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读书人的请求

京城并非只有争夺帝位这一件事情在发生,官吏还得照常升堂办公,百姓还得照常养家糊口,整个冬季里,婴儿照常出生,老弱之人照常死去。

正月中旬,衡阳公主薨于家中,死因众说纷纭,或称其饭后大怒而亡,也有人说她是因为太高兴大笑而亡。

衡阳公主是武帝的妹妹,围绕着柴家建立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她的死亡,对于朝堂来说,是一件大事。

二月初,柴府发丧,公主身份高贵,遗体不会葬于柴家祖坟,而是要入住皇家陵墓,死后与父兄相聚。

葬礼隆重而盛大,持续了整整一天,路上的彩棚从城内绵延至城外,引来观者无数,堪比正月十五赏灯时的热闹,京中达官贵人都来送葬,倦侯韩孺子也不能例外。

这种人情往来由不得韩孺子本人做主,礼部以及宗正府自动做出安排,虽然宫里没有批复,增加了一些麻烦,但是该有的礼节不能省略,既然没有圣旨,那就一切照旧。

倦侯府出钱、出力,也在送葬途中搭建了彩棚,韩孺子本不想亲自送丧,因为衡阳公主恨他入骨,有一种传言说,衡阳公主死前无论是大喜还是大怒,都与倦侯有一点关系。

杨奉劝他还是去露面意思一下,以示和解,想当皇帝的人要尽量减少私人恩怨,即使化解不了,也要让外人觉得错不在倦侯。

韩孺子不用参与整个出殡过程,只需在送丧队伍经过时,在倦侯府彩棚里露一面就行,连轿子都不用下。

柴家的孝子贤孙不少,被关在碎铁城的只是一小部分,留在京城里的还有许多,队伍浩浩荡荡,无论心里怎么想,表面上的礼仪不能破坏,倦侯既然出面,衡阳侯与长子就得过来拜谢。

同为列侯,韩孺子位比诸侯王,可以坐在轿子里向衡阳侯父子还礼,轿帘卷起,韩孺子只需露面,其它事情都由杨奉处理。

衡阳侯年纪不小,能活得比公主更长,对他来说实在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在他的脸上,哀容恰到好处,与杨奉交头接耳好一会,谈完之后显得十分激动,带着儿子向倦侯磕头谢恩。

这一幕被送丧队伍以及围观人群看得清清楚楚,于是很快就有消息传开:倦侯已经下令释放碎铁城里的囚犯,那些被困的“柴家人”很快就能返回京城。

这是杨奉的主意,他的想法很简单:“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帝王报仇,任何时候都不晚,即使不能化解柴家的仇恨,也要减少一点外界的猜疑。”

韩孺子同意了,他不在乎柴家,虽然柴家人总是心怀鬼抬,但他从来就没将他们当成平等的敌人。

人群跟着送丧队伍走了,却有数人逆流而至,前来拜见倦侯,递上拜贴,与倦侯互相行礼致意,再跟杨奉说几句话,告辞离去,但这些人的身份有点特殊,无一例外,都有子侄被关在碎铁城,如今得到释放。

眼看再没有人来了,韩孺子正要下令起轿回府,杨奉又领来一位拜访者。

国子监博士瞿子晰不知什么时候到的,他与柴家并无交往,官职低微,连送丧的资格都没有,此行是专门来见倦侯的。

韩孺子想下轿相见,杨奉示意他不必。

瞿子晰走到轿前,倒也不客套,直接道:“西域的确有一些传言,而且过去几年,从西方来的贡使越来越少,去年只剩三家,匈奴使者我也见了,倦侯所言皆有佐证。”

上次“交锋”时,韩孺子声称大楚面临西方的巨大威胁,需要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新皇帝,瞿子晰果然去打听了,但是看法却与倦侯不同,“极西之地并非礼仪之邦,改朝换代乃是常有之事,所谓进攻大楚不过是一时狂言,无需当真。”

“能将西匈奴人逼得东迁,这样的改朝换代也是常有之事?”韩孺子一见到瞿子晰就打起十二分精神,不想在言语上落于下风。

瞿子晰今天前来却不是争论的,微笑道:“倒是有一件事,不在极西之地,就在大楚境内,不在数年、十几年之后,近在眼前,迫在眉睫,倦侯若能解决,则天下人受惠,读书人也愿拜倒谢恩。”

韩孺子看了一眼杨奉,笑道:“瞿先生请说。”

瞿子晰咳了一声,“比年天灾**不断,以至民不聊生,纷纷背井离乡流蹿江湖,或为流民,或为盗贼。只因朝廷迟迟没有颁旨,官府虽有余粮,却不肯开仓赈济,无异于见火不救。倦侯若能让天下郡县开仓放粮,比挡住匈奴人更是大功一件。”

韩孺子目瞪口呆,他与弘农郡守卓如鹤谈过,官府不肯开仓赈济灾民,一是没有圣旨,二是要囤粮以备朝廷征用,原因很复杂,除非是太后与皇帝恢复执政、亲自传旨,这种有粮又没粮的困局根本无法解决。

读书人不支持倦侯争夺帝位,却向他提出“皇帝”级别的要求。

瞿子晰今天的确不是来争辩的,也不等倦侯给出回答,拱手告辞,飘然而去。

回到倦侯府,韩孺子问杨奉:“瞿子晰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次考验,倦侯曾自称是肥田、大船,现在该是证明的时候了。”

“他不嫌我过于‘聪明’了?”韩孺子对读书人的印象不是很好。

“倦侯应该高兴,这说明你说服了瞿子晰,他也认为大楚需要一位中兴之帝,而不是平庸之辈。”

“可他提出的条件是不可能完成的,除非我先当上皇帝。”

“总得试试,倦侯,读书人的支持非常重要。”

韩孺子想了一会,“好,那就试试,我这么做是因为相信你,杨公,我很看重读书人,但是我真看不出他们现在有什么用处。”

“慢慢来,用处总会显示出来的。”

杨奉那种胸有成竹却只肯露出一枝一叶的态度,能让人怒火冲天,韩孺子只好回以苦笑,杨奉的某些手段与望气者如出一辙,只希望这位太监的心里真藏着一根竹子,而不是像望气者那样故弄玄虚、“顺势而为”。

“该怎么办,杨公有主意吗?”

“这得倦侯想主意,我来跑腿。”

韩孺子越发哭笑不得,正是夺取帝位的重要时刻,杨奉却将他引到荒郊野外,总说山后会有大路,他却一直没看到,只能辛苦跋涉,一路攀登不可知的山峰。

“如果我让瞿子晰帮忙,他会同意吗?”

“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可以劝他们同意。”

急智这时候没用,韩孺子想了一会,说:“不行,我或许能让几个郡县开仓放粮,却没办法让所有地方从命。让我再想想。”

杨奉告辞,白天他很少留在府内,常在外面奔波。

午饭之后,东海王又来了,他就像领了倦侯府的官职一样,每日必到,府丞和门吏甚至不再通报,任他出入。

“衡阳公主死得太是时候了。”东海王很高兴,上午他也去送丧了,“没有这个老家伙,柴家不足为惧,我看到了,衡阳侯父子去拜见你,出来的时候面带喜色,他们不敢再惹你。”

“算是好事吧。”韩孺子心里其实很清楚,所有宗室与勋贵的想法都一样:两边下注、隔岸观火,只要皇帝还没有登基,他们就不会真心效忠于谁。

“有一名书生也去拜见你了,干嘛的?”东海王非要了解韩孺子的一举一动不可。

韩孺子也不隐瞒,将瞿子晰的要求说了一遍,最后道:“你说过京城是你的‘战场’,帮我想个办法吧。”

“原来那就是瞿子晰,他这明明是本末倒置,你还没当皇帝呢,却让你做皇帝的事。”

“我也是这么说的,但杨奉觉得很有必要争取读书人的支持,这位瞿子晰,还有郭丛,据称是读书人的领袖,名声很大。”

“这倒是没错,尤其是瞿子晰,官儿不大,却最爱品评人物,几句话能让一个人声名鹊起,也能让他臭名远扬,要我说这就是朝廷里的蛀虫,关进大牢,每天打他几十板子,看看谁还敢猖狂?”

韩孺子笑道:“这也是当皇帝以后才能做的事情,不管怎样,瞿子晰和郭丛对读书人有影响,而读书人对朝中官员有影响,值得争取。”

“别太高估读书人的本事,他们对大臣的影响,很可能比谭家人还要弱。”东海王低头想了一会,“你有没有想过,杨奉故意将你引入歧途?”

“为什么?”

“为了冠军侯啊!”

韩孺子摇头,“在冠军侯眼里,我还没有那么重要吧。”

东海王耸下肩,他也想不出办法,“你当初劝韩星收编流民入伍都没成功,现在想让各地官府开仓放粮,更不可能了,我劝你还是放弃吧,或者应付一下就得了。你的部曲回来多少人了?”

“不到必要的时候,我不会联系他们,所以不知道有多少人,按照计划,他们要到三月中旬以后才能全部到齐。”

“也对,京城人多眼杂,你就算见只苍蝇,也有人告密。”

“‘广华群虎’怎么样了?”

“谭家已经说服两虎,正在想办法安排他们与咱们两人见面,估计几天内就能办妥,这是秘密会面,别告诉别人,尤其是杨奉,事后跟他说一声就行了。”

“嗯。”韩孺子起身,凑近东海王看了一眼,“你的眼角好像有伤。”

东海王脸色一变,支支吾吾地说:“哪来的伤……可能是撞在哪了,我都没有感觉……”

正尴尬着,府丞来报,辟远侯张印求见倦侯。

辟远侯的嫡孙张养浩,是极少数被关在碎铁城没有获得释放的人之一,张印看来是为孙子求情来了,他也是第一位登门拜访的勋贵与大臣。全本小说网

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嘱托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断第六十八章 书房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五百一十四章 一胜一败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军侯的机会第一百二十二章 说服江湖人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撑第一百五十一章 匈奴人的诱兵之计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订阅求月票)第一百零五章 匈奴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二百五十七章 燃烧的军营第四十五章 母亲的话第三百三十六章 选人与用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招第一百七十九章 无字之信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丧志第三百二十五章 鲁莽人与暴脾气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一之策第四百七十九章 群盗无主第三百零九章 声名远扬第三百六十三章 后宫大势第五百一十章 西进通知第四百三十三章 狂妄的客人第六十章 宫门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二十八章 皇太妃的暗示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七十六章 老妇闯门第一百七十九章 无字之信第二百八十九章 匈奴蠢动第四百零九章 拜求请第一百四十三章 传言制造者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二百五十九章 诱之以利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粮第八十一章 拜访者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二百九十五章 旧规难改第二百一十七章 读书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三十五章 侍从之争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第九十三章 以一敌多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圣旨第二百九十二章 丑王奇招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九十七章 独立小王国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场硬仗第三百四十六章 坐困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添乱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本书第二百一十章 宗室长辈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感谢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一百七十八章 东海王的承诺第一百五十七章 “柴家人”第五百三十二章 不明之战第二百七十七章 习惯第四百六十八章 御状第二百二十二章 谭家的女儿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军侯密令第四百零五章 崔府接驾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一百零九章 观赏皇帝第一百七十四章 独自决定第四百零三章 长久之计?第八十五章 崔府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军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五百四十八章 真假皇帝第三十九章 愿效犬马之劳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汹涌第七十六章 老妇闯门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二十一章 兵败第一百零一章 草丛中的双脚第五百五十章 朕一人定夺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二百一十三章 先帝之规(求月票求订阅)第三百六十六章 宫中从无争斗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宫权第一百二十六章 要挟(求订阅求月票)第三百六十一章 送礼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马由缰第二百九十一章 宝玺现身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二百五十四章 无眠之夜第四百九十六章 亲上加亲第二百二十八章 宰相要负责第八十章 散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虚能生实