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

“倦侯接旨!”一名骑士远远地喊道,眼前的场景令他既困惑又紧张,说这些人是军队,连件完整的甲衣都没有,衣裳本来就破烂,沾满了泥土,更像是刚从地里钻出来的泥人,可要说这些人是流民,偏偏有着明显的队列,分成前后左右,许多人手里还拿着兵器。

骑士怀疑倦侯是不是真在里面,打算只喊三声,没有回应就立刻调头归队,刚喊到第二声,前方的队伍中走出两个人,同样满身泥土,已经看不出原来的衣服是什么样。

“倦侯在此,哪位宣旨?”东海王大声喊道,自愿为韩孺子当代言者,倒不是甘居其下,而是太好奇了,相信这道圣旨不仅对韩孺子非常重要,对自己也有莫大的影响。

骑士一愣,期期艾艾地回道:“是、是兵马大都督韩、韩大人,稍等。”

骑士仔细看了一会,纵马回去禀告。

“不是宫里的太监,居然是韩星。”东海王很惊讶,“朝中肯定发生了大事,舅舅或许另有苦衷……”

韩孺子转身对晁化和金纯忠说:“做好准备,随时听我命令。”

两人躬身领命,悄悄命人给各队百夫长传令。

东海王道:“你想怎样?抗拒圣旨吗?这叫造反,早知如此,还不如按我的计划起事,这时候你可能都坐上宝座了。”

远处驶来一小队骑士,相距百余步时,大多数骑士停下。只有一人继续前进。在韩孺子面前勒马。正是兵马大都督韩星。

韩星面带微笑,说:“过来扶我下马。”

东海王瞪起眼睛,他和韩孺子虽是晚辈,论爵位却比韩星高一等,没理由去扶这个老家伙下马。

韩孺子上前,东海王在他身后小声道:“让卫兵扶他就可以了。”

韩孺子还是走到马前,伸手迎接,韩星缓慢地下马。整个身体都压在韩孺子的双手上,颇为沉重,双脚落地之后,他长出一口气,“不服老不行,出趟城身子骨就要晃散了。”

韩孺子笑而不语,他记得这位宗室长老在勤政阁里少言寡语,几乎没怎么说过话,去年宫变的时候,就是韩星最终拿到了太祖宝剑。却声称宝剑是太后派人送出来的。

韩星从脖子上解下一只锦囊,从里面取出一卷圣旨。没有马上宣读,抬头望了一眼官道上的人群,“这就是倦侯聚集的义军?”

“朝廷已经知道了?”

“呵呵,要是连京畿之地发生的事情都不知道,朝廷也就不成其为朝廷了。嗯,不错,军容整齐、斗志高昂。”

“有话就说,不要出言讥讽。”东海王走过来,盯着圣旨。

“讥讽?东海王何出此言?北虏入侵,天下惶骇,值此危急时刻,倦侯与京城百姓高举义旗,率天下先,满朝文武谁不敬仰?”

“嘿,说的好听,如此说来,你是来封官的了?”

韩星笑着点头,“正是。”说着将圣旨递给韩孺子,“倦侯自己宣读吧。”

韩孺子接旨时无需跪拜,可是由本人宣读圣旨,还是有点奇怪。他接过圣旨,打开看了一遍,越发迷惑不解。

东海王一同观看,“这、这……”一把夺过来,又看了一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是先宣旨吧。”韩星笑道。

“你来吧。”韩孺子倒还镇定。

东海王压下心中疑惑,转身面朝众人,郎声道:“诏曰:朕闻褒有德,赏至材,古今之谊也,倦侯栯内怀忠正,外宣明德,上书求战,以安社稷,朕甚嘉之。其加封栯镇北将军,益封一千户。”

义兵们聚拢过来,打破了队列,大部分人都没听懂圣旨的意思,脸上尽是茫然。

东海王无奈地说:“倦侯栯……就是这位,他被封为镇北将军,你们今后都是吃皇粮的大楚官兵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齐声欢呼,也有人小声对晁化说:“咱们本来就是要躲避征兵、征丁才聚义河边寨的,怎么……怎么又变成官兵了?”

晁化摆手,利用自己的威望劝止身边的人提出异议。

“倦侯接旨。”韩孺子说,从东海王手里接过圣旨。

韩星脸上的笑容收起一些,“倦侯似乎不太高兴。”

东海王抢先道:“困在荒郊野外好几天,有人攻打,没人来救,两眼一摸黑,对朝廷里的事情一无所知,突然被封为镇北将军——高兴得起来吗?”

韩星收起笑容,“请倦侯借一步说话。”

韩孺子嗯了一声,转身向晁化、金纯忠做出示意,让两人重整队列,然后跟着韩星走向路边,东海王跟过来,韩星止步,冲他微微摇头。

“我只问一件事,我舅舅……崔太傅怎么样了?”

“崔太傅?一切安好,他已经上书请战,受封为破虏大将军。”

东海王愣在当场。

韩星引着倦侯走出几十步,左右无人,低声道:“倦侯这些天受过不少苦吧?”

“还好,这不也走出来了?”

韩星笑着点点头,“我就不跟倦侯猜哑谜了,朝中这几天发生了许多事情,其中一些事关倦侯。”

“正存疑惑,望大都督告知。”

“崔太傅与东海王意欲谋反,倦侯了解吧?”

韩孺子点下头,他不太相信此人,尽量多听少说。

“好在太后早有准备,好在倦侯……悬崖勒马,消弭了一场大乱。”

“太后已有准备?”

韩星没做解释,继续道:“倦侯以后会明白的。就在昨天,崔太傅铤而走险,与北军大司马冠军侯勾结。意欲夹攻京城。”

直到这时韩孺子才大吃一惊。“冠军侯?”

冠军侯韩施是太后扶植起来的。怎么会与崔太傅联手谋反?韩孺子难以理解。

“当然,这两人都不承认谋反,而且很谨慎,他们唆使衡阳侯攻打义军,想趁乱杀死倦侯与东海王,然后宣扬一切事情都是朝廷所为,以此扰乱民心,为南北军进城提供借口。”

韩孺子呆了半晌。问道:“南北军联手,京城无人可敌,还需要借口吗?”

韩星笑道:“当然需要,倦侯对南北军的了解可能不太多,两军从大司马以下,哪怕是九品武将,都要兵部任命,当然,大司马可以提名,可最终还是要得到朝廷的许可。武帝末期。大司马权力日增,但也没到只手遮天的地步。两军将官名册皆在大都督府。照我的估计,北军两成将官、南军四成将官是由大司马提名,剩下的还是由兵部直接指派。”

韩孺子明白了,南北两军并非完全忠于大司马,大部分将官仍服从朝廷的命令,他立刻生出疑问,“当初崔太傅私自回京夺取南军时,朝廷好像束手无策。”

“形势不同。崔太傅武帝时担任南军大司马,在军中势力已成,去年挟战败齐王之余威返回京城,当然备受军吏支持,而且那时候……”韩星做出一个为难的神情,有些话无论公开私下,他都不能说。

“我明白。”韩孺子说,去年夏天,他和东海王作为桓帝仅存的两个儿子,最有资格继承帝位,南军支持崔家和东海王,也算师出有名,到了今年,帝位转移,桓帝血脉已不具有唯一资格。

北军大司马冠军侯韩施,身为武帝第一位太子的遗孤,资格还要更靠前些。

“自从宫变以来,朝廷一直在努力收回南北两军全部的任命权,崔太傅有点着急,没想到冠军侯也着急了,以至于被崔太傅说服。唉,他还是……”韩星苦笑着摇摇头,显得有些失望,“不管怎么说,倦侯与东海王无恙,崔太傅的计划再次失败。冠军侯后悔了,立刻向朝廷请罪,道出了一切。崔太傅也在今晨上书请罪。陛下以为边疆正值用人之际,不宜诛杀大将,因此原谅了两位大司马,要他们在北疆戴罪立功。”

所谓的“朝廷”与“陛下”,都是指太后,韩孺子努力回想,他在邸报中见过不少将官任命,可是在奏章中不会写明“大司马推荐”还是“兵部选任”,至于低级将官的任命,根本不会出现在邸报中。

太后居然真的通过一群大臣化解了两位大司马的兵权,东海王总是将“十万南军”挂在嘴上,其实崔太傅指挥不动十万人。

韩孺子还有许多疑惑,可韩星不会对他推心置腹,韩孺子只能暂时留在心里,问道:“南北军都去北疆,谁来守卫京城呢?”

“朝廷自有安排。请倦侯随我回京谢恩吧,倦侯上书请战,的确开了一个好头儿,之前请战的都是实职将军,大批贵戚旁观,倦侯做出表率之后,请战奏章一下子多起来……”

“大都督请战了吗?”韩孺子没问是谁帮他写的奏章。

韩星笑道:“虽是老朽,总有一颗忠君之心,怎敢居人后?第一份请战奏章就是老朽递交的,只是陛下还没有批复。”

所有的危机暂时都不存在了,韩孺子总算能够松口气,“好吧,烦请大都督引路。”

“倦侯回京之后,还会得到更多封赏,自古……倦侯请。”韩星及时吞下“废帝”二字。

两人一块回到原处,韩孺子托着韩星上马。

“我待会命人送几匹马过来,义军可在城外驻扎,我已经安排好营地。”韩星拍马去与宿卫汇合。

“老家伙说什么了?”东海王问道。

“没什么,看样子问题都得到解决,咱们可以回京了。”

东海王没听到韩星的种种解释,只听韩孺子说出结果,眉头不由得一皱,“太后让咱们回京谢恩?”

“让我回京,没提起你。”

“一样的,你回去,我也得回去。”东海王突然抓住韩孺子的胳膊,“不能回京,绝不能回京,一进城门,咱们就再也出不来了。”

(感谢所有读者五月份的支持,本周日(6月5日)晚八时,在“孺子帝月票群”与大家交流,欢迎大家对新书提意见,除了不能剧透,其它都可以谈。也会在另外两个群跟大家聊聊。)全本小说网

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八十章 散心第一百零九章 观赏皇帝第一百七十八章 东海王的承诺第四百三十九章 冒名第一百九十五章 钦差督战第二百九十二章 丑王奇招第六十三章 回宫第四百二十二章 仆人与将军第一百七十章 神机妙算第二百九十二章 丑王奇招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场硬仗第二百九十七章 轻重缓急第一百三十二章 同吃住共甘苦第四章 太庙里的交易第三百八十九章 身边的刑吏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锅第五十三章 慈顺宫囚徒第七十七章 外祖母与外孙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方的通牒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九十章 做决定的总是一个人第五百零二章 罪有应得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报仇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第三百零九章 声名远扬第四百七十二章 吏首如贼第二百三十二章 衣服上的龙第三十四章 新婚之夜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匈奴人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战第二百一十七章 读书人第四十四章 牺牲第二十九章 大婚在即第二百九十四章 心照不宣第七十三章 衙门口(第三更)第三百三十一章 刺客的招供第五百一十章 西进第五百五十二章 状元之选第二百四十九章 毒发第一百七十九章 无字之信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选择第五百二十章 逃难路上第五十三章 慈顺宫囚徒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六十二章 夜色笼罩第四百一十九章 推荐储君第五百三十四章 追敌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五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黑暗第一百四十七章 残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七十四章 后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宫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六章 衣带诏第四百二十一章 皇帝无私仇第三百九十二章 铺路第四百二十二章 仆人与将军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礼第四百六十九章 成千上万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臣的选择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帝的困扰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营地第十三章 宫中的士兵(二更)第三百五十四章 蜂拥而至的使者第三百四十四章 车骑将军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烧的军营第一百五十章 初见匈奴人第二百九十九章 平齐之计第三百一十六章 浓烟下的围歼第五百一十章 西进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山仰止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零八章 大兵压境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一章 进宫第一百零三章 持弓少女第八十三章 话别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夜私访第一百六十八章 掌印大将第五百三十六章 难解的杨奉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谈判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欠人情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动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状第三百七十四章 寻亲背后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马由缰第四百九十章 两军归一人第一百零七章 老渔夫推迟发稿通知第三百八十六章 两个皇帝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长辈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墙上下(求月票求订阅)第四百九十三章 迁都之争第五百章 崔家认罪第三百四十五章 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