四处找土豆挖。待得知项燕来了时,李牧刨出土豆: “宰杀些牲畜,今日全军吃土豆炖肉。”

"是,将军!"

第214章 岂知千丽句第238章 李牧大危机第214章 岂知千丽句第50章 太医安神药第224章 冰镇甜豆花第153章 夫妻肩上泪第234章 无害我田稚第26章 木筒凉河水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144章 蔺贽新田律第188章 沿江内迁令第154章 始皇崽头槌第212章 信陵君醉言第243章 是儒家圣王第13章 新鲜生土豆第164章 义战不义战第77章 浮灯烟花火第54章 凉水硬干粮第221章 诸老将请战第24章 白水煮豆饭第64章 荀子木拐杖第24章 白水煮豆饭第86章 隔水蒸南瓜第186章 已然来不及第182章 食肆遇学生第156章 始皇崽墨痕第95章 神灵杯中血第167章 赵姬诉无辜第126章 白水煮鸡蛋第267章 我自东去你西行(正文完)第136章 竹笋傍林鲜第23章 白起小石子第107章 君子伪善心第52章 豆叶小米粥第34章 老翁唾沫水第165章 直辕战意义第62章 韩非红眼眶第116章 菊花豆腐羹第169章 我上奏废后第235章 太子政及冠第167章 赵姬诉无辜第158章 夜宵粥小菜第262章 良将和名将第187章 燕王喜报仇第260章 张良又一策第58章 炸虾三虾面第69章 平原君笑泪第117章 糖渍南瓜干第5章 始皇童子尿第247章 太子抓周宴第208章 相聚半日闲第67章 燕赵边军酒第162章 李牧的名号第185章 成家立业梦第46章 卤水煮豆子第241章 暂不定谥号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82章 补药鸡蛋汤第97章 猪油酸菜面第226章 不过多门课第66章 海带味噌汤第138章 墙上楚地图第99章 红烧江鲈鱼第262章 良将和名将第245章 长平君唤雨第115章 雪姬纺织机第19章 姜丝炒肉丝第17章 手板心炒肉第82章 补药鸡蛋汤第215章 杀人者魏王第81章 水患后钉螺第80章 辟水蛊神药第224章 冰镇甜豆花第260章 张良又一策第185章 成家立业梦第140章 白菜粪肥泥第40章 茱萸土豆粉第47章 蔺相如戒尺第167章 赵姬诉无辜第233章 船迟打头风第266章 论迹和论心第205章 鸡清汤时蔬第58章 炸虾三虾面第18章 烤土豆蘸盐第69章 平原君笑泪第145章 朱襄手中棍第74章 廉颇心火气第262章 良将和名将第20章 秦王蜂蜜水第140章 白菜粪肥泥第58章 炸虾三虾面第111章 糖炒板栗子第198章 始皇崽游记第39章 始皇崽糖球第96章 桌上茶水痕第33章 冰凉冬雪花第175章 炙肉夹白馍第130章 对东瓯好意第22章 泥土沾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