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 元年始

此举于朝堂内外引起了轰动。

轰动之下,诸声各异,不乏反对与分歧。

甚至有不知情者,在讨要质问翎山行宫内皇帝崩猝的真相,言辞间待燕王仍多有敌意。

两日后,太子召文武百官于金銮殿内议事。在解首辅等人的陪同之下,于殿中亲自宣读了一则定罪书——

其上罗列庆明帝之罪行,大大小小近百条之多。

然而最使人震惊的还当是被摆在最前面的那条骇人听闻的重罪——

谋权弑君!

屡屡诬害手足,为此不惜以太子之性命安危相换!

杀弟妻胞妹……

甚至还有谋害生母之嫌!

在这些罪名当前,已不必提那一条条于政事之上的过失了!

除此之外,太子又亲口还原了当日于翎山行宫内的事变经过。

包括方才已罗列于那定罪书之上的下令射杀储君、长公主与众大臣之实。

在场官员中,多的是不知内情者,当下听闻这些细节,无不惊骇至极。

而当此时,忽有内侍来禀,道是半个时辰之前,掌印大太监李吉已然自缢而亡!

除了这个消息之外,内侍还捧来了李吉临去前留下的亲笔供词,其上所书,皆是生平之过——可纵是己过,掌印大太监是为何人驱使办事,又哪里还须赘述?

此时,文武百官再看向太子手中的那则定罪书,先前那些反对之音已然尽数消匿。

此定罪书一出,无疑在指向一个结果——昭告天下,废黜天子!

这些罪名单拎一个出来,皆是无可饶恕的大过。

更何况还有先皇的遗诏在此……

而既要废其帝位,后事丧仪自然也不可能再以帝王规制来办。

如此之下,停灵于荣王府中,实乃合乎礼制之举。

自古以来,废帝之事虽不常见却也并非没有,甚至不乏废天子为庶民之先例……

相较而论,就凭庆明帝生前所为,仍保留其亲王之位,已是给足了体面。

但任谁都看得出来,这体面并非是给死了的人的,而是给大庆,给谢氏,甚至是给燕王——

许明意听闻了此事,也不禁轻一点头。

此番内阁众人对此事分寸的把握,可谓果决干脆且恰到好处。

轻一分太轻。

重一分则太重——

当然,这个“重”字是于大局而言,若抛开大局不提,怎样的处置对那作恶者而言皆是罪有应得,只会轻而不会重。

当下时局尚且趋于动荡,如此处置,既可平息诸人之怒,亦不至于给“后来之人”留下行事过苛之恶名。

而无论如何,将其罪行公诸于世,及废黜帝位之举,到底也还是解气的。

这也算是“物归原位”了。

算计了一辈子,到了最后却还是一场空,越看重什么越得不到什么,甚至连死后的虚名也未能保得住——若当真人死后有知的话,她估摸着对方的棺材板怕是都要压不住了。

定罪书公诸于众之后,于一片震动喧嚣乃至唾骂声中,废帝——荣王的丧仪很快便料理完备了。

又因有多名官员上书称其在世之时多番行劳民伤财之举,本就一切从简的丧事,因此便再又被削减了大半,比之寻常郡王尚且不如。

其丧事已毕,议论唾骂声却未曾减弱,反而愈高。

曾经高高在上,无人敢触其威严的帝王,如今成了人人皆可踩上几脚骂上几句的千古罪人。

除却京中之外,这一桩桩消息也已飞快地传往了各处。

而纵然再如何罪大恶极,触天下人之大怒,可到底人已经死了,一切皆如尘落,已然归土。

当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或明或暗地放在了另一件大事之上——

这件大事,才是眼下最实际之事,它关乎着真正的天下大局利弊。

……

这一日,连日阴云散去,天色一派清朗。

太子——现在或该称其为荣郡王,其父已被废黜,帝王不再是帝王,储君便也不再是储君。

是以,荣郡王随同解首辅、江太傅、明御史等一行近二十名大臣,登了燕王府的大门。

解首辅为首,手捧先皇遗诏,请燕王殿下奉旨登基,主持朝政大局。

奉旨二字是谓关键。

此行前来相请,为得便是一个名正言顺。

燕王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过程,此乃其应得之物。

大庆需要一位名正言顺的新帝,用以安稳各方人心。

他们身为臣子,除却各人名节不谈,亦肩负大庆朝堂颜面荣辱与风骨,自然也需要一个名正言顺、迎立新帝的理由。

而当下,这一切的名正言顺,皆在此相遇了。

毋庸置疑,这便是最好的时机。

在最好的时机,行该行之事,是谓理所应当。

燕王府,前厅内,燕王缓缓起身,看着跪身请命的众大臣,抬手施礼,言辞简短,声音清晰有力——

“愿不负先皇与诸位所托。”

此言出,众人再度跪拜。

齐声高呼:“臣等必当竭力辅佐新帝!”

君臣齐心,方可开太平永宁之世。

愿这一次,上天还给大庆的会是一个称职的君主。

这是众臣之盼,亦是众生百姓心中所祈。

……

新皇登基,乃是头等大事。

自那日解首辅等人自燕王府离开之后,各处各部很快便紧锣密鼓地筹备起了登基事宜。

而筹备刚开了个头,燕王便有了交待,道是务必不可铺张,一切从简即可,若是礼法祖制准允,直接送件龙袍到他府上,他换上之后自行进宫开早朝即可。

大臣们听得哭笑不得。

玩笑归玩笑,该采纳的却也采纳了。当下国库并不充裕,新帝有此提议,倒也叫户部大为松了口气。

松气之余,便是感慨。

且不论日后如何,至少此事一出,叫人看到了大庆的希望。

纪栋更是险些为此涕泪纵横——有一个会过日子的皇帝,可真的太叫人有安全感了!

先前听闻这位燕王殿下前往镇国公府作客,单是送礼便足足送了好几车,他为此还很是嫉妒……咳,不——很是忐忑来着!

现下看来,倒不必担心这是一个会将他的俸禄都挥霍干净的败家子了。

虽解了俸禄不保的心结,但纪大人尚有着别的担忧在。

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登基,伴随着的往往是由内至外的大清洗……

虽说他这些时日事事紧跟老师江太傅的脚步,自认每一步都踩在了保饭碗的正道上,可万一呢?

万一上面的人,有着别的什么权衡呢?决策者的一念之差,关乎的便是他的去留!

毕竟这种事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也还须看运气的!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纪大人白日兢兢业业办差,早晚在小佛堂中进香祈愿,浑身上下都写满了诚意二字。

而这发生在京城府衙中的一幕,不过是众生之象一角。

新皇登基,注定要牵动着无数人心。

太后自临元被迎回京师之后,便开始了这场登基大典。

一切皆是依照新帝之意在操办,从简二字多体现在器物用度之上,礼节规矩未曾削减半分。

身穿龙袍,冠戴珠冕的新帝祭天地,拜太庙,得群臣跪拜,受各方来贺。

正如所有人预料中一样,新帝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整肃朝堂。

天下政事,总要先由朝堂开始掌握。

但又与所有人预料中不同的是,这场清算,并无私仇,并无个人立场之分,并无为了清算而清算——

一切皆是在依照规矩查办,那些被捋下来的官员,处刑也好,罢免贬谪也罢,皆有实罪在,无人被冤枉,亦无人被时局所针对、所辜负。

暗中观察着的纪栋暗暗松了口气。

看来新皇并无大肆撤换各处官员之意,当下只是先将蛀虫除去……

而纵然这只是拿来安稳时局的权宜之策,但好歹短时日内是安全了——只要还有余地,他就还有表现的机会!

是以,纪大人办差做事愈发卖力。

而放眼朝堂内外,如他这般者不在少数,甚至还隐隐有了暗中较劲的苗头——

你主动延长下值的时辰?很好,我直接放弃休沐!

你命人收集各处地方官提议?很好,我直接就是一个微服私访,亲自深入底层体察民情与旧政弊端!

一时间,各处官员干实事之余,最常做的事情便是支着耳朵时刻留意着同僚们的新举动,而后绞尽脑汁想着要如何赶超。

这一日,又努力至深夜的纪大人,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忽然恨恨地叹了口气——手段!都是新帝哄人干活的手段罢了!

意识到这一点的纪大人,骂骂咧咧地拿起笔,继续了他的公事。

后知后觉地看破,却又只能无可奈何地继续——打工人的世界,历来没有容易二字。

同是姓纪,另一位纪大人就不同了。

纪修被夺了官职,名下宅邸田产也被悉数抄没,用以充盈国库。

与其所犯之过相较,这个处置自然不算重。

谋逆之罪,理应当诛。

然新帝念其揭露当年真相有功,当年又曾遭人蒙蔽,故从宽处置。

对此,有些官员虽有异议,认为此举过于仁慈,或不利于立威于人前,但在新帝的坚持下,也并未再多言。

这一日,是纪婉悠随父亲离京的日子。

她本想当面同许明意道别,但恐自家影响不好,会给镇国公府添麻烦,便只私下使人送了封信。

许明意读着信,只见其上字里行间并无半分消极落寞,反而充满了希冀。

纪婉悠同她说了些日后的打算,又再三表了感激之心。

看着最后的那些絮絮叨叨之言,许明意想了想,还是叫阿葵磨了墨。

她起初是无意与纪婉悠交好的,但事情走着走着,到了当下,倒也早已没了当初的那些顾忌。

随心而言,这位纪姑娘一路看下来,倒也是个妙人儿来着。

旁的不论,拿得起放得下,知道吸取教训,肯着眼于日后,为自己为家中着虑,便是当下这世间少有的洒脱女子了。

她一贯欣赏这样的女孩子,也愿看到越来越多的姑娘可以成为这样的女孩子。

而这样的人,才是最值得相帮的。

许明意提笔回信,落下了一行小字。

同一刻,纪家的马车经过查验,被放行出了城门而去。

出城三里远,马车停下,身着深灰长衫的纪修下了马车,撩起衣衫跪身下去,朝着京城皇宫的方向,缓缓而郑重地叩了三记首。

他本是存了必死之心的……

可当下,却是同女儿一起平平安安地离开了京师……

叩首罢,起身之际,纪婉悠走过来,扶起了他一只手臂。

见他还在看着皇城的方向,纪婉悠笑着提醒:“父亲,咱们该走了,否则天黑之前怕是赶不及投宿。”

他们要去的地方不算太远,五百余里外的洪明县,是纪家的祖籍所在。

她都想好了,待到了那里安顿下来之后,便做些小生意。

家产虽然都被抄没了,但尚玉阁还在,父亲说,新帝若有心想要查清纪家的私产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尚玉阁在许姑娘那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她想,除了欲推行仁政之外,新帝待他们如此宽容,或也与当年大哥二哥之死有关。

那是父亲的心结。

却未必就不是新帝心中的遗憾。

少年时的情谊与追随,总是珍贵纯粹的。

而有这样一位新帝在,大庆的未来,想来总归不会太坏的。

父女二人上了马车,车轮声滚滚,载着新的开始。

马车行经一处青山时,半隐于山脚下的云瑶书院,响起了清幽钟声。

书院内,身着青竹色罗衣的女子手中握着书卷,走进了一间课室内。

女学生们齐齐起身施礼。

女子来至书案后,望向众人,和往常一样,含笑道:“今岁乃昭真元年,四月廿一,天色晴好——诸位坐。”

学生们应声落座,执笔于课记上角认真写下——

昭真元年,四月廿一。

……

新帝登基一旬有余,朝臣们大约眼看着君臣之间也算熟稔了,目光便渐渐地从政事之上,移到了新帝本人的身上来。

这一日早朝,便有大臣提议,新帝尚无子嗣在,尽早充盈后宫势在必行。

不怪他们心急,实在也是先例在前,不得不格外注重。

新帝闻言笑了笑,却是道——

“朕也正打算同诸卿商议立储之事。”

百官听得一懵。

立储?

储呢?

怕不是在凭空想象?

528 这倒巧了085 别院383 燕王进京286 真实存在的420 我见过你(上善若水1003万赏加更)354 洞中673 喜气495 暗室之中166 他就是很好113 由他去434 编织谋划(楓樹下的雪万赏加更)231 少年300 许明意的弱点108 地主家的傻儿子039 一试659 秋日红052 碰运气616 本该是我的335 无趣得紧589 请挟持本官674 我来接你了017 是她281 脑子里有风车吗013 往服了打439 变故419 难分高下(石敢当当当万赏加更)610 必死无疑236 救人207 带上我吧238 “定是他不够周到”115 又要麻烦他了350 莫要中计052 碰运气296 出丑632 死不足惜(谢渃清涵盟主加更)357 不嫌麻烦吗044 美色当前027 莫非脑子不好060 威胁402 父子相谈147 行刑098 应对281 脑子里有风车吗447 革职162 姐弟同往419 难分高下(石敢当当当万赏加更)664 盛景182 生死之间286 真实存在的605 干脆驾崩得了447 革职063 福星513 明时的小册子461 怎能如此想不开387 燕王的见面礼376 这皇帝不能要了496 “坐井观天”187 好福气197 靠脸的父亲452 通敌叛国635 不记得我了吗553阴间玩意儿351 皆有定数157 永无散时185 天不遂人愿569 狂妄049 传家宝249 相送048 赏赐593 落于鸟后(月底求月票)445 听阿渊的249 相送044 美色当前632 死不足惜(谢渃清涵盟主加更)510 没人告诉他吗?210 美色290 勇气627 冰山一角(谢渃清涵盟主加更)512 为何不同我商议393 作业来了427 谋害(久不遇_万赏加更)175 不走心的贵人199 为奴为婢371 何处相似?074 发簪023 发狂300 许明意的弱点321 端正君子162 姐弟同往467 见识见识254 不配183 凶险250 别让我等太久565 见面121 邪物247 热豆腐222 神医的消息105 背锅人选545 一家之主的忧虑312 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