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魁首

虞城,天清气明,大日的光辉照耀了每一片区域。

之前的黑暗早已被驱散了,似乎从未来过。

一间房屋内。

宋知书盘膝而坐,神色平淡,可并没有修炼,而是仔细端详着手中的小册子。

旁边,是与他一起经历过大战的陈景云以及林成等人,不多,只有十余个。

“死去的那些人,名讳还有一些具体的信息,都记载小册子上了。”

“总计是八百六十四人,全无遗漏。”

陈景云在一旁开口,声音显得有些沉重,在那其中,除了有自己在青州城带来的散修之外,还有原本就在虞城的,所以加起来有八百多人,全战死在了虞城城下。

而距离那一战,现在已经过去三天了,在这期间,他们将所有的事情都处理了一下。

另外就是将之前疏散的凡人百姓,再一次迁入了城内,现在是收尾事宜。

小册子上记载的那些人,是与他们浴血一战的人。

陈景云也将每个人的名字信息都记了下来。

“恩。”

宋知书看着上面的一个个名字,点了点头,这些曾经都是鲜活的生命啊,沉默片刻之后,他便抬起头:“这些名字,我们要刻在一座石碑上,立于虞城中心,有些人,不应该被遗忘。”

这一场大战,规模并不大,死去的人其实也不算多,但却有着极大的意义。

关键时候,不顾一切,选择挺身而出,本就值得所有人敬重。

何况他们还坚守到了最后一刻。

宋知书不管别人会怎么想,但在其眼中,在虞城死去的人,于自己而言,值得敬佩,值得一生铭记。

“放心,我们已经在做了。”陈景云回答,立碑之事,对于修士来说并不难,而以那些人做的事情,也确实应该如此。

“王兄看到,应该也会高兴吧。”

林成和李先松相视一眼,那是他们的挚友,如今已经死去了一个。

二人对此的确难受,但并不会觉得可惜,为大义而战,守在了最后一刻,应是骄傲。

其实,在这一战之后,守住了虞城,每个都是有功之人,此次不仅避免了晋州大难,还防止了封天魔阵完全激发后所带来的影响,怎么奖励都是不为过的。

甚至于依靠此战,他们的名字也会被一些人知晓,入一些顶尖宗门为弟子都没什么。

毕竟功劳放在那里,并非用修为和天赋就可以衡量的了。

有些势力也很乐意招收,作为象征。

事实上,在这几天内,也确实有一些宗门来到了虞城,询问了林成等人有没有入门的想法,给出的待遇都很不错,就连陈景云也是,由于拥有读书人的身份,找上他的宗门有很多。

不过对于这些,他们暂时都选择婉拒了,没有接受。

每个人都认为,守卫虞城,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如果有奖励,拿该拿的就好。

至于前往宗门却并未考虑,陈景云等人都觉得自己不是什么大人物,应该没有那么大的份量,如果真的接受了,那死去的人呢?

经历这一战,活下来的人都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知,一切都不过暂时的。

他们活下来后,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还应该背负更多的东西。

现在众人想的不是以后,而是那些死去的人。

“历经多日大战,又忙碌了好几日,诸位道友先回去吧,到时候我们还要回青州。”宋知书打破了宁静,当即开口道,现在虞城已经不再危险,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自然也是时候回去,因为那些死去人的尸骨,有些就在青州,应该带回求安葬。

“好。”

众人点头,然后起身,各自准备去调息。

陈景云则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当即道:“宋先生,虞城城主周晃今日回来了,说这两日将会大摆宴席,宴请我们这些人。”

不属于虞城的某些人永远地留在了这里,偏偏是虞城的,却早早离开了。

对此,他心中没有怒,只是平淡而已,因为没有必要。

“不必理会。”

宋知书头也没抬,直接罢了罢手。

虞城城主在大战开启之初,就选择逃离了,现在一切落幕又选择回来,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但他并不打算去指责什么,个人有个人的选择而已,没什么好说的。

“恩。”

陈景云也是这个意思,当即微微躬身,然后与众人离开了。

房间中,就只剩下宋知书一人,依旧拿着那本小册子,沉默良久,郑重将其放在储物袋当中。

做完这些后,他闭上眼睛,体内,有数百道儒家正气不断震荡,那是宋知书在从知行境入君子境之后所出现的,细算之下,一共有八百二十道。

似乎可以再开启仙塔二重中的第四个玉盒了。

之前宋知书经历多日大战,凝聚了非常多的儒家正气,不过因为将【圣心】作为的最后的底牌,所以并没选择开仙盒,而是直接将其转化为了浩然正气,有三千道。

如此,他在激发【圣心】后,才能拥有堪比元婴境的力量。

不过也因为这次,所有的浩然正气和儒家正气几乎全部都用光了。

现在也只有体内的那八百多道儒家正气了。

果然。

堪堪是凭借提升境界,就想要获得更多的儒家正气和浩然正气是不太可能的,必须要斩妖除魔才行。

只是,像虞城这样的机会不多,怕以后更是难以遇上,不过宋知书也觉得少一点好,妖魔越多,代表灾难越大,他可不想在如此情况下去获得儒家正气。

而自己现在体内的这些,足够再开启仙塔第二重中的玉盒了。

“开或者.不开。”

宋知书沉默,但最后还是没有选择开启。

毕竟这种事情并不着急,拥有足够的儒家正气后,随时可以进行。

再者自己境界刚刚突破,还未彻底稳定下来,故而想着等到时候回到青州城再说。

没有再思考这些,宋知书继续内视,将注意力放在了内丹上。

结丹境,已经不需要特意去打坐修行,拥有内丹,能时时刻刻吸收天地灵气为己用,同时转化为法力,寿元达五百之数,若修行一些养生之法,活到七八百岁都不是太大问题。

还能开始修炼各种神通道法,以庞大的法力支撑,将其威能彻底展现出来。

不说有焚天煮海之能,但开山截江肯定是不在话下的。

可以说到了这个境界,基本都暂时脱离了一般修士范畴之内,有着种种手段,相当于是一个分水岭。

此刻宋知书能明显感觉到在,在那颗内丹之中,所蕴含极为浑厚的法力,与筑基境基本就是两个概念,不过如此法力,如果只是操控飞剑什么的,那就有些浪费了。

而他虽然没有修行神通道法,但有那大梦斩仙剑诀其实就已经可以了。

稍加思索后,宋知书双指并拢,以体内法力进行操控。

嗡~

下一刻,房间之中涌现出一道庞大的剑意。

各种光芒环绕其双指之上,凛冽的气息更是席卷了四周,不断呼啸,却引而不发,尤其在法力的不断加持下,威能也愈发强大起来,须知,这还没有动用飞剑,否则的话只会更强。

“据说将神通亦或者强大的剑诀修炼至一定程度,将会体内形成神通种子亦或剑种。”

“可惜我接触大梦斩仙决时间太短,现在连真正入门都算不上。”

“若想要形成剑种,怕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日了。”

宋知书收敛剑意,细细琢磨。

之前使用大梦斩仙决,就已经发挥出了超出预料的威能,到了结丹境将会更强。

加上自己金丹境的元神,还有那走上大成修行之道所拥有的浑厚法力,即便他现在才处在结丹初期,但威胁到真正的金丹境肯定不会有任何问题。

当然,宋知书还在思索另外一个问题,便是在自己融合【圣心】后,感悟【善】之一道所挥出的一剑,他认为,若能将那一剑完全领悟,将会是更为恐怖的一种手段,或许不会弱于大梦斩仙决。

可惜的是,现在自身实力还太低,暂时还无法复刻那一剑的手段。

且就算能,怕是一剑之后,自己也将会力竭。

“越是强大的剑诀,使用的限制也会越高,并非因为无法修行,而是本身支撑不了。”宋知书自语,这东西就犹如使用法宝一样,给一个练气修士一件道器,可以发挥出真正的威能吗?显然是不行的,神通剑诀也是这个道理。

但不管如何,经过虞城之战后,他现在总算是明白了今后要走的路。

儒为内,剑为器,仙为外。

并未继续深入思考。

宋知书又开始感悟达到君子境之后,此刻自身的变化。

元神增强那是肯定的,但真正的变化就在于,他现在因为儒家境界的提升,对于外界的感知力更加清楚,这种感知和元神完全不同,是一种对于天地意志的一种感知。

相当于你知道的一种规则的运行方式,并且可以进行掌握和借用。

这让宋知书不由想起古云大儒的话,儒家之强,强在自身,懂得自然运行之道,而越强大的儒家修士,掌控的天地之力就越强,顺应天地而为,行使天地权能。

换一句话来说,儒家不需要修士那样借用法力,只需要意志一动,便可让天地产生共鸣。

文渊先生也曾说过,儒家读书人真正的手段,是在君子境之后才能体现出来的。

现在的宋知书已经有了这种感觉,感受天地,明悟一些自然之道。

“精神与天地共鸣,顺应天地。”

宋知书闭上双眼,感受周围空间中的灵气流动,不由心思一动:“灵气也由天地而生,那以我之意志,共鸣天地,自我形成一道聚灵阵可不可能呢?”

想到这里,他不由笑了,一个想法就想要形成一道聚灵阵,这怎么可能?

在仙道修行之中,聚灵阵虽然很普通,但想要布置出来,必须要有阵石,然后按照相应的范围才能彻底形成,怎么可能想一想就有?

嗡~

可就在宋知书思考这些的时候,

周围天地灵气震荡,几乎在瞬间就汇聚而来。

同时一道道华光涌现,集中在他身上,那是浓郁的天地灵气。

“这真是聚灵阵?而且品级还不低?”宋知书有些懵了,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自己明明只是一个念头而已,怎么会.

等等。

忽然,他又发现在那聚灵阵形成的时候,自己的元神正在不断消耗。

精神与天地共鸣,想要顺应天地做一些事情,必然要有消耗。

否则的话想什么就是什么,那就太离谱了。

宋知书能明显感觉到,以自己现在的元神强度,让聚灵阵坚持数天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甚至于只要愿意,还可以将这座聚灵阵扩大范围,当然这样一来消耗的元神也将会更多。

随即,他心思一动,聚灵阵自动散去。

“其实刚刚并非是聚灵阵,而是因为我在达到君子境后,感悟了天地,让天地灵气自动汇聚而来,只不过是按照我的想法,形成了所谓的聚灵阵罢了。”

在经过思考之后,宋知书明白过来,怪不得有修士说强大的儒家读书人,可言出法随呢。

原因真正的点在这里,在于理解了天地运行的规则,天地不灭,儒家手段就在。

当然,如果逆天而行,得不到天地承认,那就不行了。

“儒家手段,果然与仙道完全不同。”

宋知书感叹,读书这么久,自己也总算是亲身体验了儒家的手段,虽说能做到的事情很少,但总算对于儒家也愈发了解了起来。

同时也清楚,儒家真正的力量,还等待着继续挖掘。

故而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他也开始适应君子境对自身所产生的影响。

也开始思索,如何将儒道和仙道的力量完全结合,相互配合,走出自己的路。

如此,时间一点一滴过去。

七天后。

宋知书完全突破之后的变化,境界也完全稳定了下来。

期间还使用天雷瓶淬炼肉身体魄,由于修为增强,所以他能承受的就更多,成功将体魄提升到了筑基后期的程度,再有一些时间,达到圆满应该不是问题。

只是想要提升至结丹体魄却不太可能,天雷瓶的品质放在那里,不过下品灵器而已。

就算威能再强,但也强不过本身的极限范围外。

除非晋升品质。

宋知书想着,这倒不是不可以,只要浩然正气足够就行。

当然,圣人剑胎也该提升了,自己现在是结丹境,下品灵器肯定是不够了,至少极品,甚至于更强的古器,所以接下来又有许多事情要做了。

且还有一点,抵达结丹境之后,修行所需的资源也将会更多。

之前在筑基境,动辄就是数十万枚下品灵石。

到了结丹。

就连宋知书也有些头疼。

不过在此之前,他首先需要回到青州,将晋州之乱的各项事宜彻底收尾,同时把那些死在虞城散修的尸骨,也都送回原本属于他们的地方。

虞城城下,宋知书、林成、李先松一行人面向这片大地微微躬身。

这里是他们曾经大战过的地方,有许多人死去。

故而在离开之前,自当来此。

除此之外。

在城内也竖起了一座石碑,刻有每个人名字,让虞城内凡人世代铭记。

良久,众人起身,陈景云微微叹气,继而道:“宋先生,时间差不多了。”

“恩,那就走吧。”

宋知书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说什么,又看了虞城一眼。

至于前来相送的城主周晃,却完全不在他眼中。

林成等人,更是毫不在意。

有些尴尬的周晃,但心中也不敢有气,毕竟这一次虞城之战,自己几乎什么都没有做,尤其现在宋知书等人,俨然成为众多修士眼里的功臣了。

他在想,为什么当初就不能留下来,就算一直坐镇城主府,也比现在要好啊。

随即,众人直接御剑而去,顷刻间消失在虚空上。

宋知书明白那虞城城主的想法。

世间就是如此。

有人因为一腔热血,心中大义,选择坦然赴死,更有一些人只顾眼前利益。

但这些他都不在意了,因为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自己也不会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指责任何人,只需要那些人值得敬佩,那些人可以无视便可以了。

青州城门。

与以往的进进出出不同。

此刻在城门口,至少有数万人聚集在一起。

其中修为各有强弱,弱小的在练气境,强大的结丹也有,但无一例外,全都是散修。

他们看向远方,眼神中也带着些许焦急之色,似乎都在等待什么。

“这么多天过去,宋先生他们也应该回来了吧?”

“不清楚,不过等等没什么,宋先生一行的虞城之战,为我们散修正名,从今以后,看谁还能说我们散修于妖魔之乱中毫无功绩。”

“是啊,据说只有几百人呢,硬生生挡住十天啊,传闻中最后一日有天魔降临。”

“我得到消息的时间太晚,不然也一定会去虞城,可惜后面青州封城。”

“确实可惜。”

一个个散修开口,话语中带着敬重也一些可惜。

虞城之战,在封天魔阵被破后,在短时间内传遍了世间。

虽然青州城一些修士此前也知道一点,但却不清楚细节,可在更多消息传入后,几乎每个人都震惊了,带着数百名散修,挡住妖魔大军整整十天啊,可谓壮举了。

更为重要的是,也正因为这十天,晋州全境都得以免受妖魔之乱。

如此功绩,如此举动,怎能不让人侧目。

且还有一点。

那就是参与此战的,几乎全部都是散修,这说明什么?

一直以来,散修在那些宗门弟子的眼中是不起眼的,不敢当大用,尤其之前青州之乱,双方差点爆发出剧烈冲突,虽然最后事情得以解决。

可对此,散修一直都不服气,他们确实没实力没背景,但关键时候也绝对会顶上去,只不过没机会而已。

但此次虞城之战,宋知书带领散修,间接解救了整个晋州,而这些全是散修之功。

事情发生以后,几乎所有宗门弟子都哑口无言,不再像之前一样。

更有宗门弟子终于开始正视了散修。

这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宋知书等人,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所有散修的尊严。

所以在这青州城内,只要是散修,知道那些人这几日会回来,几乎全都自发前往城门口准备迎接,对于他们而言,宋知书就代表了他们散修。

“只是,我听闻宋先生,是太昊剑宗弟子,就是当初那个引起天地异象的宋知书。”

有散修开口,觉得把对方当做是散修有些问题。

太昊剑宗,可是当世顶尖势力啊。

而此刻众人也已经知道,他们所知道的宋知书,就是太昊剑宗的那位。

“这又如何?宋先生早就脱离了太昊剑宗,已然就是散修了,而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当初宋先生为何会退出,不正是因为太昊剑宗对底层弟子不公吗?”

“是啊,他做的一切,都是为底层修士,不像某些人高高在上,正因为宋先生这个品质,才更加值得我们去敬重。”

“我觉得,宋先生当为我们散修,不是所以底层修士之魁首。”

又有散修开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多少年以来,散修是底层,在宗门弟子面前抬不起头,现在有一个人,为散修正名。

更为重要的是,有些人在知道宋知书的身份和来历后,就更加敬重了,明明当时自己不过一个杂役弟子,却可以直面太昊剑宗高层,怒斥不公,这是多少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啊,需要莫大的勇气。

如此品德之人,奉为散修魁首,绝对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虞城之战,对于当今天下而言影响实很大。

无论其他地方的散修怎么想。

但在青州之地,在这些散修的眼中,宋知书就是魁首。

“魁首啊,看来宋道友在这青州散修心中,威望已经无人可以替代了啊。”青州城头上,青城剑宗中年道姑烟箩看着下方的景象,不由开口。

“烟道友此言差矣。”旁边,徐长御摇了摇头,继续道:“现在不只是青州。”

“虞城之战的消息传出去后,东境、乃至于整个中洲散修,都对这宋道友极为敬佩,说是要亲眼见识见识,他的名声,已经不至于此了,魁首之名,怕没有散修会否认。”

说到这里,他有些感叹,毕竟带领一些散修,就抵挡住了天魔的计划。

且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家天才,加上之前诵念大学知道,宋知书的名字已然被所有人都注意到了。

且此战,也让更多人猜测,宋知书或许的得到了圣人造化,且还等级还不低,乃天定之人,如此一来,就算不想受到关注也不可能了。

“对了,各大宗门的那件事情已经商定了吗?”

中年道姑稍加思索,然后直接道:“有关于天下散修的计划。”

“北洲妖魔之乱已经得到了相对的控制,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有些事情迫在眉睫,应该就在这几日了。”徐长御点了点头,语气有些凝重。

花费了那么大的代价,几乎全天下各大宗门都参与进去了,可最终却对妖魔还是没有办法。

到底是圣人坐化了,仅仅凭借道佛两家的力量,想要完全压制妖魔,有些不现实。

如今看似局势还在控制之中,但其中用了多大的力气,只有高层才知晓。

而为了应对接下来的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各大宗门必须要做出反应。

“那蜀山剑宗会怎么做?”中年道姑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开口。

“我怎么知道?”徐长御一愣,然后摇头,再次反问:“那青城剑宗呢?有没有更多的消息?”

中年道姑闻言,却并未回答。

显然两大势力都是有计划的,但并不想透露出来。

虽说在此之前,各大宗门掌教已经在北洲齐聚一堂,商讨对付妖魔的事情,但事实上也各有心思,这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避免的。

“对了。”

中年道姑似乎想起了什么,语气认真道:“有个消息,就是有关整合天下各大宗门势力的计划,我青城剑宗大师兄同意了,说会鼎力支持慕长歌。”

“哪里只是你家道子?我蜀山、阴阳仙宗、龙虎道宗等等,各大顶尖势力的大师兄,全部都同意了。”

徐长御深吸一口气,忍不住开口:“这慕长歌到底有什么能力,居然能做到这等地步?”

整合各大宗门势力的计划,目的自然是对付妖魔,不再像之前那样各自为政。

相当于所有宗门,都要统一听从命令。

虽然现在还没确定谁成为主导者,但这个计划是慕长歌提出来的,并且得到了各大宗门道子的鼎力支持,不过这些事情,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流传,很多人都不知道。

而无论是中年道姑,亦或者是徐长御,皆为蜀山和青城两大剑宗的真传弟子。

所以二人都知道这个消息。

同时他们也明白,如此做法确实有利于对付妖魔,应对以后的局势变化。

可关键在与,二人不明白,慕长歌是如何做到,让自家大师兄还有其他宗门道子全部支持,并且甘愿从旁协助的。

慕长歌很强。

他们是知道的,可自家大师兄也不弱啊。

“我也不清楚。”中年道姑摇头,对此也非常不理解。

慕长歌真有这么大的能力,让各大顶尖宗门的大师兄都愿意俯首?

须知,各宗道子,若无意外的话,那基本上就是下一任掌教,慕长歌的举动,就相当于提前掌握了当今天下最强的那些势力啊,这太不可思议了。

“罢了,这些事情我们也插手不了,做该做的就好。”

徐长御摇头,也不去思考。

毕竟这已经关乎整个人族各大势力最高层的决议了,即便真传弟子也做不了什么。

“恩。”

中年道姑颔首,随即望向远方,眼神微动:“宋道友来了。”

话音落下,徐长御当即投去惊喜的目光。

晋州之祸结束之后。

驻扎在青州城的各大势力,大周王朝、阴阳仙宗、龙虎道门都相继离开了,连太昊剑宗的剑宫长老也是,现在剩下的也只有他和烟箩二人。

之所以留下,目的也正是为了等宋知书。

有些事情,对方已经有资格参与了。

此刻,在青州城外。

一道道流光急速飞射而来,不一会儿就落在了城门之下,正是宋知书等人。

“来了来了。”

“终于来了,见过宋先生。”

下方,数万名散修看到宋知书后,顿时眼前一亮,连忙迎接上去。

连带着林成等人也被瞬间围了起来,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他们虽然知道虞城之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自己的名字也会更多人熟知。

但却从未预料到,这才刚回来,就受到了如此隆重的欢迎。

不过仔细想想的话,似乎也很正常,毕竟众人真的做到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挽救了数千万凡人百姓的性命,更为重要的是,全程参与的基本上都是散修。

陈景云其实对此有所预感的,可还是感觉这种欢迎太热烈了,足足数万散修啊。

“诸位,诸位。”无奈之下,陈景云只得开口:“虞城之战,并非我等几人之功,还有那些死去的人,他们的尸骨在此,烦劳诸位可否借道,让我们将他们送回家。”

自己是回来了,而且还活着,但有些人却并非如此。

而他的这一句话,也让在场所有散修都安静下来。

虽说虞城之战是宋知书带领的,可如果没有那些死去人的拼死一战,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他们明白其中的意义,所以一个个点头,自动让开了一条道路,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散修之名在可以让那些宗门弟子彻底重视起来。

见此,宋知书面向众人微微躬身,然后与陈景云等人进入了青州城。

因为知道那些人的名字和身份,有家人的,交到家人手中,没有的则集中起来,安葬在一个地方,同时竖起碑文,虽说都是些筑基和练气修士,但他们值得这个待遇。

而在此过程当中,那些散修也一直在后面跟着。

做完这一切后。

宋知书和陈景云等人,才开始与前来迎接的散修们开始交谈。

当然话无非就是那些,对于他们的敬佩和敬仰,也感谢他们做的一切。

期间,陈景云也描绘了虞城那一战的一些细节,说出了一些人直至战到最后一刻,力竭而亡。

这才让有些散修清楚的知道面对妖魔时的残酷,还有虞城之战的危险,现在的一切,是某些人用性命换回来的,他们没有在其中,所以无法感受。

可在听到一切后,每个人也都收敛起了笑意。

明白宋知书等人平安归来,并非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有些胜利的背后,往往承载了太多的东西,而也正因此,一些宗门弟子才会开始正视散修。

并非做到了什么不可能做到的,是有人为了某些东西选择了坚持,然后赴死。

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所以在此之后,所有散修也安静了下来,面向虞城的方向,微微一拜。

而陈景云之所以说出这些,也不是为了什么,他是觉得宋知书说的那句话很多,有些人,不该被遗忘。

就这样,足足两个时辰后,散修们才选择散去。

宋知书等人安排好那些死去人的尸骨后,去了一趟万世阁,他们之前做了一件任务,现在晋州大难接触,妖魔自然也没有了,任务自然完成。

万世阁主亲自接待,将任务的奖励发放下去,总计是三十万灵石。

做这件任务的一共五人,每人可分六万。

但王冲死了。

故而最后只有四个人分。

除此之外,城主府也派人来了,说虞城之战,但凡参与的散修都有功,各大宗门早就拟定好了奖励,毕竟这是为整个人族立功,理当如此,而东西就会在这几日送上门。

可以说,在众人回到青州城后,几乎一直都在忙碌,根本没有歇息的时间。

一直到天黑,各种事情才彻底解决完。

陈景云选择回青州书院,毕竟他的老师在那里,自己也是书院先生。

另外一批人也有去的地方,一一分别。

林成和李先松则与宋知书再一次前往云灵斋,作为暂时落脚的地方,不过云灵斋掌柜说什么也不收取任何费用了,认为他们是有功之人,可以进行免除。

对此,三人有些无奈,但也知道这是人之常情,如果非要给,那之后云灵斋的生意都很难做下去了。

与林成二人告别,宋知书回到了房间,所有的一切也在此刻都归于了平静。

而从现在开始,虞城、晋州的事情也全部都结束了。

“结束了啊。”

紧闭门窗,宋知书盘坐在床榻上,心神宁静。

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一切都落下了帷幕,只不过这些天发生的事情,自己怕是不会去忘却了,

没有多说什么,他站起身来,将纸笔放在桌子上,缓缓铺开。

然后又回忆了一下这些日子以来经历的所有。

良久,宋知书拿起笔,沾了沾墨水,在宣纸上写下了一行字: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是中庸之道开篇的第一章。

因为在虞城连续的大战,以至于在最近一段时间都没有好好静下心来读书。

而今日再写下了这一句话之后,宋知书又有了新的一种感受。

之前他对于此话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

认为只需要以自己的见解去做事,然后影响他人,就已经印证了开篇的这第一章了。

不过现在,宋知书有了另外的见解,认为并非只是影响到他人就可以了,正如之前在青州书院讲学,传播君子之道,其实要论的话,也能理解为修道之谓教,但很勉强。

教,教化也。

不仅是要他人理解明白,也需要他人有所感悟,同时做到这一步。

当然这并非单纯的让别人做出和自己一样的事情,可以理解为以自己行事的准则,去引导他人,然后引出他人内心中的善。

儒家至善,是每个人读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对此,宋知书明白了更多。

重要的不是教,而是教化,一如此次虞城之战,被天下人熟知之后,也会引起更多人心中的善。

“中庸之道,做人之道,无外乎如此。”

宋知书自语,明悟了更多的东西,对于中庸有了更多的看法和理解,这就是行万里路的重要性了,读死书是没用的,需要有经历,经历才是最好的老师。

思绪至此,他继续默写中庸之道。

莫约一个时辰后,默写完毕。

宋知书则仔细端详,同时思考今后要做的,也就是自己真正所需的是什么。

“宋道友可在?”

不过这时候,一道声音自门外响起,不是林成,也不是陈景云。

对此,宋知书稍加思索,将笔墨收起,然后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衫,便打开门。

在面前站着两个人,蜀山弟子徐长御、青城弟子烟箩。

“见过二位道友,请入内一坐。”

宋知书早就知道两人要来,所以并不意外,而之前在虞城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了二人的身份,乃两大剑宗的真传弟子。

不过他神情平静,无悲无喜,是平常心,没有过于热情,也没有过于冷漠。

“多谢宋道友。”二人微微躬身,然后走入房间当中。

“不知两位道友亲自登门,所为何事?”

宋知书为二人各自斟上一杯灵茶,语气温和道。

自身份显露后,想要接近和拉近关系的人不在少数,而两人此前就已经表明了心迹,也就不需要拐弯抹角的了,正好自己也想从这两大真传弟子身上,了解到更多的事情。

尤其事关北洲妖魔之乱,他有过耳闻,非常严重。

此次晋州大乱,各大宗门之所以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也因为顶尖强者都前往了北洲。

当然这些都是宋知书在他人口中听说的,而且不多,可面前两人身份很高,自然知道的就更多。

“宋道友,我家掌教很看好伱,希望如果有机会的话,邀你去青城剑宗一叙,当然,什么时候去看宋道友,这是青城剑符,若宋道友想好了,可捏碎此符,我自会前来带你前往青城剑宗。”

中年道姑烟箩性子很直,开口就摆明了目的。

同时从衣袖当中拿出了一枚玉符,上面刻有青城二字。

“好。”

宋知书没有犹豫,直接点头。

青城乃天下三大剑宗之一,乃老牌顶尖宗门,传承悠久,若能前往自然是不错的。

且对方已经说明并不着急,等想好了随时都可以前往,态度温和。

所以根本就没什么拒绝的理由。

“既然宋道友答应,那我就不打扰了,徐道友有更重要的事与你说,我先告退。”中年道姑见宋知书收下玉符,当即起身拱手,宗门交与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自然不需要再留下来。

且她也知道,自己在这里的话,徐长御可能很难开口。

“多谢烟道友,烟道友慢走。”

果然,徐长御见对方要离开,连忙站起来,不带一丝犹豫。

中年道姑见此,完全没有理会的意思,然后一步之下就直接离开了房间。

宋知书一愣,但却也并未在意,继而将目光投向徐长御。

“宋道友。”

徐长御坐下,稍稍整理思绪便开口道:“我知你有许多问题,也有许多疑惑,但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这些事情,自然有人会为道友就解释,现在还请容在下问道友一个问题,不知宋道友,可愿入我蜀山剑宗?”

第33章 生死第134章 邀请第129章 学说第75章 知行第39章 规矩第125章 准备第147章 雷霆第87章 请求第15章 修复第90章 人心第24章 杂役第47章 天雷第33章 生死第94章 对立第123章 熬炼第160章 齐聚第110章 蜀山第161章 问罪第9章 洗髓第6章 四书第129章 学说第51章 匹夫第101章 绝望第110章 蜀山第163章 相见第160章 齐聚第105章 君子第67章 私刑第70章 整肃第24章 杂役第69章 相约第162章 杀意第1章:剑修第95章 平息第88章 讲学第132章 夺魁第133章 突破第134章 邀请第137章 结束第119章 云州第3章 仙缘第88章 讲学第30章 梦山第73章 杀人第73章 杀人第123章 熬炼第89章 妖魔第47章 天雷第26章 道法第48章 赊账第147章 雷霆第1章:剑修第55章 新的一周求票~第138章 文宝第43章 回避第12章 圣印第74章 筑基第82章 破境第81章 蜕变第71章 处置第103章 散修第91章 圣教第115章 终离第72章 练气第106章 儒剑第110章 蜀山第136章 大势第135章 圣上第72章 练气第131章 头筹第136章 大势第64章 完美第46章 儒家第16章 倦意第160章 齐聚第86章 封城第124章 圣争第37章 闹大第60章 换房第23章 改制第27章 诛妖第85章 剑令第79章 启程第106章 儒剑第14章 涨租第121章 拉拢第115章 终离第29章 剑胎第41章 大学第55章 新的一周求票~第25章 巡山第146章 入城第86章 封城第5章 说媒第39章 规矩第18章 斩妖第121章 拉拢第22章 修改一下最近章节第47章 天雷第23章 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