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沈家

第190章 沈家

颜元初刚催了英王去忠顺府拜见燕国公主,忠顺府就传出了一个好消息。徐铮的夫人丁岚,腊月十三得了个千金。

自从娶了丁岚,徐铮在兵部也谋了个员外郎的差事。承恩公府撮合丁家和忠顺府,自然也乐意看见徐铮仕途顺利。

徐家有爵位有身份,而丁家虽然是中层武将,日后却很有前途。

丁家父子扎根宣府,离京城不过两百里的距离,一样的守备,在京郊是一个身份,在边疆又是一个身份。丁家在宣府有多重要,自然不言而喻了。

而且,丁岚的父亲丁峰,已经得了内部的批文,过了年,就要升任宣府守备了。一时间,年关将近,丁家却是双喜临门。

嫁入高门的女儿得了个孩子,虽然是个外孙女,可丁岚毕竟还年轻,出嫁当年就开花结果,自然也是一件喜事。而丁峰的升职,更让丁家人喜上眉梢。

这不,刚得了丁岚喜得千金的消息,丁家人就纷纷上门了。长嫂温氏陪了丁岚的母亲黄氏,一早就来忠顺府守着了。

黄氏出身普通,却有个慧眼识英才的父亲。初见丁峰,黄氏的父亲就看好他,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丁峰。

丁峰也不负众望,从小小的八品武官做起,直到现在的四品指挥佥事。都说四品和三品之间有条看不见的鸿沟,可丁峰却顺风顺水,一路上升。过了年,眼看着就要升宣府守备了。

大楚九边九镇,各处的事务,主要有守备负责。守备之上有总兵,总兵之上有总督。若是做到总督,就相当于一个地方的土皇帝了。

而镇国公府,就是北疆的土皇帝。北疆从前朝大梁开始,就一直掌在谢家手里,只是那会儿的谢家,还只是个定北侯。

除去北疆,现在京城附近的几处卫所,宣府大同靠近边界,常有外敌入侵。镇守宣府大同的守备,一方面要善战,一方面又要忠于皇帝。否则,宣府到京城就两百里,半天急行军就能攻进京城。

所以,宣府守备的品级虽然不是很高,却一向都是皇帝的心腹。前朝京城沦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冯绮雯的父亲冯征反戈。而冯征之所以反戈,和皇帝逼死了冯绮雯很有关系。

同时,宣府大同又挨着三边的几个卫所。在宣府大同做守备,还得深厚的军中基础,否则,三边一旦坐视不理,宣府和大同很容易被人攻破。

而丁峰能坐到这个位置,自然是万里挑一了。不仅要深得皇帝信任,还得骁勇善战,同时还要和三边等地的将领关系良好。

除去宣府大同,另外一个挨得很近的卫所,就是冀鲁。冀鲁一向风调雨顺,原是前朝河间王贺显的领地。

贺显把女儿贺皇后嫁给了太祖皇帝,本来打算自己做皇帝的,结果却成全了女婿,本朝的太祖皇帝。

周家得了天下之后,贺皇后的弟弟贺智成了本朝的东海王,封地仍旧在冀鲁。只是,太祖又封了沈国邦为安定侯,镇守冀鲁。让沈国邦和东海王互相钳制,彼此监视。

太祖在世的时候,贺皇后并未反对。可太祖死后,贺皇后扶了太宗皇帝登基,这冀鲁之地,在一段时间里面,可以算的上国中之国了。

那会儿,沈国邦不得已开始装病,回京养病不说,还不让自己的儿子沈允从军。所以,武将家庭出身的沈允却正儿八经做了个文人,进户部做了个主事。

只是这沈允也是个人才,进了户部没几年,就做的风生水起。不仅擅长筹谋计算,还是生财的一把好手。

户部有了这么一个人才,没几年就让国库翻了一倍。太宗听说了,还夸过沈国邦,说他们安定侯一门,父子一文一武,都是栋梁之才。

沈国邦只是谦虚,说犬子不肖。其实,沈允的筹谋计算,也是家传本事。沈家虽然是武将,却一直偏向后勤,作战的时候,沈家人上战场杀敌立功的不多,反而全都忙着补给调配。

这样的武将,既不会抢了主将的战功,又能侧面辅助。所以,沈家在冀鲁之地,一直是黄金副将的存在。后来河间王成了东海王,太祖就提拔了沈家,让沈家监视东海王贺家。

那一段日子,应该是沈家最辉煌的日子了。只是太祖没多久就驾崩了,贺皇后又扶植了一个没有背景的太宗皇帝,把持了冀鲁之地。

太宗清算贺家之后,收回了冀鲁之地,可沈家已经后继无人,沈允进了户部,做的风生水起,俨然一代计相。而沈家,也因为贺太后的阻拦,从武将的方向,彻底转到了文臣一边。

后来,沈允的女儿还嫁了当时的三皇子,也就是现在的肃宗。肃宗登基,和沈家的淑妃之间,很有关系。而这一点,也正是淑妃为人有些倨傲的原因所在。

沈允这样的人才,太宗自然也舍不得让他去带兵打仗。所以,冀鲁的守备,就从军中轮流调换。又因为冀鲁之地本就风调雨顺,平原万里,打仗也就不是第一要务。反而监视东海王府,却成了冀鲁之地各处卫所的主要任务。

只是贺家在冀鲁经营多年,贺皇后掌权的时候,冀鲁又一度恢复成贺家的领地。现在大楚传到第三代肃宗手里,自然也很重视冀鲁,可真要动冀鲁,却十分艰难。只能表明上让守备轮流守卫,暗地里,朝中也有势力紧盯着冀鲁和东海王府。

好在,东海王传到第三代,也就是贺智的孙子贺安一代,就断了血脉。现在的东海王,不过是个朝廷的傀儡,算不得贺家人。

所以,围绕着京城的几个卫所,冀鲁主要监视东海王和贺家的动向,而北疆又在镇国公谢家手里,谁也动摇不了。

而宣府和大同,倒是已经慢慢转到皇帝的心腹手中。只是肃宗刚刚登基,宣府和大同的人,还是太宗看好的人选。于肃宗的心意,并不一定符合。

俗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肃宗一朝,也是适用的。

(本章完)

第1044章 追问第388章 处罚第275章 脱罪第393章 密谈第709章 父亲第897章 人选第1013章 急事第104章 湖心第871章 夜话第462章 求证第495章 商量第383章 挑唆第137章 子孙第867章 假山第497章 挑剔第995章 姚家第288章 对弈第671章 退亲第808章 闲话第953章 不甘第759章 道理第826章 意外第937章 引路第222章 记仇第786章 争夺第761章 回府第720章 舅舅第73章 冤枉第705章 讨要第885章 情话第201章 父亲第969章 春宴第536章 中意第131章 和解第524章 交手第982章 劝说第714章 投靠第985章 旧事第344章 放人第719章 下棋第463章 道谢第631章 指路第95章 打算第254章 归去第994章 霍妍第399章 祸害第136章 蛰伏第188章 姚氏第219章 朱颜第608章 救人第340章 尘网第716章 演技第250章 转折第256章 信任第503章 恭喜第1038章 争执第153章 偶遇第34章 罗裙第1038章 争执第946章 栽赃第980章 商量第971章 拦截第154章 万胜第752章 拦阻第791章 早膳第170章 告别第447章 飞霜第631章 指路第161章 陕甘第907章 放心第288章 对弈第273章 利刃第1025章 可惜第894章 依附第743章 长史第1046章 追查第846章 不悦第649章 炫耀第756章 印章第650章 不平第572章 凉薄第682章 相思第285章 来客第330章 四妃第281章 兄弟第528章 拼图第983章 失玉第111章 流言第657章 醉酒第905章 偷听第134章 秋语第89章 开解第566章 分别第662章 盲目第873章 后院第10章 负心第161章 陕甘第902章 家风第346章 善后第609章 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